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美国与清华大学的创办美国与清华大学的创办1396引言作为国际一流学府,清华大学的创办历史,尤其它与美国 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国内的 许多论著都将清华大学的创办归诸当时驻美公使梁诚运动 的结果,有意无意地淡化或否认美国的作用 i 。去年 9 月 23 日,台湾著名学者李敖先生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也持相同 的见解, 批评 2002 年 2 月 22 日美国总统小布什 (George W. Bush)在清华大学演讲中有关当初清华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建 立的观点不诚实 ii 。这些都说明在时隔一个世纪之后, 有关 清华大学的创办与美国的关系仍然是一个有待厘清的问题。清华大学系在美
2、国退还超收部分庚款的基础上创办,这是 一个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因此,为澄清清华大学创办与美 国的关系,首先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美国当初为什么要 退还部分庚款?它是如何被提出来的? 在这个问题上,李敖先生为否定美国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将 美国的退款完全归诸当时清朝驻美公使梁诚的功劳,认为是 梁诚最先发现美国多要了钱,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交涉,搞 得国务卿很不好意思,结果同意退还部分庚款,指出“所以 清华大学钱的来源是因为美国人故意冒领钱,被我们逮到被 我们追回。” 李敖先生的这一说法有一些历史根据,但在主 要方面与历史不相符合, 夸大了梁诚的作用。 作为驻美公使, 梁诚在促使美国退款中虽然起过一些
3、积极作用,但退还部分 庚款主要还是出于美方的决定,是美国政府的主动行为。美 国国务卿罗脱 (Elihu Root) 在 1907年6月15日将退款决定 正式通知中国驻美公使梁诚时,明确宣称这是美国政府的主 动行为,指出: “从赔款一开始本政府就有此意向,即在适 当的时候,当所有的申诉均已提出,所有的开支均尽可能查 清之后,原来估计的数字以及赔款支付总数应予修正,并作 为与中国真诚友好的一个证明,自愿免除超出中国应向美国 国家和公民赔偿之外的那一部分赔款的法律义务 iii 。”揆诸 事实,罗脱所说,并非虚言。在 1900-1901 年和约谈判期间,美国政府即从刚确立的对华 门户开放政策出发,主张
4、在赔款问题上不要给清政府造成过 度的财政压力,尽量限制在清政府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强调 “更多的优惠和行政改革要比大量的金钱赔偿更合乎需要 iv ”。1901 年 1 月 29 日,国务卿海约翰 (John Hay ) 致电驻 华公使康格 (E. H. Conger )和美国谈判代表柔克义( W. W. Rockhill ),指示他们将赔款总数限制在 15000 万美元(约合 关平银 2.02 亿两),同时为在谈判中要求其他列强削减赔款 数目预设一个筹码,故意虚报美国的赔款额为 2500 万美元 v 。对于 5月7 日有关列强提出总数为 6750万镑(约合关 平银 4.5 亿两)的赔款要求,海约
5、翰认为这一赔款额太大, 恐怕会给中国造成灾难,始终持反对态度。 10 日,他便致电 柔克义,表示为使赔款额降到一个合理的数字内,美国政府 愿意将所要求的赔款减少二分之一,如果其他列强也同样缩 减的话 vi 。28 日,海约翰又在电报中指示柔克义,如有可 能,将赔款问题移交海牙国际仲裁法庭裁决 vii 。但由于各 国的反对,美国的建议始终没有被其他列强接受。1901 年 9 月辛丑条约签订后,由于各国申报的赔款总 额高达 4.6 亿多海关两,比和约规定的 4.5 亿两多出 1000 余 万两,因此各国继续就如何分配庚款问题举行谈判。在此过 程中,美国不但表示愿意按比例削减赔款额,而且还多次指 示
6、美国驻华公使康格转告其他列强,在将各国的赔款总额削减至 4.5 亿两之后,美国愿意做进一步的削减,假如其他列 强也按比例削减的话 viii 。然而,美国政府的这一倡议也没 有得到其他列强的响应,经多番的商讨,至1902 年 7 月列强仅就他们之间如何分配 4.5 亿的赔款达成一致意见,而无 意做进一步的削减。结果,美国的赔款额仅仅做了微调,从 原先的 2500 万美元调整为 2444 万美元。在劝说其他列强共同按比例削减庚子赔款的倡议失败之 后,作为当事人的海约翰和当时负责远东政策的柔克义开始 考虑率先由美国单独退还庚款的超额部分,从而促使其他列 强一同退还。 1904 年 12 月 6 日应
7、海约翰的要求,柔克义草 拟了一份提交国会的关于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的备忘录。该备 忘录指出:经调查,美国公民在义和团时期所遭受的损失以 及美国军队的开支并非最初估计的那么多,鉴于这一事实, 以及中国目前的财政困难和我们以前也有过向中国退还多 余部分赔款的政策,向国会提出庚子赔款对中国是否存在不 公正问题是我的职责;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对减轻中国沉重的 债务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这一建议获得国会的批准,我 建议授权行政部门通知中国政府,此后美国只要求赔款总数 的一半 ix 。 1905 年 1 月间,驻美公使梁诚奉命与美国商讨 庚款付金付银问题,海约翰为缓解因付金给清政府所增加的 财政负担,第一次婉转表
