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共19页)_第1页
某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共19页)_第2页
某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共19页)_第3页
某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共19页)_第4页
某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共19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学校设计说明一、概论篇1、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学校,建设地点选定在*,规划用地面积约20公顷(300亩)。本项目拟建一所“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现代化综合性学校。学生规模为:北校区为中学部,学生人数:5400人;南校区为小学区,学生人数:2160人。2、设计依据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6月8日建规字333号文发布)4)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5)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6)贵州省普通高中学校建设规范指导手册(贵州省教育厅2011年3月)。7)其他相关设计规范3、规划范围根据城乡规划局提供的地形图和初

2、步划定的征地范围进行设计。二、分 析 篇1、区位分析学校用地位于*,规划用地面积约20公顷(300亩)。基地中部的路,将基地分为南北两区。2、基地现状分析根据城市规划道路布局,用地自然分为南北两块,北块场地(约14.6公顷),南块场地(约5.4公顷)。基地整体地势为小山包,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基地西侧最高点高程为1405米,高出规划路约23米,为挖方区,基地东侧最低点高程为1370米,低于规划路约15米,为填方区。场地内存有少量的农房和菜地,拆迁量较少,但地形较为复杂,需要进行场地改造才能作为学校校区的建筑用地。3、 项目规划条件分析根据城乡规划院关于*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的函指出,本项目用地

3、面积总计.42平方米,建筑退道路红线不小于10米。本项目用地性质均为中小学用地,地块规划控制指标如下:容积率不大于1.2,建筑密度不大于30%,绿地率不小于35%,停车位数1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不小于0.2个车位数。4、用地设计条件分析1)由于用地地块缺乏城市控规的设计指导,所以规划设计中存在较多的不定因素。2)由于建设使用单位未提出具体的使用和设计要求,设计仅以相关规范和标准为依据。3)以城市规划的周边道路为依托,合理进行校区布局规划,控制道路红线和建筑退让,保证城市空间景观的需要。4)由于目前用地内及周边地区暂无城市配套市政设施,校区管网设施的设置充分考虑以后与城市管网对接的灵活性。三、规划

4、设计篇1、设计原则(1)系统性原则 从整体出发,注重功能组织、空间布局,规划设计将对象视为一个系统,以此创造合理的空间构架,将良好的景观环境,完备的功能与特色统一起来。(2)地域性原则 充分利用基地区位条件,协调周边环境关系,因地制宜,有机组织空间布局结构,建立独具个性的空间形态,构建生态化的绿地景观系统,塑造本地特色浓郁的现代化地区。(3)人本化原则 强调人与建筑、环境共存与融合,充分考虑人的各方面要求,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各方面需求,创造有丰富内涵的、具有人文关怀的场所空间。(4)可持续原则 遵循“可持续发展”这一原则,建设文化延续、景观优美、健康时尚、节能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新区。(5)阶

5、段性原则 强调开发建设相结合阶段性的,科学合理分配土地资源,提供可行的操作模式,处理好整体规划与分期开发的关系,提高土地集约使用的综合效益及保持社会、经济的稳定与繁荣。2、设计构思1)校园建筑中的核心部分主要是,主教学楼、专用及公共教学楼。应设置于地块的重要位置。2)根据用地地块的范围情况,可将北校区和南校区自然的分开设置,这有利于功能的合理布局,又适应两校区不同学生规模情况以及两校区学生不同的自然生理状况。3)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点,依山就势,争取土石方挖填基本平衡。并结合场地内的保留林地及山体和水体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创建优美活泼的校园景观。4)以文化长廊、文化墙、文化历史典故、以及敬放伟人、

6、名人、科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等的雕像来充分体现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力求达到文化、环境、美学和景观的完美结合。3、规划设计(1)规划目标积极探索国际化基础教育之路,建设一所“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现代化学校,实现校园规划的“开放性,文化性,国际性”。(2)规划结构 总体规划结构形成“一轴、两区、三心”。“一轴”:即校园南北向主轴线;“两区”:以双横一路为界,分为南北两校区,两者相对独立,便于管理,由南北向主轴线串联成一个整体:“三心”:即北区的校前区广场,北校区的足球场和南区的校前广场,作为三个重要节点在校园主轴线上转承启合。(3)规划区功能布局: 北区主入口,校前区由报告厅

