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的校本微课探究》——项目结项报告(共10页)_第1页
《基于标准的校本微课探究》——项目结项报告(共10页)_第2页
《基于标准的校本微课探究》——项目结项报告(共10页)_第3页
《基于标准的校本微课探究》——项目结项报告(共10页)_第4页
《基于标准的校本微课探究》——项目结项报告(共10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基于标准的校本微课探究项目结项报告新郑市梨河镇绰刘完全小学王治平基于标准的校本微课探究项目结项报告一、项目的提出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微群落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当下的社会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在这种背景下,时代变化引起了教学系统的新变化。基于标准的“微课”就应运而生了。5月29日,郑州市教育局举行“优教人人通资源平台”培训会,标志着郑州市中小学班班通提升工程正式实施,郑州教育信息化从优质资源“优教通”向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迈进。这就为微课的研究和普及奠定了基础。二、申请本项目的理论基础(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

2、的基本观点是学习者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情境、协作、会话、有意义建构是其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微课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因此又称为“知识脉冲”,其核心理念是让学生以在线学习或根据提供的资源和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二)细化理论细化理论最早提出者是瑞奇鲁斯,其根源在于奥苏贝尔的顺应以及先行组织者、诺曼的网状学习理论以及布鲁纳的螺旋形课程。在细化理论指导下,微课将复杂的知识内容和教学过程分解成若干单一主题、知识颗粒和知识点,使知识难点得到分解,教学过程

3、变得便捷深入,即知识呈现出碎片化,教学过程变得解析化。(三)掌握学习理论布卢姆认为,只要恰当地注意教学的主要变量,就有可能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达到掌握水平,即掌握学习理论。该学习理论的独到之处,是对学生认知、情感准备状态、教学质量这三个变量的分析。微课以知识点为目标、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使学习过程成为了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和基于情境教学模式,为学生在动力、能力、和毅力上都有较之大型教学视频有所提高,从而获得了有效的学习支持,提高了知识的掌握程度。(四)联通主义理论联通主义思想认为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这种连接能够使个体学到比现有知识体系更多、更

4、重要的东西。微课基本采用网络课程的形式呈现,其核心为集中阐述特定主题的微视频,并辅以相应的学习资源、课后练习以及在线交互等教学支持服务,可整合于正式的现实课堂学习,也可整合于非正式的学习环境,可在计算机或手持移动终端运行。因此,联通主义理论对微课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基于网络或移动终端的微课学习,通过协作学习或社会化网络,能更好的促进学习者知识的建构和创新。三、申请本项目的依据 (一)微课是新型教育资源的创新。纵观国内外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发展,经历了CAI课件、积件、专题学习网站、教学资源库等不同阶段。但不论资源如何的呈现形式,都没有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

5、的变革。微课则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因此,与多媒体课件与视频网站不同的是,微课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因此它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的学习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必将形成一批系统化的、符合教学新理念的、覆盖主要知识点的微型课例资源。(二)微课是远程教育学习方式的变革。微课以简便、短小、精致、易操

6、作的特点 ,主题突出、情景真实、短小精悍、动态生成等特点,可以让学生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通过各种移动终端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因而对远程教育学习方式产生很大的变革。主要体现在:1.由于微课内容的引导性、丰富而准确的链接,学生能够很自然地在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形成深度学习的思维习惯,还可以将疑难问题实时地反馈给教师,或利用移动设备自带的通讯工具来寻求同伴的帮助。2.微课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3.微课这种教学方式内容具体,时间短

7、,有利于学生短时间的集中精力学习,可以起到无形之中为学生减负的积极作用,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也有很大的帮助。(三)微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微课的设计与实施,将引导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快捷解决高效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学会教学反思,进行教学行为矫正,成为一种新的校本研修方式和促进课改教师共同成长的重要途径。具体体现在:1.教师制作微课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和微研究的过程,通过对课程或教学问题发现想办法解决梳理制成微课不断反思中,促进了教师能够不断地成长。 2.微课也是一种研究方式,可引导普通老师们开展适合自己的草根研究,转变教育教学科研的模式与观念。3.微课便于传播

8、,记录了优秀教师们的经验和方法,可以直接为一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提供优秀的经验和方法。4.微课为优秀教师的经验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固化经验和传播方法。(四)微课将促进教育信息化进行新的变革。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融为一体,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和高级思维培养,对教育改革尤其教育信息化都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四、申请本项目的意义一是提供自适应学习环境。微课最主要的目的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提供适应性学习环境。依托信息化平台优势,微课能实现根据每位学生的基础和认知特点,寻找最近发展区,推送不同微课视频和资源,提供不同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二是

9、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基于微课的先学后教“颠倒的课堂”,被国外学者称为是学习方式变革的一种尝试。三是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微课赋予了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和可能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科内容特点、教材的自我理解、学生兴趣进行统筹考虑后参与开发,以此激发教师主体意识,为微课注入鲜明的个性特征。五、概念的界定“微课”并不等同于微课程,但它们之间有很大的联系。“微课”是我国对“微课程”本土化这一术语的新解读。“微课”的关键是抓住学科教学知识点来组织与建设教学资源,具有开发简单高效、使用方便灵活以及便于网上教学交流等特点,“微课”对广大教师的备课、教学、反思和研究具

