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与协作研究规划_第1页
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与协作研究规划_第2页
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与协作研究规划_第3页
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与协作研究规划_第4页
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与协作研究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与协作研究规划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与协作研究规划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20032003 年年 8 8 月月目目 录录一、加强全国灌溉试验工作的必要性11、灌溉试验工作的重要意义12、我国灌溉试验工作的历史与现状23、我国灌溉试验工作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4二、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的总体规划81、站网建设目标82、站网建设规划93、各级灌溉试验站点的主要职责10(1)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10(2)各省(区)中心试验站11(3)重点试验站114、重点试验站(三级站)的选择原则125、各三级站控制区域范围内基础数据采集点的选择原则14三、全国灌溉试验站网的几项主要任务

2、151、采集整理灌溉农业有关的基础数据152、按照统一要求对一些项目进行多年连续试验研究163、开展全国性的协作研究164、定期对全国灌溉试验资料进行整编165、推广应用取得的研究成果176、组织国际交流与合作17四、灌溉试验站网建设的分期实施规划171、灌溉试验站网体系建设的分期实施规划18(1)初步建设阶段18(2)逐步完善阶段18(3)升级提高阶段192、灌溉试验站网研究任务和目标的分期实施规划19(1)灌溉农业基础数据采集阶段19(2)全国灌溉试验协作研究阶段20(3)前沿性探索研究与国际合作阶段20附件:各级灌溉试验站点的基础岗位设置及设备设施标准22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与协作研究规

3、划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与协作研究规划一、加强全国灌溉试验工作的必要性一、加强全国灌溉试验工作的必要性1 1、灌溉试验工作的重要意义、灌溉试验工作的重要意义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 1/4。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和城市用水量迅速增加,农业用水被挤占现象越来越严重,农业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变得更加尖锐,在许多地区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针对当前全国性的农业水资源短缺形势,党中央制定了“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的总体方针政策。在这一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各地各级政府都对节水灌溉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4、,一个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的运动正在全国范围内稳步地推进着。发展节水灌溉,主要的目标和任务是科学合理地配置水资源,实行科学的灌溉管理,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生产潜力。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以翔实可靠的数据为基础,以保证节水灌溉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对此,汪恕诚部长曾在一篇题为“水权管理与节水社会”的文章中对此进行了深刻的论述。汪部长指出,建立一个节水型的社会,对水权实行有效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做好水权的管理工作,首先要明晰水权,为此需要建立两套指标体系。一套是水资源的宏观控制体系,用来明确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乃至各企业各灌区各自可以使用的水资源量。第二套体系用来规定社会的每一项产品或工

5、作的具体用水量要求。有了这两套指标的约束,各个地区、各个行业、每一项工作都明确了自己的用水和节水指标,就可以层层落实节水责任。汪部长指出的水权分配所需的两套指标体系,都与农作物灌溉定额有着密切的联系。水权在地区及行业之间的分配,一方面取决于水资源总量的多少,另一方面取决于各地区及行业水量需求的多少。当前,农业仍是许多地区产业结构最重要的组成,并且是绝对的用水大户,因此也成为水权分配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对象。各类作物的灌溉定额是确定各地区农业用水量的最重要的基础数据,因此也成为确定第一套指标体系的重要基础。第二套指标体系中牵涉到农业的部分,如种一亩小麦需要多少水?种一亩棉花需要多少水?等等,更是灌溉

6、试验研究成果的直接体现。因此,开展灌溉试验研究工作,确定各地区各种作物种类在不同条件下最适宜的灌溉用水定额,对于水权的科学分配和管理,以及全国节水灌溉的持续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2、我国灌溉试验工作的历史与现状、我国灌溉试验工作的历史与现状我国的灌溉试验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解放前在水稻上就做过一些试验,但大规模进行作物灌溉试验还是从解放后开始的。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配合全国性的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国兴建了许多灌溉试验站,对一些主要作物的灌溉需水量和用水定额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成果用于生产实际,有效地提高了全国的灌溉管理水平。但其后一段时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全国的灌溉试验工

7、作基本处于停顿状态。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全国各项工作逐步从“文革”期间的混乱得到恢复,灌溉试验工作也重新得到了高度的重视。水利部于 1980 年在河南新乡召开会议,决定组织全国性的灌溉试验协作研究,并着手开始有关的前期准备工作。从 1983 年开始,在水利部农水司的直接领导下,由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牵头,全国 29 个省、市、自治区的水利科学研究部门及部分高等院校参加,历时 8 年实施了全国协作项目“全国主要农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的研究”,使我国灌溉试验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间的工作应该讲是非常系统的。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对全国主要作物需水量和需水规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确定了