7、和艺术楼组成。校前区留有较大的广场空间,用来分流来自各个方向的人流,沿着校前区广场大台阶拾级而上,进入植物园区,空间收放有致,跟随空间性质的变化,由大到小,变化丰富。 前后教学楼两两围合形成一个既开放叉相对独立的交流空间。北区基地中部由体育馆、室内游泳馆、学生食堂形成了校园的一条次轴线,利用篮球场打通了东侧公园的景观视野,很好的把公园中的景观借鉴到校园之中。考虑到空间的整体性和延续性,将400米环形跑道紧邻篮球场布置,生活区则放在西南角,在竖向上形成错落有序的空间关系,在确保布局合理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分享公园风景。并利用东南角及西南角低洼的地势局部做地下车库。 南北两区之间被路隔开,南区主入

8、口位于*路,是主要的人行通道,并在南区东部设有次入口,靠近生活区,分散主入口人流量,为师生生活提供方便。北校区的教学楼和报告楼、艺术楼围合了校前广场,是沟通南北两区的纽带,与北区足球场形成呼应。(4)交通流线分析:主要车行入口位于基地的东西两侧,主要车行环路环绕校区外围,人车分流,增加校园中心区域的整体感。主要人行入口设置于基地北面,校前区广场退让城市,减少城市交通对学校的干扰和影响。人行系统结合景观步遭、广场等进行组织,构建安全、畅通的校园交通流线系统。行政办公领导可通过北区主入口进入。交通组织不仅注重与城市大环境的协调,更注重内部系统的合理性,使各个功能单元关系更为有机。(5)景观分析:

9、景观设计以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宗旨,目的在于为学生、老师提供一个防暑、防寒、防风、防尘、防噪的学习工作环境和优美的居住、生活、休息、活动场所。主体建筑周围的绿化突出安静、清洁的特点,形成具有良好环境的教学区。其布局形式与建筑相协调,为方便师生通行,多采取规则式布置。本设计中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以人为本,体现了校园文化特色和时代特色。景观设计主要以几个广场为节点,配以各楼之间的楼前景观,形成有主有次的变化丰富的景观空间。本项目东侧靠公园一侧边坡设计为编格绿化,美化竖向环境。四、建筑设计篇1、设计构思1充分考虑该项目在毕节市的定位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着重分析校园内部建筑之间以及周围环境,外部道路与校园主

10、干道四者之间的空间关系,注重建筑空间的塑造,以毕节市的社会效益为重。2充分考虑生活、办公、学习、运动的分区空间设计,创造出良好的内向性空间,给老师和学生各种各样的空间使生活和学习都有所提高。3根据总体布置,结合场地特点,充分分析功能需求,确定每幢建筑的平面形式。建筑造型风格充分体现简洁、大方、开放性与内聚性并重,空间应富于新意与书香气息。2、立面造型设计1该设计以简约、现代的风格为本次设计的建筑主题,采用较为简洁的建筑手法,尽量追求形式反映功能的建筑理念,注重功能和艺术的有机结合,以优雅的比例、精致的细部、适中的体量,创造一个简洁明快、通透轻盈、高雅挺拔、富有激情的充满活力的校园建筑。2立面设

11、计强调虚实相间,表现建筑向上伸展提升的意象,表现音乐般的节奏。3建筑多以红色体块与白色屋顶构架、与分层横线、竖线强烈对比形成立面的基本色彩,白色的阳台、栏杆层层向上,利用玻璃幕墙与框架的对比形成构图的基本元素。4建筑所采用的材质搭配与对比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红色调的面砖与白色墙体的搭配,这种结构逻辑清晰的对比形成了鲜明的构图肌理;一种是墙面与大面积玻璃的对比,质感全然不同的两种材料形成的对比造就了巨大差异中的美感。两种搭配与对比构成了整个项目中的建筑在色彩上丰富层次关系,材质的巧妙搭配进一步使建筑造型更加别致,丰富。3、环境、绿化设计1该项目用地地形、植被、景观现状、注重生态保护,根据总体设计(

12、总平面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的设计情况,设计的绿地率为36%。 2关联环境文脉:设计注意气候、地形、植被、地质与山脉等自然环境的特点,也关注文化习俗等人文特性,用强化环境特征、烘托气势、引进环境要素、因借环境景观为手法来表现建筑。3内外空间的互渗:内外空间的结合是改善校园环境、体现学习气氛的有效手段,设计利用退台、出挑、等手段来体现。外部环境的利用:合理巧妙的设计可使外部空间成为校园综合体的魅力之所在。设计运用争取运动性空间、布置游憩空间、开辟花园等手段来增强外部环境的学习气氛。4营造一个园林式的绿化校园,宗旨就是保护自然生态,完成一个林木葱葱,绿草悠悠的学校完善规划,为学生创造一个绝佳的生活和

