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书-成套装置基于风险的检验导则扩展性研究_第1页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书-成套装置基于风险的检验导则扩展性研究_第2页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书-成套装置基于风险的检验导则扩展性研究_第3页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书-成套装置基于风险的检验导则扩展性研究_第4页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书-成套装置基于风险的检验导则扩展性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申报书(试行)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06课题任务17、18 项目组织单位: 课题申报单位: 课题负责人: 起止年限:20 年 月至20 年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二 年 月编写说明1本申报书由课题申报单位组织编写,经单位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科技司(局),地方科技厅(委、局),国资委直属公司审核同意后上报项目组织单位。2编写要求:(1)课题目标符合项目的课题申报指南的要求,定位准确,指标明确、可考核;(2)课题任务明确,要充分考虑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3)课题管理与实施符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4)课题所需国拨经费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

2、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管理和使用,并另编制国家科技计划课题预算申报书一并上报;3课题申报书A4打印,由项目组织单位确定上报份数。同时,通过科技部门户网站()上的“国家科技计划经费预算申报中心”,将国家科技计划课题预算申报书报送科技部。课题信息表项目名称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事故预防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名称06课题任务17、18申报形式投标 有限择优 指定 其它课题申报单位名 称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单位所在地 北京 省(市、区)代码911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西苑2号楼邮编100013单位类别大专院校 科研院所 企业 其他代码40000177-4单位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代码424 其他主要参

3、加单 位序号单 位 名 称1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2 福建省特检院(任务17)3杭州市特检院(任务18)课题负责人姓 名贾国栋性别男( 女出生年1972年学 历(研究生 大学 大专 中专其他职 称(高级 中级 初级 其他联系电-mailJia_guodong课题组人数人高级人中级人初级人其他人起始时间2011年 1 月终止时间2014年 12 月课题活动类型应用基础研究 应用开发 产业化开发 其它所属技术领域能源 资源 环境 农业 材料 制造业交通运输 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人口与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公共安全与其他社会事业创新类型原始创新 集成创新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4、主要研究内容(100字以内)任务17:本课题以承压类成套装置为研究对象,在“十一五”课题提出的基于风险的检验(RBI)的技术方法和标准草案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工程试用、数据积累和研究分析,提交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第2部分至第5部分)(国家标准报批稿),并进行工程试应用。任务18:本课题以承压设备为研究对象,在“十一五”课题提出的损伤模式判别技术方法和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补充实验、数据积累和研究分析,提交承压设备损伤模式判别(国家标准报批稿),并进行工程试应用。预期成果专利 技术标准 新产品(或农业新品种) 新工艺新装置 新材料 计算机软件 论文论著 研究报告其他预期知识产权获

5、得国外发明专利 / 项,国内发明专利 / 项,其他 / 项。预期技术标准制定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企业标准产学研联合是 否经费预算任务17:39 万元,其中国拨19万元。任务18:29 万元,其中国拨19万元。课题申报书一、课题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承压类成套装置具有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1)大型化、高参数化随着近30年来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对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石油和化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无论是老装置改造,还是新装置建设,生产规模日益扩大是其共同的发展趋势。以化工工业的龙头乙烯工业为例,乙烯单套装置生产能力已经从最初的几万吨/年、十几万吨/年

6、,发展到今天的百万吨/年。煤化工压力容器不仅要实现大型化,而且将承受高温、高压、临氢等高参数与苛刻介质条件。其中的核心设备加氢反应器,最高工作温度达454、最高工作压力达20MPa、最大壁厚达340mm、重量达1900吨,其设计参数之高在国际上是没有先例的。(2)长周期运行对于流程工业来讲,最有效的降低成本的办法就是延长成套装置的运行周期。与国外相比,我国成套装置的停产检修周期要短得多,以石化成套装置为例,我国的情况是“两年一修”甚至“一年一修”,而美、德、法、英、荷、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同类企业的停产检修期分别约为:10年、5年、5年、3.5年、6年、6年、4年。考虑到单套装置停产对上、下游生产

