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教学设计3_第1页
语文九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教学设计3_第2页
语文九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教学设计3_第3页
语文九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教学设计3_第4页
语文九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教学设计3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九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教学设计3课  时  授  课  计  划学科 九上语文   教师           日期  08 年    月    日星期     课

2、题 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教学设计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今与土地有关的影响比较大的改革(如井田制、土地改革、包产到户等); 2、了解国家现有土地资源状况和每年耕地减少的数据,了解土地侵占、土地浪费、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学设想 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从各个层面,对我们脚踏的这一方土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了解现实层面的土地,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又了解文化意义上的土地,看看土地在文学作品中和人的文化心理上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教    学   

3、0;程     序     与     策    略一、诗文中的土地1、诗朗诵地之子(李广田)     我是生自土中,                    &

4、#160;     我在地上,来自田间的,                            昂了首,望着天上。这大地,我的母亲,           &#

5、160;          望着白的云,我对她有着作为人子的深情。              彩色的虹,我爱着这地面上的沙壤,湿软软的,        也望着碧蓝的晴空。我的襁褓;        &#

6、160;                     但我的脚却永踏着土地,更爱着绿绒绒的田禾,野草,              我永嗅着人间的土的气息。保姆的怀抱。       &#

7、160;                    我无心于住在天国里,我愿安息在这土地上,                    因为住在天国时,在这人类的田野里生长,   

8、;               便失掉了天国,生长又死亡。                            且失掉了我的母亲,这土地。 2、请同学们赏析&

9、#160;这首诗中你认为最能让你有感而发的句子有哪些?为什么? 你收集的关于热爱土地的诗歌还有哪些呢?请你也做朗诵。 3、学生们自主发言。 二、说至高无上的土地1、播放歌剧片白毛女中“父女欢聚”和“被逼卖女”两个选段。(由影片导入,故事中人物的悲惨命运,营造出厚重的氛围;主持人富于激情的评说,突出了土地对于人的重要意义。)2、请讲述一个故事证明土地在人们的心中是至高无上的。 3、请讲述一个神话传说,证明土地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4、请讲述一段民风民俗,证明人们对土地的崇拜。5、第一组学生讲述晋国的公子重耳,遭受迫害逃亡途中,遇到农民给他土块的故事。

10、60;第二组学生讲述他的家乡有在除夕敬土地爷的风俗。 第三组同学讲述湖南张家界修建土地庙供奉土地神。  教后反思录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学科 九上语文   教师    

11、0;      日期  08  年    月    日星期     课题 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教学设计课时教学目标 1、搜集与土地有关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地方民俗、成语、俗语等; 2、搜集保卫土地、珍惜土地的故事,远离土地、思念土地的故事,历史上成就霸业的统治者开疆拓土的故事。教学设想 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土地资源

12、现状, 增强忧患意识,并借鉴我国历代管理土地的经验,调查本地土地使用情况,发现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做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沟通,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教    学    程     序     与     策    略一、成语中的土地1、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与土地

13、有关的成语,并且解释它的意思,或者用这些成语写话。 2、例:地北天南 :谓四处,到处  3、学生搜集:地丑德齐 :土地相似,德教齐等。谓彼此不相上下  地丑力敌 :谓土地相似,力量相当  地大物博 :谓国家疆土辽阔,物产丰富  地动山摧 :见“地动山摇”  地负海涵 :谓大地负载万物,海洋容纳百川。形容包罗万象,含蕴丰富。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

14、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  地覆天翻:形容变化巨大  地广人希 :见“地广人稀”  地广人稀 :亦作“地广人希”。亦作“地旷人稀”。谓土地广大,人烟稀少  地棘天荆 :谓到处布满荆棘。比喻环境恶劣  地瘠民贫 :土地瘠薄,人民贫穷  地角天涯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相隔很远  地久天长 :形容历时悠久。形容爱情永久不变。犹言白头到老  地老

