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教学设计_第1页
空城计教学设计_第2页
空城计教学设计_第3页
空城计教学设计_第4页
空城计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空城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十三课的教学内容。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翻引兵退去,突出表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指导学生阅读空城计,要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弄清文章是通过哪些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来表现诸葛亮和司马熬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学生分析:学生在课前己利用阅览课及课余时间借阅三国演义,初步了解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第

2、95回的故事梗概,前节课又学习了一些小说的有关知识,对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初一学生具有好肿、好强的特点,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互动的气氛较浓:设计理念:根据新鉴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同标,结合本实验组的研究课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体会阅读小说的的基本方法。2

3、、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3、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如概括情节,评价人物等。教学过程:一、导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呐,也是小说的卷首词。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遂悠远,但在它那明白如话的歌词里却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每当这首歌回响花耳畔,我们的思绪部会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那动人心弦的争霸故事。节选自第95回的"空城计"的故事早已烩炙人口。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快速阅读

4、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三国演义第死问梗概。1、需重点注意下列字词懿氅纶笑容可掬遁蜂拥隐匿(大惊失色旁若无人无不骇然2、弄清文中出场人物列出蜀、魏双方出场人凯弄清相互间的关系。3、介绍三国演义第95回梗概。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三、揣摩文意,概括要点思考: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这一过程旨在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四个阶段可以概括为:兵临西城;临危施计;司马中计;孔明释计。四、鉴赏再读课文,思考:(一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这一设计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明确

5、:1、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如第一部分通过魏蜀双方军力的对比突出西域之险;用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惊。第三部分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翻的老谋深算和多疑自负。第四部分司马军尽去,众官"无不骇然"而孔明 "抚掌而笑",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一番高见的对比,突出了孔明的足智多谋。全文写司马翻也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足智多谋。2、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性格。如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 "笑":一是写诸葛亮在城头"笑容可鞠",焚香操琴。此时

6、诸葛亮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内心不免有些紧张。二是见魏军远去,诸葛亮"抚掌大笑",这是如释重负,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毕竟太危险了。最后一次是诸葛亮向部下解释完计策后"抚掌大笑",并说"我若为司马翻,必不便退",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马翻退兵过于草率,到底比自己略逊一筹。(二诸葛亮足智多谋,处变不惊。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诸葛亮的这些特点?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司马翻的看法。(讨论上述问题,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五、拓展训练(1问题讨论:"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7、;,那么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以第一人称描述其中一位官员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空城汁为什么能获得成功?(2将课文改写成小话剧,以小组为单位,花斑上表演。空城计教学实录教学目的: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鉴赏力。教学重点:理解孔明的“三笑”和他的“空城计”得以施计成功的重要原因。教学难点: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学课时:空城计第二课时教具:录音机、磁带、网上下载的三国演义电视剧孔明在城楼上弹琴的剧照(剧照人物有:孔明、两个书童教学流程:(上课老师:首先,我们来听一首歌曲,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完之后告诉老师,这是一首什么歌呢? (全班学生

8、静静地听歌曲,并有个别同学随着音乐的节拍轻轻地哼唱老师:刚才我们听的歌曲是什么歌呢?学生: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老师:这首主题曲是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开篇词,词牌名是什么呢?学生:调寄临江仙。老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调寄临江仙。学生(诵读: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老师:刚才我们诵读的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三国里面发生的一段故事空城计,请各个小组讨论这篇故事的梗概,我叫一位同学复述故事。(小组讨论,并请一位同学复述故事学生:这篇故事讲了魏国的司马懿

9、率十五万大军压进孔明的西城下,蜀国的众百官大惊失色,唯独孔明不动声色。他叫军士把军旗收藏起来,叫部队的将士们不能大声喧哗,同时大开城门,每个城门叫二十个士兵扮作百姓打扫街道,然后自己带了两个书童在城门上弹琴。司马懿到了西城门下,发现孔明的城门大开,并且看见他悠闲弹琴的样子,以为有埋伏,就不听儿子司马昭的劝告,赶紧叫部下退兵。孔明等司马懿退兵后,拍手大笑,笑司马懿无能。(学生鼓掌老师:这位同学讲得怎么样呢?现在我请同学们,对这个同学复述的故事进行点评,各个小组组织讨论,并归纳小组意见,选出一位代表发言。(小组讨论学生1:这位同学讲得不错,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讲这个故事,讲的故事也比较完整。学生2:这