7、的影响,我国企业的运行成本在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有鉴于此,国内大型承压类成套装置的使用单位,均提出了延长装置检修周期的要求,力争将停产检修期从目前的13年,延长至35年甚至更长。鉴于我国成套装置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我国成套装置安全面临的形势将更为严峻:(1)制造质量“先天不足”,运行维护“后天失调”,安全隐患不容忽视管理水平与设备高参数的苛刻运行条件不相适应,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在线检测技术落后,对运行中产生的问题处置尚欠科学,重使用轻维护保养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设备更新迟缓,超期服役状况短期内难以解决,部分企业甚至购进了国外已废弃不用的二手设备,部分设备处于事故高发阶段;成套装

8、置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那样有形的或无形的缺陷(前者如裂纹、未焊透、气孔、夹渣等焊接缺陷,后者如材料的损伤与劣化等),加之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介质环境的苛刻化,成套装置的安全运行面临严峻挑战。(2)事故后果严重,社会影响恶劣与其他类型装备相比,承压类成套装置通常具有生产工艺复杂,运行条件苛刻,突发事故几率高的特点,严重的可造成环境污染、人员伤亡等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加入WTO后须应对全球贸易机制,但我国现有在用承压设备检测评价基本采用安全技术规范,只有一般性的原则规定,在用承压设备的技术标准体系和相关技术标准尚未建立,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只能满足一般性承压设备的检测和评

9、价,无法针对成套装置和特殊承压设备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导致相关企业风险状况不能得到科学评价和控制,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低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大型、高参数、高危险性成套装置长周期运行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01专题“基于风险和可靠性的成套装置安全诊断评价技术研究”专门研究承压设备基于风险的检验技术,该课题以承压类成套装置为研究对象,经过大量的工程试用、数据积累和研究分析,在充分考虑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的成套装置基于风险的检验(RBI)的技术方法,编制了承压设备损伤模式判别(标准草案)和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标准草案),并建立了相应的

10、基础数据库。与国外相应方法相比,该方法在多个方面实现了自主创新,包括引入制造质量修正因子、以剩余寿命代替设计寿命、对局部减薄因子采用极限分析理论(凹坑理论)、增加了在线检测方法的检验有效性分级等。但要将技术方案和标准草案转化为真正可以应用实施的技术标准,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这也是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本课题以承压类成套装置为研究对象,在“十一五”课题提出的基于风险的检验(RBI)的技术方法、承压设备损伤模式判别技术方法和相应的标准草案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补充实验、工程试用、数据积累和研究分析,提交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第2部分至第5部分)(国家标准报批稿)和承压设备损伤

11、模式判别(国家标准报批稿)并进行工程试应用。二、课题的目标与任务1项目确定的课题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任务17:提交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第2部分至第5部分国家标准报批稿(第2部分:基于风险的检验策略;第3部分:风险的定性分析方法;第4部分:失效可能性定量计算;第5部分:失效后果定量分析方法)。任务18:提交承压设备损伤模式判别国家标准报批稿。2课题目标与任务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分析任务17:(1)如何将“十一五”提出的技术方法转化为标准可应用的技术修正因子,包括制造质量修正因子、剩余寿命修正因子、采用极限分析理论的局部减薄修正因子、在线检测方法有效性修正因子;(2)如何根据我国国

12、情,对风险可接受准则进行修正;(3)如何建立与国家技术法规基本要求相一致的检验策略。任务18:(1)损伤模式的分类方法;(2)各种损伤模式案例的搜集、数据库的完善与扩充;(3)损伤模式监测、检测方法与预防措施的更新。三、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1国内外现有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现状及预期分析我国目前的承压设备定期检验技术规范,其基本技术路线是通过检查和检测发现缺陷,根据缺陷情况评定容器、管道的安全状况等级,根据安全状况等级确定容器、管线的定期检验周期。这一技术路线的形成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压力容器缺陷严重,制造质量“先天不足”这一现实,根据“合于使用”的原则对设备进行安全状

