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_第1页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_第2页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_第3页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doc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一)1、水分代谢:指绿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2、半透膜: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3、选择透过性膜:由于膜上具有一些运载物质的载体,因为不同细胞膜上含有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即使同一细胞膜上含有的运载不同物质的载体的数量也不同,因而表现出细胞膜对物质透过的高度选择性。当细胞死亡,膜便失去选择透过性成为全透性。4、吸胀吸水:是未形成大液泡的细胞吸水方式。如: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和干燥的种子。5、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叫做。6、渗透吸水:靠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过程,叫做。7、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可

2、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细胞壁不属于原生质。一个动物细胞可以看成是一团原生质。8、原生质层: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可看作一层选择透过性膜。9、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叫做。10、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11、合理灌溉:是指根据植物的需水规律适时、适量地灌溉以便使植物体茁壮生长,并且用最少的水获取最大效益。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二)1、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2、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a.具有半透膜

3、。 b、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3、植物吸水的方式:吸胀吸水: a、细胞结构特点:细胞质内没有形成大的液泡。b、原理:是指细胞在形成大液泡之前的主要吸水方式,植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质中有大量的亲水性物质纤维素、淀粉、蛋白质等,这些物质能够从外界大量地吸收水分。c、举例: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和干燥的种子。渗透吸水:a、细胞结构特点:细胞质内有一个大液泡,细胞壁-全透性,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b、原理: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外因(两侧具浓度差):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c、验证: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d

4、、举例:成熟区的表皮细胞等。4、水分流动的趋势:水往高(溶液浓度高的地方)处走。水密度小,水势低(溶液浓度大);水密度大,水势高(溶液浓度低)。5.水分进入根尖内部的途径:(1)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内部层层细胞导管(2)成熟区表皮细胞内部各层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间隙导管6、水分的利用和散失:a、利用:1%5%的水分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b、散失: 95% 99%的水用于蒸腾作用。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意义是植物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7、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应该是一个渗透系统,是具有大型液泡的活的植物细胞(成熟植物细胞)在处于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才会有的现象。(人体的细

5、胞,它没有细胞壁,也就不会有质壁分离。玉米根尖细胞没有形成大型液泡,玉米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和伸长区的细胞,形成层细胞和干种子细胞都无大型液泡,主要靠吸胀作用吸水,不会发生质壁分离。洋葱表皮细胞和根毛细胞两种成熟的植物细。)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三)一、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二、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

6、衡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中央液泡大小 原生质层位置 细胞大小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四)1、种群: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2、种群的特征有:数量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3、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4、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5、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

7、重捕法等。6、种群的年龄组成有三种: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7、“J”型曲线: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倍。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t(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8、“S”型曲线:自然条件下,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9、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的原因是: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该种群的天敌增加,就会使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当死亡率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达到平衡。10、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11、群落的物种结构包括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