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摩托车振动舒适性分析与改进徐中明1张志飞1周坤2罗春其2苏周成11. 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02.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 限公司,重庆,400050摘要:从车体动态特性分析入手分析研究摩托车振动舒适性。以某125摩托车为例,采用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摩托车车架、车架挂发动机的模态特性, 建立了一种有效的简化了的车架挂发动机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发动机对车体动特性的影响,以及车体动特性与激励的匹配关系。针对该车架提 出了改进方案,模态分析表明车体结构模态特性得到了改善。整车平顺性道路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车架较好地改善了整车振动舒适性。关键词:摩托车;车体;模态分析;振动舒
2、适性中图分类号:U 483文章编号:1004 132X(2007 24 3009 05An alysis and Improveme nt of Motorcycle Vibrati on ComfortXu Zho ng mi ng 1Zha ng Zhifei 1 Zhou Kun 2 Luo Chunqi 2 Su Zho uche ng 1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 echa ni cal Tr ansm issio n, Chongqing Un iversity, Cho ngqing, 4000302. Chongqing Jianshe M oto
3、rcycle Co. Ltd, Chongqing, 400050Abstract :Vibrati on comfort of motor cycle w as an alyzed and improved from the v iew of dy nam ic character istic o f motor cycle body. The modal an alyses of a certa in 125CC m otorcy cle frame w ith and w ithout engine w ere carried out through experimental metho
4、d and finite elem ent metho d.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plified finite eleme nt m odel o f frame w ith engine is accurate. T he effect of eng ine on modal characteristic of body and the matchi ng o f body w ith the ex citati ons fro m engine and road w ere an alyzed. An improved pro ject w as prese
5、nted to improve mo d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 to rcy cle body, and w as validated by ex perime ntal mo dal analy sis and r oad test of riding comfort, w hich show that the ride quality is effectively im pro ved by ame nded body.Key words :motorcycle; bo dy; modal analysis; v ibration co mfort收稿日期
6、:2006 10 23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科 技攻关项目(2004BA434C -4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 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2004-5270引言摩托车的振动舒适性已成为评价摩托车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对如何评价摩 托车振动舒适 性,还没有国家标准可供参考。缪文泉等1进行了平顺性道路和台 架试验,但只测量了座位处垂 直振动,也没有明确振动分析频率范围。顾乾坤2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但没有明确应该以哪 些部位的振动来评价摩托车的整车 振动舒适性。文献3-5在深入研究振动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通过大量试验提 出了摩托车平顺性评价方法,能很好地评价摩托车整车振动舒适性,并得到了实际 应用。摩托车振
