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市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史薇(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100872)摘要文章利用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调查”项目城市部分的数据,描述了北京市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主观自评及其与客观实际的差异,并从参照群体和相对比较的视角出发,分析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关键词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社会比较;个体比较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054(2011)06-0061-10中图分类号C915老年人的经济状况问题是老龄问题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亿人,占总人口的
2、10.4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0.93亿人,占总人口的6.96%。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8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19亿人,占总人口的8.87%。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量的快速增加,老年人口比例的迅速上升和人口年龄结构的日益老化,老年人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这是因为老年人的经济状况不仅关系到老年人在生命历程最后阶段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老龄社会的整体活力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杜鹏、武超(1998);杜鹏(2003);贾芸竹(2001);于学军(2003);孙陆军、
3、张恺悌(2003);王德文、张恺悌(2005);乔晓春(2005);爱德华·帕默、邓曲恒(2005);杨菊华(2007);张文娟(2008);徐勤、徐永德(2009);杨慧(2009);杨菊华、陈志光(2010);杨立雄(2011)。可以说,上述研究大都是直接对老年人客观经济状况的考察或者以对老年人客观经济状况的考察为基础而展开的,而对于老年人经济状况主观满意度的研究至今却鲜有涉及。王树新(1996)研究了老年人口经济收支的主观感受,发现老年人对经济状况的自我评价与老年人经济收入和恩格尔系数的客观分析结论之间存在偏差。国内外学术界迄今为止虽然对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的直接研究不多,但在
4、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却颇为丰富RobertoMJaneC1981;LindaK,MorrisARiehard(1985);CarolCutler(1985);熊跃根(1999);同钰莹(2000);李建新(2004);张文娟、李树茁(2005);王萍、李树。李建新、骆为祥茁(2011);金岭(2011)(2007)梳理总结了国内外现存相关文献后认一、文献综述学术界对老年人经济状况的研究,大多针对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来源构成、收入水平,收入水平的性别、年龄、城乡差异,收入来源构成随社会经济转型的变化产生的收入不平等和老年人与青年人收入的代际差距,老年贫困等议题。国内外学者既往对
5、这些问题开展研究的主要成果有:收稿日期2011-09-03作者简介史薇(1988),女,湖北荆门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硕士研究生61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为,关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个体微观和社会宏观两个层次,且均可纳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分析框架之中。基于此,他们从参照群体和相对比较这一不同于上述传统分析框架的视角出发,利用2005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在个体纵向和群体横向比较中,考察研究了中国老年人口的生活满意度问题。在李建新、骆为祥的框架下,可以说,王树新(1996)对老年人口的经济收支主客观指标量化关系的矛盾所给出的解释仅仅考虑了老年人个体纵
6、向比较中与个体过去比较这一个维度。如果我们认可良好的经济状况是提高生活满意度的基础条件,那么无疑可以将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满意度视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调查”项目城市部分的数据,对北京市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进行研究,并从参照群体和相对比较的视角出发,分析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年人的横向群体比较,即社会比较和纵向个体比较(包括方向上的与过去比较和与未来理想比较)出发,研究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横向群体比较对应问卷中的问题为“您是否觉得多数人都比自己富有?”答案有两类:“是”“否”,所占比例分别为