15、天荒 :形容经历的时间长久。犹言地为之老,天为之荒。形容极其感人。谓改朝换代  地老天昏 :形容变化剧烈  地灵人杰 :谓人物杰出,盖因地之灵秀  地平天成 :比喻上下相称,万事妥帖  地上天宫 :比喻富庶华美的地方  地塌天荒 :犹言天塌地陷。形容盛怒  地下修文 :据晋王隐晋书载,中牟令苏韶死后现形,对其堂弟苏节说,颜渊、卜商现为地下修文郎;修文郎凡八人,皆鬼之圣者。韶今亦守其职。见太平御览卷八八三引。

16、后因以“地下修文”为文士死亡的典故  地主之仪 :见“地主之谊”  地主之谊 :左传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谓子财曰: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杜预注:“侯伯致礼以礼宾也。地主,所会主人也。饩,生物。”孔颖达疏:“致礼礼宾,当谓有以礼之,或设饮食与之宴也。”后因以“地主之谊”谓当地的主人对来客接待的礼节和饮食馈赠等情谊 。 二、现实中的土地1、学生根据自己调查到农村土地保护的情况,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2、学生展示:第一组:(边播放幻灯片,边讲解)展示的内容是“土地的荒漠化及治理”。他们一共

17、制作了六张幻灯片,介绍了土地沙化严重的五个省区和目前国家治理土地沙化的情况。指出土地的荒漠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深重影响。 第二组:(边播放幻灯片,边讲解)展示的内容也是“土地荒漠化”。他们一共制作了7张幻灯片介绍了“地球溃疡症”。通过数据和图片进行比较,突出荒漠化严重的程度及其给人们生活造成的直接影响。 第三组:(边播放幻灯片,边讲解)通过数据对中国的耕地进行分析,明确中国耕地面积少,土壤质量在下降,耕地污染在加重,景况令人堪忧!保护耕地,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三、土地之诗(学生的优秀习作)1、土之痕伤:     

18、;   走在被风所逗嬉的土地上/我看见/看见它裸露的脊梁/我看见/它在哭泣/那泪,充满悲伤/一行一行/深深的痕迹清晰明亮 2、来自回去的地方:    仰望三千里/百年而育一代人/生我养我的,怎么能说没有这土地呢/这片土地筑于史书万载/沧桑轮回/你从哪里来/当你结束了闪耀的光辉/会有土地送你回到那里 3、你伴我成长:         脚踏一方土地/沐浴一身春雨/看着泉水溢出,一点一滴/漫步于山间的小路/感受到土地的芬芳

19、/谢谢你伴着我成长 4、大地的礼物:        喜欢看茶叶在杯中悬浮/喜欢望着深夜安睡的树/更喜欢在深爱的土地上漫步/渴望下一个春天,看玉兰花重新绽放/大地,那是你送我的礼物 教后反思录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20、;  学科 九上语文   教师           日期  08  年    月    日星期     课题 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教学设计课时教学目标 (1)学生参照有关资料,制定调查方案,对家乡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调查。(2)搜集有关土地的

21、成语、典故、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资料。教学设想 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神话传说、成语俗语、历史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土地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文艺作品,了解土地的象征意义,并对“乡愁”“安土重迁”等文化现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教    学    程     序     与     策    略一、传说中

22、的土地1、请同学们讲述自己收集到的与土地有关的历史传说,以及神话故事等。 2、寸金桥的故事: 寸金桥,座落在湛江市赤坎区西侧。始建于1925年,原为遂溪麻章区绅民所建。桥名含中华国土寸土寸金,不容外敌侵占之意,以纪念1898年当地人民的抗法斗争。1959年重修,重修后的寸金桥为水泥铺面单孔石桥,长19米,宽12米,两侧各立栏柱18根,桥西头立碑一方,记抗法斗争事迹始末,1964年2月国家领导人董必武来湛江,为桥题诗:“不甘俯首所瓜分,抗法人民组义军,黄略麻章皆创敌,寸金桥头自由云”。郭沫若也有“一寸河山一寸金”的诗句。1986年7月,市人民政府再修寸金桥,桥宽扩至22米、伸

