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物质的酸碱性与氧化还原性_第1页
第15章物质的酸碱性与氧化还原性_第2页
第15章物质的酸碱性与氧化还原性_第3页
第15章物质的酸碱性与氧化还原性_第4页
第15章物质的酸碱性与氧化还原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质的酸碱性物质的酸碱性与氧化还原性与氧化还原性 第第15章章物质的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在无机研究和工业生产甚至在生物质的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在无机研究和工业生产甚至在生命体系中都特别重要。例如命体系中都特别重要。例如 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酸碱性情况如何?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酸碱性情况如何? 各类物质酸碱性的表现形式与规律及其本质是什么各类物质酸碱性的表现形式与规律及其本质是什么? 用不同理论来阐述物质酸碱性时有何关联与差异?用不同理论来阐述物质酸碱性时有何关联与差异? 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及物质间的相互转换能否用直观的图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及物质间的相互转换能否用直观的图形来表示?形来表示? 为什么

2、有的高氧化态物质为什么有的高氧化态物质(KMnO4、PbO2等等)表现出强氧表现出强氧化性,而有的低氧化态物质化性,而有的低氧化态物质(S2O82、HClO等等)也表现出强氧也表现出强氧化性,其本质是什么?化性,其本质是什么? 影响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影响的本质原因又影响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影响的本质原因又是什么?是什么?第第15章章 物质的酸碱性与氧化还原性物质的酸碱性与氧化还原性 15. .1 分子型氢化物的酸碱性分子型氢化物的酸碱性1 酸碱性变化规律酸碱性变化规律 非金属元素氢化物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和该氢化物在水中给出或接受非金属元素氢化物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和该氢化物

3、在水中给出或接受质子能力的相对强弱有关。其酸碱性变化规律是:同一周期从左至右,碱质子能力的相对强弱有关。其酸碱性变化规律是:同一周期从左至右,碱性减弱,酸性逐渐增强,同族从上至下酸性增强。性减弱,酸性逐渐增强,同族从上至下酸性增强。HnAH2O H3O+Hn-1A rGyy 或或 KayypKayy越小,酸的强度越大。越小,酸的强度越大。 如果氢化物的如果氢化物的 pKayy小于小于 H2O 的的 pKayy,给出质子,表现为酸,反之,给出质子,表现为酸,反之,则结合质子,表现为碱。则结合质子,表现为碱。碱碱性性减减弱弱 NH3PH3AsH3SbH3H2OH2SH2SeH2TeHFHClHBr

4、HI 碱性减弱,酸性增加碱性减弱,酸性增加酸酸性性增增强强15. .2 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15.2.1 酸碱性概况酸碱性概况按质子理论,物质是酸还是碱,就看它是给出还是接受质子。按质子理论,物质是酸还是碱,就看它是给出还是接受质子。常用常用 R(OH)n 和和 HnROn 分别表示碱性氢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水合物。分别表示碱性氢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水合物。周期表中各元素按常见氧化态的氧化物的水合物的酸碱性有如下分类:周期表中各元素按常见氧化态的氧化物的水合物的酸碱性有如下分类:短周期短周期:成碱元素:成碱元素两性元素两性元素成酸元素成酸元素长周期长周期:成碱:成碱

5、两性两性成酸成酸成碱成碱两性两性成酸成酸15.2.2 酸碱性成因与判别酸碱性成因与判别 氧化物氧化物 RxOy,y/xn/2,n 是元素是元素 R 的氧化态,的氧化态,R 便是成酸便是成酸或成碱元素,并可用或成碱元素,并可用 Rn+ 表示。表示。 氧化物的水合物应该有氧化物的水合物应该有 n 个个 OH,由空间因素和静电作用因,由空间因素和静电作用因素共同影响,常常脱水。如素共同影响,常常脱水。如 HClO4、HClO3。 含氧酸含氧酸 HnROm 可写为可写为 HnlROml(OH)l,其中,其中 nl为为 非羟基非羟基氢原子数,氢原子数,l 为羟基的数目,非羟基氧原子数为为羟基的数目,非羟