7、67.1%和32.9%。用问卷中的两个问题“您觉得自己目前经济上有保障吗?”和“您对以下各种说法和态度有什么看法之能够吃饱穿暖,我就已经很满足了”来衡量老年人在经济状况满意度上的纵向个体比较中的与过去比较,第一个问题的备选答案有两项:“有”“没有”,所占比例分别为88%和12%;第二个问题的备选答案有三项,“是”“否”“不好说”,整合为“是”与“否”,所占比例分别为87.2%和12.7%。衡量老年人在经济状况满意度上的纵向个体比较中的与未来理想比较,调查问卷通过以下问题实现:第一个,是“您是不是担心下列问题之没有生活来源”备选答案有“毫不担心”“不太担心”“一般”“比较担心”“非常担心”,分析
8、时简化为“不担心”“担心”两类,所占比例分别为83.9%和16.1%;第二个是“您是不是担心下列问题之,备选答案同第一个问题,生病时没有钱治病”分析时也简化为“不担心”“担心”两类,所占比例分别为76%和24%;第三个是“您是不是,备选答案同担心下列问题之养老金不够养老”上,分析时简化为“不担心”“担心”两类,所占比例分别为72.4%和27.6%;第四个是“您(和老伴)给自己存了一笔养老用的钱吗?”备选答案有“存了”“没存”两类,所占比例分别为47.1%和52.9%。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还受到其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把社会人口特征等变量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分析模型。个体特征变量包括年
9、龄、性别、婚姻状况和户籍类型,婚姻状况整合为有配偶和无配偶两类,户籍类型为城市和农村两类。在本次抽样调查实际有限样本总体中,老年人口的最小年龄为60岁,最高年龄为95岁,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15.4%。社会经济特征变量包括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消费支出,其中受教育程度按分类变量划分为不识字、中学及以下和大专及以上。本文中老年人的二、数据和方法1.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于2010年10月进行的“北京市海淀区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调查的城市部分的资料,这次调查的对象是海淀区行政区域内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调查采用典型抽样方法,选取海淀区13个街道(镇)中的48个村/居
10、委会,社区类型包括新建社区、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社区、大院型社区和村;在社区内以系统抽样方法选取个人调查对象,每个社区选取30名,总样本量为1440份。本文根据研究目的剔除部分关键变量缺失的样本,得到实际有效样本量为1351。本研究关心的是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满意度。经济状况满意度是老年人对经济状况的主观评价。因此,本研究中的因变量为经济状况主观自评变量,对应问卷中的问题即“您觉得自己的经济状况属于下列哪种情况?”备选答案有五类:很宽裕、比较宽裕、大致够用、有些困难、很困难,具体分析时将其简化为三类:宽裕、够用和困难。本文借鉴参照群体和相对比较的视角,从老62北京市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满意度及影响因素
11、研究经济收入是指老年人在抽样调查时点的前一个月所有来源的经济收入的货币总额(包括现金和实物),即老年人自己从事经济活动获得的劳动收入(对应问卷中的问题为“平均每月收入有),财产收入(对应问卷中的问题为多少钱?”“存款在去年有多少利息收入?”和“购买养老保险在去年的收入?”具体分析时将此两项做除以12的处理)和转移性收入(社会保障金、企业年金、家庭内部转移)等都包含在内。老年人的消费支出是指老年人在抽样调查时点的前一个月以家庭(与被调查老人个人或与其配偶,)为单位所有类型的消费扣除“为子女的花费”支出的货币总额。健康状况,由是否患有慢性疾病及其个数,日常生活是否需要他人照料来测量。在模型分析中,
12、将老年慢性疾病整合为一个二分类变量,即没有患过任何老年慢性疾病、患过一种及以上;日常生活照料分为需要照料和不需要照料两类。家庭特征变量,老人给子女经济支持和不给子女经济支持;老年人居住类型划分为独居、与配偶同住、与成年子女或其配偶同住(包括孙子女)。2.方法本研究旨在从参照群体和相对比较的视角,从老年人的横向群体社会比较和纵向个体比较来研究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由于因变量和自变量多是定序层次的变量,本文采用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为了深入分析并验证自变量对因变量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的影响,还将上述控制变量纳入分析模型。老年人实际经济收入的货币总额与实际消费支出的货币总
13、额相减得出收支差。理论上收支差有三种类型:收大于支(收支差大于0)、收等于支(收支差等于0)、收小于支(收支差小于0)。实际调查数据证明老年人收入等于支出只是一种理想类型。表1经济状况满意度宽裕够用困难总计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频数(人)3718541221347百分比(%)27.663.49.0100.0调查数据显示,在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主观自评为宽裕时,老年人实际经济状况并非都是收入大于支出,在接近三成的主观认为经济状况满意度为宽裕的被调查老年人中仍然有超过四成的老年人客观实际经济状况为收入小于支出,所占百分比为43.4%;在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主观自评为够用时,老年人实际经济状况不存在收
