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新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一2010年) 一、区域概况 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黄河中下游,华北大平原南部。东由长东大桥与鲁西连通,北依太行与安阳、鹤壁和濮阳三市毗邻,南濒黄河与郑州市和开封市隔河相望,西与焦作市和晋东南接壤,为豫北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之一。 (一)自然条件概况 新乡市土地总面积8249.45平方公里,境域横跨148.86公里,纵贯106.83公里,地形由太行山地、丘陵岗地及洪、冲积平原组成,地势北高南低,地貌类型多样。本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寒
2、暑适中,气候宜人。全市水资源比较充足,水质良好。除有黄河、卫河等地表水外,还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为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社会经济状况 新乡市辖二市(辉县市、卫辉市)、六县(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长垣县)、四区(新华区、红旗区、郊区、北站区),是河南省乃至全国小麦、棉花和多种名、优、特产的生产基地,其中有四个县(市)为全国粮食生产基地,两个为棉花生产基地。农业人口的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有效灌溉面积,单位土地平均占有的农业总动力、化肥使用量、用电量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96年全市总人口519.22万
3、人,人口密度为629.4人/平方公里,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的城市化水平为23.1%,高于河南省21.9%的平均水平。1996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256.9亿元,处于河南省的前列。新乡市区拥有建材、电子、化工、医药、轻工、食品等大中型企业200余家,是中原地区门类齐全、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城市。 新乡市位于京广、郑太、新荷铁路的交汇处,国道京广、京珠高速公路自北向南穿越而过。便利的交通网络使其成为联系全国重要交通枢纽之一,为全市的经济腾飞提供了有利条件。 新乡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胜古迹众多。市内和近郊有文庙、关帝庙和东岳
4、庙,北郊有气势雄伟壮观、石雕神奇华美的潞简佳城;市区西北约30公里有百泉风景名胜区,有山色秀丽的郭亮、八里沟等自然风景区;有流芳干古的“比干庙”游览区和“牧野古战场”、“古博浪沙”、“陈桥兵变”等历史遗迹;有我国现代新农村典型之一的刘庄等。二、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 (一)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1996年全市土地总面积824945.1公顷,土地利用率89.5%。 1.农用地。1996年,全市农用地面积552930.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7.1%。其中:
5、(1)耕地:面积464053.4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83.9%。其中灌溉水田 38078.6公顷,望天田31.1公顷,水浇地346920.5公顷,旱地72804.3公顷,菜地6218.8公顷; (2)园地:面积7406.7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3%。其中果园7103.5公顷,桑园75.3公顷,其他园地227.9公顷; (3)林地:面积53492.1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9.7%。其中有林地25611.7公顷,灌木林8189.2公顷,疏林地7263.6公顷,未成林造林地12029.2公顷,迹地125.1公顷,苗圃273.2公
6、顷; (4)牧草地:面积12.5公顷。其中天然草地0.5公顷,改良草地12.0公顷; (5)水面:面积27974.3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5.1% o包括河流水面21926.7公顷,湖泊水面4.2公顷,水库水面621.2公顷和坑塘水面5422.2公顷。 2.建设用地。1996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156532.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8.9%。其中: (1)居民点及土矿用地:面积106349.0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67.9%。其中城市用地5649.7
