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生产技术第二章第一节机械安全_第1页
化工安全生产技术第二章第一节机械安全_第2页
化工安全生产技术第二章第一节机械安全_第3页
化工安全生产技术第二章第一节机械安全_第4页
化工安全生产技术第二章第一节机械安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第二章 机械安全生产技术机械安全生产技术12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 了解机械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因素;2. 理解机械本质安全要求和机械伤害主要类型及预防对策;3. 熟悉常用机械的主要危险部位、安全防护装置及安全技术措施;4. 掌握金属冷加工的安全技术要求。第一节第一节 机械安全概述机械安全概述34一一.1. .1. 机械危害机械危害 指机械装置运行过程中由危险因素的有害因素导致的危害。l 危险因素:能对人造成突发性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l 有害因素:对人的健康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51. 1.机械危害机械危害1.11.1机械设备在不同状态下的危害 正常工作状态:由于机械

2、的运动,可能出现挤压、切割、碰撞、作业环境恶化等; 非正常工作状态:包括故障状态和维修保养状态; 非工作状态:一般安全,但不排除放置不稳导致的伤害等。61. 1.机械危害机械危害1.21.2机械产生的危害类型(下文会详细介绍) 机械本身导致的危害:如夹挤、碾压、剪切、切割、缠绕、卷入、扎伤、飞出物打击、高压流体喷射等; 非机械性危害:电气危害(电击伤、设备烧毁)、温度危害(灼烫、冷冻)、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生理和心理)、电离和非典离辐射、加工或使用各种危险材料和物质、未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而造成的伤害等。主要形式7 2. 2. 机械危害产生的原因机械危害产生的原因 旋转的部件,如轴、孔、刀具

3、飞轮等; 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如传送皮带与其连接轴、齿条和齿轮等; 相向旋转部件间的咬合,如齿轮、轧钢机的轧辊等;2.12.1运动的危险因素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82. 2. 机械危害产生的原因机械危害产生的原因 往复运动和滑动,如剪切机的刀刃; 旋转部件与滑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 旋转运动加工件打击,如伸出机床的细长加工件; 飞出物伤害,如飞出的切屑、工件、刀具等。2.12.1运动的危险因素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92. 2. 机械危害产生的原因机械危害产生的原因 静止的刀具和刀刃、突出较长的机械部分; 引起滑跌、坠落的工作平台,当平台有水或油时更为危险; 毛坯(pi)、工具、设备边缘锋利

4、的飞边及表面粗糙部分。2.22.2静止的危险因素102. 2. 机械危害产生的原因机械危害产生的原因 电气危险:主要形式是电击、燃烧、爆炸; 温度危险:因环境温度、热源辐射或接触高温物等引发的危险; 噪声危险:机械运转产生噪声影响人的听觉、生理、心理,还可能因干扰语言通讯和听觉信号而引发其他危险(交流不顺畅,比如有人说停机,另一人听不见);2.32.3其他危险因素112. 2. 机械危害产生的原因机械危害产生的原因 振动危险:振动对人体可造成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尤其当振动频率和人的固有振动频率相同时,产生共振,对人的伤害更大,引起血脉、神经等失调; 辐射危险:电波、光波(非电离)和射线、粒子(电

5、离)等可杀死人体细胞和机体内部组织(为什么说手机、电脑有辐射,要少玩);2.32.3其他危险因素122. 2. 机械危害产生的原因机械危害产生的原因 材料和物质产生的危害: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中的所有设备设施、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废弃物等都应考虑是否有接触或吸入有害物导致的危险、火灾爆炸危险、生物和微生物危险; 为履行安全人机学原则而产生的危险:机械或环境条件不符合安全人机学原则的要求,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能力与之不协调,可能影响操作者的心理和生理,从而产生危险。2.32.3其他危险因素132. 2. 机械危害产生的原因机械危害产生的原因 物的不安全状态其安全状态是保证机械安全的重要前提和物

6、质基础; 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事故的很重要的直接原因; 安全管理上的缺陷事故发生的简捷原因。2.42.4危险原因分析142. 2. 机械危害产生的原因机械危害产生的原因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由缺陷;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由缺陷; 生产或施工场地环境不良。2.4.12.4.1物的不安全状态152. 2. 机械危害产生的原因机械危害产生的原因 安全意识低; 安全知识缺乏; 安全技能差。2.4.22.4.2人的不安全行为162. 2. 机械危害产生的原因机械危害产生的原因 领导安全意识水平; 对设备的监管; 对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等

7、。2.4.32.4.3安全管理缺陷17二二 .1. .1. 机械安全基本要求机械安全基本要求 无论是及其本来有的功能还是安全防护设计,都应遵循以下基本途径: 选用适当的设计结构,尽可能避免危险或减小风险; 通过减少对操作者涉入危险区的需要,降低操作者出现危险的概率。1.11.118二二 .1. .1. 机械安全基本要求机械安全基本要求(1)足够的抗破坏能力;(2)不得产生超过标准的有害物质;(3)可靠有效的安全防护;(4)履行安全人机学要求;(5)维修的安全性。1.21.2安全的机械设备必须满足的条件19二二 .2. .2. 安全措施安全措施 决定机械产品安全性的关键首先是设计(包括机械产品设

8、计 和制造工艺设计)阶段采用安全措施; 其次,还要通过使用阶段采用安全措施来最大限度的减小风险。20二二 .2. 1 .2. 1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共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共1313条)条)2.1.12.1.1本质安全措施 机械的功能设计中采用的、不需要额外的安全防护装置而直接把安全问题解决的措施,也称为直接安全技术措施。21二二 .2. 1 .2. 1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2.1.1.12.1.1.1本质安全的具体措施(1) 功能匹配的安全表面和形状;(2) 安全距离原则;(3) 限制有关因素的物理量;(4) 使用本质安全工艺过程和动力源。22二二 .2. 1 .