6、基氧原子数为 Nml。 含氧酸含氧酸 HnlROml(OH)l 和两性氢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lmn) 在水中在水中 (一级一级) 解离有两种方式:解离有两种方式:15. .2 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Hn-lROm-l+1(OH)l-1-+H+Hn-lROm-l(OH)l-1+OH-离子势离子势如酸性如酸性H3PO4(0.36)B(OH)3(0.36)、H2CO3(0.23)Al(OH)3(0.24) Be(OH)2(0.24)也可按也可按 1 mol H2O与相应氧化物反应的与相应氧化物反应的rGyy来近似地考量其相对酸碱性:来近似地考量其相对酸碱性:氧化物氧化物

7、 Na2O(s) MgO(s) Al2O3(s) P2O5(s) SO3(l) Cl2O7(g) rGyy -148 -27 7 -59-70-32915. .2 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阳离子电荷阳离子电荷阳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ZrHHORO一般而言,一般而言,Rn+的的值大,酸式解离值大,酸式解离值小,碱式解离值小,碱式解离 0.32 显酸性显酸性 0.220.32 显两性显两性 0.22 显碱性显碱性HnROm的酸碱性的酸碱性15. .2. .3 酸碱性的变化规律酸碱性的变化规律1最高氧化态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最高氧化态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同周期自左至右其碱

8、性依次减弱,酸性依次增强;同周期自左至右其碱性依次减弱,酸性依次增强;同族自上而下碱性依次增强,酸性减弱。同族自上而下碱性依次增强,酸性减弱。Na2O MgO Al2O3 SiO2 P4O10 SO3 Cl2O7 碱性碱性 中性中性 酸性酸性15. .2 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碱性增强酸性增强碱性增强酸性增强LiOHNaOHKOHRbOHBe(OH)2Mg(OH)2Ca(OH)2Sr(OH)2H3BO3Al(OH)3Ga(OH)3In(OH)3H2CO3H4SiO4H4GeO4Sn(OH)4HNO3H3PO4H3AsO4HSb(OH)6H2SO4H2SeO4H6TeO

9、6HClO4HBrO4H5IO6碱碱性性增增强强酸酸性性减减弱弱2 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态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态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随着氧化态的降低,酸性减弱,碱性增强随着氧化态的降低,酸性减弱,碱性增强15. .2 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As4O6两性两性As2O5酸性酸性PbO碱性碱性PbO2两性两性CrO碱性碱性Cr2O3两性两性CrO3酸性酸性氧化物氧化物水合氧化物水合氧化物酸碱性酸碱性MnOMn(OH)2碱性碱性Mn2O3Mn(OH)3弱碱性弱碱性MnO2Mn(OH)4两性两性MnO3H2MnO4酸性酸性Mn2O7HMnO4强酸性强酸性氯

10、的含氧酸:氯的含氧酸:HClO4(极强酸极强酸)HClO3(强酸强酸)HClO2(中强酸中强酸)HClO(弱酸弱酸)锰的各种氧化态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锰的各种氧化态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碱碱 性性 增增 强酸强酸 性性 增增 强强3 多元含氧酸的逐级电离多元含氧酸的逐级电离Pauling规则:规则: 多元含氧酸的逐级电离常数之比为多元含氧酸的逐级电离常数之比为105,即,即 Ka1yy:Ka2yy:Ka3yy1:105:1010,或,或 pKayy 的差值为的差值为 5 。例如:例如:H2SO3 的的 Ka1yy1.54102,Ka2yy1.02107。75N规则:规则:对含氧酸对含氧酸 Hn-l

11、ROm-l (OH)l ,Ka1yy105N7 即即 pKa1yy75NNml 为非羟基氧原子数为非羟基氧原子数 这样,在这样,在 Hn-lROm-l(OH)l 类型的含氧酸中,对应于某一化学式的含氧酸,类型的含氧酸中,对应于某一化学式的含氧酸,其其Ka1yy的数值有一定范围。的数值有一定范围。 表表 15.2 列出了一些含氧酸的列出了一些含氧酸的 pKa1y y 值和值和 N 的关系。的关系。15. .2 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15. .3. .4* 软硬酸碱理论软硬酸碱理论1 软硬酸碱的分类软硬酸碱的分类体积小,正电荷高,即离子势体积小,正电荷高,即离子势()高,

