工程水文学习题流域产汇流计算_第1页
工程水文学习题流域产汇流计算_第2页
工程水文学习题流域产汇流计算_第3页
工程水文学习题流域产汇流计算_第4页
工程水文学习题流域产汇流计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章学习的内容和意义:本章从定量上研究降雨形成径流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包括流域的产流计算和汇流计算。产流计算主要研究流域上降雨扣除植物截留、补充土壤缺水量、填洼、蒸发等损失,转化为净雨过程的计算方法。汇流计算主要研究净雨沿地表和地下汇入河网,并经河网汇集形成流域出口断面径流过程的计算方法。本章研究的流域产汇流计算是工程水文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方法之一,是以后学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降雨径流预报等内容的基础。本章习题内容主要涉及:流域产汇流计算基本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前期流域蓄水量及前期影响雨量的计算;降雨径流相关图法推求净雨;初损后损法计算地面净雨过程;流域汇流分析;单位线法推求流域出口洪水过程

2、;瞬时单位线法推求流域出口洪水过程;综合单位线法计算流域出口洪水过程。一、概念题(一) 填空题1. 流域产汇流计算所需要的基本资料一般包括_,_,_, 三大套资料。2. 图1-7-1是一次实测洪水过程,ac为分割线,ad为水平线,请指出下列各面积的含义:abca代表_; acdefa代表_; abcdefa代表_。图1-7-1 一次实测洪水过程3. 常用的地面地下径流分割方法有_和_。4. 蒸发能力Em,它反映了_等气象因素的作用。5. 蓄满产流是以_为产流的控制条件。6. 按蓄满产流模式,当降雨使土壤未达到田间持水量时,降雨全部用以补充_。7. 按蓄满产流模式,当流域蓄满时,以后的降雨减去雨

3、期蒸发后,剩余的雨水全部转化为_。8. 按蓄满产流模式,当流域蓄满以后,下渗的水量将成为_径流。9. 按蓄满产流模式,当流域蓄满后,超过下渗雨水的部分将成为_径流。10. 前期影响雨量Pa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前期降雨补充量和流域蒸发消耗量_。11. 我国常用的流域前期影响雨量Pa的计算公式为,其中为_;为_;为第t天的降雨量;为蓄水的日消退系数,并必须控制_。12. 我国常用的流域前期影响雨量Pa的计算公式为,其中、分别为第t+1天和第t天开始时的前期影响雨量;为_;为_,并必须控制_。13. 超渗产流是以_为产流控制条件。14. 按超渗产流原理,当满足初期损失后,若雨强大于下渗率,则超渗部分产

4、生_径流。15. 流域上一次降雨的最大损失量一般_流域上土壤蓄水容量。16. 初损后损法将下渗损失简化为_和_两个阶段。17. 初损后损法中的初损是指_降雨开始时的_的损失,后损则是_的损失。18. 对同一流域来讲,影响产流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为_降雨,雨强,前期流域蓄水量_, 19. 土壤含水量的增加主要靠_补充,土壤含水量的亏耗取决于流域的_。20. 推求后损率的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和单位分别是: 为_, P为_, 为_, I0为_,为_,tR为_。21. 净雨从流域最远点流到流域出口的时间称为_。22. 等流时线是_。等流时面积是_。23. 流域汇流时间是指_。24. 根据等流时线汇流原理

5、, 地面径流总历时T与净雨历时TS及流域汇流时间tm的关系为_。25. 按等流时线汇流原理,当净雨历时 TS <tm(流域汇流时间)时,形成洪峰的汇流称为_汇流造峰。26. 按等流时线汇流原理,当净雨历时 TS = tm(流域汇流时间)时,形成洪峰的汇流称为_汇流造峰。27. 按等流时线汇流原理,当净雨历时 TS tm(流域汇流时间)时,形成洪峰的汇流称为_汇流造峰。28. 用等流时线法和谢尔曼单位线法进行汇流计算时, _法可以在计算公式中明确反映流域上降雨不均匀的影响。29. 用等流时线法和谢尔曼单位线法进行汇流计算时,_法已经直接反映了流域和河网的调蓄作用。30. 根据单位线的假定,

