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遗失物拾得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 法学专业学生 熊 伟 指导老师 付坚强摘要:拾得遗失物报酬请求权问题,一直是我国民法学者和民众所关心的话题,但从目前我国立法来看,我们只承认拾得人必要费用请求权,而并不承认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本文试从我国拾得遗失物的立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着手,通过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拾得遗失物报酬请求权的立法例,进行相应的分析,提出在我国立法上应当确立拾得遗失物的报酬请求权的必要性,与此同时还提出了在我国确立遗失物报酬请求权的合理化建议。关键词:拾得遗失物;请求权;权利与义务Finders of lost our legislative system and its shor
2、tcomings perfectStudent majoring in law Xiong Wei Tutor Fu JianqiangAbstract:Request compensation for find the lost property is always a topic of scholars of laws and publics in china. However, current legislation, we recognize only keepers necessary expenses request, but not the right to request co
3、mpensation. This paper begins from China's legislation of lost property and the problems, Combines the legislature cases of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analysis the necessity of request compensa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our legislation. Meanwhile also gives the suggestions in the establishm
4、ent of request compensation system.Key words:Find the lost property; right to request compensation;rights and obligations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财物占有人的麻痹大意或疏于管理,遗失财物的现象屡见不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下称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下称物权法)对拾得遗失物都有规定,在义务方面,拾得人有妥善保管,及时返还拾得物和向有关机关报告的义务,在权利方面,只承认拾得人必要费用请求权,而不承认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这种制度安排从法理上讲是不公平的,而不公平的制度安排
5、很可能导致拾得人规避法律提供的行为模式。本文试从我国拾得遗失物的立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着手,通过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拾得遗失物报酬请求权的立法例,进行相应的分析,提出在我国立法上应当确立拾得遗失物的报酬请求权的必要性,与此同时还提出了在我国确立遗失物报酬请求权的合理化建议。一、我国拾得遗失物的立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我国拾得遗失物制度的立法现状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现行立法使遗失人与拾得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失衡,最终将不利于保护当事人双方的利益。(一)现行立法的状况关于拾得遗失物问题的相关立法主要体现在民法领域,最主要的法律是民法通则和新颁布的物权法。物权法基本上肯定和覆盖了民法通则关于拾
6、得遗失物的相关制度安排,现结合物权法的相关规定总结如下:1.拾得人的义务(1)拾得人返还拾得物的义务拾得人拾得遗失物,对返还请求权人负有返还的义务,这里的返还请求权人包括遗失物的所有权人和占有人。(2)拾得人的报告义务为使物归原主落到实处,拾得人应在拾得之日起20日内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公安机关等保存部门,否则可能构成故意隐瞒他人财物,拒不返还,按侵权处理。(3)拾得人的注意义务拾得人在拾得遗失物之后至送交保存部门或返还给遗失人之前,都负有妥善保管的义务;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负有赔偿的责任。2.拾得人的权利(1)费用偿还请求权拾得人为保管遗失物所支付的必要费用如保管费用、维