7、公顷,建制镇用地3940.6公顷,村庄用地78932.1公顷,独立工矿用地24332.0公顷和特殊用地3495.2公顷; (2)交通用地:面积25049.4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6.0%。其中铁路占地1441.2公顷,公路占地4341.1公顷,农村道路占地19267.1公顷; (3)水利设施用地:面积25125.4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6.1%,包括沟渠占地20266.1公顷和水工建筑物占地4859.3公顷。 3.未利用地。1996年,全市未利用地面积115482.6公顷,占全市土地
8、总面积的14.0%。其中苇地面积1595.1公,占未利用地面积的1.4%;滩涂面积27094.1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23.5% ;荒草地面积11548.1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70.0%;盐碱地623.4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0.5% ;沼泽地4857.0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4.2%;沙地12619.7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10.9%;裸土地472.6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0.4%;裸岩石砾地46277.2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40.1%;田坎2077.7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1.8%;其他未利用士地8317.7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7.2%. (二)土地利用特点&
9、#160; 1.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二全市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一、二级地类齐全,农用地占绝对优势,而耕地又在其中占绝对优势,说明全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区;本市人口密集,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居二级类的第二位;此外,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未利用地也有较大面积。 2.土地利用呈现区域性分布规律。中部和西南部平原区农业自然条件优越,高产稳产田集中分布,土地生产力高,人均耕地少,耕地(水浇地)所占的比重高;地势较高的山区、丘陵区,林地和未利用土地分布多,耕地少,且耕地中以早地为主;东部黄河故道区,盐碱、风沙、沼泽,薄地多,土地生产力低。全市.土地
10、利用强度明显呈现西高东低的地域性差异。 3.土地开发利用率较高,后备土地资源较为缺乏。全市土地利用率为86%,高干全国73.0%的水平。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一部分耕地不可避免地被占用或被改作他用,而在全市115482.6公顷未利用地中,有相当部分为近期难以开发的盐碱地、沙地、沼泽地和裸岩石砾地,可开发为耕地的极为有限。 (三)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耕地锐减,人口与耕地矛盾突出。从1991年到1996年,全巾耕地面积减少14848.8公顷,年平均减少2474.8公顷,而与此同时,全市人口增加2
11、8.55万人,人均耕地由1991年的0.095公顷减少到1996年的0.089公顷,人多地少的矛盾直接制约着全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2.土地利用不充分,存在土地资源浪费现象。 (1)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过大,户均居民点用地0.07公顷,人均用地141.1平方米,人均和户均居民点用地严重超标,居民点“村外新、村内空”等现象普遍存在。 (2)部分乡镇企业缺乏科学论证,盲目上马,往往是建厂不久便关门停产,使所占土地长期闲置不用;有的乡镇企业随意乱占滥用土地,或占多用少、或占而不
12、用,长年撂荒。 (3)部分农民对承包的土地进行粗放经营,有的甚至弃耕,造成耕地荒芜。 (4)建设用地的结构布局不尽合理,占用土地较多,市区内容积率仅为0.6,远低于国内先进水平,导致土地产出率下降。 (5)农田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利用不充分的土地有待整理、复垦与开发利用。 3.土地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部分山区水土流失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土地用养结合差,一些地方污染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四)土地资源潜力
13、 全市的光、热、水等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土地生产潜力很大:粮食产量还具有60.4%的增产潜力,自1991年到1996年,粮食单产由每公顷3696.9公斤增加到3996.7公斤;棉花由1080.0公斤减少到686.2公斤;油料由2115.0公斤增加到2707.3公斤。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提高,到2000年粮食、棉花、油料产量将增加到每公顷4429.6公斤、1500公斤和3300公斤;到2010年将增加到5670.2公斤、1725.0公斤和4200.0公斤。 从土地利用范围上,到2010年,通过对利用不充分和未利