14、入等于支出的情况,实际经济状况中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所占百分比为56.2%,收入小于支出的部分所占百分比为43.8%。在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主观自评为困难时,老年人实际经济状况也并非都是收入小于支出,在接近一成的主观认为经济状况满意度为困难的被调查老年人中仍然存在超过一半的老年人客观实际经济状况为收入大于支出,所占百分比为56.6%(见表2)。表2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与收支差交互分类表单位:%经济状况满意度宽裕够用困难总计大于015.6(56.6)35.5(56.0)5.1(56.6)56.2收支差小于012.0(43.4)27.9(44.0)3.9(43.4)43.8总计27.663.49.0
15、100三、描述统计1.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主观自评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老年人中有接近三成认为自身的经济状况宽裕,所占百分比为27.6%;超过六成认为自身的经济状况大致够用,所占百分比为63.4%;只有接近一成的人认为自身的经济状况困难,所占百分比为9.1%(见表1)。2.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主观自评及其与客观实际的差异为了考察老年人主观自评的经济状况满意度与客观实际经济状况之间是否存在偏离,笔者将63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3.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表2列出了总体及三种类型的经济状况满意度下,影响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的相关变量取值的统计描述。对比经济状况满意度分别为宽裕、够用和困难
16、的老年人群的相关特征变量取值,可以发现存在以下差异:经济状况满意度为宽裕的老年人群年龄略高于经济状况满意度为够用和困难的老年人群,前一类型人群中男性、有配偶者、拥有城市户籍,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经济收入货币总额略高者、没有患过慢性疾病者、日常生活不需要照料者、不给子女经济支持者、与配偶居住的老人所占比重均高于后两种类型的人群。经济状况满意度为宽裕的老年人在年龄和消费支出货币总额方面高于够用和困难的两类人群,笔者推测,这与宽裕的老年人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好的健康状况,较高的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有关。较高的经济收入是较高的消费支出的经济基础,有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的保障,老年人可能更倾向于为了提高自
17、身健康水平而消费支出,从而获得良好的健康、较高的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另外,经济状况满意度为宽裕的老年人群认为社会上多数人比自己富有者所占比重明显低于够用和困难的老年人群。宽裕的老年人群中经济有保障者,不担心生活来源者,不担心无钱治病者,不担心养老金不够用者,自身有储蓄的老人所占比重也均明显高于经济状况满意度为够用和困难的两类老年人群。经济状况满意度为宽裕的老年人群在是否满足于吃饱穿暖方面与够用和困难的两类老年人群的情况大致相当,不满足于吃饱穿暖的老年人所占比重仅仅高于够用的老年人0.01个百分点,高于困难的老年人0.02个百分点。笔者推测,这与我国传统的文化思想观念有关,虽然实际经济状况已
18、经是高于或者远高于温饱,但老年人所秉持的观念依然停留于最基本的需求层次,而没有发展出更高层次的需求和期待(见表3)。来看,个体比较维度中的经济保障、有钱治病、养老金和储蓄这四个变量与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满意度显著相关。是否满足于吃饱穿暖和生活费来源这两个变量与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之间没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相关。回顾表3中经济状况满意度为宽裕的老年人群在是否满足于吃饱穿暖方面与够用和困难的两类老年人群大致相当的情况也验证了这一点。具体而言,目前经济上有保障,不担心未来生病时没有钱治病,不担心未来养老金不够养老且自己有储蓄的老人较之于目前经济上没有保障,担心未来生病时没有钱治病,担心未来养老金不够养老且
19、自己没有储蓄的老人在经济状况满意度上的自评要高。对比模型1至模型4的逐步回归结果发现,在逐步引入年龄、性别、婚姻状态、户籍类型、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货币总额、消费支出货币总额这些社会人口学特征变量,以及患慢性病数目、日常生活照料这两个健康状况变量和代际经济支持、居住类型这两个家庭特征变量之后,个体比较维度的变量对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的直接影响下降。下文将详细描述控制变量引入过程中的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的变化。模型1所包括的六个变量分别属于个体比较中的两个维度:老年人与其过去相比对目前阶段的自身经济状况满意度,当前经济状况满意度与未来理想状况的比较。回归结果显示,经济上有保障的老人报告经济状况满
20、意度高的可能性约为经济上没有保障的老人的3.8倍;不担心未来生病没钱治病的老人报告经济状况满意度高的可能性约为担心的老人的2.7倍;不担心养老金不够养老的老人报告经济状况满意度高的可能性约为担心的老人的3.3倍;有储蓄的老人报告经济状况满意度高的可能性约为没有储蓄的老人的2.7倍。模型2的结果显示,中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老人报告经济状况满意度高的可能性约为不识字的老人的1.6倍,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老人报告经济状况满意度高的可能性约为不识字的老人的2.9倍。对比模型1和模型2中四个个体比较维度变量对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的影响幅度可以发现,引入社会人口学特征中的受教育程度作为控制变量后,老年人