12、可极化性低的离子称作高,可极化性低的离子称作硬酸,体积大,正电荷低,可极化性高的离子称作软酸;硬酸,体积大,正电荷低,可极化性高的离子称作软酸;电负性高,极化性低难被氧化的配位原子称为硬碱,反之为软电负性高,极化性低难被氧化的配位原子称为硬碱,反之为软碱;介于硬软之间的酸碱称为交碱界酸碱碱;介于硬软之间的酸碱称为交碱界酸碱2 酸碱反应的原则和规律酸碱反应的原则和规律1) HSAB规则规则“硬亲硬,软亲软,软硬交界就不管硬亲硬,软亲软,软硬交界就不管”如如 PtF6、ClO4、Fe2O3、H4XeO6等;而低氧化态的离子等;而低氧化态的离子(软酸软酸)易与软碱结合,如易与软碱结合,如Ni(CO)

13、4、Cu(CN) 2、KPtCl3(C2H4)等。等。15. .3 酸碱电子理论与软硬酸碱理论酸碱电子理论与软硬酸碱理论2) HSAB规则的应用规则的应用 判断某些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判断某些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BeI2 SrF2 = BeF2 SrI2 rHyy200.8 kJmol1 硬硬-软软 软软-硬硬 硬硬-硬硬 软软-软软 3AgF Al3+ = AlF3 Ag+ 软软-硬硬 硬硬 硬硬-硬硬 软软 判断化合物的稳定性。判断化合物的稳定性。硬度:硬度:FClBrI,而,而 H+ 是硬酸是硬酸X与与 H+ 形成的形成的 HX 的稳定性依次减弱。的稳定性依次减弱。Cd(NH3)42+

14、和和 Cd(CN)42的的K稳稳yy是是1107 和和 5.81010 对物质溶解性的估计。对物质溶解性的估计。 例如水是硬溶剂。例如水是硬溶剂。NaCl、KNO3等硬溶质易溶于水,而等硬溶质易溶于水,而I2、S等软溶质在等软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水中的溶解度很小。15. .3 酸碱电子理论与软硬酸碱理论酸碱电子理论与软硬酸碱理论15. .4 元素电势图与氧化态元素电势图与氧化态-Gibbs自由能图自由能图1 元素电势图元素电势图 将元素各种氧化态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在每两种氧化将元素各种氧化态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在每两种氧化态物种之间用直线连接起来,并在直线上标明相应电极反应的态物种之

15、间用直线连接起来,并在直线上标明相应电极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值,所构成图形,称为标准电极电势值,所构成图形,称为Latimer图。图。如碱性介质中溴的电势图(如碱性介质中溴的电势图(Byy/V ):):15. .4. .1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2 元素电势图的应用元素电势图的应用15. .4 元素电势图与氧化态元素电势图与氧化态-Gibbs自由能图自由能图(1) 从已知电对求未知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从已知电对求未知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可由公式可由公式 rGyy = -nFEyy = -nF( +yy- -yy) 导出导出: 式中式中 yy未知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未知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

16、; yy1、 2yy、 iyy分别为依次相邻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分别为依次相邻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n1、n2、ni分别为依次相邻电对中转移的电子数。分别为依次相邻电对中转移的电子数。n1 1yy + n2 2yy + ni iyyn1+n2+ni yy=例例1:15. .4 元素电势图与氧化态元素电势图与氧化态-Gibbs自由能图自由能图已知已知ClO3-HClO2HClOCl2121.631.641.21试计算 ClO3-Cl212电对的 y值解:先分别算出各个电对的解:先分别算出各个电对的 ni iyy 值值ni iyy ni iyy/VClO3-HClO221.21 21.21=2.42

17、HClO2-HClO21.64 21.64=3.28HClOCl211.63 11.63=1.63 yy (ClO3-/Cl2) = 1.47 Vn1 1yy + n2 2yy + ni iyyn1+n2+ni yy= 7.33= = 1.47 V 5例例215. .4 元素电势图与氧化态元素电势图与氧化态-Gibbs自由能图自由能图例例2:已知:已知求:求: yy(BrO-/Br2)解:由公式得:解:由公式得:解得:解得: yy(BrO- -/Br2) = 0.335V40.565 V+1 yy(BrO-/Br2)4+1 yy(BrO3- -/Br2)=0.519V(2) 判断物质歧化反应判