14、用的土地进行整理、复垦与开发,可增加耕地面积10733.3公顷、园地7700.0公顷、林地28007.3公顷、牧草地612.5公顷、水产养殖地623.3公顷、建设用地4244.0公顷,总面积51920.4公顷。三、土地利用的目标和基本方针 (一)市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新乡市为豫北重镇,是豫北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根据新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x10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今后十多年间,全市要通过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走优势资源开发和深度加工增值之路,夯实农业基砒,把新乡建设成河南省乃至中原地区重要的粮、棉、菜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
15、地,成为全省电子工业中心和重要的纺织、医药、建材工业生产基地,以及成为全国最大的铝工业基地,使新乡发展成豫北乃全沟通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建设成为豫北和晋、冀、鲁、豫接壤地区经济繁荣、交通和科技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道德风尚文明、生产力布局合理的地域经济中心和现代化经济强市。 (二)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根据区域内土地资源状况及社会经济发展所确定的目标,本市土地利用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全市、各县(市)实现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并努力做到耕地质量逐步提高;农业用地得到有效保护和综合整治;非农业建设用地得到
16、有效控制,城乡居民点用地总规模逐步缩小;土地整理由点到面全面展开,土地后备资源得到适度开发,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余;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得到明显提高;土地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近期目标(1997 - 2000年)。 (1)切实保护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到20x0年耕地面积保持在465883.4公顷,净增加耕地面积不少于1830.0公顷。 (2)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用地。保证国家和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各类建设要充分挖掘其内部潜力,尽可能利用非耕地
17、。城镇、独立工矿、交通和水利工程占用耕地面积控制在1750.0公顷以内;农村居民点建设要充分改造旧村,充分利用闲散地、废弃地,严格控制其占用耕地。通过土地整理及建设,总建设用地面积将由156532.0公顷减少到156011.4公顷。 (3)因地制宜地统筹安排各业用地。林、果、牧、渔业用地不得占用耕地,要结合农业布局调整,逐步实现林果上山、下滩,期内增加园地面积2650.0公顷,使园地规模达到10056.7公顷,林业用地规模至少增加9045.1公顷,总规模达到62537.2公顷,牧业用地规模增加217.5公顷,总规模达到230.0公顷。
18、 (4)推进土地整理和复垦,适度开发宜农土地。积极整理、复垦和开发本市利用不充分及未利用的各类土地资源,期间至少补充耕地3580.0公顷,其中整理、复垦2200.0公顷,开发未利用土地和黄河滩涂1380.0公顷。 (5)加强土地环境治理与保护,改善土地生态环境。要因地制宜发展林、果、牧、渔业,充分开发太行山区及黄河滩地,大力绿化荒山、荒坡、荒滩,积极营造防护林网和用材林带,使全市的土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土地开发利用率由1996年的89.5%提高到2000年的90.6%。 2.远期目标1997一2010年)。
19、 (1)耕地面积稳定在469453.4公顷以上,期内耕地净增加面积不少于5400.0公顷。 (2)今各类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5333.3公顷以内,考虑到土地整理,建设用地总面积将减少到155599.5公顷。 (3)补充耕地量10733.3公顷,其中整理、复垦6666.7公顷,开发4066.6公顷。 (4)园地面积增加7700.0公顷,扩大林地面积不少于28007.3公顷,发展牧草地512.5公顷,使园地、林地、牧草地面积分别达到15105.7公顷,814
20、99.4公顷和625.0公顷。 (5)土地开发利用率由1996年的89.5%提高到2010年的94.0%。 (三)土地利用的基本方针 1.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把保护耕地放在土地利用和管理工作的首位; 2.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对农业用地和非农业用地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把保护耕地、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作为重点,统筹安排各业用地; 3.保持耕地总量基本平衡,实行耕地占补挂钩;