8、全国各地的参考作物需水量,大部分区域主要作物的作物系数、需水量和缺水量,并以这些研究成果为基础,编辑出版了中国主要农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和中国主要农作物需水量与灌溉两部专著。此后,水利部又组织全国各省区开展了另一项全国协作项目“全国灌溉试验资料整编及数据库建设”,这一项目对 20 世纪80 年代全国协作研究所取得的试验资料,以及 50 年代的灌溉试验资料(个别站点有更早的资料),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汇编,并建成了“全国灌溉试验资料数据库”。这些基础性数据已在我国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田水管理活动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自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全国协作研究的结束

9、,灌溉试验研究工作又进入了低谷期。其后的近二十年间,全国灌溉试验站的工作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种类型是很少一部分省份仍然维持着数量虽少但较为稳定的研究经费投入,能够根据所在省区的需要,组织有关灌溉试验站开展一些省内协作研究;第二类是部分灌溉试验站与有关的大专院校或科研单位合作,结合这些单位承担的科研任务,开展一些灌溉试验工作。第三类则是基本没有科研经费投入,处于停止工作的状态,这类灌溉试验站要占到相当的比例。在这样的基本背景下,过去的近二十年中全国灌溉试验研究工作的开展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无法形成规模、系统的资料积累。但部分省区仍克服了各种困难,根据当地生产实际的需求,在灌溉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及

10、已有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在北方地区主要是针对节水灌溉发展的需求,开展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需水过程,以及不同时期干旱对作物生长发育和最终产量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初步确定了一些主要作物在节水灌溉条件下的需水量,以及各生育时期对水分亏缺的敏感指数,为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农田用水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南方地区,则主要是围绕水稻节水高产灌溉模式开展相关的研究及技术推广工作,广西、福建、浙江、山东等地先后提出了“浅、薄、湿、晒”、 “薄露灌溉”、 “控制灌溉”、 “蓄雨型灌溉”等水稻节水灌溉模式,并在生产实际中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3

11、 3、我国灌溉试验工作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我国灌溉试验工作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与 20 年前相比,我国农业生产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对灌溉试验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随着工业和城市迅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农业用水被挤占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使得我国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水资源短缺状况还会不断加剧。在这样的形势下,实现有限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并且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特别是节约灌溉用水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实施节水灌溉或非充分灌溉已是势所必然。(2)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不

12、断发展,发展精细农业的需要也在迅速增加。农田灌溉作为农业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相应的实现精量科学管理。为此,需要对灌溉供水、作物需水、水分转化等过程相关的科学基础有更为深入细致的了解与认识,从而为农业用水的科学精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3)我国的农业生产正在由过去的以解决粮食供给为中心的生产模式转向以提高广大农民收入为主导的生产模式。伴随着这一生产模式的转变,各地农业产业结构正在进行大调整,高效农业也得以迅速发展。许多地区经过产业结构调整,过去占主导地位的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在大幅度下降,而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比例则在不断增加,作物种植结构也更趋于多元化,果树、瓜类、药材、饲草料以及其

13、它一些特种农产品都逐步在各地的种植结构中占有了相当的份额。种植结构的变化不仅会使当地的需水状况发生较大的变化,也迫切需要对这些种植结构新成员的需水状况及灌溉管理技术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便能在水资源配置与灌溉管理中加以充分的考虑。另外,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正在开展以恢复天然林草植被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也需要对林草的需水过程与灌溉需求进行必要的研究,以保证这项工程的顺利实施。(4)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田灌溉学科也处于迅速的发展之中。与20 年前相比,随着许多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灌溉农田的生产条件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物品种在不断更新,土地的生产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灌溉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完善,特

14、别是喷灌和微灌技术的应用,使农田供水和用水过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保护地栽培面积不断发展,特别是温室的广泛应用,使得农业生产过程所处的生态环境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使水分循环利用过程有了明显的改变;水稻的控制灌溉技术,旱作物的调亏灌溉技术,以及保水剂、抑蒸剂的应用,都使传统意义上的作物需水过程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在这些新的环境条件下作物需水过程及灌溉管理过程会有什么样的改变,需要作什么样的调整,也是需要通过灌溉试验解决的新问题。 面对以上新的形势所提出的新要求,我国当前的灌溉试验工作尚存在十分巨大的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我国在上世纪 50 年代和 80 年代积累的灌溉试