13、学习环境。尊重原有地形地貌,珍惜所有的空余之地,不拘一格地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地面广场、道路两边、房屋、运动场旁均设置绿化,组成立体绿化体系,充分体现“把绿色还给自然和公众”这一设计思想。5本次设计尽量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现在地形地貌,种植高大常青树,将各个分区分离,使各区处于分离但又有联系的安静的区域。在校园主入口开放广场到最高处,组织集中绿地、小品、道路等形成绿化缓坡,尽量减少高堡坎,增加环境亲切宜人感觉。校园处于绿色的生态环境之中,除了校园大片的公共绿地外,在校园中间塑造大面积广场及绿化景观作为校园的标志,为师生提供早晚散步、休闲、锻炼身体的的最佳场所。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总经济技术指标序号名称数量单位1规划用地面积.422运动场占地面积42748.463绿地总面积72009.084建筑占地面积42356.15建筑总面积.12其中计入容积率面积.56不计入容积率面积17514.66容积率0.93 -7建筑密度21.28绿化率369停车位568个北校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名称数量单位1规划用地面积.122运动场占地面积33123.683绿地总面积52648.244建筑占地面积30574.4 5建筑总面积.41其中计入容积率面积.85不计入容积率面积17514.66容积率0.994 -7建筑密度20.9 8绿化率36主要建筑物面积一览表序号名称建筑面积占地面积9报告

15、厅5920.43647.910艺术楼5748.53184.511教学楼(高中42班,初中66)30131.45396.6412实验楼10463.32297.6213学生食堂8799.63311.714体育馆4262.8296715室内游泳馆3507.33120.516后勤服务用房3958.08763.8417学生宿舍49782.65769.818教师公租房2263219辅助用房2924.562924.5620室外厕所114.87114.8721地下车库1459022 车位518个地上86个地下432个北校区主要功能用房一览表教学楼普通教室108间教师休息室35间实验楼化学教室4间物理教室4间生

16、物教室4间地理教室4间语言教室4间计算机教室4间书法教室4间美术教室4间音乐教室4间劳动技术教室4间艺术楼音乐厅1间美术教室2间书法教室1间舞台教室2间琴房2间科技活动室5间模型兴趣室1间展览室1间注:1、北校区共108班,108间教室。2、食堂可同时供3276人就餐,约占学生人数61%。采用分时就餐,解决就餐位紧张的问题。3、男、女生宿舍垂直布置,避免视线干扰。男、女各一栋高层和一栋多层宿舍。宿舍共979间,分4人间、6人间,二者各占20.4%、79.6%,可容纳学生人数为5474人。南校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名称数量单位1规划用地面积53752.30 2运动场占地面积9624.783绿地总

17、面积19360.844建筑占地面积11781.695建筑总面积41188.716容积率0.77 -7建筑密度21.9 8绿化率36主要建筑物面积一览表序号名称建筑面积占地面积9教学楼9221.32253.2210学生宿舍17856.882951.8211综合楼3392.21127.0612图书楼3392.21127.0613食堂6005.43001.814室外厕所107.53107.5315风雨操场1213.21213.216停车位60个地上60个地下-南校区主要功能用房一览表教学楼普通教室48间综合楼音乐教室2间计算机教室2间书法教室1间美术教室1间语言教室2间自然教室2间劳动技术教室2间阶

18、梯教室1间注:1、南校区共48班,48间教室;2、 食堂可同时供2040人就餐,约占学生人数94%。 3、男、女生宿舍并排布置,避免视线干扰。男、女各一栋6层宿舍。每栋宿舍共380间,6人/间,可容纳学生人数为2280人。各类用房面积规划基本指标对比表小学指标设计方案数据中学指标设计方案数据用房名称48班2160人48班2160人108班5400人108班5400人备注间数面积()间数面积()间数面积()间数面积()一、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1.普通教室483216489221.310873362.专用教室实验室(理、化、生)18172880音乐教室21462201.632194403.2乐器室1

19、24127.7124130美术教室1961100.821922199.6美术教具室124127.7248130书法教室1961100.82192地理教室32194403.2语言教室21922201.632194403.2语言资料室248276.532194403.2计算机教室21922201.632194403.2计算机辅房248276.532194403.23、公共教学用房合班教室3505349602224电教器材室12412412410图书预览室732198018162028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体育活动室体育器材室63106.76363二、办公用房教学办公室576873.614501566