21、; 4.充分整理、复垦和开发本市利用不充分及未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在土地的开发利用中注重与治理环境相结合,做到因地制宜,统筹安排,适度开发,合理开发宜农土地资源,并结合改土治水,植树造林,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5.正确处理地面建设用地与开发利用地下资源的关系; 6.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 7.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创造一个工农业布局合理、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用地环境。四、土地利用结构
22、调整 规划期内,全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情况见表1。 (一)农用地 1996年,全市农用地面积552930.5公顷,到2000年调整为566673.1公顷,净增加13742.6公顷;到2010年调整为594640.1公顷,净增加41709.6公顷。 1.耕地。面积由1995年464053.4公顷增加到2000年的465883.4公顷和2010年的469453.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56.3%增至56.5%和56.9%。1997-2010年间各类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
23、5333.3公顷,其中城镇和独立工矿企业建设占用耕地3645.0公顷、交通建设占用耕地552.0公顷、水利工程建设占用1125.3公顷。为避免耕地面积的大量减少,规划期间整理、复垦、开发利用不充分和未利用的宜耕土地资源10733.3公项,净增加耕地5400.0公顷。同时要抓好现有耕地的综合治理,确保高产、稳产的耕地面积,努力改造中低产田,加强对现有农田水利设施的整理、改造、更新和配套,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田面积,建设粮、棉、油、菜生产基地。在空间上,实施中部种植业、南北部林牧业的区域格局。规划期内,全市耕地规划情况见表2。 2.园地。面积由1996年的
24、7406.7公顷发展到2000年的10056.7公顷和2010年的1510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0.9%分别增至1.2%和1.8%。园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来源于荒草地、黄河滩涂及其他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其地域分布主要是北部山丘区的浅部和黄河大堤附近的老滩区和背河洼地。 3.林地。通过开发宜林荒山、丘陵地和滩涂,林地面积由1996年的53492.1公顷增加到2000年的62537.2公顷和2010年的81499.4公顷,林木覆盖率由6.5%增至7.6%和9.9%。林地的地域分布同园地,主要是北部山丘区的深部和黄河大堤附近的老滩区和背河洼地。
25、 4.牧草地。由1996年12.5公顷增至2000年的230.0公顷和2010年的625.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提高到0.03%和0.08%。牧草地布局要充分利用荒山、荒滩、荒地。 5.水面。到2UD0年保持199b年的27974.3公顷不变,到2010年调整为27955.6公顷,净减少18.7公顷。 (二)建设用地 1996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156532.0公顷,到2000年调整为156011.4公顷,净减少520.6公顷;到2010年调铭为155599.
26、6公顷,净减少932.4公顷。规划期内,全市各项非农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见表3。 1.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用地规模由1996年的106349.0公顷减至2000年的105496.6公顷和2010年的102847.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12.9%减少到12.8%和12.5%。 加快城镇建设的步伐,提高城镇化水平是全市“九五”期间及今后十年发展的一项主要任务,1996一2010年新增城镇建设用地9363.0公顷,其中面积增加主要是城镇周围的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用地进人城区和乡改镇的原因,有5822.0公顷,新占用耕地面积只有3
27、541.0公顷。通过与新乡市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协调,新乡市中心城区2000年用地规模达5702.5公顷,2010年达6734.0公顷,分别比1996年底增加 482.5公顷和1514.0公顷,新占用耕地面积分别为295.0公顷和888.2公顷。展望2030年,市区用地规模将达到8554.0公顷,比现状增加3334.0公顷。 其他城镇(含分阶段要发展的新城镇)2000年占地规模达10837.2公顷,2010年达16167.2公顷,增加面积分别为2944.2公顷和7112.7公顷。其中主要部分为乡改镇导致的面积增加,新占用耕地面积分别为1173.8公顷和2652.
