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外文言阅读答题技巧2009年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选择继续延续2008年的模式课外文言阅读材料。但答案在课内。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复习时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与现代汉语比较,掌握文言词义。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是一脉相承的。现代汉语中的一些词语还保留着古代汉语的意义和用法,而学生对现代汉语比较熟悉,因而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出发文言文
2、中的多数词我们并不难理解。根据语言环境,揣摩词义,有的可以直接把单音节词解释成合成词,例如陋室铭中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的"调"可译为"调弄"、"弹奏".有的则可以从已有的现代汉语知识出发,充分调动已有的词汇词义积累,展开合理而丰富的联想,进行合理的推测,去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例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3、) 上面的"观"使人一下子想到了"景观",根据上下文再推测可解释为"景象","大观"就是"雄伟景象";"硕"使人想到了"硕大","硕师"就是"大师",也就是"才学渊博的老师";根据语言环境,"良"在此不能作现代汉语的"好"来讲,但现代汉语中有"良久"、"用心良苦"等词,"良
4、"都作"确实"、"很"来讲,在此句中可引申为"的确". 有时会碰到一些词类活用等语法现象,而初中语文教学又不允许接触这一些名词术语。这时,要是你联系一下现代汉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这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动心忍性"的"苦、劳、饿、动、忍"可解释为"使苦、劳、饿、动、忍",这里采用了使动用法。你只要和我们现时流行语"瘦身(使身体瘦)"一对照
5、,问题就解决了,类似的还有像广告语"万家乐,乐万家"、标语"人人动手,清洁家园"中加点词"乐(使快乐)"、"清洁(使清洁)"等。 当然,古汉语词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词的词义已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从词义变化的角度来理解,就会有利于准确地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如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主人日再食",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两个"再"在句中分别解释为"两次"和"第二次(击鼓)&
6、quot;的意思,而现在一般是"又一次"的意思;出师表中"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痛恨"和"卑鄙",在句中分别翻译为"痛心和遗憾"、"身份低微,出身低下",这两个词在现在则分别是"深切地憎恨"和"(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的意思。许多古代汉语中流传到现在的双音节词,在当时一般都是两个词,翻译时要分开解释,类似的还有像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妻子"、"交通&quo
7、t;、"鲜美"、"无论"等。 二是通过分析字形,掌握文言词义。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字形与词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教授文言实词时,常常结合汉字字形结构,来分析汉字的本义。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后又引申为"死亡、不存在",如"人琴俱亡"."亡"还假借为"无",读wú,如愚公移山中的"河曲智叟亡以应". 汉字百
8、分之九十以上是形声字。形声字是由表意偏旁和表声偏旁构成的。了解表意偏旁的表意功能,通过分析字形,就可掌握词义。例如"绝",从丝从刀,表示用刀割断丝缕的意思。引申为"断、断绝、消失"等,如 "沿溯阻绝"(三峡)中"绝"为"断",近体诗中"绝句"的"绝",也是"断绝"的意思,即所谓"断律为绝";"哀转久绝"(三峡)中的"绝"是"消失"的意思。"绝&qu
9、ot;也有"极点"或"极"意,因为断绝处,也就是尽头,"绝巘多生怪柏"(三峡),都含有到了"极点"或"极"意思。引申义都与本义有着密切联系,都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抓住了本义,引申义也就容易掌握了。 三是结合利用成语,掌握文言词义。 相当多的成语来源于古典文献,成语中的一些词的意义和用法保留了古代汉语的特点。在学习文言词语时,如果结合学生所熟知的成语,就能温故而知新,取得良好的效果。试看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0、60;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 。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送东阳马生序) 。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如果把这些词语抽出来单独讲解,学生就会感到很抽象,难以接受;如果与学生所熟知的成语联系起来,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走",就联系成语"奔走相告"、"走马观花&q
11、uot;,义为"跑";讲"薄",就联系成语"日薄西山",义为"迫近";讲"汤",就联系成语"赴汤蹈火",义为"热水";讲"假",就联系成语"狐假虎威",义为"借";讲"诸",就联系成语"付诸东流",义为"之于",这里是兼词,上文两个"诸"义相同。又如: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
12、序)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 。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 。凄神寒骨,悄创幽邃,寂寥无人。(小石潭记)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上面句子中的加点词的用法也都能在一些成语中找到影子。如讲"被",就联系成语"披坚执锐",这里是通假字,同"披";讲"毛",就联系成语"不翼而飞","不
13、"字后名词活用为动词,义为"长草木";讲"犬牙",就联系成语"狼吞虎咽"、"风餐露宿",是名词在动词前用作状语,义为"像狗的牙齿一样";讲"凄"、"寒",就联系成语"息事宁人",这里采用了使动用法,意为"使凄"、"使寒";讲"出"、"入",就联系成语"入不敷出",这里是动词活用为名词,意思分别为"出产的东西"
14、、"收入". 通过例举和解析成语的方法让我们掌握并积累文言实词的含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以简驭繁,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在文言文实词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引导学生不断积累,温故而知新,学会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推测,那么学生一定能轻松自如的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教学也必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常用文言虚词有"之""于""而""以&
15、quot;"其""为""乃""焉"等,我们要根据这些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题。同学们不妨通过卡片的形式,识记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下面将初中常见的12个虚词举例如下(以鄂教版为主): 之 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16、(曹刿论战)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枢密韩太尉书) 助词 。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17、0; 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宋何罪之有?(公输)而城居者未知之也。(满井游记) 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者 结构助词,译作&quo
18、t;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 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而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19、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八则)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qu
20、ot;"并且"或不译。如: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八则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其 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
21、quot;它们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八则) 有时也译作第一人称代词"我". 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如: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qu
22、ot;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 余之专尔。(送东阳马生序) 以 介词 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不以物喜,不以
23、己悲(岳阳楼记)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 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连词
24、0; 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如: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有时相当于连词"而".如: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醉则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游记) "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25、,猥自枉屈(出师表)。 焉 1. 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句末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为"呢".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3.代词,相当于"之".如: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 4.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如:不
26、复出焉(桃花源记)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判论战) 虽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如: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然 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q
27、uot;如此".如: 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三)语气助词,分三种情况: 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如: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用于词尾,译作"的样子".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 然""若然"格式,相当于
28、"的样子" 乃 作副词。有三种情况。 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如: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三则) 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就".如:例: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9、60; 用于判断动中,相当于"是""就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作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如: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作代词,译为"你、你的".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于 介词"于"的主要用法有: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
30、""从".如: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如:"受制于人"的
31、"于".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5.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为 "为"作为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行为。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
32、quot;向""对"等。如: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2.表示被动,译作"被".如:梅花为寒气所勒(西湖游记二则) 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 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5.表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教师要教会学生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光伏电站智能化运维设备故障诊断与发电量提升策略分析
- 教育大数据在国际化教育交流中的应用与挑战分析
- 2025年储能电站热管理解决方案研究报告
- 2023年知识竞赛复习题目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同态加密技术在智能设备协同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 2023青海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3年造价工程师考试真题(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
- 2023广东“安全生产月”知识主题测题含参考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定制木门设计、生产、安装全流程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服务合同范本
- 茅台质量管理办法
- T-WAA 015-2025 家庭场景 WLAN 单设备网络性能及体验技术要求(基于 IEEE 802.11be)
- 市场专员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基孔肯雅热的预防控制课件
- 江苏岚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岚泽大丰港年产3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 大班早期阅读培训
- 2025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中层及职员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健身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 2025年精细化工技术考试试卷及答案
-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