8、达了美国愿意退还多余部分赔款的 打算,并叮嘱梁转告清政府,为避免产生阻力,不要泄露这 一消息 x 。同年 4月,柔克义为早日促成此事,在来华任公 使前夕,就如何归还部分庚款征询梁诚的意见 xi 。1905年 7 月 12 日,在国务卿海约翰病逝后第 5 天,已来华履任的柔 克义又立即给美国总统罗斯福( Theodore Roosevelt )写信, 希望早日解决退还庚款的超额部分, 指出:在过去的几年里, 海约翰经常与我说起这件事,每次最后他都这样表达他的意 见我们必须找到某种方式履行公正。但这件事在国务院 中并没有任何文字记录,只是在海约翰和我之间一再讨论, 因此,“提请您关心这件事是我的责
9、任,也是对海约翰的纪 念,相信以您的智慧,您能够决定以某种方式完成这一愿望。” xii然而,当时中美之间所发生的一系列纠纷, 如收回粤汉铁路、 抵制美货运动及发生在广东的连州教案,影响了美国政府做 出退还部分庚款的决定。 1906 年初, 随着中国抵制美货运动 的平息,尤其是 3 月间清政府应美国政府的要求,公开发布 保护外人的上谕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对退款的态度转向积 极。1906 年 4月 3日他在写给美公理会传教士明恩溥 (A. H. Smith)的回信中承诺,只要不发生一些重大的相反的理由, 他本人将会与哈佛、耶鲁等大学机构共同努力,争取国会通 过退款决议 xiii 。与此同时,驻美公使
10、梁诚也多方活动,游 说罗斯福总统及国务院有关官员,如国务卿罗脱、内务部大 臣格斐路( J. R. Garfield )、工商部大臣脱老士 (O. S. Straus) 等支持退款动议。出于对梁诚的关照,为使他归国后不至乏 善可陈, 1907 年 6 月 15 日美国国务卿罗脱特意在梁诚卸任 之前正式致函清政府,宣布美国总统将在下次国会开会期间 要求授权修改与中国签订的有关赔款协议,豁免和取消部分 庚子赔款。 1908年 5月,美国国会正式通过议案,授权美国 总统退还中国庚款 1078 万美元,本息合计共为 2892 万美元 综上所述,美国退还部分庚款是美国政府从赔款一开始就知 道多要了钱,有意
11、退还中国。梁诚作为驻美公使,在促使美 国退款过程中虽然起过一些积极作用,但若不是美国有主动 退还的意向,以当时中美两国强弱之悬殊,即使梁诚有三寸 不烂之舌,也无法说动美国政府做出此举。这是一个基本的 历史事实。为了厘清清华大学的创办与美国的关系,第二个有待回答 的问题是:将退款用于兴学的决定又是如何做出的?到底是 出于美方的安排,还是中方的自愿选择? 在这个问题上,李敖先生也完全将它归诸梁诚的功劳,演讲 道:“聪明的中国大使梁诚说,钱捐出来好不好?办一个大 学好不好?后来美国人就同意了,这就是今天的清华大学。 ” 李敖先生的这一说法也与历史相去甚远。事实是,将退款用 于兴学的决定主要也是出于美
12、方的意图,而非出于梁诚的倡 议和清政府的自愿。根据目前所看到的史料,退款用途问题最早是由美方提出 的。1905 年初在国务卿海约翰向梁诚透露美国有退还部分庚 款的意图之后,新任驻华公使柔克义在 4 月来华前夕,首先 向梁诚提出退款用途问题,建议清政府最好将退款直接和完 全用于派遣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以便总统向国会提出议案 xiv 。稍后,柔氏在来华后写给罗斯福总统的信中再次建议 将退款用于教育,坚决反对当时康乃尔大学教授精琪(Jeremiah Jenks)提出的将退款用于清政府货币改革的主张, 指出接受现代教育才是中国各项改革事业中所急需的,只有 它才能确保中国的生存 xv 。1906 年初,罗
13、斯福总统在写给 美公理会传教士明恩溥的回信中也赞同将退款用于教育,表 示如果我们能采取你所建议的政策, 我将全力支持 xvi 。1907 年 12 月 3 日,罗斯福本人在为争取国会支持退还部分庚款 所做的报告中公开表示: “我们这个国家应在中国人的教育 方面给予十分实际的帮助,以便中国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 多的帝国逐渐适应现代形势;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就 是鼓励中国学生来我们这个国家,吸引他们在我们的大学和 高等教育机构里就学。 ”xvii 可以说,将退款用于兴学,这 是美国在国会正式批准退款之前即已做出的一个决定。 在退款用途问题上,清政府虽然原则上不反对将退还的庚款 用于派遣中国学生
14、留学美国,但鉴于“目前中国待办要政极 多,正虑无款可筹” ,并不赞成直接将它全部用于兴学。 1905 年 5 月在收到梁诚发来的有关美国有退款兴学意愿的信函之 后,直隶总督袁世凯建议将退还的庚款先用于兴办路矿,再 以其所获之余利用于兴学,认为这样“庶可本末兼权,款归 实济”。xviii外务部也认为袁世凯的意见“尤属统筹兼顾、 尽美尽善之图” ,并指出“办理学务,似无须如此巨款” 。但 鉴于庚款兴学“为美廷所乐从” ,以及当时中美之间正为粤 汉路权问题进行交涉,为不影响美国退还部分庚款,驻美公 使梁诚和外务部都不敢对庚款兴学提出异议,外务部指示梁 诚“揆度情形,必须毫无妨碍,方可示此宗旨,否则但
15、告以 办理一切有益之新政, 决不妄费 xix ”;而梁诚也因 “时值粤 汉铁路正议收回,美总统颇不适意,且恐有所牵掣,未曾再 提前议” xx 。此后,由于梁诚于 1907 年即被清政府调回国 内,因此他在庚款用途问题上再没有发挥任何影响和作用。 1907年 6月美国国务卿罗脱正式通知中方将退还部分庚款之 后,用途问题再次成为中美两国争议的焦点。当时,清政府 为抵御俄、日两国的进逼,希望将退还的庚款用于东三省实 业开发,然后再以其盈余用于派遣中国学生留学美国。而美 国政府则要求清政府必须将退款全部和直接用于派遣中国 学生赴美留学。 1908年 5月 25日,柔克义在收到国务卿关 于国会正式通过退
