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Spring 与 Proverbs in Latin American Talk 谈翻译标准_第1页
比较Spring 与 Proverbs in Latin American Talk 谈翻译标准_第2页
比较Spring 与 Proverbs in Latin American Talk 谈翻译标准_第3页
比较Spring 与 Proverbs in Latin American Talk 谈翻译标准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比较Spring 与 Proverbs in Latin American Talk 谈翻译标准翻译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文化交流活动。在世界趋于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追求多元的精神与文化价值已成为一种必然。无论在人类的物质生活,还是在人类的精神活动中,翻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艺术工作。鲁迅先生说过: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当然力求易其解,一则是保存着原作的风姿。从实质上来讲,就是要使原文的内容,风格,笔锋,韵味在译文中得以再现。翻译涉及原语与译语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知识,有时非常复杂。而不同题材的内容翻译起来也各有不同。我们知道文学作品之类的翻译,在内容和韵味上

2、往往难以把握。中国近代最伟大的翻译家严复曾经说过:“一名之立,旬月踌躇。”鲁迅先生也曾说:“创作时可以回避,翻译却不然,也还得想,一直弄到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摸一个急于要开箱的钥匙,却没有。”其实其他的题材,比如现在拿来与Spring做比较的Proverbs in Latin American Talk这一类小品文,在翻译时也有需要特别注意的难点。文体与翻译的关系十分密切。不论英语或汉语都有不同的文体类别,不同的类别具有不同的文体特点。译者必须熟悉英汉文体各种文体类别的语言特征,才能在英汉语言转换中顺应原文的需要,做到量体裁衣,使译文的文体与原文的文体相适应,包括与原文作者的个人风格相适应。

3、Spring 是一篇描写春天的极富文学气息的文章。描写类的文章一般用词都比较丰富,这篇文章中就有不少涉及到植物名称的单词如“forsythia”(连翘),“plum”(洋李),“primrose”(樱草花),“baby iris”(蝴蝶花),“phlox”(草夹竹桃)。这篇文章中的词汇都是具有美感,清新活泼的。Proverbs in Latin American Talk是一篇通过日常生活对话的形式来阐述谚语的独特魅力的文章。题材接近生活,因此用语通俗,没有Spring中的一些比较美比较高雅的意象。Spring文学气息浓厚,在翻译时即使是表面上看来很普通的词汇或句子,也应该经过润色之后使之变的

4、华丽而富有韵味。比如“The trees grow leaves overnight.”一句,乍看下只是很简单的一句,但是鉴于这篇文章的整体文学基调,在翻译时应想象春天到来,一夜之间树叶焕发新绿的那种新奇美妙的感觉。将这句翻译为“一夜之间,林木着装,绿叶瑟瑟”,句式整齐简洁,将绿叶比作新装,将树比作人,寥寥数语就将原意传神的表达出来。如果将其翻译为“一夜之间树木都长出了新叶”的话,虽然意思没错,但却使这句话完全失去了文学的美感,与整篇文章也不协调。为了反映出美感,在翻译文学类文章时常常需要增添一些词汇或省略一些具体意象来达到这一目的。如“The apples display their mil

5、liners scraps of ivory silk, rose-tinged”一句,普通的翻译是将其译为“苹果树就像卖帽子的人一样向人们展示帽子上那一片片带玫瑰红的乳白色丝缎”,这样翻译中规中矩,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原意。但译文“苹果树上春意盎然,纷纷点点散布着花朵,象牙白的花瓣质若蚕丝,氤氲着淡淡的玫红”,完全颠覆了原文的句式,也省略掉了卖帽子的人这一意象,增补了“春意盎然”“纷纷点点”“氤氲着”这些词汇,使得这一句读来更有韵味,更符合文学语言的特色,而且也没有改变原意。因此在翻译文学类描写文时,应想象描写之物或景的美丽,大胆突破原文句式,增补或省略,以在忠实原文基础上尽量达到高雅为

6、目标。Spring中也运用了较多写作手法,比如拟人和比喻。文章中将春比作自己的小孙女,将春踌躇羞涩不前的可爱形态表露无遗。在翻译时就应该体会想象到小女孩的那种可爱活泼的样子,运用描写小女孩的比较活泼的词汇来翻译。比如“giggling in the hallway”,如果翻译成“在走廊里咯咯地笑”就不能表现出小女孩笑声的甜美,因此“银铃般的笑声回响在走廊里”就显得更恰当。Proverbs in Latin American Talk 语言通俗,几乎都是生活中的对话,内容也都是和日常琐事相关的,而且又涉及到许多谚语,整个文章就以简单朴实,通俗,接近生活为主要特色。在翻译时就应该做到忠实于原文,反

7、映出生活原汁原味的风格,用词就不必如Spring一样讲究华丽高雅,应该更趋生活化。如“all I did was say something that I have heard you say a hundred times”一句,如果过分忠实于原文将其翻译成“我所做的不过就是说了那句你说过一百遍的话而已”,就有很明显的翻译痕迹,读起来显得十分的不自然。而译文“我不过是说了你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而已”,将“说过一百次”化为“常挂在嘴边”更符合日常生活说话习惯,更通顺。这篇文章还涉及到很多谚语,在翻译成中文时应该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注意原文与译文的文化信息对等。同时还应采取对仗等比较工整的句式

8、,使得谚语读来琅琅上口,但也不能翻得像诗一样文绉绉的,要通俗易懂。如谚语“Little fish does not eat big fish.”,翻译成“小鱼吃不了大鱼”的话在中国人看来就感觉小鱼本来就是吃不了大鱼的,意义在语言转换时明显失掉了暗含的意思,因此将其翻译成中国人都熟悉的“胳膊扭不过大腿”就更容易被接受。而谚语“One hand washes the other, but together they wash the face.”,直译的话就是“手要相互洗,脸要双手洗。”让人感觉十分费解,不知道谚语要表达什么意思。如果把意象换成中国文化中常见的麻和丝,译为“单麻不成线,双丝搓成绳”

9、,就很容易理解了。又如“If the dose is nasty, swallow it fast!”,直译是“药越苦就越要快服”,读起来感觉不像谚语,不好记,而且语气上比较弱。在翻译时补上一句,增加一个意象,使之句式对仗,而且语气也会更强烈,译文“打铁要趁热,苦药要快喝”就是增添了一个中国人熟悉的一句俗语“打铁要趁热”来达到了这一效果。在中国,文字翻译大约有2500年的历史,对翻译标准的争论也有1000多年,但翻译标准迄今还没有达成“共识”。国内外最著名的翻译标准理论列举出来大致有以下几条:1“信、达、雅”。1898年,严复在天演论的译例言中说:“译事之难:信、达、雅。”后来一般就把“信、达

10、、雅”当作翻译的标准。2翻译“三原则”。英国的泰特勒在其所著的论翻译的原则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原则”: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译文应和原文同样流畅。 3“功能对等”。是由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博士提出的。在众多的国外翻译家中,奈达的翻译理论可以说对我国的影响最大。他认为,翻译的预期目的主要是原文与译文在信息内容、说话方式、文体、风格、语言、文化、社会因素诸方面达到对等。4“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由著名英国翻译家彼特纽马克在他所著的翻译探索中提出。交际翻译侧重信息的产生的效果,语义翻译侧重信息内容。5“翻译等值”。加拿大翻译家让德利尔教授在其著作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法一书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