15、验资料,主要是通过以充分满足作物需求为目标而设计的灌溉试验取得的,因此无法满足未来以节水灌溉为主导的灌溉管理的需求。此外,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变,投入迅速增加,品种不断更新,产量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使得过去在较低产量水平下取得的灌溉试验资料很难适应当前农业生产新形势的需要。(2)过去进行的全国性灌溉试验协作研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在当时种植结构中占有主导地位的一些作物种类。因此,许多地区当时种植比例尚小的经济作物和饲草料作物根本没有灌溉试验资料积累,或是积累的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当前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此外,过去的灌溉试验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

16、作物需水量及灌溉制度的研究上,对区域灌溉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水分利用效率、灌溉的投入产出等方面的基础数据缺乏系统的研究与收集,因此无法满足当前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管理的需求。(3)从汇总进入“全国灌溉试验数据库”的数据看,各试验站点的灌溉试验工作普遍存在时间序列短、连续性不够的问题,这样就难于形成较系统的数据积累,一方面影响数据本身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影响数据的使用价值。特别是上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以来,全国灌溉试验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状态,造成全国性灌溉试验资料空缺,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当前的节水灌溉发展。(4)在上世纪 50 年代和 80 年代建设的灌溉试验站中,目前有相当大的一部

17、分站点设备损坏,人员流失,已无法开展工作。即使是那些目前尚在运行的灌溉试验站点,也普遍存在设备简陋,科研人员短缺的现象。这不仅影响到灌溉试验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直接影响到灌溉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种现象的形成,与灌溉试验工作缺乏系统的规划管理及稳定可靠的投入机制有很大的关系。灌溉试验数据是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农田用水管理、以及未来水权分配与管理的重要基础数据。没有准确可靠的灌溉试验数据做依托,是很难保证这些工作的科学性的。由于没有翔实可靠的最新灌溉试验数据可供使用,在许多工程的前期论证及区域水资源利用规划过程中,仍采用过去的灌溉试验资料,或是在需要考虑节水灌溉定额时,只

18、是简单地在充分灌溉定额基础上乘以一个折算系数,这样处理的结果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论证及规划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从而影响到宏观决策的准确性。新的形势和任务使灌溉试验数据受到广泛的重视,同时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使得灌溉试验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在这样的情势下,全面恢复我国的灌溉试验工作,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建立覆盖全国主要气候类型区、主要作物种类和生产力水平的灌溉试验站点网络,并组织开展全国性的协作研究,为全国节水灌溉的发展提供系统可靠的基础数据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二、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的总体规划二、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的总体规划1 1、站网建设目标、站网建设目标为了保证灌溉试验

19、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满足新形势下全国节水灌溉发展的需要,全国灌溉试验站网的建设应当实现以下基本目标:(1)通过科学的论证与决策,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布局合理的灌溉试验站点网络,基本覆盖全国主要的气候类型、江河流域、作物种类、水资源状况及生产水平区域。(2)建立组织合理、职责明确、运行稳定的灌溉试验站网体系,各级灌溉试验站既有明确分工,又能很好地协同工作。(3)各级灌溉试验站点要根据所承担研究任务的需求,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并配置必要的仪器设备,为获得的准确、可靠的灌溉试验数据提供设备上的保证。(4)培养一支能够长期从事灌溉试验工作的科技人才队伍,并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试验技能,确保灌溉

20、试验研究工作能够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5)建立科学的灌溉试验数据收集、汇总、处理、发布体系,便于及时、快速地发布有关的研究成果,为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6)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和科学的管理体系,确保全国灌溉试验工作能够长期稳定地进行。在实现上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灌溉试验站网还要与有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密切的合作,更多地参与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同时,灌溉试验站网的工作还要与各地的生产实践相结合,为当地节水灌溉的发展服务。通过不断的努力,逐步将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成全国节水灌溉研究基地、节水灌溉基础数据中心、节水灌溉新技术推广中心和节水灌溉新技术培训中心。2 2、站网建设规划、站