9、2. 1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2.1.1.1.12.1.1.1.1具体分条解释每条措施 功能匹配的安全表面和形状:l 避免锐边、尖角、凸出等;l 金属薄片棱边应倒钝、折边或修圆。23二二 .2. 1 .2. 1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2.1.1.1.22.1.1.1.2具体分条解释每条措施 安全距离原则:l 防止可及危险部位的最小安全距离;l 避免受挤压或剪切危险的安全距离。24二二 .2. 1 .2. 1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2.1.1.1.32.1.1.1.3具体分条解释每条措施 限制有关因素的物理量:如将操纵力限制到最低值;

10、限制运动件的质量或速度;限制噪声和振动等。25二二 .2. 1 .2. 1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2.1.1.1.42.1.1.1.4具体分条解释每条措施 使用本质安全工艺过程和动力源:l 如在预定的爆炸气氛中使用的机器,应采用全气动或全液压控制系统和操纵系统。26二二 .2. 1 .2. 1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2.1.22.1.2限制机械应力 通过正确计算、结构设计 和禁锢的方法限制连接应力; “薄弱环节”防止超载应力; 不来回弯折避免交变应力; 回转件要保证平衡性。27二二 .2. 1 .2. 1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2.1

11、.32.1.3材料具有良好的安全卫生性能(1)承载能力(2)对环境的适应性(3)材料的均匀性(4)避免材料的危险28二二 .2. 1 .2. 1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2.1.42.1.4履行安全人机学原则合理分配人机功能;适应人体特性;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空间的布置等。29二二 .2. 1 .2. 1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2.1.52.1.5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1)机械启动及变速的实现方式(2)重新启动原则(3)零部件的可靠性(4)定向失效模式(5)关键件的冗余原则(6)自动监控、手动控制原则30二二 .2. 1 .2. 1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由

12、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2.1.62.1.6防止气动和液压系统的危险(1)借助限压装置控制管路中最大压力;(2)对密封处加以防护;(3)机器与动力源断开,要自动泄压。31二二 .2. 1 .2. 1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2.1.72.1.7预防电的危险电击、短路、过载、静电等,第三章详细介绍。32二二 .2. 1 .2. 1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2.1.82.1.8减少或限制操作者涉入危险区的需要(1)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需要查找故障和检修的次数,减少因失效而使机械产生危险的可能性。 设备不应在振动,风载或其他外在作用下倾覆或产生允许范围外的运

13、动。设备若通过形体设计和自身质量分布(重心设计)不能满足或不能完全满足稳定性的要求,则必须设有安全技术措施。具体可通过“三规定”来实现。33二二 .2. 1 .2. 1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2.1.82.1.8减少或限制操作者涉入危险区的需要(2)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l 操作自动化l 装卸搬运机械化(3)保证调试、检查以及维修保养的安全。34二二 .2. 1 .2. 1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2.1.92.1.9使用信息注意注意:(1)将遗留风险通知用户。(2)不可弥补设计缺陷,更不能代替应该有设计者来解决的安全问题。35二二 .2. 1 .2. 1由

14、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由设计者采取的安全措施总结总结1-10:选用适当的设计结构,避免危险或减小危险;11-13:减少对操作者进入危险区的需要,降低出现危险的概率。36二二 .2. 2 .2. 2由用户采取的安全措施(共由用户采取的安全措施(共3 3条)条)2.2.132.2.13(1)提供劳动防护用品;(2)安全的劳动环境;(3)安全管理措施。37二二 .2. 3 .2. 3 安全防护安全防护间接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2.32.3 安全防护是通过采用安全装置和防护装置或其他手段,对一些机械危险进行预防的安全技术措施。38二二 .2. 3 .2. 3 安全防护安全防护间接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

15、全技术措施2.3.12.3.1(1)结构形式和布局设计合理;(2)结构要坚固耐用;(3)装置表面光滑;(4)装置不容易被绕开,不应出现漏保护区;(5)满足安全距离要求;(6)不影响正常操作;(7)便于检查和修理。一般要求39二二 .2. 3 .2. 3 安全防护安全防护间接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2.3.22.3.2(1)高度在2m以内的运动部件应设防护;(2)物料传输、皮带传动装置,应设防护;(3)直线运动部件之间或直线运动部件与静止部件之间的间距应符合安全距离要求;(4)运动部件有行程要求的,应设限位装置;(5)有惯性冲撞部件要采取缓冲装置;(6)每台机械应设紧急停机装置。设置原则40二二 .2. 3 .2. 3 安全防护安全防护间接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2.3.32.3.3(1)功能:保护;(2)类型:固定式、活动式;(3)要求:固定式的要永久固定;活动式的要有联锁装置。防护装置41二二 .2. 3 .2. 3 安全防护安全防护间接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2.3.42.3.4(1)功技术特征:零部件可靠性、重新启动功能、自检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