7、持费用、登报费用、饲养费用等,可以要求向领取人主张返还。(2)报酬请求权拾得人并无报酬请求权;但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情况下,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支付承诺的报酬。因此,可以看到:在拾得遗失物的问题上,物权法进一步明确了遗失物的拾得人有必要费用请求权,增加了拾得人的重大过失责任,但仍然没有赋予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1114-115(二)现行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我国现行法律有关拾得遗失物的相关规定来分析,在对拾得人权利与义务平衡上、争端解决机制上、以及处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上都有一定的缺陷。1.拾得人的权利与义务仍不平衡无论是民法通则还是物权法,都强调了拾得人应当有什么义务,但是拾得人的权利却相
8、当有限。拾得人在拾得遗失物后,负担着保管义务、通知义务、返还义务, 如果对拾得物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损坏,无论是拾得人或公安机关都要负赔偿责任,正因为这样,拾得人在拾得遗失物后不仅要支付一定的金钱,还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拾得人基于无因管理享有费用偿还请求权是勿庸置疑的,这是对拾得人返还行为的肯定;然而,这仅仅是“成本费”,是一种补偿权;在权利人悬赏许诺的情况下,拾得人才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这样显然不能足够保护拾得人的利益;显然,从我国遗失物拾得之债的效力看,当属于义务本位的立法,拾得人的权利与义务并不平衡,是不符合法治精神的。2.重道德而失去法律原本的价值法律和道德
9、是两个不相同的概念,在立法过程中应当遵循道德理念,但是不能完全按照道德标准来立法。“拾金不昧”一直以来作为传统美德被我国推崇,这无可厚非,但是在立法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更加理性,更加遵循法律本身的价值体系,应当从权利义务关系上进行立法统筹。获酬既然是一种民事权利,像其他民事权利一样,权利人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获酬制度并不违背“拾金不昧”的本质特征。法律只是最低限度的道德,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文明和风尚不能等同法律义务。法理上讲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在拾得遗失物的立法上,仅仅看到了从道德上和从义务上来约束拾得遗失物人必须归还遗失物,却没有从法律上来规定拾得遗失物人的相关权利,法律的价值也
10、就无从体现。2234-2363.缺乏由拾得遗失物而引发争端的解决机制实践中,拾得遗失物的归还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争端,比如拾得人保管费用确立上的争端,悬赏广告而引发的争端等等,这样不仅使“拾金不昧”的优良传统得不到发扬和继承,还可能出现恶性循环,导致更多矛盾。因此,从道德伦理、经济学、法理学等理论方面分析,并结合我国现行立法,可以看到:缺乏遗失物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这一价值激励机制必然解决不了这些争端。4.缺乏对拾得人费用请求权落空时的法律救济保护物权法规定,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民通意见)第9
11、4条规定,拾得人将拾得物据为己有,拒不返还而引起的诉讼,按侵权之诉处理。3289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0条第2款也规定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交出的,将受到刑事处罚。由此可见,拾得人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不法行为而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但如果拾得人的费用请求权遭到非法拒绝后应如何救济,物权法却还是空白。如果拾得人在履行通知、妥善保管等义务并将拾得物完好返还给遗失人后,非但得不到报酬,而且连支出的合理费用也由于遗失人的个人原因无法得到补偿,因此遭受到无辜的损失,这显然也是不合理的。4135-136二、拾得人报酬请求权的国外立法现状及评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国外先进
12、的立法例及判例学说来制定和解释本国法律,是现代文明国家的通例。因此,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对遗失物拾得人报酬请求权的立法例,对完善我国的相关立法是极为必要的。(一)国外立法现状1.德国民法典关于拾得遗失物的规定德国民法典关于遗失物拾得问题的规制相当详细,从第965条到第984条的规定涉及了拾得人的通知、保管、交付义务以及责任范围、拾得人的费用、报酬请求权等多方面内容。其中分别以专条规定了费用及报酬请求权。5231-232如第971条规定,“拾得人可以要求受领权利人支付拾得人的报酬。拾得物的价值在一千马克以下的,其报酬为该价值百分之五,超过此数的,超过部分按百分之三计算,动物,为价值的百分之三。如拾