21、网建设规划从全国灌溉试验过去的组织经验、目前的运行状况与长远发展目标来看,全国灌溉试验站网最好能够从上至下形成“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各省(区)中心试验站重点试验站”的三级网络。而从全国范围总体分布情况看,灌溉试验站点的总量以 100120 个为宜,其中一级、二级站点共约 30 个左右,三级重点试验站点约 7090 个。由于各省(区)的区域范围及自然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各省(区)重点试验站(三级站)的设置数量也应当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区域范围较小的省区设立 13 个即可,而一些区域面积较大,自然条件又多变的省(市、自治区)则需要设立 35 个或更多。全国灌溉试验站网中各级站点的名称及数量如下:

22、全国灌溉试验站网组成全国灌溉试验站网组成 一级站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 1个 二级站各省(区)中心试验站,每省(区)1 个,总量 30 个左右 三级站重点试验站,每省(区)35 个,全国总量 7090个3 3、各级灌溉试验站点的主要职责、各级灌溉试验站点的主要职责( (1)水利部灌)水利部灌溉试验总溉试验总站站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由水利部农水司直接领导,主要任务是协助水利部农水司做好全国灌溉试验工作的发展规划,承担全国灌溉试验站网业务活动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负责对基层灌溉试验站进行业务指导及人员培训,并承担全国灌溉试验资料的收集汇总、灌溉试验资料数据库的管理、以及全国灌溉农业基础数据年报的编制等工作

23、。( (2)各省(区)中心)各省(区)中心试验试验站站各省(区)中心试验站归所在省(区)水利厅(局)灌溉试验主管部门领导。各省(区)中心试验站负责主持所在省(市、自治区)的灌溉试验工作,对下一级灌溉试验站点进行管理。业务工作方面,除了协助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执行全国协作研究任务外,各省中心试验站还应当根据所在省(区)的实际生产需要,组织落实所在省区的灌溉试验研究项目及灌溉试验成果的示范推广工作,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目前,有部分省(区)已经建立了中心试验站,尚未建立中心试验站的省(区),可在省(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加挂中心试验站的牌子,承担相应的功能。( (3)重点)重点试验试验站站重点试验站与水利

24、部灌溉试验总站和各省(区)中心试验站一道,是全国灌溉试验网络的基本组成单元。重点试验站的布设要经过周密的考虑,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科学布局的网络体系,覆盖主要的气候、作物、水资源及生产水平类型。重点试验站行政上归地方水利厅(局)或灌区领导,业务上接受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和所在省(区)中心试验站的指导。重点试验站除了承担一些需要长期、连续进行的观测任务外,还将承担全国协作项目的研究任务及所在省区设置的科研课题和研究成果的示范推广工作。除了在固定的试验场所进行有关的试验研究工作以外,每个重点试验站还应当在所控制的区域范围内选择若干基础数据采集点,用于弥补由于重点试验站点偏少,无法覆盖各类水资源利用状

25、况和作物生产水平所造成的资料空缺现象。基础数据采集点的运行管理模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掌握,可以派出自己的科研人员具体执行,也可以与重点试验站点以外的其它灌溉试验站或乡级水利站相结合,还可以与生产经营户直接合作。基础数据采集点的主要任务是采集当地灌溉农业有关的基础数据,如灌溉定额,灌水次数,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投入产出状况,产量水平等方面的数据,为区域水资源利用规划及节水灌溉发展有关的政策法规制定和管理决策服务。4 4、重点试验站(三级站)的选择原则、重点试验站(三级站)的选择原则重点试验站是全国灌溉试验站网的基本组成单元,将承担与节水农业发展有关、需要长期进行观

26、测研究的一些灌溉试验工作。此外,将所有重点试验站的试验结果进行统一汇总整理后,应当形成能够反映我国灌溉农业总体状况的灌溉试验基础数据集。由于人力物力所限,重点试验站的数量目前还不可能太多,因此该级站点的布设应当进行周密的论证和考察,总体要求是选择的试验站点必须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所代表区域的实际情况。根据目前各方面的实际情况,选择重点试验站时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所)所选选站点在气候条件、作物种站点在气候条件、作物种类类、生、生产产水平等方面都具有水平等方面都具有较强较强的代的代表性表性气候条件、作物种类及生产水平是影响灌溉需求、灌溉模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因子