28、8公顷。 (1)各县(市)城镇用地规模在规划期内依据各自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后的控制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确保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和空间布局形态。 (2)村镇建设用地要根据经济发展,考虑自然村落缩并,坚持“旧村改造,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村内空闲地”的原则,在退建还耕与城镇发展占用耕地平衡有余的前提下,搞好村镇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地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化乡村。到2000年和2010年全市村镇居民点用地分别由1996年的78932.1公顷减少到74313.1公顷
29、和67080.0公顷,村镇集中缩并后整理出的耕地面积必须大于占用耕地面积。 (3)工矿企业在布局上要充分利用城镇基础设施,尽量布置在城镇规划区内,改变以往零散分布滥圈乱占土地的现象。 2.交通用地。交通用地面积由1996年的25049.4公顷增至2000年的25167.9公顷和2010年的25611.4公顷,比重由1996年的3.0%提高到2010年的3.1%。 期内要建设好新荷铁路复线工程,公路建设要加强现有公路的改建和扩建,积极开发多种运输形式并存的交通网;交通枢纽要尽可能地趋向于城
30、市,要建立以城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交通运输网络;完善市域内特别是中小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同时加强对农村道路的整理、复垦,提高其利用效益,增加耕地面积。 3.水利设施用地。面积由1996年的2512.4公顷增至2000年的25346.9公顷和2010年的27140.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件3.0%增加到3.1%和3.3%。 1997 - 2000年规划水利土程新增用地面积221.5公顷,2001一2010年新增用地1793.5公顷。主要工程项目有南水北调工程及其配套工程。 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一是提高干道河流的防洪排涝
31、标准,清淤整治河道;二是完善配套已有水利工程设施,加强对沟渠的整理、复垦和开发,提高现有工程的利用效益,积极扩大有效灌溉和早涝保收田面积;三是建设好南水北调工程及其配套工程。 (三)未利用地 1996年,全市未利用地面积115482.6公顷,到2000年调整为102260.6公顷,净减少13222.0公顷;到2010年调整为74705.4公顷,净减少13222.0公顷。全市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以开发荒草地、滩涂、沙地等为重点,以增加耕地、林果地、水产养殖地等为主要目标,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适
32、度开发。规划期内,通过开发未利用地,补充耕地4066.6公顷,补充林果地34846.3公顷,补充其他农用地1020.5公顷。五、土地利用分区 (一)地域分区 1.北部山丘地林果牧工矿旅游区。包括辉县市和卫辉市的北部地区13个乡镇,面积97064.8公顷,人口16.1万。本区以浅山丘陵地地貌为主,目前土地利用结构中以未利用土地最多,占42.4%,其次为林地,占35.2%。本区交通不便,地广人稀,土薄石厚,耕作困难,缺水严重,农业产量较低。但本区土地资源相对较为富余,矿产资源丰富,加之有“郭亮”、“八里沟”等风景名胜区,为带动本区经济的发
33、展提供了条件。 本区土地利用方向为林果牧工矿旅游。在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生产条件的同时,要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种草栽果,努力绿化荒山,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同时,要积极修建山区公路,完善交通网络,为开发矿产资源和促进旅游业的腾飞创造条件。 2.中部平原高产农业开发区。包括辉县市和卫辉市的南部、新乡县远离市区部分和获嘉、原阳、延津、封丘及长垣县的大部分地区,共计96个乡镇,面积513029.0公顷,人口298.5万:本区地貌主要为太行山前倾斜平原、古黄河滩地和原、延、封、长低注平原,总的
34、来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利条件好,加之交通方便、人口众多,具有良好的农业开发前景。目前土地利用结构中以耕地最多,占67.6%,其次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12.8%,本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产量较低、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同时,农村居民点膨胀过快、侵占耕地过多,对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威胁。 本区土地利用方向为农业高产开发。要以保护耕地为重点,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以农业生产的“两优双高”为中心,积极建设粮、棉、油、菜及副食品基地,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及其他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稳定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实行“公司+农户”及其他农业集约化生产方