20、行政办公室121681466115120会议接待室40100.8100240德育展览室5050100200卫生保健室228228228228总务仓库46465858维修管理室24242424传达值宿室122122122122三、生活服务用房教工宿舍单身宿舍学生宿舍648017856.881890049782.6教工与学生食堂21606005.454008799.6锅炉房浴室开水房24242424汽车库配电室12412412410厕所(包括单体内厕所)43287513501880专心-专注-专业生均建筑面积基本指标对比表小学指标设计方案数据中学指标设计方案数据校舍面积48班2160人48班216

21、0人108班5400人108班5400人备注用地 面积()建筑 面积()用地 面积()建筑 面积()用地 面积()建筑 面积()用地 面积()建筑 面积()合 计43200108005375241188.7129700.41生均面积20524.919.1255.52730规划用地平衡表项目面积(公顷)所占比例()人均面积(m2人)总用地.4226.5一、项目建设用地1.学校建设用地.42100建筑用地42356.121.2运动场用地42748.4621.4绿化用地72009.0836道路用地42883.7821.42.非配套建筑用地二、城市公共用地1.城市道路用地2.城市河道用地3.其他用地五

22、、结构设计篇一、设计依据1、本工程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1)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8)(2)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3)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5)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6)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7)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2、*抗震烈度小于6度,但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学校建筑应提高一级设防,本项目按6度构造设防,抗震类别为乙类。本项

23、目建筑结构安全等级设为二级,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二、材料选用1、各类结构构件所用混凝土等级及构件尺寸在后续设计阶段明确,地下室底板、外墙等有防水要求的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6。2、普通钢筋采用HPB235级和HRB335级钢筋,预埋件采用Q235-A.F钢。3、建筑填充隔墙采用轻质材料。三、结构上的作用1、永久荷载为结构及设备的自重。2、可变荷载: 楼面及屋面活荷载标准值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取值。3、其他作用:(1)结构分析时不计温度应力的作用,通过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后浇带及适当提高配筋率等措施,控制因温差产生的不利影响。(2)

24、结构分析时考虑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基础设计时按规范要求控制建筑的整体沉降及不均匀沉降,严格控制基础相对上部荷载的偏心。四、上部结构设计1、上部结构选型:根据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合理选用结构方案和建筑材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高层建筑,采用剪力墙-框架柱结构,多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保证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控制楼板裂缝,除特殊部位采用轻钢结构外,其余楼(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2、伸缩缝、沉降缝的设置: 对于地上部分平面尺寸超出规范要求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建筑物,应在合适的位置设置伸缩缝或后浇带等措施来控制建筑物因温差产生的不利影响。地下室通过在

25、合适的位置设置伸缩缝、后浇带、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及适当提高配筋率等措施,消除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应力的影响。五、基础设计由于无地勘资料,本工程暂定建筑结构采用桩基、条形(独立)基础等,待岩土工程勘察完成后,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及施工条件,确定合理基础形式及基础尺寸。六、综合管网篇1、给排水设计规划一、给排水设计内容本工程给排水设计内容包括生活给水系统、生活污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室内消防系统、室外消防系统及建筑灭火器系统。二、给水系统设计1.水源以城市自来水为供水水源,从市政管网引入两路DN150自来水管,在校区内形成环状管网,供应建筑生活及消防用水。2. 生活用水量用水部位

26、用水标准用水时间变化系数学生及教师宿舍160L/人·d242.5教学楼和实验楼30L/人·d81.2学生及教工食堂25L/人·d141.2公共浴室25L/人·次121.5绿化浇洒用水2L/·d21.2浇洒道路和场地用水3L/·d21.2管网漏失水量与未预见水量之和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5%计。学校最高日用水量为2501吨。最大时用水量为297.9吨。3.给水系统(1)供水方式根据市政自来水的水压、的高度和建筑的实际情况,整个中学建筑均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2)管理与计量职工及学生宿舍分设水表,独立计量管理。三、排水系统设计1排水体制及排放

27、要求采用雨污水分流的排水体制,雨水汇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污水集中排至室外化粪池,经初步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实验楼和职工学生食堂污水须分别经隔油池和消毒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 2.排水量及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废水最按生活系统95%计,采用化粪池处理。高日用水量为2376吨。3地下室排水地下汽车库排水以及地下设备机房内的废水分别排由集水井收集,再由潜水泵分别提升至室外检查井中,潜水泵由集水井池内的水位继电器自动控制启闭。四雨水排水系统设计1.屋面雨水沿屋面经雨水斗排入雨水立管直至室外雨水管。2.室外场地雨水由雨水口或带篦雨水明沟汇入室外雨水管。五、消防给水系统设计1.系统设置本工程设置以下灭