6、 同一流域上,两次净雨历时相同的净雨h1、h2各自产生的地面径流过程线底宽、涨洪历时、退洪历时都应该_。31. 根据单位线的假定,同一流域上,两相邻单位时段t的净雨各自在出口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的洪峰,在时间上恰好错开_。32. 流域汇流的计算法一般有_, _和_。33. 设某流域的时段单位线历时为Tq个时段,地面净雨为Ts个时段,则该净雨形成的地面径流历时等于_个时段。34. 一个流域上各场暴雨洪水分析的单位线将随_和_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变化。35. 瞬时单位线的S曲线是_。36. 瞬时单位线u(t)=中的n、K可由实测的_降雨过程_和_流量过程_求得。37. 当纳希瞬时单位线u(0,t)的参

7、数n增大时,则u(0,t)的洪峰_。38. 当纳希瞬时单位线u(0,t)的参数K减小时,则u(0,t)的洪峰_。(二) 选择题1. 某流域的一场洪水中,地面径流的消退速度与地下径流的相比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c、前者小于等于后者 d、二者相等2.一次暴雨的降雨强度过程线下的面积表示该次暴雨的。a、平均降雨强度 b、降雨总量 c、净雨总量 d、径流总量3.一次洪水地面径流过程线下的面积表示。a、平均地面径流流量 b、地面径流深 c、地面径流总量 d、地面径流模数4.某流域一次暴雨洪水的地面净雨与地面径流深的关系是。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前者等于后者 d、二者可能

8、相等或不等5.下渗容量(能力)曲线,是指。a、降雨期间的土壤下渗过程线b、充分供水条件下的土壤下渗过程线c、充分湿润后的土壤下渗过程线d、下渗累积过程线6.在湿润地区,当流域蓄满后,若雨强大于稳渗率,则此时下渗率为。a、>b、=c、=d、<7.在湿润地区用蓄满产流法计算的降雨径流相关图的上部表现为一组。a、间距相等的平行曲线 b、间距相等的平行直线 c、非平行曲线 d、非平行直线8.决定土壤稳定入渗率大小的主要因素是。a、降雨强度 b、降雨初期的土壤含水量 c、降雨历时 d、土壤特性9.以前期影响雨量()为参数的降雨()径流()相关图,当相同时,应该越大,。a、损失愈大,愈大 b、

9、损失愈小,愈大 c、损失愈小,愈小 d、损失愈大,愈小10. 以前期影响雨量()为参数的降雨()径流()相关图,当相同时,应该越大,。a、损失相对于愈大,愈大b、损失相对于愈大,愈小 c、损失相对于愈小,愈大d、损失相对于愈小,愈小11.对于湿润地区的蓄满产流模型,当流域蓄满后,若雨强小于稳渗率,则此时的下渗率应为。a、=b、=c、>d、<12.按蓄满产流模式,当某一地点蓄满后,该点雨强小于稳渗率,则该点此时降雨产生的径流为。a、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 b、地面径流c、地下径流 d、零13.对于超渗产流,一次降雨所产生的径流量取决于。a、降雨强度 b、降雨量和前期土壤含水量 c、降雨量

10、 d、降雨量、降雨强度和前期土壤含水量14.当降雨满足初损后,形成地面径流的必要条件是。a、雨强大于枝叶截留 b、雨强大于下渗能力 c、雨强大于填洼量 d、雨强大于蒸发量15.在等流时线法中,当净雨历时小于流域汇流时间时,洪峰流量是由。a、全部流域面积上的部分净雨所形成b、全部流域面积上的全部净雨所形成c、部分流域面积上的部分净雨所形成d、部分流域面积上的全部净雨所形成16.在等流时线法中,当净雨历时大于流域汇流时间时,洪峰流量是由。a、部分流域面积上的全部净雨所形成b、全部流域面积上的部分净雨所形成c、部分流域面积上的部分净雨所形成d、全部流域面积上的全部净雨所形成17.某流域由某一次暴雨洪