13、得物仅对有权受领人有价值者,拾得人的报酬应按公平原则衡量确定之”。2.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典关于拾得遗失物的规定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典对拾得遗失物问题作出了相应规定,与德国民法典相比要简明得多。该法第805条规定,“遗失物拾得后六个月内,所有人认领者,拾得人或警署或自治机关,于揭示及保管费受偿还后,应将其物返还之。前项情形,拾得人对于所有人,得请求其物价值十分之三报酬”。很显然,该条规定的效果与德国民法典第970、971条规定的效果基本相当。3.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相关立法例此外,日本民法典、瑞士民法典、俄罗斯民法典及我国澳门地区的民法等均有类似的规定。6143-144(二)国外立法评述世界各个国家和
14、地区的立法,均未片面强调失主的利益,不是强制要求拾得人无偿归还,而是为拾得人利益留下了一定的法律空间。这是因为其立法建立在理性经济人的基本假设上,经济人理论认为人是自利的,他在行为时要衡量其行为对自己是否有利,并追求自己的合法利益最大化。必须说明,经济人的自利性并不等于自私,与我们反对的个人主义也有很大的区别。赋予拾得人报酬请求权,将刺激拾得人积极返还遗失物,这实质上也维护了遗失人的利益,一方面遗失物的物品能够得到返还,另外一方面拾得人的利益也得到了满足。同时,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们在确立报酬的数额上基本是以比例加以规定的,而不是固定具体数额,这样又增强了法的适应性.。三、在我
15、国确立遗失物拾得人报酬请求权的必要性以上对其他国家或地区关于遗失物拾得人报酬请求权的规定进行了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遗失物拾得人报酬请求权在我国有确立的必要。笔者认为理由有如下几点:(一)确立遗失物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是我国社会现阶段的需要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发展经济必须要有相关的社会制度与法律制度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为经济发展扫除障碍从而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在拾得遗失物的立法上,确立遗失物拾得人的报酬权,能够平衡拾得人的权利与义务,能够满足经济与利益的发展需求,更加能适应我国经济国际化的进程。因此,遗失物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二)确立
16、遗失物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无损于弘扬道德风尚道德与法律具有各自的社会关系的调整范围,法律只能假设法律的主体是一个尽可能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7234-235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到“拾金不昧”并不要求任何报酬的道德高尚的人只能是少数人,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是针对绝大多数人的法律而不是少数人的法律,因此,拾得遗失物报酬请求权的确立实际上是符合了大多数人的需求。许多为道德所倡导的事物,并不一定能全部纳入法律调整领域,这就是法律的特有属性,也是法律同道德之间既相互适应、又相互保持距离的内在辨证关系,从目前的社会发展水平和现状来看,变无偿归还为有偿归还,其意思更加明确,更能融入现代人的道德体系当中。因此,
17、确立遗失物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无损于弘扬道德风尚。(三)确立遗失物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符合经济学原理根据经济学上的利益最大化原则,就拾得人而言,在无偿归还遗失物的情况下,拾得人选择不归还的结果是最有利的;而在有偿归还的情况下,拾得人就有可能选择归还。因而明文规定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更有利于遗失物的归还,从而使遗失物尽快脱离权利归属不明确的不稳定状态,以物尽其用。另一方面,就遗失人而言,给予拾得人报酬尽管会使其财产遭受损失,但相对于全部失去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个人所有的动产已不再限于一般的个人生活用品,随身携带的物品价值高昂并不稀奇,因此,以给予拾得人一定的报酬为代价
18、重获遗失物,对遗失人来说,仍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8165-166(四)确立遗失物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能维护法律权威和减少法律规避我国民法通则要求拾得人无偿归还拾得物,同时民通意见中还进一步规定,拒不返还引起诉讼的,按照侵权之诉处理。然而,此种规定仅在失主知晓拾得人为何人的情形下才具有可操作性。如果拾得人隐瞒不报,失主在不知何人拾得的情形下,失主将无人可诉。因此,此种规定在事实上几乎成为一纸空文。也正是碍于此种现实,失主以悬赏向拾得人进行妥协是经常的。与其如此麻烦的确立这样一种求偿权,还不如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一方面能够维护法律的权威,消除不必要的法律规避,另一方面还能更好地解