21、经济状况满意度在个体比较维度上的差距有所减弱:经济上有保障的四、回归结果1.个体比较对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的影响表4提供了个体比较中的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模型的分析结果。从回归系数和统计相关性64北京市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老人报告经济状况满意度高的可能性下降至约为没有保障的老人的3.7倍;不担心未来生病没钱治病的老人报告经济状况满意度高的可能性下降至约为担心的老人的2.6倍;不担心养老金不够养老的老人报告经济状况满意度高的可能性下降至约为担心的老人的3.2倍;有储蓄的老人报告经济状况满意度高的可能性约为没有储蓄的老人的2.5倍。上述事实说明,模型1高估了个体比较维度上的变量对老
22、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的作用,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在个体比较维度上的差异部分地是由老年人在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所导致。不过,我们依然可以说个体比较变量对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此外,模型2中老年人的消费支出也是影响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老年人消费支出货币总额越大,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越高,对比模型2和模型1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引入消费支出作为控制变量后,个体比较维度的变量对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的直接影响幅度明显下降。最后,从表4回归结果来看,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户籍类型和经济收入与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满意度之间没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相关。表3的结果表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影
23、响其经济状况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老年人患慢性疾病的数量越少其经济状况满意度越高,而衡量老年人客观健康状况的变量日常生活照料与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之间没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相关。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了健康状况变量。从模型3中对应变量的回归系数可以发现,没有患过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自报经济状况满意度高的可能性约为患过一种及以上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的1.5倍。在引入健康状况变量的情况下,比较模型3和模型2中的个体比较维度的变量后发现,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在个体比较维度上的差距有所减弱:经济上有保障的老人报告经济状况满意度高的可能性下降至约为没有保障的老人的3.6倍;不担心未来生病没钱治病的老人报告经济状况
24、满意度高的可能性下降至约为担心的老人的2.5倍;不担心养老金不够养老的老人报告经济状况满意度高的可能性下降至约为担心的老人的3.1倍;有储蓄的老人报告经济状况满意度高的可能性约为没有储蓄的老人的2.4倍。表3的结果显示,老年人居住方式中与配偶居住的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较高。模型4在模型3的基础上加入老年人家庭特征变量。从表4的回归结果来看,较之于独居的老年人,与配偶居住的老人自报经济状况满意度高的可能性约为其1.7倍,与子女或其配偶或孙子女居住的老人自报经济状况满意度高的可能性约为其1.1倍。在引入居住类型作为控制变量后,模型4中个体比较维度上的差异对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的直接影响即回归系数较
25、模型3有明显下降。而另一个反映老年人家庭状况的特征变量经济支持却没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相关。总体来看,个体比较维度上的变量对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是有着很大作用的。2.社会比较对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的影响表5提供了社会比较中的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模型的分析结果。模型5的结果显示,横向社会比较维度中的多数人是否比自己富有与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有显著相关关系,不认为社会上多数人比自己富有的老年人自报经济状况满意度高的可能性约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比自己富有的老年人的3.3倍。在控制了老年人在社会人口学特征上的变量(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户籍类型、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货币总额、消费支出货币总额)之后,横向