28、火系统:(1)室内外消火栓消防给水系统;(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2. 消防用水量、消防水池、消防水箱和消防泵房(1) 消火栓消防系统用水量消火栓用水量(L/s)火灾延续时间(h)时用水量(m3/h)一次火灾用水量(m3)室 内室 外20152108252(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危险等级房间名称火灾危险等级喷水强度(l/min.m2)作用面积(m2)喷头工作压力(MPa)地下车库中危险级81600.10其它中危险I级61600.10(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L/s)火灾延续时间(h)时用水量(m3/h)一次火灾用水量(m3)301108108(4)消防水池和消防水

29、箱消防水池设计容积按一次火灾室内外消防用水量计算,设置于地下室,有效容积为360m3。屋顶消防水箱设置于小区最高屋顶,容积18 m3。(5)消防泵房地下室设置消防泵房,内设置消火栓系统加压泵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加压泵。室内消火栓泵2台,一用一备。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泵2台,一用一备。3. 消防给水系统(1)室外消火栓给水室外消火栓给水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在室外环状管网上设置若干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120m,消火栓距路边不应大于2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m。(2)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充实水柱按7m设计,布置在建筑内门厅、走道等明显易于取用的地点,其间距保证有2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

30、时达到室内任何部位。室内消防给水管均联成环状,并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以保证检修时关闭的竖管不超过一条,在水平环状管网上引出的单个消火栓前均设一个DN65的检修阀门。消火栓栓口直径为DN65麻质衬胶水龙带,长25米,水枪喷嘴口径119mm,箱内带启泵按钮及指示灯。当压力大于0.5Mpa时,用减压时消火栓。(3)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每个报警阀控制的喷头数不超过800个,报警阀之前的喷淋给水管均联成环状,其系统上设置的检修阀门均为信号阀。每个防火分区的喷淋管道自成系统,在每层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总水平干管上设水流指示器及信号阀门,每个报警阀组控制的最不利点喷头处,应设末端试水装置,其他防火

31、分区、楼层均应设直径为25mm的试水阀。末端试水装置和试水阀应便于操作,且应有足够排水能力的排水设施。吊顶房间采用68温级闭式玻璃球吊顶型喷头,非吊顶房间采用68温级闭式玻璃球直立型喷头。(4)灭火器的配置灭火器配置按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执行。(5)其他灭火系统在配电房、储油间、消防控制中心等不能用水灭火的地方采用超细干粉灭火系统或气体灭火系统。六、管材1室内给水管采用PPR管,热熔连接。2室外给水管采用球墨铸铁给水管,橡胶密封圈连接。3室内雨污废水管采用UPVC排水塑料管,专用胶接口。4室外雨污水管采用双壁波纹塑料排水管,承插接口弹性密封圈连接。5消防管道:选用双面热镀

32、锌钢管,管径小于等于DN100采用螺纹连接,套丝扣时破坏的镀锌层表面及外露螺纹部分应做防腐处理。管径大于DN100采用卡箍连接。室外消火栓采用地上式双出口消火栓。七、节能节水应选用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设备(产品)目录中公布的设备、器材和器具,根据用水场合的不同,合理选用节水水龙头、节水便器、节水淋浴装置等,所有器具应满足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及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T 18870的要求。2、电气工程设计规划一、电力工程国家现行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

33、4-2013)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J54-83)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并结合当地生活水平,用电指标为:1、教室、阅览室: 9W/平方米;2、实验实: 9W/平方米;3、艺术室: 15W/平方米;4、多媒体教室: 9W/平方米;5、道路、休闲场地、绿化景观:按实际情况进行估算。本工程总用电负荷估算为2091kW。其中高中部负荷为1435.5KW,南校区为655.5KW。北校区地下室设一座10 kV /0.4kV/0.23kV变电所,10 kV电源由市政35kV

