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情境设置的几点思考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设置,近年来受到大家的关注,情境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焦点。情境成了联结数学和生活之间的纽带,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上公开课,教师首先考虑的就是创设问题情境。评课时首先谈论的也常常是问题情境。起初情境让人感觉有点新意,慢慢地,很多情境如同点缀,而且生活味掩盖了数学味。这值得引起大家的反思和探讨。我认为,要从整体上来认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设置问题,而不只是作为课堂教学开始的引入背景,局限引发一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个教学情境要有利于突出本节数学课教学内容的特色。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摸索,我得到了三点启示,一是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要关注学
2、生的生活环境,而且也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二是创设教学情境也要善于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三是创设教学情境,既可以分散于不同的课堂教学环节,也可以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共同服务于“双基”的落实。针对以上三点启示反思我们当前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一、情境设置偏离数学课堂教学本质。数学新教材,尤其是低年级段。创设情境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他们往往为了突出“新、奇、趣”而去挖空心思地创造迷人的问题情境,以至于出现“不着边际”地演绎,结果使教学陷入“等”的尴尬误区。如听了一节数的认识的课上,执教老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上课开始,师:小朋友喜欢小动物吗?生:喜欢!师:
3、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美丽的大森林。(电脑出示一个精彩的动画片“美丽的森林”),接着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纷纷举手发言:生1:我发现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生2:我发现母鸡在吃米或者在吃虫子。生3:我发现有小桥,桥上有3只兔子,它们要去哪儿呀?生4:我发现这儿很好玩!有小河、房子、小桥和草地。我都想去玩了。生5:我发现小河的水在哗哗地流呢!生:······到此,十几分钟过去了,小朋友在老师“你真有想象力!你真会观察!”等的表扬下,不断的有更多新发现。上述情境,虽然声像俱佳,同学们在老师的鼓动下生动活泼,兴趣
4、盎然,但这种情境除了华丽的外表,对引发思考、激发探究又有多少用处呢?本来几句话就能概括出的“情境”却因掺杂了过多“声音和动画”是学生一直纠缠于无关数学的情境信息,是情境变成了语文的“看图说话”本来应该体现的数学情境信息却唤不出来,老师也能苦笑着干等。等到终于提出了数学问题却没时间解决问题了。这样一来只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出了浪费时间外,别无它用。我们要知道数学的美是内在的、隐性的,一般不能像语文那样绘声绘色,直接描绘,必须讲究实效性。一个短小的故事、几个有思考性的问题、一次操作、一次实践活动、一次小比赛甚至开门见山的做几道数学题等都会激发兴趣,唤起他们的参与情感,激活他们的思维,目的是为了他们
5、更好地学习,而不是为营造表面的情境而“作秀”。二、情境设置是否只是“引入”。创设教学情境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至今它依然是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探讨的热点。遗憾的是,目前许多老师创设教学情境的思维视角往往集中在新课的引入环节,而对于其他环节,特别是新知展开的过程(即开始环节)关注较少,甚至没有关注(或已经创设情境却没有意识到)。我们只要出去听几堂课或者查一下教学资料,几乎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步骤: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巩固应用。不可否认,这样的教学过程与过去的那种复习引入-讲授新知-巩固练习相比较而言,无论是在教学理念上,还是在教学实践上,都有很大的进步,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这种把创设情境明明白白
6、标示为代替过去复习引入环节的写法,实在是给人以误导!难道创设情境真的只能作为一节课的引入吗?当然不是。试想一下,我们的学生是在一个个具体可感的情境下,探究的欲望强,还是在教师的“躯使”下,探究的欲望强?他们是愿意面对一道道枯燥的数学练习题呢,还是乐意在一定的情境下接受挑战性的练习呢?我想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认为创设情境不应只是作为一节好课的引入,而是既可以分散于不同的的教学环节之中,也可以贯穿于整个的教学过程。如我们来看一看练习中情境创设,这方面的例子应该说还是比较多的。提到练习,我们习惯于想到动笔演算,这固然不错,但却显得单调。有的老师在处理练习过程中总能别出心裁,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来
7、巩固所学的知识,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一位老师在约数和倍数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创设动脑筋出教室的游戏活动,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效果很好。具体做法是教师先出示数字卡片2,要求学号能被卡片上的数整除的学生先出教室,并且在离开时要说出“谁是谁的倍数或谁是谁的约数”的话,再出示卡片3,、5,按同样要求依次出教室,最后,还剩下学号是1、7、11、13、17、19、23、29、31、37等同学。教师提问:老师出示什么数,同学们都可以出教室?学生回答“1”,最后一批同学出教室。这样一个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的练习,难道不比单纯的演算有实效吗?如此看来,我们课堂教学中情境设置不仅
8、只是引入,在练习环节中,好的情景创设也是不可缺少啊!三、情景创设要有预见性和充分的认识。课堂教学中,老师预设的教学环节都期待着有个良好的结局、满意的结果。这份动机是好的,然而“动机和结果不一定会统一”,特别是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的结果并不受心理期望影响,这是老师应该有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常识。我们在教学中应特别警惕教学中那仅仅是为了追求时尚而绞尽脑汁捏造的情景,它们很有可能会出现“事与愿违”的“一厢情愿”式的“苦熬”。如在教平行和垂直这课时,有位老师创设这样的生活情景:两根小棒掉在地上,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图形?让每个学生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然后再把典型的图形展示出来。接下来
9、的情形就可想而知了:教室里“沸腾”了,小棒掉在地上响起的“啪啦声,此起彼伏。可是到了学生展示的时候,虽然一组接一组地汇报,一个一个地展示,教师预想的“垂直与平行”却就是“千呼万唤不出来”,同学们在老师急切的期待中,轮番上阵,始终弄不明白老师要得是什么,过了许久,学生的汇报结果依然如故,教师等待的热情丝毫不减,就这样时间过去了一大半,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源在于老师的“一厢情愿”:理论上,两根小棒掉在地上是可能会出现“垂直和平行”这两种情况的,可老师想过没有:在有限的40分钟里,一般相交(不垂直)、垂直、不相交(平行)三种情况出现的概率相等吗?当然不是这样的教学预设,也许把整节课的时间都用来“扔铅笔”也未必出现“垂直和平行”。因此,教学时,对于预想的结果要有充分的认识、科学的态度和理性的精神,而不能为了理论上的可能,现实可能性却很小的结果去“一厢情愿”地等待,这只会令孩子感到茫然、令教学走向低效。所以情境的创设要有预见性和充分的认识。 总的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素材,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学发展需要的情景,对于教学的展开,是十分有用的。时间不可逆流,教学无法再来!让我们凭理性演绎理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培训班开班讲话稿15篇
- 感恩活动总结(集锦15篇)
- 年会企划方案(7篇)
- 第六单元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学前教育老师如何做好校车安全工作
- 智研咨询重磅发布:中国机场地面特种车辆行业供需态势、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辐射源识别与超视距直接定位算法的研究
- 2025版能源行业数据采集与节能服务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住宅小区物业接管与维修基金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行业数据录入与旅游体验优化服务协议3篇
- 医保政策与健康管理培训计划
- 无人化农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英语试题(原卷版)
- 学生春节安全教育
- 2024-2025年校长在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会议上讲话
- 高三日语一轮复习助词「で」的用法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铷铯及其化合物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 散货物流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查房
- 厨房食材补货方案
- 2024年重庆市中考数学试卷(AB合卷)【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