35、式,同时,要搞好农产品深加工及粮食就地转化工程,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本区内的城镇及居民点要立足于完善和改造,搞好城镇、村镇规划,本着节约用地的精神,提倡集中布置,要坚决遏止居民点快速膨胀势头,严禁居民点发展占用耕地。 3.中心城市群建设及城郊农业开发区。以新乡市市区为中心,沿京广、新焦、新菏铁路向四周呈放射状。包括新乡市的红旗区、新华区,以及郊区、北站区和辉县市、卫辉市、新乡县、获嘉县的19个乡镇,面积61862.7公顷,人口130.9万。本区地势平坦、交通方便、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土地生产力高,是我市物资、信息集散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全市重要的城镇、主
36、导产业基地、重大基础设施和专业技术人才多汇集于此。目前上地利用结构中以耕地最多,占62.8%,其次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达21.0%。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镇建设布局松散、容积率低、土地产出效益还不够高,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另外,环境污染问题也较为严重。 本区土地利用方向为中心城市群建设及城郊农业开发。重点是建设好以新乡市市区为中心的城市群,布局上注意依托107国道,措施上注意搞好城市规划,积极筹集资金,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注意节约用地,搞好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同时注意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至规划期末,要把本区建设成为以电子、纺织工业为主,轻、重工业比例协调,功
37、能齐全、交通发达、经济繁荣、环境优良的现代化区域。城郊部分要树立为城市服务思想,加强蔬菜基地和副食品基地建设,注意优化品种,推广日光温室技术及多种反季节蔬菜,依托交通优势,努力使本区副食品及疏菜产品走向全省,走向全国。 4.南部沿黄滩地农林果牧渔综合开发区。包括原阳、封丘及长垣三个县的沿黄和近黄的25个乡镇,沿黄河一字展开。面积152983.6公顷,人口73.6万。目前土地利用结构中以耕地最多,占51.1%,其次为水域(含黄河滩涂)用地,占31.3%。本区地貌主要为黄河滩地及背河挂地,土壤质地较轻,保水保肥能力差,土地产量较低,但近年来,本区引黄种稻获得成功
38、,著名的原阳大米即产于此。同时,随着黄河小浪底工程的建设,黄河洪水受到控制,为广阔的黄河滩徐的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条件。 本区土地利用方向为农林果牧渔综合开发。要充分利用黄河小浪底工程成果,稳定现有耕地面积,积极开发新老滩涂,搞好沟渠道路规划,加强农用基本建设,扩大稻改面积、推广优良品种,同时,本着因地制宜原则,合理发展林、果、牧、渔各业,要努力将本区建设成粮食高产、林木成行、牛羊成群、瓜果飘香、鱼虾乱跳、环境优良的现代化农业园区。 (二)用途分区(略)六、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1.铁路。主要用地项目
39、有新荷铁路电气化复线、新乡至月山铁路电气化改造和北京至武汉客运专线工程等。其中新荷铁路电气化复线工程占用土地88.3公顷(耕地82.0公顷),新乡全月山铁路电气化改造占用土地12.0公顷,北京至武汉客运专线占用土地60.0公顷。 2.公路。土耍用地项目包括106-1D7连线、新原路(高等级)、西北环线、新乡到开封黄河桥(高速)、郑州(原阳)焦作(高速)、郑州(卫辉)灌阳(高速)、鹤壁卫辉焦作公路等75项。占用土地653.1公顷,其中耕地480.0公顷。 3.水利。主要用地项目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宝泉抽
40、水蓄能电站、卫河治理、共产主义渠及大然文岩渠治理等。占用土地2006.8公顷,其中耕地1126.3公顷。 4.独立工矿用地。重点建设新乡市化纤厂、电厂、长城铝业公司中州铝厂和电力变电站土程等项目17项,其中8项位于新乡城市规划区中,不另行占地,其他项目共占用土地321.5公顷,其中耕地104.0公顷; 5.将国防科技工业企事业单位建设用地同时纳人重点项目用地指标内。对上述重点建设项目,其用地原则是: (1)重点建设项目是带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全省甚至全国生产力布局中的重要环节
41、,用地上要给予支持。 (2)重点项目建设时,要努力节约用地,尽量利用非耕地或劣质耕地。要按有关规定使用土地,用地指标一般不应突破本规划要求。确因建设线路改变或规模扩大等特殊情况需要扩大用地指标的,必须有其主管部门和相应级别的土地管理部门的正式批件,才能扩大指标。 (3)重点建设项目产生的废弃地要予以复垦,并要优先复早为农地。临时占地也要及时复垦。 (4)重点建设项目要按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闲置费、土地复垦费、新菜地开发基金等各项费用,专项用于土地的复垦与开发。
42、0; (5)重点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在项目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项目建设和营运中要有植被恢复和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项目竣工验收时要同时检查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七、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 (一)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规模及布局 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实现本区域内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改善土地的生态条件,必须努力整理、复垦和开发各类土地资源。根据本市目前待整理、复垦、开发土地资源情况,到2030年整理、复垦耕地2200.0公顷,开发耕地7380.0公顷,合计3580.0公顷;到2010年