7、动舒适性的好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悬架系统参数、车轮跳动量、坐垫处刚度、车体结构动态特性、发动 机激励、路面激励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匹配关系。摩托车车架作为摩托车的骨架,承受着行驶过程中的动载荷和静载荷,并通过前后减振器和坐垫将发动机和路面激 励传递到驾驶员,其动态特性是影响 舒适性的重要因素。 而发动机由于具有较大 的质量和体积,对车架结 构动特性具有较大影响。国内对摩托车车架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6, 7,但多针对车架,忽略了发动机的影 响。有部分研究针对摩托车整车动态特性 进行分析8,但由于整车的非线性影响因素较多,其实用性和可靠性有待验证。有研究人 员对车架挂发动机进行了仿真分
8、析和改进研究9,还有研究以改善振动为目标对 车架、悬架参数进行优化10,但缺乏检验,也未结合整车振动进行研究。本文从车体结构动特性的角度研究振动舒适摩托车振动舒适性分析与改进徐中明张志飞周坤等性。以某125摩托车为例,首先结合试验法和解 析法分析车架、车架挂发动 机的模态特性,分析发动机的影响,分析车体动特性与激励的匹配关系,最后提出 了车架改进方案,并通过模态试验和整 车平顺性道路试验进行检验。1车体结构模态分析某跨接菱形式摩托车车架主要由转向立管、前管、主板焊接、左后管、右后管及左右下管等焊 接而成,图1所示是目前125系列摩托车常见的 车架几何模 型。图1车架几何模型1. 1计算模态分析
9、有限元建模时,既要准确地反映车架实际结 构的力学特性,又要尽量采用较少 的单元和简单的单元形态。在建模中作了一些简化,忽略了车架上油箱悬挂支 承、加强板等边缘处的冲压;忽略了焊接的影响,直接采用刚性连接。该车架的主要结构为钢板、 圆管,其厚度与长度和截面尺寸相比很小,采用壳 单元(shell单元进行模拟。建模时,应保证单元形状合理(斜度、锥度,满足计算 要求。利用NX和M SC. Patran建立车架有限元模型。以车架有限 元模型为基 础,把发动机考虑为一个质点,通过梁单元与车架 相连,车架挂发动机总成的有限 元模型如图2所示。图2车架挂发动机总成的有限元模型有限元法模态分析即根据系统动力学方
10、程进 行特征值求解,其关键是特征 值的提取算法。MSC. NAST RAN提供了跟踪法、变换法、兰索士法三种算法,其中兰索士法是跟踪法和变换法的 结合,具有较好的性能优势。本文采用Lanczos法求解自由模态,车架、车架挂发动机的前几阶计算模态 结果分别见表1、表2。图3列出了车架、车架挂发动机的一阶模 态振型图,均表 现为一阶侧弯。表1车架计算模态阶次(H z振型描述179. 02 一阶侧弯,前管变形大296. 44一阶扭转,前管下端、后管尾部变形大3104. 55一阶弯曲,前管下端、后管尾部变形大4147. 01二阶扭转,车架尾部变形大5173. 41二阶弯曲,前管下端变形大6218. 4
11、2二阶侧弯,左、右下管变形大7228. 42车架二阶弯曲+后管、下管局部侧弯8252. 72车架二阶弯曲+后管、下管局部二阶侧弯表2车架挂发动机计算模态阶次(H z振型描述169.66阶侧弯,尾部和发动机前后支撑处变形大 298. 54一阶扭转,尾部和 发动机前后支撑处变形大3141.07二阶扭转,尾部和发动机前支撑处变形大4158. 21 一阶弯曲,车架尾部变形大5158. 38一阶弯曲加扭转,尾部和发动机前支撑处变形大 6216. 30二阶侧弯, 下管和尾部变形大(a车架的一阶振型图(b车架挂发动机的一阶振型图图3车体的一阶计算模态振型图在车体有限元建 模中采用了许 多假设和简化,因此模型
12、的准确性需通过试验 来检验。1.2试验模态分析试验模态分析即对系统施加某种激励,测出系统的响应点,根据频响函数来识 别结构的模态 参数。试验模态分析 可以用来验证 计算模态分 中国机械工程第18 卷第24期2007年12月下半月析,计算模态分析也可为试验提供参考和指导。 摩托车车架为钢管焊接结构, 具有较好的线 性特性,因此采用力锤激励。用较软的橡皮绳将 车架吊起来,使其处 于自由状态。经多次预试验,并参考计算模态分析结果,选定车架的测点和激励点,如图4 所示。激励点选 在车架左后管尾部(2点和右后管中部(10点,激励力垂直向下, 实测34个响应点。图4车架的测点布置图参考车架模态试验的测点布