18、断物质歧化反应15. .4 元素电势图与氧化态元素电势图与氧化态-Gibbs自由能图自由能图如碱性介质中如碱性介质中BrO-Br2(l)Br-120.3351.085(左)(右)Br2(l)12Br-e-+ y=1.065(右)=0.335(左) y+BrO-e-Br2(l)12H2O+OH-2+Br2(l)OH-2+Br-+BrO-H2OE =y y(右)(左) y-=0.75V0,即反应能自发进行15. .4. .2 氧化态氧化态Gibbs自由能图及其应用自由能图及其应用1 氧化态自由能图氧化态自由能图15. .4 元素电势图与氧化态元素电势图与氧化态-Gibbs自由能图自由能图自由能的计

19、算自由能的计算 以以Mn为例为例 pH0 时时 Mn2+2e Mn电极电势与电极电势与Gibbs自由能的关系为:自由能的关系为:rGyynFy y F96.487 kJ V1 mol1Gyy(终终)Gyy(始始)nFyyGyy(始始)nFyyGyy(终终)已知已知 Gyy(Mn)0 kJ mol1, 所以所以Gyy(Mn2+)2(1.19)96.487 229.6 kJ mol1 yy(Mn2+ /Mn)1.19 V始态始态 终态终态15. .4. .2 氧化态氧化态Gibbs自由能图及其应用自由能图及其应用1 氧化态自由能图氧化态自由能图15. .4 元素电势图与氧化态元素电势图与氧化态-G

20、ibbs自由能图自由能图-400-300-200-1000100200300400500pH=0pH=140 1 2 3 4 5 6 7MnO42MnO4MnO2Mn2+rGyy/ kJ mol1Mn654 3 21 0 -1 -2 -3-4Gyy/F(V)横标:横标: 氧化态氧化态纵标:纵标: 自由能自由能/kJ mol1 电极电势电极电势/eV两点间连线的斜率为两点间连线的斜率为对应电对的电极电势对应电对的电极电势 2 氧化态自由能图的应用氧化态自由能图的应用(1) 判断元素不同氧化态物种在水溶液中的相对稳定性判断元素不同氧化态物种在水溶液中的相对稳定性从上向下从上向下 rGyy 降低、过

21、程自发降低、过程自发位于位于rGyy 最低的物种是该条件下最稳定的物种,高于这一值最低的物种是该条件下最稳定的物种,高于这一值的物态都是相对不稳定的,位于其左边的物态具有还原性,位的物态都是相对不稳定的,位于其左边的物态具有还原性,位于其右边的物态具有氧化性,且位置越高其氧化于其右边的物态具有氧化性,且位置越高其氧化 / / 还原能力就还原能力就越强。越强。pH0 时,时,Mn2+ 处于最低点,在酸性溶液中是最稳定物种;处于最低点,在酸性溶液中是最稳定物种; 其他各种氧化态都具有向其他各种氧化态都具有向Mn2+变化的趋势。变化的趋势。pH14 时,时,MnO2 处于最低点,在碱性溶液中是最稳定

22、态。处于最低点,在碱性溶液中是最稳定态。MnO4的位置较的位置较 pH0 时的低得多,表明其氧化性较时的低得多,表明其氧化性较 pH0时弱得多,而金属时弱得多,而金属Mn的还原性却较的还原性却较 pH0 时略强时略强15. .4 元素电势图与氧化态元素电势图与氧化态-Gibbs自由能图自由能图(2) 判断氧化还原能力及自发进行的方向与趋势判断氧化还原能力及自发进行的方向与趋势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决定于电对两物种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决定于电对两物种rGyy的差值,即决定的差值,即决定于电对两物种间连线的斜率于电对两物种间连线的斜率斜率为正时,斜率大的电对的氧化型比斜率小的电对的氧化型斜率为正时,斜率

23、大的电对的氧化型比斜率小的电对的氧化型的氧化能力强的氧化能力强可判断:可判断: 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态物质在不同酸碱性条件下的氧化还原性强弱。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态物质在不同酸碱性条件下的氧化还原性强弱。Mn在碱性条件下的还原性强于酸性条件下的还原性;酸性条件下在碱性条件下的还原性强于酸性条件下的还原性;酸性条件下MnO4还原到还原到MnO42或或MnO2时连线的斜率均大于碱性条件下相应连线的斜率,时连线的斜率均大于碱性条件下相应连线的斜率,即即MnO4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强于碱性条件下的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强于碱性条件下的氧化性。 不同元素化合物在同一酸碱性条件下或不同酸碱性条件下的氧化还原