13、况分级,将不能保证安全使用的设备报废淘汰,将虽有原始制造缺陷,但仍能安全使用的设备保留并加以分级管理。与此技术路线相匹配,劳动部于1987年发布了文件在用压力容器检验和缺陷处理参考意见,并在此基础上,于1990年颁布了技术法规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正式以法规形式确立了这一技术路线。2003年颁布的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试行)和2004年颁布的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也基本沿用了1990版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的技术路线。与此同时,从“七五”开始,到“八五”、“九五”、“十五”,以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等单位为主的科研团队,通过国家攻关课题研究项

14、目,致力于开展缺陷的合于使用评价方法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课题成果的集成,形成了国家标准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含压力管道附录),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合于使用评价水平,从合于使用评价的角度补充完善了我国目前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定期检验技术规范。应当说,“发现缺陷、判定等级、确定周期”这一技术路线以及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在解决我国在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压力容器和二十世纪90年代末期工业管道所面临的量大面广的历史遗留问题,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等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实践证明,当前的定期检验规范适用于量大面广的一般性承压设备定期检验,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

15、的不断进步,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定期检验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一方面是承压类装置向大型化、高参数方向发展,运行风险和不可预见因素增加,检验难度越来越大,当前规范对很多新的技术问题,不能完全予以解决;另一方面,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出了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客观需求,传统的频繁停机的检验思路不能适应这一需求。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美国石油协会(API)技术规范标准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美国石油协会(API)技术规范标准体系,是一个涉及石油化工的全过程的非常庞大的体系。API规范体系中的设备定期检验规范,是国际上比较先进,被多个国家认可,被世界各大石化公司普遍采用的设备定期检验规范,

16、包括从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常压储罐到安全排放装置等一整套在用承压设备的规范和技术文件,以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为例,就包含API510压力容器检验规范、API RP580基于风险的检验推荐方法、API581基于风险的检验基础资源文件、API RP579合于使用评价推荐方法等多个规范或文件,形成了从风险评估到定期检验再到合于使用评价的完整的技术体系。作为典型情况的对照,这里将我国的容器检验规范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与前面所述的API相关规范在几个关键点上进行对比。检验周期的对比a.我国规范 (1)年度检查每年一次 (2)全面检验根据安全等级确定(1、2级容器6年,3级容器36年一次)可见,中国的检验规

17、范对检验周期的规定刚性较大,对于压力容器,除个别情况外,若要延长检验周期,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b. API规范 (1)外部检验每5年至少进行一次 (2)内部检验和在线检验(这种在线检验是指可以替代内部检验的在线评估)检验周期不应超过按照腐蚀速率评估的剩余寿命的一半或者10年。如果评估认为其安全运行时间少于4年,则检验周期为其安全运行的剩余寿命,最长不得超过2年。可见,API规范对于检验周期的规定是比较柔性的。此外,还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检验周期。接纳RBI(基于风险的检验)和制定检验计划、选取检验方法的对比a.我国规范主要采用常规检验,制定检验计划前,不进行设备的风险分析,根据上次定期检验

18、给出的固定检验周期制定检验计划,检验员根据经验选取检验方法。2009版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已经接纳基于风险的检验,但目前尚未制定出我国的基于风险的检验标准。b.API规范允许采用基于风险的检验,依据RBI结果,制定设备的检验计划,选取相应的检验方法。RBI的评价结果,可用于合理地确定设备的检验周期。接纳在线检验的对比a.我国规范没有允许用在线检验代替停机的全面检验。如果采用基于风险的检验,可通过在线检验降低设备风险。b.API规范可以采用在线检验替代内部检验,但应满足如下条件: (1)受结构尺寸的限制或缺少入口,不可能进行内部检验 (2)均匀腐蚀速率小于每年0.125mm、剩余寿命大