26、社会比较维度的这一变量仍然对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满意度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横向社会比较维度的作用有所减弱,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不比自己富有的老年人与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比自己富有的老年人在经济状况满意度之上的比例由模型5中的13.33上升至模型6中的13.15。从模型6的结果来看,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货币总额和消费支出货币总额对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中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老人报告经济状况满意度高的可能性约为不识字的老人的1.7倍,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老人报告经济状况满意度高的可能性约为不识字的老人的3.2倍。表3的结果表明,经济收入和消费支出越高的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程度较高的可能性
27、越大,模型6的回归结果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在模型6的基础上将反映老年人健康状况的65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表3影响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的自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均值、标准差经济状况满意度总体富裕够用困难主要变量自变量横向社会比较多数人比自己富有:(是=0)否纵向个体与过去比经济保障:(无=0)有满足于吃饱穿暖:(是=0)否纵向个体与理想比生活来源:(担心=0)不担心有钱治病:(担心=0)不担心养老金:(担心=0)不担心储蓄:(无=0)有控制变量年龄性别:(女性=0)男性婚姻状态:(无配偶=0)有配偶户籍类型:(农村=0)城市受教育程度:(不识字=0)中学及以上大专及以上经济收入货币总额消费支出货
28、币总额健康状况:(患过一种及以上=0)没患过日常生活照料:(需要=0)不需要经济支持:(给子女=0)不给居住方式:(独居=0)与配偶与成年子女或其配偶或孙子女总计注:括号内的数值是标准差。660.330.67(0.47)0.100.90(0.31)0.870.13(0.33)0.200.80(0.39)0.290.71(0.45)0.350.65(0.47)0.530.47(0.49)71.31(7.37)0.520.48(0.50)0.300.78(0.42)0.140.86(0.34)0.090.580.334165.24(8770.65)0.830.17(0.37)0.120.88(0.
29、33)0.330.67(0.47)0.080.430.4913470.150.85(0.36)0.030.97(0.16)0.860.14(0.35)0.070.93(0.26)0.070.93(0.26)0.100.90(0.29)0.330.67(0.47)71.97(7.49)0.440.56(0.49)0.180.82(0.38)0.090.91(0.29)0.060.530.415521.69(6997.08)0.780.22(0.42)0.100.90(0.30)0.30o70(0.46)0.080.520.403710.370.63(0.48)0.090.91(0.29)0.88
30、0.12(0.33)0.210.79(0.41)0.330.67(0.47)0.400.60(0.49)0.580.42(0.50)71.01(7.25)0.540.46(0.50)0.220.78(0.41)0.150.85(0.36)0.110.620.273789.55(9757.98)3907.68(9169.19)0.850.15(0.36)0.120.88(0.32)0.340.66(0.47)0.090.380.538540.560.44(0.50)0.450.55(0.50)0.870.13(0.32)0.470.53(0.50)0.660.34(0.48)0.720.28(0
31、.45)0.840.16(0.37)71.39(7.85)0.640.36(0.48)0.320.68(0.47)0.170.83(0.38)0.220.670.112713.96(5364.91)2342.15(4355.42)0.910.09(0.29)0.200.80(0.40)0.300.70(0.46)0.100.260.641224441.52(11683.71)6392.58(17090.68)北京市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表4变量自变量纵向个体与过去比经济保障:(无=参照组)有满足于吃饱穿暖:(是=参照组)否纵向个体与理想比生活来源:(担心=参照组)不担心有钱治病:
32、(担心=参照组)不担心养老金:(担心=参照组)不担心储蓄:(无=参照组)有控制变量年龄性别:(女性=参照组)男性婚姻状况:(无配偶=参照组)有配偶户籍类型:(农村=参照组)城市经济收入货币总额消费支出货币总额受教育程度:(不识字=参照组)中学及以下大专及以上健康状况:(患过一种及以上=参照组)没患过日常生活照料:(需要=参照组)不需要经济支持:(给子女=参照组)不给居住方式:(独居=参照组)与配偶与成年子女或其配偶或孙子女2loglikelihoodCoxSnellR-SquareNagelkerkeR-Square251.0100.2460.2991817.1120.2700.3281804