11、水分析出不同时段的10mm净雨单位线,它们的洪峰将随所取时段的增长而 。a、增高 b、不变 c、减低 d、增高或不变18.净雨在流域上分布不均匀是单位线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暴雨中心在上游的单位线比暴雨中心在下游的单位线 。a、峰值小,峰现时间早 b、峰值大,峰现时间早c、峰值小,峰现时间迟 d、峰值大,峰现时间迟19.降雨在流域上分布不均匀是单位线变化的主要原因,一般暴雨中心在下游的单位线比暴雨中心在上游的单位线 。a、峰值小,峰现时间迟b、峰值大,峰现时间早c、峰值小,峰现时间早d、峰值大,峰现时间迟20.某流域根据三场雨强相同,但暴雨中心分别在上、中、下游的洪水分析的三条单位线,它们的

12、洪峰流量分别为,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般应该 。a、>>b、<<c、=d、21.某流域根据暴雨中心都在中游,但三场净雨强度分别为5、10、20mm/h的洪水分析出三条单位线,它们的单位线洪峰流量分别为,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般应 。a、>>b、=c、<<d、22. 从流域洪水过程的流量起涨点,用斜直线法或水平线法分别分割得到的地面径流过程线,分析其地面经验单位线。用斜直线分割法分析的单位线比水平线分割法分析的单位线 。a. 洪峰流量大,流量过程历时短,总水量相等b. 洪峰流量小,流量过程历时短,总水量大c. 洪峰流量大,流量过程历时长,总水量相等d. 洪

13、峰流量小,流量过程历时长,总水量小23.若、分别为原单位线和所求单位线的时段长,表示曲线,为相对移后的曲线,则所求时段单位线的数学表达式 。a、b、c、d、24.纳希瞬时单位线的参数减小时,对单位线形状的影响是 。a、洪峰增高,峰现时间推迟 b、洪峰增高,峰现时间提前c、洪峰减小,峰现时间提前 d、洪峰减小,峰现时间推迟25.纳希瞬时单位线的参数减小时,对单位线形状的影响是 。a、洪峰增高,峰现时间提前 b、洪峰增高,峰现时间推迟c、洪峰减小,峰现时间提前 d、洪峰减小,峰现时间推迟26.纳希瞬时单位线的两个参数减小时,则瞬时单位线 。a、洪峰增高,峰现时间提前b、洪峰增高,峰现时间推后c、洪

14、峰减低,峰现时间提前d、洪峰减低,峰现时间推后27.纳希瞬时单位线的一阶原点矩与其参数的关系是 。a、b、c、d、(三) 判断题. 对同一流域,因受降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场洪水的消退都不一致。 . 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流域日蒸发量基本上与土壤含水量成正比。 3.对同一流域,降雨一定时,雨前流域蓄水量大,损失小,则净雨多,产流大。 4. 流域蓄水量是指流域土壤含蓄的吸着水、薄膜水、悬着毛管水和重力水。 5. 流域最大蓄水量近似为前期十分干旱,本次降水相当大(能够产流)的洪水的损失量的最大值。 6. 流域最大蓄水量与流域土壤最大缺水量在数值上相等,概念相同。 7.流域蓄水容量是流域上各点最大蓄水

15、量的算术平均值。 8.蓄满产流模型认为,在湿润地区,降雨使包气带未达到田间持水量之前不产流。 9.按蓄满产流的概念,仅在蓄满的面积上产生净雨。 10.按蓄满产流的概念,当流域蓄满后,只有超渗的部分形成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 11.对流域中某点而言,按蓄满产流概念,蓄满前的降雨不产流,净雨量为零。 12.净雨强度大于下渗强度的部分形成地下径流,小于的部分形成地面径流。 13.应用降雨径流相关图查算降雨过程形成净雨过程的计算中,都必须且只能采用将累积时段降雨,从相关图座标原点查算出相应累积时段净雨的方法。 14.在干旱地区,当降雨满足初损后,若雨强i大于下渗率f则开始产生地面径流。 15.产流历时内