10、有积极的作用,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优质资源。”应该说,相对于“微课程”,“微课”为国内教育教学所接受,同时也满足了移动学习的需求。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融为一体,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和高级思维培养,对教育改革尤其教育信息化都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六、项目研究开发理念“微课”主要针对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进一步推进了教学改革,深化了高效课堂的建设。因此,对其开发、设计与应用的研究尤为重要。微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其内容设计要求也会相应的提高,如怎

11、样做到短小精悍?怎样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针对此问题,微课的创始人戴维·彭罗斯认为:“微课是一个知识挖掘的框架,我们将告诉学习者在哪里挖?需要挖些什么?而我们将对这一进程进行监督。”由此,我们不难找出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构筑这样一个知识框架?二是以怎样的方式告诉学习者在哪里挖?如果解决好了这两个问题,上面的两个问题就会随之而解。所以,微课虽然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有思考,但微课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课程,比如它就不适合需要持续进行课堂讨论的课程。当要深度学习知识或者介绍的知识比较复杂时,微课也不太有用,它更适用于那些介绍小块的知识点的课程

12、。因此,在对微课进行开发设计时,应观关注主题或知识点的选取,更要在深度上加以开发。七、项目研究开发目标(一)通过本项目的探究,弄明白微课与课的联系与区别、怎么上好微课、怎么提高微课效果及怎么制作微课。 (二)通过本项目研究,促进教师补充和拓展学生自主学习资源,让教师在实施微课的过程中去追问和思考、去发现和生成、去研究和变革,以激发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通过本项目的实践与研究,不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象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而且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八、项目研究开发内容(一)弄清课与微课 方知微课之妙“微课”的本质是课,具有课的基本属性。微课实质上就是一节课

13、,与常态课不同的是它时间短,它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再现,也是一个没有学生实际参与的检验过程。(二)恰当把握“四要” 方能制作实用课件1.要具有美感 2.动静结合3.合理安排信息量 4.要容易操作(三)只有做到“三要” 方能上好微课1.精心取舍课题内容,教学重点要突出。 2.构建完整课堂结构,教学过程要精炼。3.讲授人表现要干练,语言要准确简明。(四)只有厘清“三对矛盾” 方能提升微课效果1.要处理好“有”与“无”的矛盾。2.要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3.要处理好“快”与“慢”的矛盾。九、项目研究的方法本项目研究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这是一种实用取向的研究,以实际问题的解决

14、为主要导向,以改进实际工作、提高行动质量为首要目标。文献查阅、调查研究、观察法、个案法等方法也综合运用。十、项目研究的步骤第一阶段:理论准备阶段1.学习有关理论,学习有关微课的资料和成功经验;2.进行研究设计,制定项目研究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分工实验阶段1.进行项目开题论证;2.根据研究方案,启动项目研究;3.根据研究情况,调整研究方案。4. 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5. 认真积累阶段研究经验,形成阶段研究成果。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1.规整阶段研究成果,形成较为完善的、具有可推广价值的有形成果;2.分析研究资料,完成结项报告。第四阶段:实验评估阶段对研究过程进行回顾与反

15、思,聘请相关专家对项目研究成果的价值进行论证和评定。经过再次梳理、完善之后,等待验收。十一、项目研究成效(一)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简单实用,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所以,通过项目研究,有效的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二)微课便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传播,方便了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所以,通过项目研究,激发了老师们相互学习的热情;(三)微课便于教师进行知识管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好提高教学效果。所以,通过项目研究,老师们的教学效果有了颇为明显的提高;(四)微课制作简单,形式新颖,通过微课可以进行资源的积累、分享

16、和交流。所以,通过项目研究,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以及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五)通过项目研究,实现了对教师“教”的资源和学生“学”的资源的有效补充,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二、对于“微课”教育现象的反思(一)对于简单的、以讲解某个独立的核心概念而言,可能它更适合,而对于复杂的教学内容,也许不太适合,所以,有时在录制过程中,自己觉得讲、听都不尽兴,只好忍痛割爱删除一些!(二)只从微观技能看,微课割裂了知识情境的整体性、系统性,除非分解、系列化,再串连起来。个体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巧,这时,仅靠微型教学是无法掌握的。所以,是否可以结合一些时间长一点的微课,长短结合。(三)微课教育,必然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它不可能适合所有的课程。对于课堂教学中班级讨论是否适用,也有待进一步地实践检验。因此,我们还要积极探索,也许才能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十三、项目研究成果的呈现研究论文、微课评价表、微课教案等十四、项目研究参考文献1 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 桂耀荣 化学教与学 2013-05-10 期刊;2 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 吴秉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04-01 期刊;3 微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