19、于10年,且同时满足: 介质对容器腐蚀特性起码累计了5年或有同类介质可比较的运行经验; 外部检验未发现问题; 运行温度不超过材料蠕变温度范围的下限; 不会有环境开裂和氢损伤; 容器不是带极或极板堆焊。考虑损伤方式的对比a.我国规范对于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应力腐蚀裂纹、材质劣化等一些损伤方式,没有给出具体的评价方法。相应的缺陷评定标准中对于使用中产生的缺陷的评价,也仅适用于局部减薄和非材质劣化类裂纹的评价。我国也没有承压设备损伤模式判别标准。b.API规范涵盖的损伤方式主要为使用中可能产生的损伤,包括腐蚀(全面腐蚀、点蚀等局部腐蚀)、疲劳损伤、蠕变损伤、超温损伤、氢损伤、氢脆(氢致裂纹、应力导向

20、氢致裂纹等)、应力腐蚀裂纹。 当存在以上损伤方式的可能时,应增加必要的检查方法,其检查结果可根据API RP579进行合于使用的评价。API RP579可进行的评价类型包括脆断评价、均匀减薄评价、局部减薄评价、点蚀评价、气泡和起层评价、焊接未对正和壳体变形评价、裂纹型缺陷评价、蠕变区域内工作元件评价和火灾危害性评价。检验结论的对比a.我国规范根据检验结果,主要是针对缺陷的情况,给出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并根据安全状况等级确定容器检验周期。b.API规范对检验结果进行综合的评价,以保证容器在给定工况条件下安全使用为前提,根据容器的剩余寿命,确定容器的检验周期。通过与API等国外先进标准体系相比,在

21、2009年之前,我国的在用承压设备技术标准基本还是空白,尚未建立我国的RBI技术标准、在线检测技术标准,损伤模式判别技术标准,而仅有的合于使用评价标准更多针对制造缺陷,对大量的使用中产生的缺陷并不适用。通过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大型、高参数、高危险性成套装置长周期运行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我国的成套装置基于风险的检验(RBI)的技术方法,编制了承压设备损伤模式判别(标准草案)和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第一部分 基本要求和实施程序)(标准草案)。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新版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正式从政府法规层面接纳了基于

22、风险的检验技术方法,建立与法规相配的技术标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2课题申请单位及主要参与单位研究基础(已有的研究开发经历,科技成果、科研条件与研究开发队伍现状等)(1)中国特种设备研究院中国特种设备研究院现有各类在职员工400余人。其中:技术人员超过200人,研究员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0人;高级技术职务人员72人;中级技术职务人员55人;在这些技术人员中:国务院授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4人;博士后4人,博士8人,硕士研究生80余人,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占全院70;有近二十人在全国性的20多个著名学术与技术组织中兼任重要职务或担任高等学校的兼职、客座教授;有17人47项具有级、60人161项具有

23、级UT、RT、PT、MT或ET资格;有15名高级检验师、50多名检验师;有11人获得了ISO9000国家注册审核员或主任审核员资格;还有8人在国外接受过较长时间的进修训练,有多人获得国外知名技术组织颁发的多种高级技术资格或能力证书;并有30人(次)在科技工作中曾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或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特检院在科研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多项奖励,其中,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1项、"九五"攻关优秀成果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二等奖1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被专家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的3项、国际

24、先进水平的10项、国内领先水平的12项。在在设备的安全管理与检验等方面,中国特检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成果,这些成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能源等许多行业。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特种设备研究院在基于风险的检验(RBI)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和大量基础数据。在课题研究所需要的基本试验条件方面,中国特种设备研究院拥有国内一流的试验室和试验设备,并建立了超高压容器疲劳试验的试验装置;在检验检测设备方面,中国特种设备研究院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现场检测设备。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上,中国特检院和安世亚太联合建立了目前国内解题规模最大(可处理5000万自由度的各种模型)、相关分析软件最为齐全的仿真中心,可以实

25、现超大规模的模型有限元分析、计算流体力学分析、疲劳断裂力学分析、模态分析、流固耦合分析以及各种复杂物理问题的研究分析。作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大型、高参数、高危险性成套装置长周期运行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的第一承担单位,中国特检院在承压设备损伤模式判别和基于风险的检验技术研究领域有着非常雄厚的技术基础,也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同时,中国特检院也是编写承压设备损伤模式判别(标准草案)和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标准草案)的负责单位,这些都为本课题的完成奠定了基础。四、任务分解与考核指标1课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研究内容:任务17:(1)将“十一五”提

