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与农民消费模式的转变_第1页
新农村建设与农民消费模式的转变_第2页
新农村建设与农民消费模式的转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农村建设与农民消费模式的转变    摘要 推进农民消费模式的转变,做到新 农村 有新的消费观是建设新农村战略的应有之义。为此,首先要引导农民认识到现有消费模式存在的 问题 ,如低层次的消费结构、不健康的消费方式、非理性的消费观念等;其次,要采取措施为农民消费模式的转变提供物质基础、客观条件、思想基础、制度保障,使农民成为建设新农村的“新农民”。 关键词 新农村,农民,消费模式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站在新的 历史 起点,从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 化建设的战略全局出发,进一步落实 科学 发展 观,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

2、要顺利完成这一重大的战略任务,关键是要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人,其中应该包含一个重要的 内容 ,就是要加强消费引导,推进农民消费模式的转变,做到新农村有新的消费观。 一、农民消费模式转变是建设新农村战略的应有之义 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的描述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我们说,发展生产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落实,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思想基础,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的环境氛围,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体制保障,这二十字实际上揭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其

3、中,生活宽裕就是要在生产发展基础上,使农民收入相应得到提高,改善农村整体面貌,推进农村 教育 、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能充分享受 科技 进步、生产发展带来的成果。可见,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创造更好的农村消费条件,广开农民增收渠道,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启动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从我国农村现实情况看,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得到调动,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农民的消费行为呈现出新的特点。比如,在吃的方面,恩格尔系数有下降的趋势,主食消费下降,高能量、富有营

4、养的副食消费上升;在穿的方面,农民对服装款式、花色的要求提高,高档服装的需求也有一定增长;在用的方面,家用电器类消费快速增长;在住的方面,农村家庭对室内装潢用品的消费需求有增无减;在行的方面,农民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于自行车,购买摩托车、机动三轮车甚至小型汽车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对 交通 工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肯定,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农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农村整个消费领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能否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对农村消费升级做好 分析 、引导工作,能否使农民在开源增收的同时摒除消费陋习提高消费质量,能否帮助农村消费者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的消费理念,都反映着我们开展农村工作的水平和

5、质量,也是“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内涵的具体要求。 二、农民现有消费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低层次的消费结构。 目前 我国大多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显露出了低层次的特征,具体表现为:(1)恩格尔系数明显高于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中文化消费比重很低。农村居民实际消费支出内部结构的调查表明,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食品、居住、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说明食品支出仍是农村最重要、最基本的消费,其中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虽属于小康型消费结构,但其总体消费结构层次仍低于城市居民。这种低层次集中反映在农村的文化消费基本上是贫乏的,读书看报、 学习 现代科学、掌握知识技术在很多的农村地区仍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事情。(2

6、)住房消费是农村居民在基本消费需求满足后的消费热点。农民在解决了吃穿问题之后小富即安、小成则满的小农意识就显露无遗,很多农民达到小康水平之后就不敢扩大再生产了,开始追求四平八稳的生活,不惜重金盖一所“有派头”的庭院成为他们消费生活中的重头戏。(3)服务消费比例较低。农村居民大多对服务消费的接受程度较低,这一方面是由于受收入的限制及农村第三产业发展较慢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民传统持家思想的 影响 ,很多服务消费都采取了自给自足的方式加以实现,呈现出明显的城乡差距,比如搬家业、钟点工、礼品速递等服务在农村还很少见。 (二)不健康的消费方式。饮食卫生、健康问题现在在农村已引起了足够的注意,但消

7、费方式的“健康”问题远不止这些。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式中还有诸多不健康的因素,如赌博消费、封建迷信消费和人情消费等。(1)赌博消费。一些地区赌博成风,不管男女老幼都在忙里偷闲玩麻将,这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他们消费支出的一个重要项目。一些 经济 条件好的地区甚至出现人们开车去城里、镇上豪赌的场面。(2)封建迷信消费。封建迷信在广大农村仍十分盛行。很多农民四处花钱找“先生”、“大仙”看病免灾、算命看相、看风水等。这些愚昧消费不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反而浪费了大量的钱财,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有的甚至带来极大的社会危害。(3)人情消费。人情消费主要指以血缘、亲缘和地缘关系为中心的农户之间用于

8、人情往来的礼仪性消费。这些年农村人情消费一直居高不下。以苏中地区为例,当前农民的每月支出中除日常生活必要开支外开销最大的前三项,有3235%的人选择了人情支出,仅位于教育支出、抚养子女和老人支出之后。人情消费的名目、种类繁多,价码也越来越高,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这种人情消费表面上看是礼尚往来、“人情储蓄”,实际上却造成了巨大浪费,也使部分农民不堪重负。 (三)非理性的消费观念。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交流的频繁,农村居民也开始追求积极向上的消费 时尚 ,但受传统落后思想的影响,他们的消费观念仍存在一些非理性因素。(1)过度节俭。一直以来, 中国 农民“贫”字当头,节俭被认为是消费第一原则,再

9、加上实际生活中天灾人祸及生老病死等不确定情况的存在,以及子女的高等教育负担过重等原因,极大地限制了农户的其他正常消费支出,强化了农户消费的谨慎性心理,某些农户消费就会出现过度节俭的特征。过度节俭的消费观念必然会降低农户生活水平,甚至是以健康作为代价,产生所谓“节俭悖论”。(2)炫耀攀比。“随大流”和盲目攀比是我国最主要的传统消费动机,至今影响仍很大。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不是需要什么买什么,而是大家买什么就跟着买什么。因为不买大家都买的东西就会显得穷酸被人鄙视。而且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这种炫耀攀比的心态就越严重。目前农村比较典型的消费攀比主要体现在重大节日和婚、丧、嫁、娶、建房等消费上。虽然农民平时日常消费非常节俭,但一到过年过节或者家里办大事,往往迫于社会压力,大铺大摆,大吃大喝,高额消费。这一方面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也使一些低收入的农户不堪重负,陷入贫困。(3)习惯于先储蓄再消费,反对“超前消费”。很多农民受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普遍认为“无债一身轻”,感到“寅吃卯粮”、借钱消费心理不踏实,基本上还是习惯于通过储蓄积累实现自己的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