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提名项目: 考虑非均匀结构效应的金属材料剪切带二、提名意见:该项目以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非晶合金为模型系统,突破经典的热塑剪切带理论框架,发展了位错机制依赖的应变梯度本构,揭示了蕴含的非均匀结构通过应变梯度效应对热塑剪切带形成具有强烈驱动作用;建立了包含多过程耦合与时空多尺度的剪切带新理论,澄清了非晶合金剪切带形成机制长期广泛的国际争议,得到了剪切带失稳判据、协同演化、特征厚度以及诱致断裂机理等一系列原创性成果。该项目 8 篇代表性论文共被Nature Materials、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等 S
2、CI 重要刊物他人引用 393 次,引用者包括国内外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权威杂志主编、领域知名学者等。项目研究成果系统揭示了材料内禀非均匀结构效应如何影响甚至颠覆热塑剪切带的传统认知,显著推动了剪切带理论的发展,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提名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项目简介剪切带是一类广泛存在的塑性变形局部化失稳现象。本征上,具有特征厚度的剪切带是一种远离平衡态的动态耗散结构,其涌现与演化是材料内部多种速率依赖耗散过程高度非线性耦合控制的时空多尺度问题。传统金属材料剪切带经百余年研究,逐渐形成了以热软化为主控机制的热塑剪切带理论,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随着人们对高性能材料的不懈追求,
3、众多内蕴微纳尺度非均匀结构的新型金属材料不断发展,其中代表性的有微米尺度颗粒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和纳米尺度结构非均匀的非晶合金。由于 不考虑材料结构效应 ,经典热塑剪切带理论在描述这些新型金属材料的剪切带行为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该项目团队以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非晶合金为模型材料,研究了材料内禀的 非均匀结构效应如何影响甚至颠覆热塑剪切带的传统认知 ,显著推动了剪切带理论的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系统性的原创研究成果。主要发现点如下:(一)、发展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应变梯度依赖的热塑剪切带理论。实验发现微尺度增强颗粒对金属基复合材料塑性变形具有强化和剪切带软化“正、反 ”尺
4、寸效应,通过发展计及应变梯度效应的热塑剪切带理论,揭示了颗粒尺寸作为内禀结构效应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热塑剪切带形成具有强烈驱动作用;(二)、建立了内蕴非均匀结构效应的非晶合金剪切带新理论。 构建了非晶合金自由体积热粘塑性剪切流动的理论框架,得到了具有明确物理内涵的剪切带失稳判据和特征厚度的解析表达,揭示了非晶合金剪切带形成的结构软化主控、热软化辅助的新机制,阐明了多重剪切带协同演化动力学规律;(三)、提出了一种新的原子团簇运动模型 “拉伸转变区 ”,澄清了非晶合金剪切带诱致断裂过程中的能量耗散机制: 裂尖剪切主控“剪切转变区”和体胀主控“拉伸转变区”两个耦合元过程的固有竞争。上述工作的 8 篇代表
5、性论文被 SCI 他引 393 次。引用者包括 块体非晶合金领域开创者之一、日本学士院院士和美国工程院院士 A. Inoue,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H. Gleiter ,美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高华健,中国科学院汪卫华院士, Albert Sauveur成就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 M.A. Meyers 教授, Philosophical Magazine主编英国剑桥大学 A.L. Greer 教授等。研究成果 得到大量后续研究证实, 不仅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得到 国外军事研究机构 的关注。非晶剪切带成果已成为领域经典工作之一, 被多篇权威综
6、述文章作为 独立一节长篇幅引用 ,并 作为 独立一章 Shear-banding in metallic glasses发表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Dood 教授和第二完成人合著的剪切带专著 Adiabatic Shear Localization第二版中。基于该项目成果,第一完成人于2007 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9 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第三完成人于 2008 年获得首届英国麦克斯韦青年作者奖。四、客观评价发现点一: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应变梯度依赖的热塑剪切带理论。代表性引文【 1,2,3】复合材料力学领域著名学者新加坡国立大学M. Gupta 教授、
7、 S.P. Joshi教授等系列文章中大量引用 代表性论文【 1】中提出的机理和理论公式 ,用于解释他们的实验现象。比如,在代表性引文 【 1】中: “屈服应力的提高可用以下方程估算 代表性论文 1,.根据 Taylor 位错强化机理,这些应力可被确定如下 代表性论文 1.”;Acta Mater 55 (2007) 5115 中: “几何必须位错增加的详细推导可参考 代表性论文 1,具体表达为: .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P. Gudmundson教授在代表性引文 【2】中: “通过考虑间接和直接强化,应变梯度理论可耦合进增量细观力学框架。从而,实验观察到的金属基复合材料颗粒尺寸依赖的非弹