26、出的失效可能性修正方法转化为标准可应用的技术修正因子和相应计算方法,包括制造质量修正因子、剩余寿命修正因子、采用极限分析理论的局部减薄修正因子、在线检测方法有效性修正。(2)将“十一五”提出的失效后果修正方法转化为标准;(3)将“十一五”提出的风险可接受准则转化为标准;(4)定性风险分析方法研究及标准转化;(5)建立与国家技术法规基本要求(2009版固定式容规、2011版检验规则)相一致的检验策略。任务18:(1)确定承压设备损伤模式的分类方法;(2)各种承压设备损伤模式案例的搜集、数据库的完善与扩充;(3)损伤模式监测、检测方法与预防措施的更新。技术路线:任务17:(1)研究任务可行性论证,

27、确定研究方案;(2)失效可能性修正因子、失效后果修正方法研究;(3)风险可接受准则修正方法研究;(4)检验策略研究;(5)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6)完成工程应用案例,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研究任务验收。任务18:(1)研究任务可行性论证,确定研究方案;(2)损伤模式分类方法研究;(3)典型损伤模式案例的收集、数据库的完善与扩充;(4)损伤模式监测、检测方法与预防措施的更新;(5)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6)完成工程应用案例,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研究任务验收。创新点:任务17:国内首次提出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技术标准(含定性方法和定量可能性计算、后果计算和检验策略)

28、。任务18:国内首次提出承压设备损伤模式判别技术标准。2主要技术指标(如形成的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新技术、新产品、新装置、论文专著等数量、指标及其水平,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或产品的竞争分析,满足项目所依托的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研制的需求情况等)任务17:(1)提交承压设备系统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标准报批稿) ,共分为4个子标准n 第2部分基于风险的检验策略n 第3部分风险的定性分析方法n 第4部分失效可能性定量计算方法n 第5部分失效后果定量分析方法 (2)对标准进行工程试应用,提交工程应用案例10个。(3)发表论文2篇。任务18:(1)提交承压设备损伤模式判别(标准报批稿)(2)对标准进行

29、工程试应用,提交工程应用案例3个。(3)发表论文2篇。3主要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如技术及产品应用产业化前景,在课题实施期内能够形成的市场规模与效益,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竞争力的作用等)我国加入WTO以后,各个行业均面临着国际市场残酷而激烈的竞争,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成本的竞争。对于流程工业来讲,最有效的降低成本的办法就是延长成套装置的运行周期。与国外相比,我国成套装置的停产检修周期要短得多,以石化成套装置为例,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普遍实行“四年一修”,而我国的情况是“两年一修”甚至“一年一修”。考虑到单套装置停产对上、下游生产的影响,我国企业的运行成本在竞争中

30、明显处于劣势。由于我们长期以来的安全管理模式都是建立在短周期运行的基础之上,因此面对“长周期”这一客观需求,无论在基础数据、法规体系方面,还是在技术方法、检验检测的设备手段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石化生产风险较大,一旦发生灾害,不仅危及人身和设备,直接经济损失较大,由此引起的停产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是惊人。既要对风险和故障进行控制与预防,又要避免不合理的过高投入, 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而RBI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手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交出的5项国家标准报批稿,将改变我国在RBI技术领域长期无自己的技术方法、无国家标准可依的局面。通过标准在企业的应用,可以帮助指导使用单

31、位和检验机构全面了解装置的主要失效模式、失效机理及其分布情况,突出了设备的薄弱环节和管理重点,制订了合理的检验策略(包含检验方法和检验周期),使检验更加具有针对性,消除安全隐患,保障装置的长周期运行,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体现了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和谐统一。以这5项标准为基础,将建立我国基于风险的检验法规标准体系框架,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现了检验理念的重大转变,即从工艺无关到工艺相关,从按单台设备建立检验方案转为按成套装置建立系统的检验策略,允许采用在线检测和合于使用评价,根据剩余寿命确定设备检验周期。国家法规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修订版已经采纳基于风险的检验技术方法,将