43、整理、复垦耕地6666.7公顷,开发耕地4066.6公顷,合计10733.3公顷。同时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整理、复垦、开发园地7700.0公顷,林地28007.3公顷,牧草地612.5公顷,水产养殖用地623.3公项,建设用地4344.0公顷。根据整理、复垦、开发资源集中情况,将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划分为重点区和一般区,重点区又根据不同资源类型划分荒草地开发利用区(主要集中在卫辉、辉县等地)、滩地开发利用区(主要集中在原阳、封丘、长垣县等地)、打谷场整理区(主要集中在市域平原区内)、砖瓦窑复垦区(主要集中在市域平原区内)、居民点闲散地整理区(主要集中在市域平原区内)和沙地开发利用区(主要集中在
44、延津县内),这六个区内土地的整理、复垦、开发面积分别为9163.2公顷,3799.7公顷,6830.0公顷,1143.5公顷,2201.7公顷,9150.0公顷。一般区也分为工矿废弃地复垦区、裸土地开发区、盐碱地和沼泽地开发利用区、沟渠整理区、农路整理区和其他未利用土地开发区,这六个区内土地的整理、复垦、开发面积共计19785.5公顷。各处整理、复垦、开发面积见表5。 为保证整理、复垦、开发落到实处,要做到: (1)完善投入机制,建立土地整理、复垦与开发基金。来源主要有各项建设项目按规定缴纳的耕地开垦费、土地有偿使用费、土
45、地复垦费、新菜地开发基金等各项费用以及废弃地、闲散地的土地闲置费等费用。 (2)严格建设用地的占补挂钩制度,建设项目必须先行制定补充耕地方案,获得批准后才能核批建设用地指标,建设过程中要及时检查耕地补充方案的实施情况,根据检查结果决定建设用地指标的执行与冻结。 (3)制定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农民和各方面的投资、投劳、投技术和承包开发经营的积极性。 (4)注重科技投入,指导土地开发。 (5)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动态监测,掌握土地利用变化趋势。
46、60; (6)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做到整理、复垦、开发与计划相协调。 (二)黄河滩区开发 黄河滩徐在新乡市境内有2万多公顷,是新乡市最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也是新乡市土地开发的重点区域。黄河小浪底工程建设为黄河滩涂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考虑到小浪底工程2005年才能建成发挥效益,故规划期间,计划在老滩区开发耕地1180.0公顷,其中近期开发4135.6公顷;在黄河大堤两旁及部分老滩区开发林地1676.0公顷、园地693.7公顷,其中近期分别开发532.3公顷和252.8公顷;在老滩区及部分嫩滩区开发牧草地21
47、0.0公顷,其中近期开发73.3公顷;同时要积极发展水产养殖,充分利用滩区地多、近水、污染程度轻的有利条件。 黄河滩区的开发要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重点突破、综合开发的原则,要充分考虑自然保护和生态环境效益,要紧紧围绕水利建设和生态农业作文章。全规划期末,要把黄河滩区初步开发为农、林、果、牧、渔协调发展,环境良好,土地产出效益高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八、县(市、区)土地利用控制指标 根据全市土地利用指标调移和土地利用分区结果,将各项土地利用指标分解到本市所属各县(市、区)(见表5、表6)。各县(市、区)要
48、按以下原则搞好十地利用规划。 1.规划遵循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各县(市、区)规划必须以本规划为指导,不能违反本规划。 2.各县(市、区)补充耕地量、耕地减少量、耕地净增量三项指标是指令性指标,必须严格按本规划规定进行。 3.各县(市、区)要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实际,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编制各自规划。除耕地指标外,其他各项指标要基本符合本规划要求。 4.各县(市、区)必须编制各自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九、新乡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
49、60; 新乡市城乡结合部主要涉及新华区、红旗区、北站区、郊区、开发区和新乡县的土地。到2010年控制新乡市城市规模在6734.0公顷,其中有新华区和红旗区共3428.9公顷、北站区900.0公顷、郊区1548.3公顷、开发区710.0公顷、新乡县146.8公顷。1997 - 2000年间城市发展占用耕地控制在295公顷之内,其中新华区7公顷、红旗区8公顷、北站区54.9公顷、郊区171.2公顷、开发区46.4公顷、新乡县7.5公顷;2001 -2010年间城市发展占用耕地控制在593.2之内,其中北站区88.6公顷、郊区328.8公顷、开发区120.3公顷、新乡县55.5公顷。
50、160;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要满足以下原则: 1.新乡市城市建设是全市城镇建设中的重点,也是带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用地上要给予支持。 2.城市建设要注意节约用地,城市用地范围严格按木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界线控制。 3.要按本规划确定的城市用地规模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并严格实施。 4.城市建设要按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开拓、滚动发展的模式进行,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空闲地,努力提高容积率和用地效益,确需扩大的,应当首先利用非耕地或劣质耕地