33、.9760.2740.3330.5320.1280.4370.4870.4741.1140.4681.1010.4521.0761.0150.9470.9160.8941.1791.1691.1601.1410.9690.9590.9180.9311.3431.3211.3181.301个体比较中的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模型分析结果回归系数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0.0630.0380.0240.0240.0570.01640.1430.1600.0050.1370.0070.272+8.818E61.412E5*0.0100.0980.0250.2489.616E61.4710E5*0.006
34、0.0930.0530.2639.572E61.724E5*0.1990.2350.0711771.6190.2810.343*+注:N=1347,P0.001,P0.01,P0.05,P0.167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表5变量社会比较中的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模型分析结果回归系数模型5模型6模型7模型8模型9自变量纵向个体与过去比经济保障:(无=参照组)有满足于吃饱穿暖:(是=参照组)否纵向个体与理想比生活来源:(担心=参照组)不担心有钱治病:(担心=参照组)不担心养老金:(担心=参照组)不担心储蓄:(无=参照组)有横向社会比较多数人比自己富有:(是=参照组)否控制变量年龄性别:(女性=
35、参照组)男性婚姻状况:(无配偶=参照组)有配偶户籍类型:(农村=参照组)城市受教育程度:(不识字=参照组)中学及以上大专及以下经济收入货币总额消费支出货币总额健康状况:(患过一种及以上=参照组)没患过日常生活照料:(需要=参照组)不需要经济支持:(给子女=参照组)不给居住方式:(独居=参照组)与配偶与成年子女或其配偶或孙子女2loglikelihoodCoxSnellR-SquareNagelkerkeR-Square25.4250.0670.0822074.3470.1270.1552045.1350.1410.1720.6490.3280.5510.1560.5620.6170.4680.
36、5271.1550.5541.1720.5621.1790.4211.0181.2041.1461.1381.1230.7630.8211.0530.8991.1980.0350.1980.0210.245*0.0840.2190.0270.023*0.1950.1990.2040.0040.1230.2960.1530.1900.0880.2351.995E5*2.349E52.033E5*2.458E52.122E5*2.850E58.806E6*2.117E50.461*0.5130.3070.0190.0081994.0070.1590.1941724.4540.2950.359*+注
37、:N=1347,P0.001,P0.01,P0.05,P0.168北京市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变量纳入形成模型7,回归结果显示,老年人所患慢性疾病的数量及日常生活照料与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之间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相关。与患过一种及以上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相比,没有患过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报告经济状况满意度高的可能性约为其1.75倍;与日常生活需要照料的老年人相比,不需要照料的老年人报告经济状况满意度高的可能性约为其1.58倍。控制了健康状况变量之后,横向社会比较变量对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的影响作用减弱,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不比自己富有的老年人与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比自己富有的老年人在报告经济状
38、况满意度上的比例由模型6中的13.15上升至模型7中的13.10。模型8中加入了有关老年人家庭状况特征的变量,从回归结果来看,居住方式与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与配偶居住的老年人报告经济状况满意度高的可能性约为独居老年人的1.7倍;与成年子女或其配偶或孙子女居住的老年人报告经济状况满意度高的可能性约为独居老年人的1.2倍。在引入家庭状况特征变量之后,模型8中的横向社会比较变量的回归系数较之于模型7的有所下降,说明老年人在居住方式上的不同分布加大了横向社会比较对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的影响差异。最后将社会比较和个体比较以及控制变量同时纳入形成模型9,回归结果和统计相关性表明,社会
39、比较维度的经济状况所处的相对位置,个体比较维度的当前实际经济状况和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期对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都有显著作用。此外,社会经济维度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消费支出情况、健康状况和居住方式也对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有影响。比较模型4、模型8和模型9的回归系数发现,尽管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社会比较和个体比较变量的作用有所减弱,但是这两个维度的变量对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始终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影响。低不仅取决于老年人当前实际经济状况的好坏,也取决于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期,还取决于经济状况较之于他人所处的相对位置。与此同时,虽然社会经济特征如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和消费支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居住
