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2愚公移山1以下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万仞(rèn)魁父(kuí)阻塞(sè)B荷担(hè) 叩(kòu) 箕畚(jbn)C始龀(ch) 厝(cuò) 孀妻(shung)D匮(kuì) 雍南(yng) 朔东(shuò)2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1)年且九十_(2)寒暑易节_(3)杂然相许_(4)且焉置土石_(5)何苦而不平_(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_(7)固不可彻_(8)虽我之死_3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 D惧其不已也4以下句中加点的“
2、而和“而山不加增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面山而居 B聚室而谋C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呼尔而与之5翻译以下句子。(1)甚矣 ,汝之不惠!(2)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6学了?愚公移山?一课后 ,八年级(2)班准备围绕课文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来参加。(1)从课文中我们知道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 ,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 ,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出以下城市所处的位置。江阴:_洛阳:_衡阳:_华阴:_(2)下面是一幅漫画 ,请你仔细观察 ,说说它的寓意。(3)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 ,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啊开路更难 ,
3、所以后来人为你感慨。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4)下面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关于“愚公移山的争论 ,根据争论答复以下问题。甲:愚公为了移山 ,带着子孙挖山不止 ,还要世世代代挖下去 ,这岂不是费时费力 ,太缺少经济效益了?还不如带着子孙搬家 ,去开辟一片新天地。乙:搬家是逃避现实的做法 ,人不能遇到困难就逃避。丙:人应该有开拓精神 ,此路不通 ,可以开辟新路。愚公何必固守在那闭塞的家乡 ,搬家更有开展前途。丁:面对两座大山 ,愚公没有被吓倒 ,而是选择了“毕力平险。这种持之以恒、奋斗不息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如果搬家了 ,那就不是愚公了。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你站在争论的哪一方?理由是什
4、么?请简要阐述。(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 ,完成题目。甲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 ,方七百里 ,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 ,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 ,年且九十 ,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 ,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 ,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始龀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 ,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
5、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曾不假设孀妻弱子。虽我之死 ,有子存焉。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子又有子 ,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 ,惧其不已也 ,告之于帝。帝感其诚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自此 ,冀之南 ,汉之阴 ,无陇断焉。乙 铁杵磨针磨针溪 ,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学未成 ,弃去。过小溪 ,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 ,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 ,还卒业。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7以下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B惧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C以君之力
6、河曲智叟亡以应D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8翻译以下句子。(4分)(1)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2)太白感其意 ,还卒业。9这两个故事给了你什么相同的启示?(2分)10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二)阅读下文 ,答复以下问题。为学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 ,那么难者亦易矣;不为 ,那么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 ,那么难者亦易矣;不学 ,那么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 ,不逮人也 ,吾材之庸 ,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 ,久而不怠焉 ,迄乎成 ,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 ,倍人也 ,吾材之敏 ,倍人也。屏弃而不用 ,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7、。圣人之道 ,卒于鲁也传之。然那么昏庸聪敏之用 ,岂有常哉?是故聪与敏 ,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 ,自败者也。昏与庸 ,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 ,自力者也。(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1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2分)(1)迄乎成_(2)可恃而不可恃也_1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为之 ,那么难者亦易矣。(2)吾材之庸 ,不逮人也。13本文第二段是如何论证“为学的重要性的?(2分)14请举一个事例 ,论证“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 ,自败者也这一观点。(3分)15课文中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形成强烈的比照 ,请你仔细观察身边的人物 ,运用比照的手法 ,描写一位
8、人物 ,清晰明了地表现这个人物的变化。1. 解析 C“龀应读“chèn。 2. (1)将近。(2)更替。(3)赞同。(4)哪里。(5)愁苦 ,文中指担忧。(6)指草木。(7)通达 ,文中指改变。(8)即使。3. 解析 BB项中的“其为副词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A、C、D三项中的“其为代词。4解析 C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例句和C项中的“而表转折 ,可以翻译成“却。A项中的“而表示修饰;B项和D项中的“而表示承接。5. 解析 翻译时应把握句式结构和重点词语的译法 ,如“惠“易“反等词语 ,并以直译为主。答案 (1)你也太不聪明了! (2)冬夏换季 ,才往返一次。6. (