16、的地表平均入渗能力与稳渗率相同。 16.净雨从流域上某点流至出水断面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流域汇流时间。 17.按等流时线原理,当净雨历时小于流域汇流时间时,流域上全部面积及全部净雨参与形成最大洪峰流量。 18.按等流时线原理,当净雨历时大于流域汇流时间时,流域上全部面积的部分净雨参与形成最大洪峰流量。 19.单纯用等流时线的概念进行汇流计算时,考虑了河槽的调蓄作用。 20.按等流时线原理,当净雨历时(流域汇流时间)时,全部流域面积与部分净雨参与形成最大洪峰流量。 21.流域汇流经历坡面、河槽汇流两个阶段,两者汇流速度不同,但可采取流域平均汇流速度计算。 22.对同一流域而言,不管净雨历时是否相同

17、,但只要是10mm净雨,则形成的单位线的径流量是相等的。 23.对同一流域而言,不管净雨历时是否相同,但只要是10mm净雨,则形成的单位线的形状相同。 24.根据单位线的基本假定,考虑了净雨强度对其形状的影响。 25.单位线假定考虑了净雨地区分布不均匀对其形状的影响。 26.若单位线的时段缩短为瞬时,则单位线即为瞬时单位线。 27.纳希瞬时单位线u(0,t)的参数n减小时,u(0,t)峰现时间提前。 28.纳希瞬时单位线u(0,t)的参数k增大时,u(0,t)峰现时间提前。 29.纳希瞬时单位线u(0,t)的参数n增大时,u(0,t)的洪峰增高。 30.纳希瞬时单位线u(0,t)的参数k减小时

18、,u(0,t)的洪峰减小。 31.瞬时单位线的一阶原点矩与参数n、k的关系为。 32.根据流域特征和降雨特征,由综合单位线公式求得单位线的要素或瞬时单位线的参数,而后求得单位线,称综合单位线法。 33.当瞬时单位线与净雨强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时,则需选择同一净雨强度的单位线参数进行地区综合。 34.综合瞬时单位线(或称瞬时综合单位线),实质上就是一个地区平均的瞬时单位线。 (四) 问答题1在进行流域产汇流分析计算时,为什么还要将总净雨过程分为地面、地下净雨过程?简述蓄满产流模型法如何划分地面、地下净雨?2目前常用分割基流的方法有哪几种,简述其优缺点?3何为前期影响雨量?简述其计算方法与步骤4简

19、述流域土壤前期影响雨量折减系数的确定方法和步骤?5土壤前期影响雨量的计算方法有哪几种,其原理和步骤?6何谓超渗产流,何谓蓄满产流,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7 超渗产流和蓄满产流的地面径流形成条件是否相同,为什么?8试述绘制降雨径流相关图(PR)的方法步骤?9简述流域蓄水容量的确定方法?10当一次降雨使流域蓄满后,按蓄满产流模型,写出一次降雨的水量平衡方程,并标明各项符号的物理意义?11简述蓄满产流模型法由实测雨洪资料确定稳渗率的方法步骤?12用流域平均降雨过程及流量资料分析稳渗率时,常会遇到各场洪水计算的变化较大,其原因何在?如何处理?13初损后损法的基本假定是什么?14用初损后损法计算地面净雨

20、时,需首先确定初损,试问: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5按初损后损法,写出流域一次降雨产流的水量平衡方程式,并标明各项符号的物理意义?16用初损后损法计算地面净雨时,需确定平均后损率,试述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7常用的地下净雨汇流计算方法有哪几种?18何谓等流时线,简述等流时线法汇流计算的方法步骤?19简述时段单位线的定义及基本假定?20简述由实测雨洪资料分析时段单位线的基本步骤?21为什么对一个流域各次暴雨洪水分析得到的单位线并不完全相同?22对于一个流域,影响时段单位线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3等流时线法和单位线法进行汇流计算,两者有何区别?24与等流时线法相比,用时段单位线法进行汇流计算有