40、方式对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满意度也存在影响,但是经济状况满意度毕竟是不同于客观实际情形的具有主观性的指标,它在很大程度上是老年人个人对比自身过去或现实处境,或未来的可能性预期,或外在标准之后做出的主观自评。这也就说明了社会比较和个体比较对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自评具有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老年人经济保障中的养老金保障对其经济状况满意度有重大的影响。这与杜鹏教授利用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构成所得出的“城市老年人中有一半以上以退休金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中国城市老年人养老经济基础已发生重大转变”这一结论是一致的。这也预示着政府有关老年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与这部分老年人的经济状
41、况满意度是紧密相关的。参照群体和比较视角在解释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消费支出、健康状况和居住方式对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的影响时也有重要意义。受教育程度较高、健康状况较好的老年人比前者较低和后者较差的老人的经济状况满意度要高。居住方式上与配偶居住的老人较之于独居和与成年子女或其配偶或孙子女居住的老人经济状况满意度更高,反映出这部分老人自我经济供养能力较强,对家庭成员供养的依赖较低。基于此,可以说,我们需要给与受教育程度低下、独居和依赖家庭成员供养的老人更多的关注。此外,老年人主观自评的经济状况满意度与其客观实际经济状况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客观经济状况良好的老人其经济状况满意度有可能偏低,而客
42、观经济状况不容乐观的老人经济状况满意度却有可能比较高,是哪些个体层面或者宏观社会经济层面的因素发挥着影响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五、小结本文研究发现,老年人经济状况满意度的高69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参考文献:1杜鹏,武超中国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分析J人口研究,1998(4)2杜鹏中国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的现状与变化J人口研究,2003(6)3乔晓春等对中国老年贫困人口的估计J人口研究,2005(2)4王德文,张恺悌中国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与贫困发生率估计J中国人口科学,2005(1)5孙陆军,张恺悌中国城市老年人的贫困问题J人口与经济,2003(5)6杨菊华人口转变与老年贫困问题的理论思考J中国人口科学,2007(5)7杨菊华,陈志光老年绝对经济贫困的影响因素:一个定量和定性分析J人口研究,2010(9)8徐勤,徐永德生命历程理论视域下的老年贫困J社会学研究,2009(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疆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校内实操》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体育赛事管理与运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控制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昆明学院《医学英语写作二专业》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人体工程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公司业务培训讲座
-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高效备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药理学核心知识试题及答案
- 内环境稳态课程讲解
- 2024年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的学习路径与试题答案
- 广东省五年一贯制语文考试题目
- 英语考研高频词汇
- 马原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 黄帝内经原文及译文
- 某别墅中央吸尘系统设计施工规范说明
- 体育中国(上海大学)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 麒麟小学创建五好关工委工作实施方案
- 2023年民主与科学杂志社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1)-外科感染-疖、痈
- 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课件
-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