16、还部分庚款议案的电文通知后,故意没有 立即照会外务部,而是非正式地通知外务部右侍郎梁敦彦, 询问清政府是否愿意履行 3 年前的诺言,将退还庚款用于兴 学,强调只有中方明确保证将退款完全和直接用于派遣中国 学生留学美国,才有助于美国政府早日退还部分庚款。在清 政府完全满足他的要求后,柔克义才于 7 月 14 日与外务部 就美国退还部分庚款问题正式互换照会 xxi 。10月 31日, 经反复协商,柔克义又与外务部拟定派遣美国留学生章程 草案,就留美学生的资格、选拔、专业及其管理等问题初 步达成一致意见。 12 月,国务卿罗脱在华盛顿与唐绍仪会谈 中又再次拒绝了唐提出的将退还庚款先用于东三省实业借
17、款的建议,坚持退款必须直接和全部用于兴学 xxii 。为此, 他还特意制定了一套繁琐的“先赔后退”的退款方案,规定 清政府每月仍须按原赔款义务向上海花旗银行缴付赔款,然 后由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通知银行汇往美国之数,由上海海关 道代表中国政府照数购一汇票交银行汇往美国,最后才由美 总领事签字核明将剩余之款退还上海海关道转交外务部 xxiii 。这样,一旦发现清政府将退款挪作他用,美国政府 便可中止退款。 在确保退款将被用于兴学的目的之后,美国政府接着又催促 清政府尽快履约,做出具体安排。 1909年 1月 9日,美国国 务卿指示柔克义转达美国政府对落实中国派遣留美学生的 关注,表示美国方面已做好准
18、备,在选派学生上没有理由再 延搁xxiv。3月20日,柔克义照会外务部,催促清政府尽 快选拔留美学生,指出第一班赴美留学之期将至,美国方面 已为接收中国留学生做好准备, “外部愿中国速选学生筹备 一切,迅来美国就学为盼” xxv 。 5月 14日,柔克义再次照 会外务部,对清政府迟迟不履行上年 10 月间达成的派遣 美国留学生章程草案以及对他的照会未做反应提出强烈抗 议,威胁外务部: “如中政府不按上年七月十四号所云办法 及草案速行酌定,本大臣无法,祗可达知美政府将现行减收 之法停办,俟贵国将派生赴美留学生之章定妥,再行议订减 收之法。” xxvi 正是在柔克义和美国政府的一再敦促之下, 19
19、09 年 7 月 10 日清政府颁布遣派游美学生办法大纲 ,在北京设立“游 美学务处”,附设“游美肄业馆” ,正式启动留美计划。这个 培训学校“游美肄业馆” ,便是今日清华大学的前身,她于 成立的翌年 10 月即因地处“清华园” ,更名为“清华学堂” 结语从以上的历史不难看出,清华大学的创办,的确与美国有 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如果没有美国当初主动退还超额部 分庚款并坚决要求将它用于兴学,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清华大 学。在近代,可恶的美帝国主义虽然侵略过中国,干涉中国 的内政,但退款兴学应该说还是近代中美关系史上一件值得 肯定的事情。 i 详见:王树槐庚子赔款 (台北:中研院近 史所, 1974)
20、,页 274-275;罗香林梁诚的出使美国 (香 港:香港中文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1977),页 1-22;李喜所、 刘集林近代中国的留美教育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0),页 65-66 ;徐建平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史实考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98 年第 2 期;茆诗珍、徐飞庚款 留美发端考梁诚首倡庚款留美计划的历史考察 ,中国 科技史杂志 2005 年第 1 期。ii 李敖先生的演讲全文见 9 月 23 日李敖清华大学演讲全 文实录,载“中国教育在线校园频道” ,网址为: 。iii 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Chinese Minister, J
21、une 15, 1907, 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07 (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10), p.174.iv Mr. Hay to Mr. Conger, December 29, 1900, April 8, April 29, 1901, Diplomatic Instruction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1801-1906, China, microfilm, Roll No. 43 ;
22、Mr. Rockhill to Mr. Secretary, April 18, 1901, John Hay Papers, microfilm, Roll No. 9.v Mr. Hay to Mr. Conger, January 29, 1901, Diplomatic Instruction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1801-1906, China, microfilm, Roll No. 43.vi Mr. Hay to Mr. Rockhill, May 10, 1901, Diplomatic Instructions of the Depar
