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1页
谈数学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2页
谈数学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3页
谈数学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谈数学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作者 :吉林省安图县朝鲜族学校崔凤荣 邮编 :133600摘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均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倡导自主探索与合作交 流的学习方式。然而 “习惯成自然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人进步 ,可能使人获得成功。学 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 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 才能为今后的学习、 工作夯实基础 ,终身受益。在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 ,只有形成了听、说、读、写及 思考、应用等良好习惯的培养 ,学生才能够 “自主、探究、合作 ”的学习数学 ,才能使学生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关键词

2、:在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 ,只有形成了听、说、读、写及思考、应用 等良好习惯的培养 ,学生才能够 “自主、探究、合作 ”的学习数学 ,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 习的主人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均提出了一些新要求 ,强调要改变教育教学理念 , 倡导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然而 “习惯成自然 ” 良,好的习惯能使人获得进步 ,可 能使人获得成功。 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才能为今后的学习、 工作夯实基础 , 终身受益。如何根据初中数学学科的特点 ,结合初中生 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片沃土上培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

3、、 “听 ”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长发现 ,刚进入中学的学生 ,他们上课时的热情很高 ,可是听课的效率低 , 表现在上课时丢三落四 , 注意力不集中 , 没听清问题就抢着发言 , 没听懂老师的要求就盲目 行动等。因此 ,培养他们 “听”的习惯 ,使学生会听讲、会倾听他人发言 ,是提高课堂效益 的关键之一。要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 “听”的习惯 , 教师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 , 第一听讲方法的指导 :首先要做好听课的准备 :一是知识上的准备。 即通过课前预习 , 了解本节内容及与旧知识间 的联系等 , 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上课时有目的 ,有重点地带着问题去听课。 二是用具上的准 备。以免上课时乱翻乱拿而影

4、响上课听课效率。其次 ,要有选择、有侧重点去听课 ,而不是 去听老师说的每一句话 , 这样 , 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益 , 而且能使学生由 “听会 ”变为 “会听 ”。 另外 , 还交给学生学会倾听他人发言 , 在听明白问题之后再发言、 在别人讲完之后再发表自 己的意见、 在小组交流之后再代表大家的共同想法去发言。 第二、 教师要吸引学生认真 “听 ”课 , 1、在竞争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管是学优、学中生 ,还是学差生他们都愿在 同学、 教师面前展示自己 ,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 适时适度地组织学生 通过竞争当 “小助教 ”并,大胆放手 , 给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 ,

5、 让“小助教 ”给同学们 讲课 , 教师站在旁边及时纠错和鼓励表扬。 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 良好习惯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2、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会认真倾听的习惯。爱因 斯坦说过 : “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 , 为学 患无疑 ,疑则有进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课堂是师生的舞台 , 师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师的作用是适时、 适度的点拨 ,相机诱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研 讨其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 , 并激发其创造潜能。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全体学 生获得更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 ,其做法

6、:(1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有价值、有实际意义的内容。(2 将学生分成小组 ,每组中至少有一名数学优良的学生做组长,负责组内协调和组 织交流。(3 组内自学 ,请同学们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并提出疑问 ,互帮互学 ,学习合作小组讨论、筛选 ,把难以解答的问题提出来。(4 在全班交流 ,评议 ,师生做出结论。这样 ,学生在教师积极参与引导下 ,逐渐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学会了倾听他 人的讲解 , 学会了评判他人的观点 , 学会了接受他人的意见 , 让学生在 “自助、互动 ”中学 习, 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才能, 使学生学习同学的优点, 而且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持久 ,认真倾听 ,营

7、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二、 “说”习惯的培养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极广的科学,专门的名词术语很多 ,学生仅能弄清问题的大概意思 会解题是远远不够的 , 必须学会数学交流 , 要会运用数学语言澄清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 精确 表述思考问题的思路 , 规范的描述问题和解题的过程。因而 , 在教学中要随时通过多向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断规范学生运用数学的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 , 互相口头 “翻译 ”,交互解释 ,潜移默化、不断完善 ,逐步达到脱口而出 ,准确而规范的表达,为规范数学做准备、打基础。三、 “读”习惯的培养随着时代的进步 ,社会越来越信息化、数学化。而且 ,阅读理解题

8、成了中考的一个新 亮点 , 而这些题目的解法其实并不难 , 只要学生能认真阅读题目 , 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便 可轻而易举地解答问题。 然而 , 遗憾的是我们的学生却望而生畏 , 他们读不懂题甚至根本不 去读题而轻易就放弃了 , 这说明我们数学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薄弱环节。 因此 , 在教学中 , 加强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能力和审题能力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教学中指导学生的阅读的方法有 :一是粗读 ,即对所读内容快速浏览 ,了解大意 , 同 时勾、划、圈、点 ,弄清内容、重点和关键所在 ,对于暂不易理解的内容做好标记 , 以便求 教或听讲。二、是细读 ,即依每节内容的目标要求 ,清理

9、概念、公式、法则、定理、解题思 想及方法、 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 ,把握重难点。三是精读 ,带着问题用发展的观点去研究知 识的来龙去脉、 结构关系、编排意图 ,并归纳知识要点形成知识系统网络 , 把书本知识变为 自己能够消化吸收的知识。对于数学问题。通过读题中的文、图、表 ,弄清题型 ,涉及的基 本量及其数量关系 ,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及因果关系等 ,在对关键句、词、字的反复推敲 , 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分析理清解题思路和解题策略。总之 ,不论数学教材、资料、还 是题目 ,把粗读、细读和精读相结合 ,领会文、图、表意思 ,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能 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不会审题、不看清题目就盲目

10、解题 ,不能正确解答那些 “长题 ”的现状 , 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解题的准确率。四“写”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常发现学生在解数学题时常常条理不清 ,逻辑关系混乱、文不达意、过程、 格式很不规范 , 其原因之一是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书写要求指导训练不到位所以让学生反 复训练规范的书写格式。 要经常性训练学生的因果关系 , 对逻辑推理语言的运用要做到循序 渐进 ,让学生过好识图关、分析管、思路关、书写关 ,进而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不断提高 数学书面表达能力 ,达到规范解题。对书写习惯的培养要做到 :一要教会学生把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 , 互相“翻译 ”熟练书写。 二是要针

11、对不同类型的题目 , 让学生反复训练规范的书写格式。三要经常训练学生的因果关系 , 对逻辑推理语言的运用要 做到循序渐进 ,让学生过好识图关、分析关、思路关、书写关 ,进而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 不断提高数学书面表达能力 ,达到规范解题。五、 “思考 ”习惯的培养数学是思维创造的结果 ,也是思维训练的最佳素材,它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普遍使用且强有力的思考方式 ,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适时向学生进行直观判断、实验操作、实践验证、 化归类比、统计推理、合情推理、猜想证明、估算概算、精确计算等思维训练 ,使学生具有 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当面临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是 , 应能自觉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去 观察

12、和思考问题 ,并努力寻求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办法。六、 “应用 ”习惯的培养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越来越发达 ,数学的应用 也越来越广泛。 为此 ,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应用意识 , 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审视现实世界 的一切事物 , 是他们能够用数学观点认识世界 , 用数学方法改造世界 , 用数学语言描述世界。 在课堂内要把数学知识生活化 , 设计生活背景、寻找生活原型、捕捉生活现象组织教学 ,同 时注意教材上的 “想一想 ”、 “议一议 ”、“做一做 ”等内容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动手时间的习惯 , 并结合数学活动课 , 课题学习的教学 , 培养他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 运用所学知识综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