21、何优缺点?25简述纳希瞬时单位线的定义及其基本假定?26什么叫S曲线,如何用S曲线进行单位线的时段转换?27简述由实测雨洪资料推求纳希瞬时单位线的步骤?28简述纳希瞬时单位线中的参数对瞬时单位线形状的影响?29简述纳希瞬时单位线与时段单位线的主要异同点是什么?30. 蓄满产流模型中与超渗产流模型的初损后损法中的,在概念上有什么区别?计算方法上有何异同?二、计算题1已知某水文站流域面积,某次洪水过程线如表1-7-1,试推求该次洪水的径流总量W和总径流深R。表1-7-1 某水文站一次洪水过程时间t(月.日.时)流量120110100210230160014501020800530时间t(月.日.时

22、)流量410360330300270250160100801302已知某水文站流域面积,某次洪水过程线如表1-7-2所示,已计算得该次洪水的。试推求该次洪水的地面径流总量Ws和地面径流深Rs以及地下径流深Rg(用水平分割法分割地下径流)。表1-7-2 某水文站一次洪水过程时间t(月.日.时)流量120110100210230160014501020800530时间t(月.日.时)流量410360330300270250160100801303已知某水文站流域面积271,地下径流退水曲线中的蓄泄系数,退水起算流量。1982年6月1416日实测流量资料见表1-7-3,试推求该次洪水的径流总量W和总

23、径流深R。表1-7-3 某水文站实测流量资料时间(月.日.时)流量时间(月.日.时)流量时间(月.日.时)流量时间(月.日.时)流量249642212657038233963734313704542323503318652140464已知某水文站流域面积271,1982年6月1416日实测流量资料见mm。试用斜直线分割地下径流,推求该次洪水的地面径流总量Ws和地面径流深Rs以及地下径流深Rg(提示:该次洪水的地面径流终止点为6月17日2时)。表1-7-4 某水文站实测流量资料时间(月.日.时)流量时间(月.日.时)流量时间(月.日.时)流量时间(月.日.时)流量2496422126570382

24、33963734313704542323503318652140465按表1-7-5所给资料,推求某水文站6月22日25日的前期影响雨量.表1-7-5 某水文站实测雨量与蒸发能力资料时间t(月.日)雨量P(mm)蒸发能力Em(mm/d)Pa(mm)备注 6 209080Im=100mm2110010022102324256试用表1-7-6所给某流域降雨资料推求流域的逐日前期影响雨量,该流域的最大土壤平均蓄水量,这段时期的流域蒸发能力近似取为常量=7.0mm/d。7月10日前曾发生大暴雨,故取7月10日=。表1-7-6 某流域降雨资料日期(d)1011121314151617181920雨量(m

25、m)(mm)7某流域最大土壤蓄水量,流域蓄水的日消退系数,试根据表1-7-7所列数据计算5月16日19日各日的前期影响雨量值。表1-7-7 某流域5月15日19日雨量过程 日期雨量5月15日16日17日18日19日降雨量(mm)05150100(mm)108某流域最大土壤含水量为,6月份流域日蒸发能力为。试根据表1-7-8所列数据计算6月2123日的各日前期影响雨量值。表1-7-8 某流域6月18日23日雨量过程月 日降雨量(mm)(mm)备注经18、19日大雨,6月20日1009图1-7-2为某流域按蓄满产流模型建立的降雨径流相关图,已知该流域一次降雨如表1-7-9所示,5月10日8时流域前

26、期影响雨量,试求该次降雨的净雨过程。图1-7-2为某流域降雨径流相关图表1-7-9 某流域5月一次降雨过程雨量(mm)40802010合计15010图1-7-3为某流域按蓄满产流模型建立的降雨径流相关图,已知该流域一次降雨如表1-7-10所示,6月12日8时流域前期影响雨量,试求该次降雨的产流的净雨过程。图1-7-3为某流域降雨径流相关图表1-7-10 某流域6月一次降雨过程时间(月.日.时)雨量(mm)6.12.8406.12.14806.12.2006.13.810合计13011某流域由实测雨洪资料绘制相关图,如图1-7-4所示,该流域有一场降雨如下表1-7-11,降雨初期流域前期影响雨量