24、性。不同元素化合物在同一酸碱性条件下或不同酸碱性条件下的氧化还原性。15. .4 元素电势图与氧化态元素电势图与氧化态-Gibbs自由能图自由能图(3) 判断氧化还原产物判断氧化还原产物 同一元素若有多个氧化态物种,高氧化态物质一般被还原到同一元素若有多个氧化态物种,高氧化态物质一般被还原到斜率较大的那个物种。斜率较大的那个物种。例如,例如,pH=0 时时 MnO4/ /MnO2 的斜率的斜率 1.68 MnO4/ Mn2+ 的斜率的斜率1.51事实上,当氧化剂过量时,事实上,当氧化剂过量时,MnO4还原的产物是还原的产物是MnO2而非而非Mn2+,只有当还原剂过量时,只有当还原剂过量时MnO

25、4才被还原成才被还原成Mn2+,因为,因为MnO2本身也是较强的氧化剂,本身也是较强的氧化剂,MnO2 / Mn2+ 线斜率为线斜率为1.23。15. .4 元素电势图与氧化态元素电势图与氧化态-Gibbs自由能图自由能图(4) 预测歧化反应及歧化程度预测歧化反应及歧化程度 若某氧化态物质位于与它相邻两氧化态物质连线的上方,若某氧化态物质位于与它相邻两氧化态物质连线的上方,则该氧化态物种能发生歧化反应;则该氧化态物种能发生歧化反应; 如果某氧化态物质位于与它相邻两氧化态物质连线的下方,如果某氧化态物质位于与它相邻两氧化态物质连线的下方,则该氧化态物质不发生歧化反应,而与之相邻的两物种处于同则该

26、氧化态物质不发生歧化反应,而与之相邻的两物种处于同一体系时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该物种。一体系时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该物种。pH0 时,时,MnO42和和 Mn3+ 均不稳定:均不稳定:3MnO424H+ = 2MnO4MnO22H2O2Mn3+2H2O = Mn2+MnO24H+ 15. .4 元素电势图与氧化态元素电势图与氧化态-Gibbs自由能图自由能图定性判断定性判断 连接与某物种相邻的两个氧化态物质的连线,构成一个三连接与某物种相邻的两个氧化态物质的连线,构成一个三角形,作该点角形,作该点(物质物质)到这个连线的垂线,若此垂线的高趋于零,到这个连线的垂线,若此垂线的高趋于零,则该物

27、种不发生歧化,若此垂线的高大于零,则该物种发生歧则该物种不发生歧化,若此垂线的高大于零,则该物种发生歧化,高度越大,则该氧化态物种歧化愈彻底。化,高度越大,则该氧化态物种歧化愈彻底。定量定量-计算平衡常数计算平衡常数例如,例如,pH0 时,将时,将Mn3+的歧化反应组成原电池,则:的歧化反应组成原电池,则:Eyy yy(Mn3+/Mn2+) yy(MnO2 / Mn3+)1.510.950.56 (V)15. .4 元素电势图与氧化态元素电势图与氧化态-Gibbs自由能图自由能图因为因为lgKyy -nEyy0.0591 -10.560.05919.5所以所以 Kyy3.2109说明说明 Mn

28、3+ 在酸性溶液中歧化程度很大。在酸性溶液中歧化程度很大。15. .5 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规律性与特殊性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规律性与特殊性 大致规律大致规律: 主族,同周期(如第二周期)从左至右还原性减弱,氧化主族,同周期(如第二周期)从左至右还原性减弱,氧化性增强性增强 同族元素(如卤素同族元素(如卤素X2)从上到下还原性增强,氧化性减弱)从上到下还原性增强,氧化性减弱 碱金属、碱土金属只体现还原性,氟只体现氧化性。碱金属、碱土金属只体现还原性,氟只体现氧化性。 副族元素主要是还原性,且从上到下还原性减弱,但其规副族元素主要是还原性,且从上到下还原性减弱,但其规律性不强,常有例外。第一、二、三

