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_第1页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_第2页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榆中三中八年级语文导学稿课 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授课时间2018年6 月 20日课 型新授课主备人 黄立功执教人张彩萍 闫瑞瑞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这首诗。2、揣摩诗歌的语言。3、品味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体会作者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学习难点诗歌朗诵的方法和技巧。学法指导诵读法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 知识链接:对话作者:(与作者对话,才能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哦)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

2、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 、 “三别(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明确体裁: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以铺陈、记述为主。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了解时代背景: 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百姓颠沛流离。 公元759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杜甫

3、来到成都。 第二年,杜甫在成都涣花溪畔营建了一座草堂,后世称“杜甫草堂”。在成都的草堂,杜甫总算暂时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时,他已经49岁了。 可好景不长,草堂营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发生了变化。御史大夫崔光远来兼成都尹,他是个不学无术的赌棍,对诗人杜甫当然不会尊重。761年8月,成都平原风雨成灾。草堂被吹破了,草堂前的一棵200年的楠树也被拔倒了。就在诗人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的情况下,杜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填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为: 歌: 。 意思是 。 2注音: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 怒号 三重 茅 长 林梢 飘转 丧 乱 广厦 俄顷 大庇 见 此屋 3、借助工具书翻译全诗。二、

4、合作探究,展示分享1.作者描述秋风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凶猛”等词语,有何区别?2.你认为群童抱茅的原因是什么?3. “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4. 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可见杜甫是怎样的一个人?三、拓展延伸假如你是一位电视剧编剧(导演),打算写(导)一部有关杜甫的历史剧,结合此诗,你准备设计一些情节和画面,请进行合理的想象,把有关的画面描写出来,并适当加入主人公动作、神态的描写。四、达标检测1你还知道杜甫哪些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 2.让我们回顾一下,看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饱含爱国之情的语句 : 五、课堂小结杜甫的一生是悲凉的,但是他用自己的笔又为后人塑造出了一座丰碑,让人们看到了在苦难中不屈的意志与生命。他为生计奔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