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2 人教版_第1页
高中语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2 人教版_第2页
高中语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2 人教版_第3页
高中语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2 人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语文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教案2教学目的 1、领会五言诗的特点。2、学习诗中所表现的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高尚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迢迢牵牛星用平凡意象表达的销魂之情。2、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3、归园田居悠然自得的心态。 难点:了解三首诗分别用的叠字、铺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 1、点拨法。即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代面。 2、诵读法。即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重点提示。 3、联系法。本课的练习设计精要,以练习题为纲,纲举目张。 4、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假如横在牛郎织女间的不是一条又宽又深的天河,而是一

2、条又清又浅的小河但他们仍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候,你能想象得出他们的别离之恨吗?你们想象中的横戈跃马、驰骋沙场的俊美英雄会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厌恶官场的陶渊明归隐田园后,有将是怎样的生活图景呢?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有关的三首诗。诗歌发展到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成为了诗歌的主要体例,学习了孔雀东南飞我们了解了乐府诗的特点。在那一时期除了乐府诗歌外,还有文人创作的五言诗,这些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两首诗歌分别出自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二、解题 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

3、quot;,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几乎一字千金"。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2、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其诗语言朴素平淡,着重表现诗人的超凡脱俗,希望挣脱名缰利锁,远离龌龊官场,回归清新自然的闲适之情。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学生初读两熟诗,消除文字障碍。【译文】牵牛星啊相隔得那样遥远,银河那边洁白的织女盼你。她摆动着细长柔软的手儿,梭儿札札不停地穿过布机。整日整夜她织不成一段布,相思眼泪如雨珠点点滴滴。银河流水清清亮亮可以见底,织女牛郎就相隔这点点距离。可正是那清亮的一水之隔,彼此相望不语聚不到一起。从小没有投合世

4、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2)再读,概括两首诗的内容及形式特点,讨论后明确:迢迢牵牛星一诗通过景、物、人、情的转换和交融,层层深入的构思和叠字的恰当运用,使诗作情景并生,哀

5、怨动人。而归园田居诗,则通过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的描写,抒发作者的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闲适之情。 2、具体研习,突出难重点(1)迢诗共10句,分三层研习。 A、前四句,由远及近,由景(牵牛、织女星)到人(织女)。注意对"迢迢""皎皎"和"纤纤"等词的分析。 B、中间两句,由事(不成章)而人(零如雨)。 C、重点品味最后四句。 "盈盈"写水之物貌,清浅的样子,"脉脉"写人的情貌,含情的样子,银河水清又浅,可是一水之隔,却不得语,近在咫尺,若隔天涯。别离之情最是难以派遣,河水并非不能渡过,而是不可逾越

6、,遂成为哲学上文学上永恒悲剧的意象。难怪有人评价,这两句揭示矛盾之鲜明,表情之深切,景物之交融,声情之并茂,雅俗之兼得,堪为诗歌上乘。 D、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叠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诗作中织女的深情是通过她的活动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机上却织不出布帛,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在织机上忙碌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注意排遣苦闷吧。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时,“不得语”就差不

7、多是不可忍受了。叠词突出了该诗哀婉的情调,因而更具有表现力。(2)归园田居的研习、品味。 A、让学生找出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希望回归自然的心情的诗句,然后自行欣赏、品味,在点拨中板书:误落尘网、鸟、池鱼、樊笼等词。 B、找出描绘平平常常农村生活图景的诗句,领会其美之所在。 C、重点品味: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诗句写平常之景,抒不平常之情。作者摆脱官场羁绊,如出笼之山鸟,轻快而自由。房前屋后,桑绕房舍,榆柳成荫,桃李繁茂,夜深人静,幽长而古朴的深巷不时传来几声狗吠,伴着声入梦,一觉醒来,不觉天已大亮,七彩的公鸡,振翅高飞,引长鸣于桑数之巔,多么怡人的风景。多么悠闲的生