29、过渡系元素从左到右是还律性不强,常有例外。第一、二、三过渡系元素从左到右是还原性减弱原性减弱(总趋势总趋势)。例外:例外:还原性还原性 Mn 比比Cr强,强,Zn比比Co强,铜最弱;强,铜最弱;Cd与与Mo相近,相近,Ag比比Pd略强;略强;Hg与与Os相近,相近,Au最弱。最弱。15. .5. .1 单质的氧化还原性单质的氧化还原性15. .5. .3 含氧酸含氧酸(盐盐)的氧化还原性的氧化还原性 (1) 同周期各元素最高氧化态含氧酸(或氧化物)的氧化性同周期各元素最高氧化态含氧酸(或氧化物)的氧化性从左至右大致递增。从左至右大致递增。例如:例如:H4SiO4和和H3PO4几乎无氧化性,几乎

30、无氧化性,H2SO4的氧化性很弱的氧化性很弱(只有浓(只有浓H2SO4才有强氧化性)才有强氧化性),而,而HClO4氧化性比氧化性比H2SO4强得多强得多Cr2O72、MnO4、铁、铁()酸盐酸盐 等都是很强的氧化剂等都是很强的氧化剂4FeO4210H2O = 4Fe3+20OH3O215. .5 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规律性与特殊性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规律性与特殊性 (2) 同一主族,各元素的同一主族,各元素的最高氧化态含氧酸的氧化最高氧化态含氧酸的氧化性,大多是随原子序数增性,大多是随原子序数增加呈锯齿形升高加呈锯齿形升高-次级周次级周期性期性 (3) 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态的含氧酸,非金属含氧酸同

31、一元素不同氧化态的含氧酸,非金属含氧酸(盐盐)是低氧是低氧化态的氧化性较强。化态的氧化性较强。例如,在标准态例如,在标准态 ( yy) 下,各物质氧化性相对强弱为下,各物质氧化性相对强弱为HClOHClO2HClO3HClO4HNO2HNO3 H2SO3H2SO4而对金属含氧酸而对金属含氧酸(盐盐)或化合物而言,则是高氧化态表现为氧化或化合物而言,则是高氧化态表现为氧化性,低氧化态表现为还原性,而处于中间氧化态的既有氧化性性,低氧化态表现为还原性,而处于中间氧化态的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又有还原性。 (4) 浓酸的氧化性比稀酸的强,含氧酸的氧化性一般比相应盐浓酸的氧化性比稀酸的强,含氧酸的氧化

32、性一般比相应盐的强,同一含氧酸盐在酸性介质中的氧化性比在碱性介质中的的强,同一含氧酸盐在酸性介质中的氧化性比在碱性介质中的强。强。15. .5 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规律性与特殊性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规律性与特殊性15. .5. .4 过氧化物与多硫化物的氧化还原性过氧化物与多硫化物的氧化还原性(1) 过氧化物过氧化物O22:KK(2s)2(2*s)2(2p)2(2p)4(2*p)4,键级为,键级为1;OO 键长键长 145153 pm,比,比 O2 键长键长(121 pm)长。长。O22的的OO键强度弱,化学性质活泼。键强度弱,化学性质活泼。离子型过氧化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离子型过氧化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33、O22的特征反映出来的。的特征反映出来的。在常温下能把所有的有机物氧化成碳酸盐。过氧化钠能把在常温下能把所有的有机物氧化成碳酸盐。过氧化钠能把CrO2氧化成氧化成CrO42,甚至能将,甚至能将Fe氧化成氧化成FeO42。(2) 过氧化氢过氧化氢过氧化氢的过氧化氢的 OO 键长键长 148 pm,在,在 O22的的OO键长范围。键长范围。无论在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中,无论在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中,H2O2都是强氧化剂。都是强氧化剂。15. .5 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规律性与特殊性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规律性与特殊性(3) 过硫酸及其盐过硫酸及其盐相关电极电势:相关电极电势: Ayy (S2O82/SO