34、变电站采用电缆穿钢管埋地引入,变压器容量为2×800kVA;南校区变压器容量为800KVA。高压开关柜选用KYN28A12型,低压开关柜选用GCS型,变配电所变压器选用SCB10型环氧树脂浇注低噪声、低损耗节能型干式变压器。低压系统的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统,变压器中性点采用大电流接地系统;工作零线(N线)与保护线(PE线)自变电所开始分开,不再相连。低压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供电方式。容量较大或重要负荷由变电所采用放射式供电,消防负荷采用双电源在末端切换。本工程选用铜芯电缆(电线)。非消防负荷线路采用低烟无卤型电缆(电线),消防线路采用耐火低烟无卤型电缆(电线)。在屋顶易受

35、雷击的部位采用12热镀锌圆钢作避雷带,利用建筑物结构柱内2根16(或4根10)作为引下线,利用建筑物基础作为基础接地极。防雷接地、重复接地、保护接地和弱电系统接地等共用统一的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在变电所设总等电位联结(MEB),有淋浴的卫生间设局部等电位联结(LEB)。二、弱电工程国家现行设计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314-2012有线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200-9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12按规范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在学校大门入口室内设消防控制室,作为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

36、联动系统的指挥中心。在消火栓处设置带动作指示灯的消火栓按钮,火灾时可直接启动消火栓泵,并将信号送至消防控制室,切除有关部位非消防电源,使公共走道灯及楼梯灯自动点亮;同时启动消防排烟风机。汽车库设置感温探测器,其它部分按消防规范要求设置感烟探测器、手动报警器、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电话信号由电信局引来,进入学校大门入口室内。通信线路采用HYA型电话电缆穿电缆管道埋地敷设,采用6孔电缆管道,形成地下通信管道网。网络信号采用2芯非屏蔽多模光纤,穿管埋地由市政英特尔网络信号引入,进入学校大门入口室内。有线电视信号由市政有限电视网引来,进入学校大门入口室内,系统采用750MHz邻频传输,干线电缆选用SYWV-

37、75-9。弱电线路应与其他市政设施同步实施,一步到位。七、消防篇1、 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20052、 消防设计(1) 学校建筑物周边均临消防环道或硬地广场,供消防使用;(2) 北校区具有2个常备出入口,1个管理出入口,分布于基地两个方向;南校区具有2个常备出入口,2个管理出入口,。主要道路(通路)宽度为7米,满足紧急疏散要求;(3) 各建筑物的消防疏散出口宽度和数量均按国家规范设计布置;高层宿舍和教师周转房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其余为二级;满足每个防火分区内有两处疏散楼梯间的设置,且间距满足疏散要求,并在底层设置疏

38、散门直通室外,其中有一部楼梯升至屋顶。满足防火规范要求。(4) 建筑的墙板梁柱等构件均按规范达到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的要求。八、节能篇1、 设计依据(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2、 节能设计为夏热冬冷地区,年温差较大,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面适当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建筑物外墙采用挤塑聚苯板外保温系统进行保温,外门窗采用断热型中空玻璃门窗,另外,外立面上的水平向飘板可提高外遮阳效果。在建筑的柱子处,进行特殊处理,防止热桥出现即采用挤塑聚苯板保温系统进行保温。在建筑围护结构中,为防止冬季建筑物内表面出现冷凝水的现象,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建筑物内表面使用蓄热系数大的材料建造。在建筑物的

39、声学处理上,采用多孔吸声材料作为二次装修的重点。根据对不同功能的需要,对个别的房间进行特殊处理,达到对声音的控制要求。在建筑物的采光设计中,尽量争取建筑物的南北朝向,日照间距满足当地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物中开窗尽量距中,做到南北向的良好通风,从而提高了室内教学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同时减少了能量的损失,改善白天建筑物内的采光环境,减少人工照明,节约电能。依靠合理设置百叶窗,组织气流自然流通,降低能耗。九、无障碍设计篇1、 设计依据(1)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2、 无障碍设计(1)设置电梯的居住建筑设置1处无障碍出入口,通过无障碍通道直达电梯厅;未设置电梯的低层和多层居住建筑,当设置无障碍住房及宿舍时,设置有无障碍出入口。(2)宿舍建筑中,男女宿舍应分别设置无障碍宿舍,宿舍内设置有无障碍厕所;(3)主要教学用房均设置无障碍楼梯,并设置有无障碍厕所;(4)建筑入口设置无障碍坡道,入口平台满足规范要求,有无障碍要求的上述出入口应设识别标志;(5)建筑内各通道宽度满足规范要求;十、安全篇1、防洪建设场地的最低标高设定在当地50年一遇的洪水高程以上,校区不会受到洪涝的侵害。2、防地质灾害学校在建设前,应对场地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并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安全合理的基础形式和可靠的护坡堡坎设计。另在规划设计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