27、,所选站点的自然条件在一个区域内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时,该试验站所取得的灌溉试验数据才能很好的反映整个区域的实际情况。因此,站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各地已有的气候区划、种植区划、经济发展规划和水资源流域分区等方面的结果,一方面要使站点的代表区域尽可能的大,另一方面要保证不同类型的区域都能分别有各自的代表站点。站点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子主要有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土壤类型、作物种类、水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最后的选择结果应是这些因子的综合体现。( (2)站点的)站点的选择应选择应适当考适当考虑现虑现有灌有灌溉试验溉试验站的分布状况站的分布状况根据“全国灌溉试验资料数据库”的记录(1987 年数据),全国

28、有资料入库的灌溉试验站共计 314 个。据了解,这 314 个灌溉试验站中有部分试验站仍保持着较好的状态,有测坑和试验地,也有固定的研究人员。因此,全国灌溉试验站网中重点试验站的选择应考虑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这样可以节省部分投资。但同时也应强调,考虑区域分布及代表性应当放在第一位,利用现有试验站资源应当放在第二位。( (3)如果有可能,)如果有可能,应应尽量在大中型灌区内尽量在大中型灌区内选择选择站点站点将重点试验站布设在大中型灌区内有多方面的优势。一是大中型灌区规模较大,在区域灌溉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二是试验结果可以直接服务于灌区的灌溉管理,同时可以根据灌区的具体

29、需要开展试验研究或成果推广工作,做到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三是将灌溉试验站的建设与管理纳入灌区的日常管理之中,有利于保持较为稳定的灌溉试验研究队伍和经费投入机制,从而保证灌溉试验工作能够长期稳定的开展下去。在那些没有办法将基础灌溉试验站选在大中型灌区内的区域,应考虑将灌溉试验站设在节水示范县内,归口于当地的水利部门管理。5 5、各三级站控制区域范围内基础数据采集点的选择原则、各三级站控制区域范围内基础数据采集点的选择原则基础数据采集点的主要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与灌溉农业有关的信息资料,为全面了解和把握我国灌溉农业生产的现状与发展提供准确的数据,同时也为各级政府的宏观管理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30、基础数据采集点的工作可以说是前三级站网工作的补充和延伸。基础数据采集点的工作面向的是当前的生产实际,因此站点的选择应当紧密结合各地灌溉农业的实际状况进行。随着作物种类和灌溉方式的变化,在相同的三级站控制区域有可能出现多种灌溉组合模式。按照基础数据采集点的工作目标,应当在那些生产条件具有明显的特点,并且涵盖区域范围较大的环境中,选择具有较好代表性的地点设置基础数据采集点。基础数据采集点选择时应当主要考虑如下几个因子:( (1)灌)灌溉溉方式方式在具有较大工程规模的区域内选点,如万亩以上的渠灌区,五千亩以上的低压管道灌区,千亩以上的喷灌区和 500 亩以上的微灌区。( (2)种植模式)种植模式在连

31、片种植、具有一定规模的粮作区,果林区,牧草区,蔬菜区分别设置数据采集点。连片种植的水田区域和水浇地区域也应分开处理。( (3)数量)数量每个三级站点控制范围内设置的基础数据采集点数量,应当根据三级站控制范围内灌溉农业所处环境条件的变异程度确定,每个基础数据采集点应当控制一个主要类型区域。各三级站范围内以设立 35 个基础数据采集点为宜,这样全国范围内的基础数据采集点将控制在 300400 个。三、全国灌溉试验站网的几项主要任务三、全国灌溉试验站网的几项主要任务根据灌溉试验工作的长期发展与节水灌溉生产实际的需要,全国灌溉试验站网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 1、采集整理灌溉农业有关的基础数据

32、、采集整理灌溉农业有关的基础数据这是重点试验站及下属的基础数据采集点的主要任务。各个基础数据采集点要根据统一设定的数据采集规范,采集诸如灌溉农田种植结构、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灌溉水利用系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的数据。各重点试验站要对采集到有关数据及时进行整理,并定期(至少一年一次)向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报送。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要及时对全国各地报送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写出年度报告,报送水利部农水司。年度报告争取能够正式印刷,以供各级管理部门决策之用,部分数据可以考虑汇于当年的中国水利年鉴。2 2、按照统一要求对一些项目进行多年连续试验研究、按照统一要求对一些项目进行多年连续试验研究比如作物需水

33、量、作物耗水规律、降雨利用率等内容,由于存在较大的时空变异性,所以短时期的观测数据很难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这些数据像气象数据一样,通过对较长时期数据系列的分析,才可能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因此选定的重点试验站,应当按照统一的方法,连续多年地对某些研究项目进行观测记录,积累数据。3 3、开展全国性的协作研究、开展全国性的协作研究针对那些对全国节水农业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需要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协作研究的内容设置课题开展全国性协作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是进行全国水资源的优化分配与调度,开发节水灌溉新技术和指导节水灌溉生产实践的必要基础。根据过去的经验,开展全国性的协作研究,对于全国灌溉试验工