8、性变形行为可被预测 代表性论文 1.”。国际损伤力学杂志主编美国加州大学 J.W. Ju教授等( Int. J. Damage Mech2011;附件 7-9):直接引用 代表性论文 1的实验图 1; “根据( By following)代表性论文 1,热失配产生的位错密度可估算为 .。通过引入初始粒子的体积分数,可考虑以下增量形式(参见代表性论文1): . .”。芬兰坦佩雷理工大学 K. Valtonen 教授等在代表性引文【 3】中: “观察到的绝热剪切带对于本文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重要作用。发现十分小的增强颗粒尺寸 代表性论文 2( 5-15m)会影响白色绝热剪切带的形成,. .”。加拿
9、大曼尼托巴大学 N. Bassim 教授等( Mater. Sci. Eng. A 2014;附件7-10): “Owolabi 等 20 和 Dai 等代表性论文 2研究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颗粒尺寸对绝热剪切带形成的影响,发现小颗粒增强的复合材料更易于形成绝热剪切带。 Dai 等将这种尺寸依赖行为归因于应变梯度效应,认为高应变梯度是绝热剪切带形成的强驱动力 .”;(Mater. Sci. Eng. A 2007;附件 7-10): “冲击后材料的微结构演化也证实铝基复合材料比单相合金更容易热塑失稳而应变局部化。 这些结果和 Dai 等代表性论文 2的观察一致 ,即高应变梯度是绝热剪切带
10、形成的强驱动力 .”。发现点: 内蕴非均匀结构效应的非晶合金剪切带新理论【 4,5,6,7】。代表性 引文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N.N. Thadhani教授在代表性引文【4】这样评价: “Jiang和 Dai 代表性论文 5揭示了剪切带失稳的自由体积起源。他们解释了自由体积软化和经典的热软化可导致 完全不同 的剪切带机理。 . Jiang和 Dai代表性论文 5进一步解释了剪切带内动态应变率导致的局部瞬态温升,这会加速自由体积的净产生,从而有利于自由体积软化为起源的剪切带失稳.”。日本东京大学 H. Tanaka教授在代表性引文【 5】中: “这种剪切带内密度涨落的增强,更确切地是自由体积的聚集
11、,已经得到非晶合金单轴压缩实验的证实 27-29.”,其中 28 是代表性论文 4。英国剑桥大学 A.L. Greer 教授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E. Ma 教授在代表性引文【 6】用 1 个多页面、 3 幅原图,详细介绍并充分肯定了代表性论文 5 关于剪切带形成过程中热和自由体积相互作用的结果。他们这样评价:“正如 Jiang和 Dai 所全面揭示( comprehensivelydemonstrated)的那样 。即使热不是非晶合金中剪切局部化的起源,它也必将对剪切带起重要影响。他们的模型 .。一个重要的优点( A key merit)是不同的因素可以单独进行建模分析。 .从这个连续介质
12、模型可以得出重要的一点 (A key point)是,一旦有热产生,温度将随着应变持续升高。这种耦合模式下的近似线性增长与上述方程( 4)对热的简单描述几乎一致 .”。德国莱布尼茨固体材料研究所J. Eckert 教授和中科院物理所汪卫华院士等【 Acta Mater. 2012;附件 7-11】评述: “一般来讲,剪切带起始于局部的软化区域,软化机制可以归因于局部热影响 30-32 或者剪胀(自由体积产生) 11-13或者两者的耦合 代表性论文 5 .”。美国布朗大学高华健院士等在代表性引文【 7】中将代表性论文 7 作为他们的研究出发点: “一个重要的突出问题( An important
13、outstanding question)是这两个长度尺度,即 STZ 尺寸和剪切带厚度,是否以及如何相互关联的 .25”。在文章结尾,他们这样总结: “有趣的是,我们发现对于三种玻璃的剪切带厚度和 STZ 特征尺度的比例几乎保持恒定,为 8。这也和剪切带厚度大致等于 10 倍 STZ 尺寸的观测 是一致的 .25”,从而验证了该项目关于非晶剪切带厚度的理论预测。发现点三: 非晶合金剪切带诱致断裂机理。代表性引文【 4,8】美国加州大学 C.H. Rycroft 教授和以色列 威兹曼科学院 E. Bouchbinder 教授评价(代表性引文 8):“对于多组分低冷速的块体非晶合金,裂纹成核不大
14、可能与流体弯月失稳相关, 而很可能是裂尖孔洞成核 代表性论文 8。后者最近已经得到实验和模拟支持 代表性论文 8, 35-38.”。日本东北大学原校长 A. Inoue 院士、英国剑桥大学 A.L. Greer 教授等合作的系列论文中【 Scripta Mater. 2009 & 2010; Intermetallics 2011; Acta Mater. 2012;附件 7-12】重点阐述了代表性论文 8 提出的非晶断裂韧脆转变准则,来解释他们的实验现象。例如,他们评价 (Scripta Mater. 2009):“正如 Jiang et al. 代表性论文 8指出,两个重要的尺度决
15、定了断裂形貌的长度尺度:裂尖曲率半径R 和弯月失稳的临界波长 c。R 依赖于断裂模式。 虽然数值上有些差异,但是 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印度理学院 U. Ramamurty 院士等在【 Acta Mater. 2009;附件 7-13】中大篇幅引用并阐述TTZ 模型,在文中评价到: “特别地, Jiang et al.代表性论文 8把非晶合金中观察到的准解理断裂拟想成TTZ 的结果。 . 这一点在本文的韧脆转变框架中极为重要( paramount importance)。 . 。”香港理工大学 K.C. Chan 教授和中科院物理所汪卫华院士等在【Acta Mater.2008;附件 7-14
16、】中,直接引用代表性论文8 提出的 TTZ 模型及理论方程预测实验观测的纳米周期条痕尺度,发现预测值与实验值非常接近(“very closeto”)。五、代表性论文1. L.H. Dai,* Z. Ling, Y.L. Bai/ Size-dependent inelastic behavior of particle-reinforced metal-matrix composites/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1, 61: 1057-1063.2. L.H. Dai, * L.F. Liu, Y .L. Bai/ Effect of pa