32、于2009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未来将创造更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课题实施中可能形成的示范基地、中试线、生产线及其规模本课题负责单位在长期的成套装置检验检测和安全评价工作中,与石油、石化、化工、电力、冶金等大型成套装置的使用、管理等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课题成果示范基地的选择奠定了基础。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的下属分公司,如燕山石化公司、天津石化公司、茂名石化公司、镇海炼化公司、独山子石化公司、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宝山钢铁公司等大型成套装置的使用单位,将为本课题的成果应用提供稳定的试验和示范基地。本课题预计建立4个工程应用示范基地。5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将锻炼和培养一批

33、能为我国特种设备在役环节科研、检验、标准化事业提供技术支撑的复合型人才。6其他应考核的指标无。五、经费预算1课题总投资预算、各项任务经费分配及分年度经费需求任务17预算表:序号科目名称总预算其中:专项经费自筹经费(1)(2)(3)/1一、经费支出39192021、设备费2203(1)购置设备费0204(2)试制设备费0005(3)设备改造与租赁费00062、材料费00073、测试化验加工费00084、燃料动力费00095、差旅费15510106、会议费104611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00012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330139、劳务费4221410、专家咨询费5321511、

34、管理费0001612、其它00017二、经费来源181、申请从专项经费获得的资助1919/192、自筹经费来源20/20203、其它国家级拨款/214、其它资金/ 任务18预算表:序号科目名称总预算其中:专项经费自筹经费(1)(2)(3)/1一、经费支出29191021、设备费0003(1)购置设备费0004(2)试制设备费0005(3)设备改造与租赁费00062、材料费00073、测试化验加工费55084、燃料动力费00095、差旅费853106、会议费52311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00012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220139、劳务费4221410、专家咨询费5321511

35、、管理费0001612、其它00017二、经费来源181、申请从专项经费获得的资助1919/192、自筹经费来源10/10203、其它国家级拨款/214、其它资金/2资金筹措方案及配套资金落实措施任务17经费来源为:支撑计划拨款19万元,项目参加单位福建省特检院自有资金投入20万元。任务18经费来源为:支撑计划拨款19万元,项目参加单位杭州市特检院自有资金投入10万元。14六、课题的年度计划及年度目标1课题进度安排任务17:序号进度安排任 务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上半年下半年上半年下半年上半年下半年上半年下半年上半年下半年1研究任务可行性论证,确定研究方案2失效可能性修正因子、失效后果

36、修正方法研究3风险可接受准则修正方法研究4检验策略研究5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6完成工程应用案例,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研究任务验收任务18:序号进度安排任 务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上半年下半年上半年下半年上半年下半年上半年下半年上半年下半年1研究任务可行性论证,确定研究方案2损伤模式分类方法研究3典型损伤模式案例的收集、数据库的完善与扩充4损伤模式监测、检测方法与预防措施的更新5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6完成工程应用案例,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研究任务验收2课题各年度目标及考核指标任务17:(1)第一年(2010)年:完成研究任务实施方案制定, 全面启动研究任务。(2)

37、第二年(2011)年:初步完成研究任务的关键技术研究,具体考核指标:提交失效模式修正方法、失效后果修正方法、可接受准则修正方法的初步研究报告。(3)第三年(2012年):全面成研究任务的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失效模式修正方法、失效后果修正方法、可接受准则修正方法的研究报告,制定检验策略,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召开一次专家评审会。(4)第四年(2013年):形成承压设备基于风险的检验实施导则送审稿和标准报批稿,开展工程应用。(5)第五年(2014年):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研究任务验收。任务18:(1)第一年(2010)年:完成研究任务实施方案制定, 全面启动研究任务。(2)第二年(2011)年:初步

38、完成研究任务的关键技术研究,具体考核指标:提交损伤模式分类方法研究报告。(3)第三年(2012年):全面成研究任务的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典型损伤模式案例的收集、数据库的完善与扩充,损伤模式监测、检测方法与预防措施的更新,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召开一次专家评审会。(4)第四年(2013年):形成承压设备损伤模式判别送审稿和标准报批稿,开展工程应用。(5)第五年(2014年):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研究任务验收。七、实施机制1课题的组织管理措施本研究任务在课题负责单位、课题管理组的领导,并由研究任务负责人具体负责本研究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实施方案制定、项目实施过程的跟踪、协调、管理、服务以及子专题成果的