8、活啊!D、归园田居要注意理解诗人辞官归隐、重返自然的悠然自得的心态,体会其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守拙与适俗,园田与尘网,两相对比之下,诗人归田后感到无比愉悦。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鸡鸣、狗吠,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不惬意,这一切经过陶渊明点化也都诗意盎然了。“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写静,更衬托出田园的幽静、恬美。作者正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的。3、课堂训练 (1)熟读两首诗,当堂成诵。(2)讨论完成练习三第2小题。 4、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饮酒是陶渊明反映归隐生活的又一诗作,课后诵读此诗,加深对

9、陶诗艺术特色的品味。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固)。教学设想: 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

10、巩固体味(诵读、听音乐)。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教学过程:(课前先发“补充阅读材料”,板书题目、作者)一、熟悉诗歌1、导入: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

11、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过渡语:遇到古诗文,我们怎样进行学习呢?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它背下来再说)2、要求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来背诵全诗,之后齐声背诵。(过渡语:接着再来解决古诗文中的疑难问题)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固)。3、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

1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4、叫2个学生个读诗歌。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再指出其优缺点。二、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过渡语:之后,我们再来领悟古诗文的思想感情)1、讨论分析“名句”。叫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对他有启发。(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1)提问:你以为在本诗第一段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板书: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2)、那么从本诗后三段来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求贤)从哪

13、些句子可以看出呢?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板书: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3、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结合板书,提问: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曹操何许人也?)要求学生讲讲他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结论:曹操

14、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板书:英雄之慷慨悲歌)三、诵读体会:诗言志,歌咏怀,赤壁大战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唯一“忧”字可总曹公心境。“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酒真的能化解曹公之忧吗?通览短歌行全篇,可知好酒并未使曹操真正地解忧,那么是什么样的忧愁令这位有着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举杯消愁愁更愁”呢?一忧“人生苦短”。东汉末年,群雄奋起,众多能人志士都想抓住时机建功立业,此时的曹操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些辉煌的业绩也花费了他太多的时间(曹操时年已五十四岁),况且其中又遇到了不少挫折和失败,因而他深感奋斗的艰难和时光流逝的无情。“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的短促感、焦灼感重重

15、地向他压来,这使他不由发出“人生几何”的感慨。再者,在当时,“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的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在壮志未酬、抱负不得伸展的文人中间颇为流行,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曹操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只好借“对酒当歌”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忧思。二忧“求贤不得”。仅仅把感叹“人生苦短”作为诗歌的起点和终结,这只是一般文人的思想境界。而曹操毕竟是曹操,他把这样的慨叹只作为本诗感情发展的基点,以这种微吟低唱的形式,为下文倾吐求贤若渴的慷慨激烈的心曲打下基础。当时,各据一方的军阀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用尽一切办法延揽人才。孙权有周瑜、鲁肃、张昭等,刘备有诸葛亮、关羽、

16、张飞等,即使刘表之流,手下也有一些谋士。曹操虽然拥有诸多的谋士猛将,但为了完成统一天下的宏伟功业,他希望天下所有的人才都聚集在他这里。在曹操热烈的求贤过程中,焦虑和痛苦不时地向他袭来。让我们来听听曹操的心声吧:贤士啊,我像热恋的女子一样渴望着你的到来,我只是为了你的缘故,一直“沉吟至今”,你快快地来到我的身边吧!你到来后,我一定摆宴设乐,竭诚欢迎!可贤士啊,你就像天上那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何时才能来到我身边?在这里,“求贤不得”的思绪如潮水般地从心中涌出,真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三忧“功业未就”。这可以说是笼罩全篇的忧思,“人生苦短”之忧、“求贤不得”之忧皆由它而来。一统天下是曹操毕生的奋斗目标。而眼前,赤壁之战前景未卜,作为一个深谋远虑、渴望建功立业的将领,他能不产生这样的忧思吗?愿学大海纳百川,愿学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还不是为了实现心中的宏愿?而这一宏愿还未变成真正的现实,“功业未就”的苦闷依然萦绕心头。(板书:功业未就)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今宵一场醉!短歌行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尽管他也有“忧”,有“很深的忧”,但是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