23、长24米,为水泥钢筋结构。桥两头分别竖碑一方,碑上分别记载董必武“寸金桥”手迹和郭沫若“一寸河山一寸金”诗句手迹,寸金桥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3、土地公的故事   福德正神本名张福德,自小聪颖至孝;三十六岁时,官朝廷总税官,为官清廉正直,体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许许多多善事。一零二岁辞世。死后三天其容貌仍不变,有一贫户以四大石围成石屋奉祀,过了不久,即由贫转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於是合资建庙并塑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祭祀之。亦有说在他死后,接任的税官上下交征,无所不欲,民不堪命。这时,人民想到张福德为政的好处,念念不忘,於是建庙祭祀,取其名而尊为福德正

24、神。       在民间,土地公也被视为财神与福神,因为民间相信有土斯有财,因此土地公就被商家奉为守护神。据说他还能使五谷丰收,因此,很多人就把土地公迎进家里祭拜。一般家庭的厅堂五神中必有供奉土地公,家中没有供奉土地公的,也在每月的初二、十六,在家门前设香案、烛台、供品祭拜。不过一般农家则是以每月的朔、望两天,也就是初一和十五祭拜土地公。二、民俗中的土地1、土地是我们的生命之愿,没有了土地,就没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我们的祖先自古敬重土地,而且把敬重土地的习惯,留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1)潮汕风俗潮汕人设置并祭

25、祀土地神十分盛行,遍及城乡每个角落。     潮汕人设置土地神位或庙宇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永久性的为居民住宅、商店、工厂、车间、作坊等,设立“地主神位”,安放在厅堂或厨房里地下的适当地方。每月农历初二、十六两天定期举行拜祭,俗称“牙祭”。祭品不拘一格,有饭、菜、鱼肉蛋类、水果、饼食等,凡可吃的东西都可作祭品。祭拜时香炉里要插下五支点燃的香,意即为东、西、南、北、中五方的五土神,祭毕要焚化五份纸锭。     街头巷尾与各乡村大多还有建庙宇祀土地神的,称为“福德祠”。庙里大体都立有土地公与土地妈偶

26、像,供人们朝拜。     安葬死人建造坟墓的山地上,也要在每座坟墓同向左侧置“土地之神”或“福神”,勒石竖牌,像配置一座小坟一样。这种土地神只在每年清明或冬至上坟扫墓时拜祭一次。     临时性的为营造新居、工场等建筑物以及修缮必须动土时,不论规模大小,在动工之前,都必须由建筑工人设置土地神位,用五副纸锭、五支没点燃的香一并夹在一段竹杆之中,作为土地神位的标志,进行祭拜,工程完成之日还要备办牲礼谢土地神。 (2)甘肃的民间社火表演:    

27、60;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民间的自演自娱活动。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使祭把社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人的成分,成为规模盛大,内容繁富的民间娱乐活动。      正月十二(3月1日)

28、,甘肃天水各个乡镇的社火走上街头,社火经过之处,爆竹声声,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气氛热烈。在羲皇故里天水,起源于我国上古祭祀活动社火最具表现力的是“高台”。“高台”由经验丰富的民间艺人建造,即在汽车或拖拉机上,使用钢筋,布料&O3500;彩纸等材料做出各种造型,如假山,树木,动物等,然后按其内容把幼童装扮成故事中的人物,固定在高台之上,少则1人,多者10余人,高可数丈。每个高台均有故事主题,多取材于秦腔戏曲故事,如常见的故事情节有三打白骨精、二郎救母等。“高台”社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三、我心中的土地1、写作:我心中的土地2、示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