19、决遗失物的归属问题。因此,明文规定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才能使法的效力与法的作用相统一。9(五)确立遗失物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能更加妥当地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如果不规定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一些拾得遗失物的人可以在拾得遗失物后,并不通知权利人或者不送交国家有关部门,失主在不知谁拾得遗失物的情形下,可能就完全丧失遗失物。拾得人在拾得遗失物没有报酬的情形下,也可能心存侥幸不通知权利人或拒不交出遗失物,引发各种纠纷。此外,拾得人不主动通知与送交,权利人就不得不悬赏寻找遗失物,拾得人依据物权法的规定,照样能得到报酬,这样的结果只能徒然增加麻烦。相反,如果规定拾得人有报酬请求权,可能使拾得人能积极拾得遗失物,并积
20、极通知权利人或送交国家有关部门,让权利人的利益能得到更妥当的保护。10247-248(六)确立遗失物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减少诉争失主以悬赏广告的形式向拾得人进行妥协是经常的事情,虽然有关法律对拾得人基于悬赏广告的报酬请求权予以保护,但还是有很多失主以悬赏为诱饵来获取遗失物、嗣后又以法律规定拾得物应无偿归还以及其他一些抗辩理由拒绝支付酬金,当事人之间由此发生的纠纷也比比皆是,与其如此麻烦的确立这样悬赏广告的求偿权,还不如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因此,明文规定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将有助于减少发生纠纷和诉讼的可能性,有利于社会稳定。11324-325四、完善我国遗失
21、物拾得人报酬请求权制度的立法建议纵观我国遗失物制度的现行立法,对于遗失物制度规定的内容过于简略,不能处理社会现实中若干具体问题,为寻找道德与利益的平衡点,我们应当确立遗失物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即赋予拾得人依法向失主主张酬劳的权利。笔者拟提出如下建议:(一)明确遗失物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只有法律做出了明文规定,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做到有法可依。这种权利的确立可以激励拾得人积极返还拾得物,有利于解决当事人的遗失之苦恼。当然,权利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道德高尚的人放弃这种报酬请求权可以得到社会的好评。因此,我们可以在道德上弘扬拾金不昧,鼓励主动放弃报酬请求权,但是对要求合理报酬的拾得人我们也应该予以支持。1
22、2112-113(二)确立适当的报酬比例数额报酬数额是遗失物拾得人报酬请求权的重要内容,也是相关立法不可或缺的部分。各地各个部门可以尝试着建立拾得遗失物的有偿返还性规定,根据本地具体情况确定报酬的比例数额。笔者建议应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状况、社会习惯等,既不能过低,使拾得人觉得返还不划算,也不能过高,使失主的权益受到损害,应在拾得人与失主间寻找利益平衡点,使双方的利益都能得到满足。13186-187(三)正确处理悬赏报酬与法定报酬的竞合如果权利人以悬赏广告寻找遗失物,而广告中所允诺的报酬与法定报酬有出入时,应认为两项请求权并存,但拾得人系因一个行为同时取得两项请求权,而且均以遗失物归还失主为现实目
23、的,所以拾得人只能择一行使,而不能同时行使。(四)明确规定遗失人的法律责任在遗失人拒绝给予拾得人合理的报酬时,法律上应该给予拾得人保护,比如强制执行,维护拾得人的合法主张。当领取人拒不支付拾得人为保管遗失物所支付的必要费用,或者承诺给拾得人的报酬的,拾得人可以行使留置权。14234-235(五)确定拾得遗失物有偿返还的免除条件在确立了拾得遗失物有偿返还的同时还应当确立相应的免除条件,如由于职责所在,某些拾得人应该是遗失物有偿返还制度的例外。例如机关、事业、团体法人不得请求报酬权,因为此类法人如享有报酬请求权将有悖于社会公德,也违背其社会宗旨,如公安机关性质有维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义务,如其有报酬请求权显然不当。由于此类法人作为拾得人是以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实现,因此,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拾得遗失物应视作该法人为拾得人,此类法人为拾得行为者均无报酬请求权。五、结语在我国民事立法上确立遗失物拾得人的报酬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玉米原材料采购合同范本
- 村委建设补偿协议书范本
- 禁止学生喝酒安全协议书
- 浦东同城厂房出租协议书
- 材料商玻璃采购合同范本
- 自建房套间出售合同范本
- 防晒服定制采购合同范本
- 注册人员聘用协议书范本
- 空压机节能方案合同范本
- 股东协议书与代持协议书
-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教材文言文点线面选修(二) 单篇梳理6 黄冈竹楼记含答案
- DL∕T 2591-2023 垃圾发电厂垃圾储运系统运行规程
- Location:商圈洞察-上海南京东路评估报告 2024
- FZT 63005-2019 机织腰带行业标准
- 医院培训课件:《分级护理制度》
- 国际谈判与国际公文写作-知到答案、智慧树答案
- Q∕GDW 747-2012 电网自动电压控制技术规范
- 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年江苏南京六合区竹镇镇司法调解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护理
- 《眼部化妆技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