51、。新建区实行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5.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以前,要按原用途使用。废弃撂荒土地,能耕种的必须及时恢复耕种。 6.城市建设用地要按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闲置费、土地复垦费、新菜地开发基金等各项费用,专项用于土地的复垦与开发。十、基本农田保护 (一)保护原则 1.全市基本农田保护数量受上级严格控制,本市所属各县、市、区基本农田保护数量受本规划严格控制。 2.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确定
52、基本农田保护区;县级人民政府要依据国家的有关规程,具体组织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3.划定基本农田与预留建设用地相结合。 4.基本农田数量保护和质量保护并重。 5.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贯彻落实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河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二)保护目标 规划期内,全市划定基本农田面积395400.0公顷,占1996年全市耕地面积的85.2%。各县、市、区基本农田面积控制指标见表6。十一、实施措施
53、0; 本规划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即具有法律效力,通过以下措施保证其贯彻实施。 (一)加强土地法规宣传,增强国民的土地忧患意识 加强土地法规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宣传,让干部、群众了解规划,熟悉规划,监督规划,提高公民遵守规划的自觉性,从根本上避免违反规划的现象发生,为搞好规划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 (二)建立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体系 1.严格用地制度和审批管理制度,要把批、管、用结合起来,对违反原批准用途使用土地或批而不用的单位,要及时予以调整和收回,要采取罚款
54、和行政处理等措施,确保土地合理使用。 2.实施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制度。抓好农用地转用许可证制度的落实,任何建设项目占用农用地,必须先取得农用地转用许可后方可立项。对项目选址在地下赋存煤炭等资源的地区,还需征得有关资源管理部门的意见。 3.按本规划要求审核或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并严格实施,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行业用地规划要符合本规划要求。 4.将各类用地指标纳入到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十年发展规划中,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各用地部门要按照规划的要求,认真组织落实。 5.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编制土地利用中长期计划及年度计划,把耕地保护、各类建没用地征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各项控制性指标和保护措施分解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电池保护板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桁架式门式起重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工业绝热冷却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重馏分轮胎热解油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消费电子注塑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静脉注射袋和血袋标签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室外装修合同
- 采购及安装合同范本
- 彩钢房工程合同
- 家教服务合同与家教服务合同范本
-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春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 第十章 浮力 第4节 跨学科实践:制作微型密度计
- 财务BP经营分析报告
- 三年级上册体育课教案
- 2024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电学实验专项训练含解析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
- 高中英语:倒装句专项练习(附答案)
-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一般应用题 全国通用(共26张PPT)
- 肝脏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培训课件
- 业务员回款考核办法
- 急性心梗的护理业务学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