34、作的发展将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4 4、定期对全国灌溉试验资料进行整编、定期对全国灌溉试验资料进行整编1987 年以前的全国灌溉试验资料已经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汇编,并建成了全国灌溉试验资料数据库,可供有关部门检索使用。但此后这项工作未能继续进行,至现在已有十六年的资料未能整理入库,使灌溉试验成果未能很好地服务于当前的节水农业实践。因此,未来的灌溉试验网络应当建立灌溉试验资料定期汇编制度,每隔 35 年系统地将全国的灌溉试验资料整理、汇编一次,并补充进全国灌溉试验数据库中。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做到每年都进行汇编、补充,并定期结集出版,这样既有利于数据的保存,也可使全国共享灌溉试验成果,服务于节水农

35、业生产实践。5 5、推广应用取得的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取得的研究成果灌溉试验工作在过去几十年的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今后的工作也仍将不断有新成果问世。将取得的成果加以推广应用,直接服务于当地的节水农业生产,应当是各级灌溉试验站,尤其是重点试验站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技术推广过程中,除了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外,还可以根据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灌溉试验站网的研究工作提炼新的研究课题,同时灌溉试验站也可在技术推广过程开展有偿技术服务,改善试验站的经济状况,增强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6 6、组织国际交流与合作、组织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灌溉水平较高的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其先

36、进技术与成功经验,促进我国灌溉试验工作的不断发展。在条件成熟时,通过相应的组织机构,在水利部农水司和国科司的领导下,与 ICID 和 FAO 等国际组织的相应机构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使我国的灌溉试验工作逐步与国际接轨。四、灌溉试验站网建设的分期实施规划四、灌溉试验站网建设的分期实施规划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灌溉试验站网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从灌溉试验站网当前的实际情况及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分析,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需要分期逐步实施,包括灌溉试验站网体系的建设,以及试验站网研究任务目标的实现两个方面。1 1、灌溉试验站网体

37、系建设的分期实施规划、灌溉试验站网体系建设的分期实施规划全国灌溉试验站网体系的建设应当分为如下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1)初步建)初步建设阶设阶段段这一阶段大约需要 1-2 年。期间的首要目标是根据全国灌溉试验站网的总体规划,选择确定各级灌溉试验站点,特别是重点试验站点(三级站),在全国范围内建成布局合理,相互协调配合的灌溉试验站网体系。在此基础上,要根据各级灌溉试验站点的工作任务需求,建设必要的灌溉试验基础设施,配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并形成一支精干的科技人才队伍,保证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工作的正常进行。( (2)逐步完善)逐步完善阶阶段段 这一阶段大约需要 2-3 年。在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基本建成后

38、,伴随着全国协作研究的开展,还需要对各级灌溉试验站点,特别是重点试验站(三级站)的研究设施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同时要求各级灌溉试验站点形成一支具备较高水平的科研人才队伍。试验站点研究设施改进与完善所需的经费,一部分需要申请专项经费资助,另一部分来源于承担的研究项目。人才队伍的建设则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要结合承担的科研任务的需要,通过系统的培训,全面提高各级灌溉试验站点科研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技能。通过这一阶段的提高与完善,应使各重点试验站的研究设施与科研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升)升级级提高提高阶阶段段这一阶段也大约需要 2-3 年。随着全国灌溉试验工作的持续稳定进行,开展一些前

39、沿性研究工作,以及进行国际合作研究的需求会逐步增加。为了适应这种需求,需要灌溉试验站在研究设施和仪器设备配置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具有一支具备世界水平的科研队伍。很显然,要求灌溉试验站网中所有的灌溉试验站点都达到这一要求是不现实的。这一阶段的建设目标应当是根据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从已有的灌溉试验站点中选择部分站点,逐步建设成为区域(或流域)重点站,并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配置方向予以重点倾斜。这一阶段建设所需的经费主要通过申请有关的专项资金来解决,研究队伍则主要通过与有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解决。2 2、灌溉试验站网研究任务和目标的分期实施规划、灌溉试验站网研究任务和目标的分期实施规