27、,求各时段净雨深。表1-7-11某流域实测雨量过程时间(日、时)降雨量(mm)3050图1-7-4 某流域相关图12某流域面积为402km2,产流方式属于蓄满产流,流域蓄水容量曲线采用b次抛物线。已知100mm,其中20mm,80mm ;b=0.3。6月27日17时23时的逐时段降雨量及蒸散发能力如表1-7-12。本次降雨开始时W。=61.83mm,其中0,=61.83mm。流域蒸散发计算采用二层计算模型。计算该次降雨的净雨R和W的逐时变化过程。表1-7-12 某流域6月27日逐时段降雨量及蒸散发能力(mm)(mm)(mm)(mm)(mm)(mm)W(mm)0000013某流域一次降雨洪水过程

28、,已求得各时段雨量P、蒸发量E及产流量R,如表1-7-13,经洪水过程资料分析,该次洪水的径流深为71.8 mm,其中地下径流深为28.0 mm。试推求稳定下渗率。表1-7-13 某流域4月一次洪水相应的P-E、R过程14某流域一次降雨洪水过程,已求得各时段雨量、蒸发量及产流量,如表1-7-14,经洪水过程资料分析,该次洪水的径流深为118.1 mm,其中地下径流深为38.1 mm。试推求稳定下渗率。表1-7-14 某流域一次洪水相应的-、过程时段序号降雨历时16243646566115已求得某流域各日雨量P、蒸发能力EP及产流量R,如表1-7-15所示。流域蓄水容量=80mm,本次降雨开始时

29、W。=54.4mm,流域蒸散发采用一层计算模型。计算该次降雨W的逐日变化过程。表1-7-15 某流域8月29日9月2日的逐时段降雨量及蒸散发能力W(1)(2)(3)(4)(5)(6)7016资料情况如表1-7-16所示。流域蒸散发采用二层计算模型,流域蓄水容量=80mm,其中20mm,60mm ;本次降雨开始时W。=54.4mm,其中20 mm,=34.4mm。计算该次降雨W的逐日变化过程。表1-7-16 某流域8月29日9月2日的逐时段降雨量及蒸散发能力W702017已知某流域面积,某次暴雨洪水资料如表1-7-17,采用斜线分割法(地面径流终止点为9日20时)割除基流,用初损后损法扣损,试求

30、该流域的后损率。表1-7-17 某流域一次暴雨洪水资料时间(日.时)7. 27. 88. 28. 89. 29. 8实测流量14413315391481962700420309264237202166156降雨量(mm)18已知某流域面积,1975年7月5日发生一次暴雨洪水过程,如表1-7-18,试按水平分割法求地面径流深,并按初损后损法确定各时段的净雨及损失。表1-7-18 某流域1975年7月5日发生一次暴雨洪水过程时间(日.时)5.206. 26. 86.146.207. 27. 87.147.208. 2实测流量109301003001809030910降雨量(mm)140119某流域

31、降雨过程如表1-7-19,径流系数,后损率,试以初损后损法计算雨量损失过程和地面净雨过程。表1-7-19 某流域一次降雨过程时 间( 月 日 时)降雨量P(mm)6 10 8 6 10 14 6 10 20 6 11 2 6 11 8 06 11 14 6 11 20 20某流域降雨过程如表1-7-20,初损,后期平均下渗能力,试以初损后损法计算地面净雨过程。表1-7-20某流域一次降雨过程时段()1234合计雨量(mm)1560721015721某流域降雨过程如表1-7-21,并在该流域的初损相关图和平均后期下渗能力相关图上查得该次降雨得=25mm,=1.0mm/h,试求该次降雨的地面净雨过

32、程。表1-7-21某流域一次降雨过程时段()123456雨量(mm)22某流域的等流时线如图1-7-5所示,各等流时面积、分别为41、72、65,其上一次降雨,它在各等流时面积上各时段的地面净雨如表1-7-22所示,其中时段,与单元汇流时间相等。试求第3时段末流域出口的地面径流流量及该次降雨的地面径流总历时各为多少?表1-7-22某流域的等流时面积及一次降雨情况 图1-7-5某流域的等流时线23某流域的等流时线如图1-7-6所示,各等流时面积、分别为41、72、65,其上一次降雨,它在各等流时面积上各时段的地面净雨如表1-7-23所示,其中时段,与单元汇流时间相等。试求流域出口断面的地面径流过