34、42)2.010 V, Ayy (MnO4/Mn2+)1.507 V, Ayy(Cr2O72/Cr3+)1.232 V过二硫酸过二硫酸(盐盐)是比高锰酸钾和重铬酸钾更强的氧化剂。是比高锰酸钾和重铬酸钾更强的氧化剂。过二硫酸及其盐的不稳定性也与过氧键过二硫酸及其盐的不稳定性也与过氧键 OO 有关。有关。(4) 多硫化合物多硫化合物 多硫化物中的过硫链,类似于过氧化物中的过氧键,和过氧多硫化物中的过硫链,类似于过氧化物中的过氧键,和过氧化物相似,具有氧化性。例如:化物相似,具有氧化性。例如:SnS(NH4)2S2 = (NH4)2SnS3与氧相比,硫的半径大,电负性小,其氧化性比过氧化物弱。与氧相

35、比,硫的半径大,电负性小,其氧化性比过氧化物弱。 此外,臭氧与臭氧化物的氧化性也与此外,臭氧与臭氧化物的氧化性也与OO弱有关。弱有关。15. .5 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规律性与特殊性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规律性与特殊性15. .5. .5惰性电子对效应惰性电子对效应15. .5 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规律性与特殊性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规律性与特殊性表表15. .7 p区元素稳定的氧化态区元素稳定的氧化态ns2np1ns2np2ns2np3ns2np4Al +Si +P +,+S +,+Ga +,+Ge +,+As +,+Se +,+In +,+Sn +,+Sb +,+Te +,+Tl +Pb +Bi +P

36、o +横向:从左至右横向:从左至右 最高氧化态物质的氧化性增强,次高氧化最高氧化态物质的氧化性增强,次高氧化态物质的还原性减弱,氧化性增强;态物质的还原性减弱,氧化性增强;纵向:从上到下纵向:从上到下 最高氧化态物质的氧化性增强,次高氧化最高氧化态物质的氧化性增强,次高氧化态物质的还原性减弱,氧化性增强。态物质的还原性减弱,氧化性增强。15. .5 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规律性与特殊性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规律性与特殊性如亚硒酸只有强氧化剂如如亚硒酸只有强氧化剂如Cl2、Br2、KMnO4等才能将其氧化:等才能将其氧化:Cl2H2SeO3H2O = 2H2SeO42HCl而而SeO2和和TeO2、H2

37、SeO3表现出较强的氧化性:表现出较强的氧化性:H2SeO32SO2 H2O = 2H2SO4SeTl、Pb、Bi和和Po的最高氧化态物质有很强的氧化性:的最高氧化态物质有很强的氧化性:PbO24HCl = PbCl2Cl22H2O2PbO22H2SO4 = PbSO4O22H2O在酸性溶液中还能把在酸性溶液中还能把Mn()氧化为氧化为Mn():5PbO22Mn(NO3)26HNO3 = 2HMnO45Pb(NO3)22H2O2Mn2+5BiO314H+ = 2MnO45Bi3+7H2O在实验室中常用该反应来检验在实验室中常用该反应来检验Mn2+。德拉格认为:重元素德拉格认为:重元素6s2电子

38、对成键能力较弱。电子对成键能力较弱。 (1) 原子半径较大,电子云重叠程度差;原子半径较大,电子云重叠程度差; (2) 内层电子数目较多,内层电子与其键合原子内层间的电内层电子数目较多,内层电子与其键合原子内层间的电子的斥力较大。子的斥力较大。15. .5 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规律性与特殊性物质氧化还原能力的规律性与特殊性氟化物平均单键键能氟化物平均单键键能(kJmol1)MF(MF5)MF(MF3)MF(MF4)MF(MF2)As 406484Ge452481Sb402440Sn414481Bi297393Pb31339415. .6 物质的结构对氧化还原能力的影响物质的结构对氧化还原能力的影响 1 元素结合电子的能力元素结合电子的能力 单质、同周期各元素最高氧化态含氧酸单质、同周期各元素最高氧化态含氧酸(或氧化物或氧化物)的氧化还的氧化还原性规律即与相应元素结合电子的能力有关。原性规律即与相应元素结合电子的能力有关。 例如,含氧酸例如,含氧酸(盐盐)的成酸元素的电负性、原子半径及氧化态的成酸元素的电负性、原子半径及氧化态等都是制约其氧化性的主要因素。等都是制约其氧化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