10、位同学显得有些紧张,不够流利,讲到个别之处有“呃、嗯”等口语毛病。学生3:这个同学在故事的内容还缺乏自己的想象力,故事发生的细节过于简单,特别是在司马懿大军压进之后,可以展开适当想象。学生4:这位同学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如“劝告”读作“欠告”。老师:同学们的看法非常好,从不同的侧面去给这位同学点评,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位同学讲故事里出现了哪些人物?学生:孔明、司马懿、司马昭。老师:对了,故事里面出现了这三个人物,那老师手中正好有一张照片,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并说出他是谁?学生:哇!(惊讶孔明!老师:对了,他在干什么呢?旁边还有哪些人物?学生:他在弹琴,旁边是两个书童。老师:那谁能说

11、说孔明在照片中的神态?学生1:他披鹤氅,戴纶巾。学生2:他笑容可掬。老师:在这张照片里孔明披鹤氅,戴纶巾,笑容可掬,那在我们的课文里,写到了孔明的几次笑呢?请你找出文章里面有关笑的词语。学生:三次。笑容可掬抚掌大笑拍手大笑(板书老师:孔明的这三次笑分别具有哪些不同,请小组讨论,并选出你们小组的代表发言。(小组讨论学生1:孔明第一次的笑是显得有些心虚,是故意迷惑敌人的;第二次的笑是胜利的笑;第三次的笑是笑司马懿是个大笨蛋。(话毕,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学生2:孔明第一次的笑显得有些牵强,他是故做姿态的;第二次的笑是侥幸的笑;第三次的笑是嘲笑。学生3:孔明第一次的笑是假笑,第二次的笑是如释重负的笑,第三

12、次的笑是自豪的笑。老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好,我综合同学们的意见可以知道,孔明的第一次的笑是故做轻松,故做姿态的笑;他的第二次笑是侥幸的、如释重负的胜利的笑;第三次笑刚才有一位同学发言说“孔明第三次的笑是笑司马懿是个大笨蛋”,可见这是对司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板书:故做轻松、故做姿态侥幸、如释重负自豪、嘲笑通过这三次笑,我们联系课文发生的故事,孔明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学生1:足智多谋,因为他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城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围绕城门的“空”设了一道计谋吓退司马懿。学生2:处乱不惊,因为他没有像文武百官吓得不知所措,他“于城上敌楼

13、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计谋。学生3:神机妙算,因为他料到司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借他的疑心来使自己的计谋得以成功。学生4:临危不惧,因为“众官尽皆失色”,他却敢于在司马懿的敌军面前,镇定自若,面对敌人“笑容可掬,焚香操琴”设了一道空城计,以少胜多。(板书:孔明: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老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各抒已见,有理有据。那司马懿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学生1:疑心病重,因为“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他认为孔明想暗算他。学生2;老谋深算,因为他把孔明想得过于复杂,自认为孔明

14、做事谨慎,“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结果中了孔明的计谋。学生3:我不同意第二个同学的观点,我觉得司马懿并不是老谋深算,如果他老谋深算,为什么还会在智谋上输给孔明呢?我倒是觉得他狡诈多端,因为他认为“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亮生平不曾用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结果还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中了孔明的“空城计”。(部分学生听毕鼓掌老师:两位同学的争论非常好!到底司马懿有没有老谋深算呢,我想要联系三国演义整部小说的故事发展来看,在“空城计”之前,司马懿刚打了胜仗,占了街亭,可见在街亭一仗中,司马懿是深思熟虑。在空城计这个文章里,提到司马懿料孔明“平生谨慎,

15、不曾用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可见司马懿还是老谋深算的。还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见解,请举手!学生4:多疑自负,因为他自负不听司马昭的劝告,还骂儿子“汝辈岂知?”,结果被孔明的“空城计”吓退。(板书:疑心病重、老谋深算、狡诈多端、多疑自负老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并且围绕司马懿到底有没有“老谋深算”发表不同的见解,他们这种独立思考问题的精神,是值得我们赞赏的。司马懿既然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那他为什么会中了孔明的计?孔明的空城计为什么会得以成功?请各个小组组织讨论,归纳本组的意见,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小组讨论学生1:司马懿他输在他的大意,老马也有失蹄的时候。学生2:孔明赢在他的临危不惧,司马懿输在他的生性多疑。学生3:司马懿输在孔明的出奇计、用奇招,因为孔明“计”高一筹,知道司马懿“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老师:同学们讲得非常好,特别是第三位同学说到孔明“出奇计、用奇招”,其实这也是诸葛亮的“空城计”得以施计成功的重要原因,出乎其意料之外,也就是我们学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呢?学生(齐说:出奇不意(板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