33、程。 表1-7-23某流域的等流时面积及一次降雨情况 图1-7-6某流域的等流时线24某流域等流时线如图1-7-7所示,各等流时面积、分别为20、40、35、10,时段。若流域上有一次降雨,净雨在流域上分布均匀,其净雨有两个时段,各时段净雨依次为18mm,36mm,试求该降雨形成的洪峰流量和峰现时间及总的地面径流历时。(洪峰流量以计,时间以计)图1-7-7某流域的等流时线25某流域的等流时线如图1-7-8所示,各等流时面积、分别为20、40、35、10,若流域上有一次降雨,其净雨有两个时段(),各时段净雨依次为15mm,26mm,试求该次降雨产生的洪水过程,该次洪水的洪峰流量是全面汇流形成,还

34、是部分汇流形成?图1-7-8某流域的等流时线26湿润地区某流域流域面积F3150km2,由多次退水过程分析得=185h。1997年5月该流域发生一场洪水,起涨流量75,计算时段=6h。通过产流计算求得该次暴雨产生的地下净雨过程如表1-7-24。试计算该次洪水地下径流的出流过程。表1-7-24 某流域一次暴雨产生的地下净雨过程时间(月 日 时)地下净雨(mm)0地下径流(m3/s)7527湿润地区某流域流域面积F1250km2,由多次退水过程分析得=142h。1995年7月该流域发生一场洪水,起涨流量35,计算时段=3h。通过产流计算求得该次暴雨产生的地下净雨过程如表1-7-25。试计算该次洪水

35、地下径流的出流过程。表1-7-25 某流域一次暴雨产生的地下净雨过程时间(月 日 时)7717.7.147.7.177.7.207.7.237.8.27.8.11地下净雨(mm)0地下径流(m3/s)3528已知某流域面积,且有某次暴雨洪水资料如表1-7-25,采用直斜线分割法(地面径流终止点为9日20时)割除基流,用初损后损法扣损,试求该流域的6h10mm单位线。表1-7-26某流域一次暴雨洪水过程29已知某流域的一次地面径流及其相应的地面净雨过程、,如表1-7-27所示。(1)求流域面积 ;(2)推求该流域6h10mm单位线。表1-7-27 某流域一次暴雨产生的地下净雨过程时间(日. 时)

36、8.88.148.209.2地面净雨 (mm)000地面径流(m3/s)02094308178104613921132030已知某流域面积100,某次实测的降雨径流资料如下表1-7-28,试分析该场暴雨洪水的6h10mm单位线(采用水平分割法分割基流)。表1-7-28 某流域一次实测的降雨径流时间(日. 时)8.08.68.128.189.09.69.129.18降雨 (mm)015500流量(m3/s)201023604020101031已知某流域单位时段=6h、单位地面净雨深为10mm的单位线,如表1-7-29所示,试求该流域12h10mm单位线。表1-7-29 某流域6h10mm单位线时

37、间()0123456()03014218090230,两个时段的净雨所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如表1-7-30,分析本次洪水单位时段,单位净雨深为10mm的单位线。表1-7-30 某流域一次地面净雨的地面径流过程时间(h)0369121518地面径流()0209013080300地面净雨(mm)0203033已知净雨强度为10mm的持续降雨形成的流量过程线如表1-7-31,试推2h10mm的单位线。表1-7-31某流域10mm的持续降雨形成的流量过程线时间(h)012345678.01622630134136137137637634某流域面积108,已知曲线如表1-7-32所列,推求单位时段h,单位净雨深为10mm的单位线。表1-7-32某流域的流量曲线t(h)0369121518035已知某流域的10mm净雨深单位线如表1-7-33,(1)列表推求曲线,其最大值是多少?(2)该流域面积为多少(km)?表1-7-33 某流域2 h10mm单位线时间(h)0246810121416单位线q(m3/s)01621075402010503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