9、1)长江的南岸。洛河的北岸。衡山的南面。华山的北面。(2)解析 注意图中的文字提示“教育“医疗“住房等。答案 例如:看病贵、房价居高不下以及教育收费高等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百姓生活中难以移除的三座“大山。(3)例如:挖山不止的顽强意志 ,排除非议的坚决信心。(4)愚公该不该搬家。例如:站在认为愚公不该搬家的一方。正视困难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努力不一定成功 ,但是放弃必定失败。7. 解析 D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A项中的“焉分别解释为“代词 ,哪里“语气词;B项中的“其分别解释为“代词 ,指愚公“副词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C项中的“以分别解释为“介词 ,凭借“连词 ,来;D项
10、,两句中的“之都是代词 ,代愚公移山这件事。8. (1)(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 ,进出曲折绕远。(2)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 ,(于是)回去完成了自己的学业。9.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感悟能力。甲文移山成功 ,是因为“其不已也 ,“不已即坚持不懈;乙文 ,李白完成学业 ,是因为老婆婆誓把铁杵磨成针的毅力感动了他。由此可见 ,愚公与李白获得成功的共同原因就是坚持。作答时 ,符合题意 ,语言简明通顺 ,言之成理即可。答案 例如: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有毅力 ,只有这样才能成功。10. 解析 此题考查写作手法的作用。甲文的写作对象是愚公 ,其余的人或物都是为塑造愚公形象效劳的 ,即写山的高峻
11、、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都是从侧面衬托愚公的形象。移山困难重重 ,而愚公并未放弃 ,乃至感动了神仙 ,至此愚公直面困难、坚持不懈、为子孙造福的形象跃然纸上。答案 从侧面衬托出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参考译文乙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 ,没有完成自己的功课就放弃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 ,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 ,(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打算(用这根铁棒)做一根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 ,(于是)回去完成了自己的学业。那位老妇人自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11解析 此题考查理
12、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先要梳理文字 ,读懂文章 ,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 ,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答案 (1)到。(2)凭借 ,依靠。12(1)只要肯做 ,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2)我才能平庸 ,赶不上别人。13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第二段文字 ,疏通文意 ,抓住“吾材之庸 ,不逮人也“吾资之聪 ,倍人也两句 ,分析本段两层内容 ,即可了解本段比照论证的方法。答案 通过比照论证 ,论证了人最终的成就不是取决于资质 ,而是取决于能否坚持学习。14解析 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结合全
13、文内容 ,理解“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 ,自败者也此句的意思 ,即指一个人再聪明而不学习也会自己招致损害 ,由此自想会到?伤仲永?一文中的例子。答案 例如:在?伤仲永?一文中 ,方仲永幼时“指物作诗立就 ,因其父“日扳仲水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 ,最终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 ,充分证明了“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 ,自败者也这一观点。参考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 ,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 ,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 ,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 ,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 ,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 ,赶不上别人。我每天不停地学习 ,等到学成了 ,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 ,超过别人;我才思敏捷 ,也超过别人。将这些摒弃而不用 ,即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孔子的学说 ,最终由迟钝的弟子传承下来。那么愚笨平庸和聪明敏捷所起的作用 ,难道有不变的规律吗?因此 ,天资聪明和敏捷 ,虽然可靠却也是不可靠的。自己仗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 ,那就是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研究型组织的跨领域合作与人员配置方案
- 2025年中国电话机振铃电路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四官能聚氨酯丙烯酸酯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年电视内镜手术系统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2025至2030年卡纸金属画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科技企业的总部办公环境设计研究
- 碎石加工的承包合同范本
- 社交媒体在化妆品网络销售中的应用研究
- 固定资产无偿转让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化纤专用螺杆挤出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CentOS 7系统配置与管理(Linux 试题库) 习题答案 (杨海艳 第2版)
- 中国氢内燃机行业发展环境、市场运行格局及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2024版)
- 开学季初三冲刺中考开学第一课为梦想加油课件
- 2025年四川绵阳科技城新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人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 学校食堂餐厅管理者食堂安全考试题附答案
- 2025延长石油(集团)限责任公司社会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病原微生物安全
- 玻璃电动平移门施工方案
- 2.1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第一课时)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 长鑫存储校招在线测评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