17、rticle size on the formation of adiabatic shear band in particle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Materials Letters/ 2004, 58: 1773-1776.3. L. F. Liu, L. H. Dai, * Y. L. Bai, B. C. Wei/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shear bands in Zr-based bulk metallic glass under quasi-static and dynamic shear
18、loadings/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 2005, 351: 3259-3270.4. L. F. Liu, L. H. Dai, * Y . L. Bai, B. C. Wei, J. Eckert/ Behavior of multiple shear bands in Zr-based bulk metallic glass/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05, 93: 174-177.5. M. Q. Jiang, L. H. Dai*/ On the origin of shear bandin
19、g instability in metallic glasses/ 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 2009, 57: 1267-1292.6. Y. Chen, M.Q. Jiang, L.H. Dai*/ Collective evolution dynamics of multiple shearbands in bulk metallic glas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2013, 50: 18-36.7. M. Q. Jiang, W. H. Wang, L.
20、 H. Dai*/ Prediction of shear-band thickness in metallic glasses/ Scripta Materialia/ 2009, 60: 1004-1007.8. M. Q. Jiang, Z. Ling, J. X. Meng, L. H. Dai*/ Energy dissipation in fracture of bulk metallic glasses via inherent competition between local softening and quasi-cleavage/ Philosophical Magazi
21、ne/ 2008, 88: 407-426.六、主要完成人情况姓名排名行政职务技术职称工作单位完成单位戴兰宏一力学所学位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委员会主任力学研究所力学研究所白以龙二无研究员 / 院士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力学研究所蒋敏强三无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力学研究所材料科学与中国科学院刘龙飞四工程学院副副教授湖南科技大学力学研究所院长陈艳五无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力学研究所对本项目贡献:第一完成人戴兰宏: 发展了位错机制依赖的应变梯度本构,揭示了内禀结构尺寸 / 应变梯度效应对热塑剪切带形成具有驱动作用;建立了表征非晶合金自由体积热粘塑性剪切流动
22、的统一理论框架,得到了剪切带失稳判据、协同演化、特征厚度以及诱致断裂机理等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是代表性论文1-8的通讯作者兼 1 和2 的第 1 作者。第二完成人白以龙: 为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非晶合金的剪切带分析提供理论指导,参与建立了应变梯度依赖热塑剪切带理论和非晶合金自由体积热粘塑性剪切流动的统一理论框架,分析了非晶剪切带的失稳机制,是代表性论文 1-4的主要作者。第三完成人蒋敏强: 对重要科学发现点 2 和 3 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澄清了非晶合金剪切带耦合软化过程中自由体积和热的相互作用机制,参与了非晶剪切带协同演化模型的建立以及机理分析,得到了理论预测非晶剪切带厚度的解析表达;提出了“拉伸转变区”模型与韧脆转变准则,澄清了非晶剪切带诱致断裂过程的能量耗散机制。第四完成人刘龙飞: 实验发现了应变率、自由体积和温度等是影响剪切带形成的主要因素,分析了非晶剪切带的失稳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企业培训与人才发展服务合同
- 2024年度影视制作与版权购买合同
- 2024年度碳排放交易:某环保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碳排放权交易合同
- 2024年度0KV配网工程施工安全协议
- 2024年度安居工程EPC建设合同
- 04版0KV变电站电气设备采购合同
- 2024年度4S店汽车销售与供应商战略合作合同
- 2024年度文化传媒公司股权转让合同
- 2024年度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合同
- 2024企业招标承包经营合同模板样本
- 学习乡村振兴知识竞赛100题及答案
- 05s502图集阀门井安装图集
- 医务人员医学人文素养培训
- 人工智能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复旦大学
- 风险管理工具及方法FMEA
- 第五单元《圆》(单元解读)-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 初中物理知识点手册大全(挖空+答案)
- GB/T 32131-2015辣根过氧化物酶活性检测方法比色法
- GB/T 28885-2012燃气服务导则
- GB/T 22857-2009筒装桑蚕捻线丝
- GB/T 14480.3-2008无损检测涡流检测设备第3部分:系统性能和检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