23、tment of State, 1801-1906, China, microfilm, Roll No. 43.vii Mr. Hay to Mr. Rockhill, May 28, June 6, July 20, 1901, Diplomatic Instruction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1801-1906, China, microfilm, Roll No. 43.viii Hay to Conger, May 9,1902; Hill to Conger, June 28,1902, Diplomatic Instructions of t
24、he Department of State, 1801-1906, China, microfilm, Roll No. 43.ix Memorandum, Dec 6, 1904, Rockhill Papers ; W. W. Rockhill to Mr. Secretary, December 12, 1904, John Hay Papers, microfilm, Roll No. 9. 按:该备忘录因海约翰不久病故未及正 式提交国会。x 驻美公使梁致外务部函 (光绪三十年十二月十四日收 到),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编: 清华大学史料选编 (一)(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1)
25、,页 73-74 。xi 驻美公使梁致外务部函(光绪三一年四月初十日到), 清华大学史料选编 (一),页 76-77。xii Rockhill to Theodore Roosevelt, July 12, 1905, RockhillPapers .xiii Roosevelt to Smith, April 3, 1906, in Elting E. Morison (ed.), The Letters of Theodore Roosevel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2), V, p.206.xiv 驻美公使梁致外务部函 (光绪三十一年四月初十日 到
26、),清华大学史料选编 (一),页 76-77。xv Rockhill to Theodore Roosevelt, July 12, 1905 , Rockhill Papers .xvi Roosevelt to Smith, April 3, 1906, in Elting E. Morison(ed.), The Letters of Theodore Roosevel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2), V, p.206.xvii 6 0th Congress 2nd Session, 1908-1909, House Document Vol.147
27、, p.6.xviii 北洋大臣袁世凯致外务部函 (光绪三十一年四月 二十日到),清华大学史料选编 (一),页 78。xix 外务部致驻美国大臣梁函 (光绪三十一年四月二十 九日发),清华大学史料选编 (一),页 79。xx 驻美国大臣梁致外务部函 (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初五 日到),清华大学史料选编 (一),页 80。xxi W. W. Rockhill to Secretary of State, July 16, 1908,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Relating to Internal Affairs of China, 1906-1910, microfilm, Roll No. 242.xxii Interview betw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结肠癌护理常规
- 小区交付施工方案
- 2026版《全品高考》选考复习方案物理01 课时作业(一) 走近细胞含答案
- 如何发现胃肠肿瘤信号
- 图书英文面试题及答案
- 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 园林会计面试题及答案
- 前厅部考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健康课课件
- 内科主管考试题及答案
- 免疫调节治疗在脑卒中的运用课件
- DB32∕T 186-2015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 XX公司“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及年度评价报告(模板)
- 机关档案管理工作培训PPT课件
- 三宝四口及临边防护安全培训讲义
- 油轮、化学品船的基本知识
- (高清正版)T_CAGHP 054—2019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试行)
- 25T汽车吊检验报告
- 变频空调中的永磁电机电感分析
- 高考常考语法填空词性转换汇总
- AOI自动光学检测设备程序编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