40、划根据灌溉试验站网的建设进程、预期达到的科研水平、以及社会对灌溉试验工作的实际需求,可对灌溉试验站网研究任务和目标做如下三阶段规划:( (1)灌)灌溉农业溉农业基基础础数据采集数据采集阶阶段段 这一阶段约为 1-2 年。在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初步建成后,各级灌溉试验站点,特别是重点试验站(三级站)的主要任务应当是采集当前灌溉农业的各类基础数据,全面反映我国灌溉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以满足当前全国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水灌溉发展的迫切需求。在这一阶段,将 1987-2002 年的灌溉试验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汇编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 (2)全国灌)全国灌溉试验协溉试验协作研究作研究阶阶段段全国灌溉试

41、验站网建成 1-2 年后,站网的中心任务应当转向开展全国性的灌溉试验协作研究方面。要根据我国节水灌溉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与水利部、科技部及其他有关科研项目主管部门的密切合作,设立相应的研究课题,并组织实施完成,为全国节水灌溉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前沿性探索研究与国)前沿性探索研究与国际际合作合作阶阶段段 经过 3-4 年的运行后,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应当形成目标明确、分工协作、运行稳定的科研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除了继续完成基础数据采集和全国协作研究的任务外,还应当使灌溉试验站网的建设与研究工作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即以区域(或流域)重点站为基础,通过与有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密切

42、合作,承担国家有关领域的重大研究项目,开展节水灌溉有关的前沿性基础理论探索研究,并积极争取国际合作,参与到全球性的研究网络体系之中。通过这一阶段 3-5 年的努力,逐步将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成节水灌溉研究的创新基地,为我国节水灌溉的发展探索新的发展方向与发展途径。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及协作研究进程可用下图表示第 1 年第 2 年第 3 年第 4 年第 5 年初步建设阶段升级提高阶段逐步完善阶段基础数据采集全国协作研究前沿性探索与国际合作站站网网体体系系建建设设研研究究任任务务和和目目标标附件:附件:各级灌溉试验站点的基础岗位设置及设备设施标准各级灌溉试验站点的基础岗位设置及设备设施标准根据全国灌

43、溉试验站网建设与协作研究规划意见,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将从上至下设立三级站点。第一级为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第二级为各省(区)的中心试验站,第三级为重点试验站。根据各级灌溉试验站点的建设目标,以及将要担负的试验研究任务,这里对各级灌溉试验站点应有的岗位设置、基础设施与仪器设备配置标准提出初步意见,供各级灌溉试验站点建设与管理时参照使用。一、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一、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作为全国灌溉试验站网的组织单位,除了协助水利部农水司做好有关的组织协调工作外,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还担负着全国灌溉试验站网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的重任。因此,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还应当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以便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国

44、内外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能够及时解决基层灌溉试验站遇到的各类技术问题。为此,对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的基础岗位设置及仪器设施配置提出如下的标准:1 1、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的基础岗位设置、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的基础岗位设置(1)站长 1 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并具有多年从事灌溉试验工作的经历;(2)副站长 1 名,高级职称,具有从事灌溉试验的经历; (3)研究人员 58 名,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4)辅助人员 12 名,具有中专以上学历; 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的基础人员编制为 810 人。2 2、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的基础设备设施标准、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的基础设备设施标准水利部灌

45、溉试验总站应配置下列一些基础设施与仪器设备:(1(文献查新与检索系统;(2(计算机网络系统:用于与基层站点交换数据,并提供用户信息查询服务;(3(数据库管理系统:收集、整理、贮存全国灌溉试验资料;(4(试验场:包括大田和保护地,可用于试验的实际面积不少于 15亩,装备有各类灌溉设施;(5(电动防雨设施及测坑群;(6(大型蒸渗仪:能够自动记录与监测水分状况的变化;(7(自动气象站;(8(水分测定仪;包括中子水分仪,张力计,TDR 及其它常规水分测定仪器;(9(作物水分状况测定仪器:包括光合作用仪,水势仪,气孔计,茎流仪等;(10( 土壤物理状况测定仪器:包括压力膜,盐度计,渗漏及潜水利用测定仪;(11( 综合实验室:可进行养分、水质、作物品质等方面的检测与分析仪二、各省(区)中心试验站二、各省(区)中心试验站除了协助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做好全国灌溉试验站网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外,各省(区)的中心试验站还担负着指导、管理所在省(区)灌溉试验工作的责任,并且要根据所在省(区)的特殊需求,组织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