13、置选择测试点。由于安装发动机后,有些位置不易安放传感器,稍作变动,另外在发动机曲轴箱和磁电机的壳体上 布置了两个测点。 根据多次预试验,最后的试验 测点布置如图5所示,其中7点、8点和38点为激 励点,分别在车架尾部和发动机壳体上,激励力垂直向下,测31个点的响应。图5车架挂发动机的测点布置图分别根据三点(7点、8点、38点激励、8点和38点激励、7和38点激励、 38点单点激励的频响 函数进行模态参数估计。分析表明,7点、8点这两点激励 激不起结构前部的振动,这是由于发动 机质量较大,说明对这种结构不宜采用尾部 作为激励点。最后依据38点单点激励进行模态参数 识别。每组试验进行5次,以保持一
14、致性。为抑制 信号中的噪声干扰,对力锤信号、 响应信号分别加力指数窗和指数窗。采用时域法中的多参考点最小二乘复指数法识别频率和阻尼,再利用最小二乘 频域法估计振型,并通过频响函数综合和模态置信准则检验模态结果的准确性和 可信度。由于仿真分析时忽略了阻尼(试验表明车体为小阻尼结构、忽略了焊接的影 响以及所做的其他简化和假设,再加上试验中传感器的固定位置和个数均受到限 制,以及试验的一致性问题,这些都会导致试验模态和计算模态存在一定差异。车 架试验模态和计算模态的比较见表 3,频率差别 不大,最大误差 不超过9%;振型图 也有一些差别,但整体振型一致。图6所示为车架的一阶试 验模态振型,与计算 结
15、果一致。表3车架模态试验分析和仿真对比阶次仿真结果(H z试验结果(H z差值(H z相对差值(%阻尼比(试验值(% 179. 0281.57-2. 55-3. 130. 46 296. 4499. 96-3. 52-3. 520. 33 3104. 55108. 14-3. 59-3. 310. 34 4147. 01151.65-4. 54-2. 990. 28 5173. 41167. 146. 273. 75%0. 21 6218. 42200. 5117. 818. 880. 31 7228. 42229. 46-1.04-0. 450. 59 8252. 72250. 062. 6
16、61.060. 30图6车架的一阶试验模态振型图车架挂发动机的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对比见表4,各阶振型频率差别不大,最大误差小于8%,整体振型一致,以一阶试验模态振型(图7为例说明。表4车架挂发动机模态试验分析和仿真对比阶次仿真结果(H z试验结果(H z差值(H z相对差值(%阻尼比(试验值(% 169. 6668. 321. 341. 961.47 298. 5495. 123. 423. 600. 35 3141.07134. 086. 995. 200. 91 4158. 21147. 9610. 256. 930. 28 5158. 38170. 95-12. 57-7. 350.57
17、 6216. 30206. 809. 504. 591.20式验表明,车架有限元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车架的动态特性,车架挂发动机的有限元模型也能满足实际需求。摩托车振动舒适性分析与改进徐中明张志飞周坤等图7车架挂发动机的一阶试验模态振型图1.3发动机对车体动特性的影响车架和车架挂发动机总成的试验模态的比较如表5所示。挂发动机后,一阶侧 弯频率降低了 13 25H乙一阶扭转频率降低 了 4 84H乙二阶扭 转频率降低了 17 57H乙一阶弯曲频率升高了 39 82H z。表5发动机对车体结构刚度的影响阶次车架车架挂发动机频率(Hz振型描述 频率(H z振型描述181.57一阶侧弯68. 32一阶侧弯
18、299. 96一阶扭转95. 12一阶扭转3108. 14一阶弯曲134. 08二阶扭转4151.65二阶扭转 147. 96一阶弯曲5167. 14二阶弯曲170. 95+扭转6200. 52二阶侧弯206. 80二阶侧 弯车架挂发动机以后一阶侧弯和扭转模态刚度降低,一阶弯曲模态刚度变大,结构动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车架挂发动机总成后的结构动特性对摩托车振动 舒适性更具参考意义。2摩托车行驶中的激励分析摩托车行驶过程中,主要受到路面激励和发 动机激励的作用,因此,对车体的 动特性提出了以 下要求:车体频率应该避开悬架系统的频率;车体的模态频率应避 开发动机激励和路面激励的 频率范围;车体
19、振型应尽可能光滑、 避免突变。摩托 车悬架系统簧上质量偏 频一般在2 3H z左右,簧下质量(车轮偏频一般低于 20H乙车体的固有频率远远高于此频率,因此悬架系统 的频率不会和车体相耦合, 下面主要分析道路激 励和发动机激励的影响。2. 1路面激励的影响路面激励频率由路面不平度波长和摩托车车速决定。以摩托车的最高车速为85km/h、路面不平度的最小波长为0 32m进行计算,路面激励的最高频率为f =v/(3 6 =73 79(H z式中,v为车速;为路面不变度波长为了能适应各种路面,该频率为车体固有频率的最低限值。该车架挂发动机 的一阶频率为68H乙在这种路面上行驶时的共振车速为 78km/