39、系统集成、综合应用等。研究任务负责人根据课题管理组要求,按照课题进度安排进行阶段性考核,并上报课题管理组。研究任务拟每半年召开一次研究任务进展会议,对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同时,通过组织各相关研究任务之间不定期的交流,完成各研究成果的系统集成和整合工作。2课题参与单位的任务分工及国拨专项经费分配任务17:(1)研究任务第一承担单位中国特种设备将侧研究院,全面负责课题研究任务的开展,并进行研究任务的组织管理,是课题的组织者和主要任务的承担者,其预算的专项经费为15万(占专项经费总额的79%)。(2)研究任务参加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负责协助特检院完成研究工作,其预算的国拨专项经费为4.00万

40、元,占国拨专项经费总额的21%。任务18:(1)研究任务第一承担单位中国特种设备将侧研究院,全面负责课题研究任务的开展,并进行研究任务的组织管理,是课题的组织者和主要任务的承担者,其预算的专项经费为16万(占专项经费总额的84%)。(2)研究任务参加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负责协助特检院完成研究工作,其预算的国拨专项经费为3.00万元,占国拨专项经费总额的16%。3产学研结合模式本研究任务坚持安全生产科技中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主要参加人员来自科研院所、高校、检验检测机构和承压设备使用单位,为产学研结合提供了很好的条件。4知识产权与成果管理及权益分配本研究任务取得的成果及相应的知识产权属各成果完成

41、单位共同所有,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应在征得成果完成单位同意的前提下共同署名(发表论文除外)。同时,根据我国政府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需要,项目组织部门(国家质检总局)保留无偿使用、开发、使之有效利用和获取效益的权利。研究成果具备专利申请条件的,由成果完成单位共同提出申请,其中专利申请人为成果完成单位,发明人或设计人为成果完成人。除申请专利的研究成果外,其它成果均为成果完成单位的技术秘密,各方须采取有效措施给予保护(如资料、文件、媒体信息等),防止泄密。此约定长期有效。研究成果的成果鉴定由成果第一完成单位代表其它完成单位向项目组织部门提出申请,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研究成果的成果完成单位皆有权向

42、有关部门和机构申报成果奖励,但一般由成果第一完成单位代表其它完成单位提出。成果完成单位向各自主管部门申报成果奖励时,经其它单位书面同意后,可以调整成果完成单位顺序。此约定长期有效。八、课题负责人及参加课题主要人员情况1课题负责人简介贾国栋,男,1972年7月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特检院压力容器事业部主任,高级工程师。先后负责国家“九五”、“十一五”科技攻关等多个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 “含局部减薄缺陷压力管道安全评定方法”,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的压力管道减薄缺陷的评定问题,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已被纳入国家法规。负责的“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专题“基于风险

43、和可靠性的成套装置安全诊断评价技术研究”,初步建立起了我国的承压设备基于风险的检验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空白。该成果已在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二百多套大型装置进行了应用,已得到的企业应用效益证明超过了10亿元。贾国栋曾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六次,并荣获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先进个人、国家质检总局优秀中青年专家、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员任务17:姓 名性别年龄职务/职称业务专业为本课题工作时间(%)所在单位贾国栋男38B材料12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主要研究人员王辉男40B化工机械16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谢国山男34B化

44、工机械16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史进男32B化工机械16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陈照和男39B化工机械16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李伟女25D材料11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陈学东男46A力学16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艾志斌男48A材料13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杨铁成男47A化工机械13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胡久韶男31B化工机械11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杨瑞增男44B化工机械11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竺国荣男44B化工机械13宁波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赵建平男39A化工机械11南京工业大学缪春生男47B化工机械11江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戴澄男38B腐蚀12中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梁永智男56A化工机械11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分公司赵立凡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