20、h,实际在这种较差 路面行驶时,车速一般不会达 到这么高。因此路面激励不会引起车体共振。2. 2发动机激励的影响摩托车发动机是通过螺栓直接刚性联结在车架上的。发动机的激励源于曲柄 连杆机构,包括往复惯性力、旋转惯性力、气体作用力和与曲轴扭矩相反的翻倒 力偶矩。其中,气体作用力在发动 机机体上互相抵消,并不传递到机体之外的支架 上,旋转惯性力已被平衡质量平衡掉,翻倒力偶矩由气体作用力和往复惯性力产生 往复惯性力和气体惯性力是主要激励。这些力都是作用在与曲轴垂直的平面内,在摩托车上,发动机的曲轴方向是沿 摩托车横向的,因此发动机产生的激励都作用在摩托车的纵向中 心平面内,从理论 上讲,这些激励只对
21、摩托车的弯曲振型产生影响。对于单缸四冲程发动机,往复惯性力的基频f 1和气体作用力的基频f 2满足:f 仁n /60=2f 2平顺性试验表明该发动机的激励主要是一阶往复惯性力。与车架挂发动机模 态频率耦合的发动机转速以及最高挡位下的车速如表 6所示。一阶弯曲振型的共 振车速 接近90km/h,超出了正 常行驶速度,也就是说正常行驶时不会出现共振。 但真实情况应由试验来检验。表6车架挂发动机的共振转速阶次频率(H z 发动机转速(r/min 车速(km/h 168. 32409941.46 295. 12570757.72 3134. 08804581. 37 4147. 96887889. 8
22、0 5170. 9510257103. 75 6206. 8012408125. 503车体结构改进及试验验证理论上说,正常行驶时不会出现车体共振,但平顺性道路试验表明,对于手把 处振动,在55 60km/h左右存在明 显共振车速,严重影响了整 车舒适性。说明发 动机激励对侧弯和扭转振型也 有较大影响,这是由于受焊接变形的影响,摩托车中 国机械工程第18卷第24期2007年12月下半月车架并不是完全对称的。因此应设法提高车架频 率,尽可能减小激励的影响。我们对原车架进行了改进,将主板焊接部分 改为圆管,并加了一个加强管,如 图8所示。图8改进后车架改进前后车架挂发动机的模态特性(试验结果对比如
23、表7所示。改进后第一阶模态提高了 15H乙低阶弯曲、扭转以及侧 弯模态刚度都得到了大幅提高,而且振型分布也发生了变化,结构刚度有了明显提 高,结构动特性得到了改善。改进前后车架挂发动机模态特性对比阶次原车架改进车架频率(H z振型描述频率(H z振型描述168. 32一阶侧弯83. 75侧弯振型295.12 一阶扭转136. 67切 qtpR侧弯振型3134. 08二阶扭转179. 25弯曲振型4147. 96一阶弯曲194. 54扭转变170. 95一阶弯曲+扭转233. 31侧弯+扭转对车架改进前后的摩托车,按照摩托车平顺性试验方法和评价方法3-5进行平顺性道路试验 和分析,图9所示为试验
24、得到的手把处垂直方向、水平前后方向两轴向振动的合成振级 L aw。改进后,手把处振动得到了大幅改善,在 所有车速下的 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都降低了 ,其中55km/h时手把振级从135dB降 到了 130dB,下降了 5个dB。改进后,座位处振动与原车基本一致。这也说明车体侧弯和扭转模态主要对手把处振动有较大影响,而对座位处影响不大。图9车架改进方案对比(手把处振动平顺性道路试验表明,改进车架明显降低了 手把处振动,改善了整车振动舒适 性。4结论(1采用试验法和解析法分析了车架、车架挂发动机的模态特性,试验证明简化了的车架挂发 动机模型是有效的。(2分析表明,对于该跨接菱形式车架,挂发动机后降低了除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与普惠金融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
- 维保合同解约协议书范本
- 火灾救人受伤赔偿协议书
- 猫宠物买卖合同协议模板
- 村民入股企业合同协议书
- 甘肃农业大学实习协议书
- 深圳劳动合同续订协议书
- 阴阳合同免责声明协议书
- 洗浴中心赔偿协议书模板
- 绿点合同解除协议书范本
- 公司团建活动出游方案
- 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意义与实践要点探讨
- 金属电梯门套施工方案
- 城市低空空域智能管控系统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 岗位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协议书6篇
- 郑伯克段于鄢
- 《煤矿工作面机械设备选型及供电设计》11000字
- 特征值提取方法优化研究-洞察分析
- 化工新材料公司项目监理规划
- 印章交接表(可编辑)
- 《退役军人保障法》知识学习考试题库及答案(供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