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点5 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考点剖析 1.地质作用的概念,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关系。 2.地质构造的概念,基本类型;褶皱向斜、背斜;断层的概念及构造示意图的判断。地质构造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板块构造理论。题例精析 【例1】下列平原中,主要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A东欧平原B亚马孙平原 C密西西比平原D印度河恒河平原 解析:该题是区域地理与高中地理相结合的一道学科内综合题,需要对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有清楚的了解。东欧平原地表呈波状起伏,是地质史上冰川刨蚀地面形成的。 答案:A 【例2】图2-5-1是我国西北某农业区示意图。其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图2-5-1 A冲积扇B
2、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D河流三角洲 解析:这是一道读图分析能力题,考查四种流水堆积地貌类型的差异。解题时把握如下两点:该图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区。河流为季节性河流。该农业区位于山麓地带。 答案:A图2-5-2 【例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A所在国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还有_。 (2)填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城市名称:_,_,_。 (3)城市的主要职能是_,该国城市主要分布在_(地形区),其原因是_。 (4)所在国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_,沿岸有_(洋流)经过。 解析:本题考查了南美重要城市的分布、阿根廷的农业地域类型、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沿岸
3、洋流的分布等地理知识。图中A为潘帕斯草原,这里牧草优良、地广人稀、距海港较近,为典型的大牧场放牧业。该国还是世界上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国。为巴西利亚,是巴西首都,为了开发、管理内地,也为了分散城市职能,巴西由里约热内卢迁都到巴西利亚,使其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热带低地,气候闷热,而高原上气候凉爽,所以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地区。南美西部处在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相挤压的地方,故火山、地震频繁。沿岸的秘鲁寒流深刻地影响着当地的地理环境。 读图解答问题一类的题目,准确判读图示内容是解决问题的首要一步,其次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答案:(1)大牧场放牧业 商品谷物农业 (2)布宜诺斯艾利斯 圣地亚哥 里约
4、热内卢 (3)政治中心 巴西高原 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 (4)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秘鲁寒流误区校正 【例4】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图2-5-3),在字母I、J和C处分别发现了三叶虫、恐龙和剑齿虎的化石。回答下列问题。图2-5-3 (1)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A处_,B处_,C处_,D处_。图中先成山地后又成谷地的有_和_,先成谷地后成山地的是_和_。 (2)图中D处成为山谷的原因是_。B处成为洼地的原因是_。 (3)图中各地层中,可能有煤的是_,可能含石油的地层是_。 (4)按埋藏条件看,B处地下水应属于_水,如在C处打井,井水不会自动流出,原因是_。 (5
5、)由该地质剖面图分析,该地区受到哪些地质作用?产生了哪些类型的地壳运动?判断依据是什么? 错解:(1)在判断地质构造时,一定要依据地层形态和新老关系,否则容易产生错误。(2)许多学生不会根据剖面图中岩层的形态,分析岩层受力情况。例如该题图的岩层形态表明先褶皱后断层,即先受挤压力再受拉张力,先产生水平运动而后产生升降运动。向斜成山、背斜成谷是长期受外力作用的结果。(3)不少学生不会根据古生物化石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须知这是确定地层形态不完整时向斜和背斜构造的重要依据。 解析:找准切入点,充分利用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古生物化石,通过化石确定岩层的新老关系,因为它是判断背斜、向斜的重要依据。其次,根据
6、岩层的形态确定地垒、地堑等构造。最后,分析地形与构造不一致的现象。根据已知条件给予的三种古生物化石,可以确定它们分别代表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这是判断地层中是否含有煤和石油等矿产的依据;向斜构造地层中的两个隔水层,是判断地下水类型的主要信息。 答案:(1)地垒 地堑 向斜 背斜 B D A C (2)D处为背斜,因其顶部岩层受张力,易受外力侵蚀而成为背斜谷地 B处岩块相对下沉,故成洼地(地堑) (3)I、J J、C (4)承压 井口高于承压水位线 (5)先受水平挤压力,后受张力产生断层,使D处背斜成谷,C处向斜成山。方法点击背斜、向斜的判定方法地质作用岩层的状态地质构造地形形态内力作用为主岩
7、层向上弯曲背斜山岭(地表为同一年代地层)岩层向下凹陷向斜山谷外力作用为主中部老两翼新背斜山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破裂而易被侵蚀成谷地)中部新两翼老向斜山岭(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实不易被侵蚀)实战演练 基础过关 读图2-5-4,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13小题。图2-5-4<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B西北 C东南D西南<2>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_米( ) A40<H<41B49<H<50 C59<H<60D60<H<61<3>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8、) 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4>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严重缺损的自然原因是( ) A河流侵蚀作用B风化和风蚀作用 C海浪的侵蚀作用D雨水的溶蚀作用<5>读图2-5-5,并回答问题。图2-5-5 (1)地质构造名称: A_,B_,C_,D_。 (2)B处成谷的原因是_。 D处成山的原因是_。 (3)除D外,该地区缺失_代岩石。分析缺失的原因:a_;b_。 (4)D处岩层呈_(水平、倾斜或颠倒)状态。因为_。 (5)C处河流形成的地质时代是_。发育成河谷的原因是_。 (6)用箭头表示C处岩石的升降方向。 (7)E处按岩石成因分类属_岩,它形成的年代_(填
9、“早”或“晚”)于古生代。<6>读“地壳物质循环略图”(图2-5-6)回答问题。图2-5-6 (1)表示_作用,表示_作用,表示_作用,表示_作用。 (2)写出A、B、D部位的地质构造名称:A_,B_,D_。 (3)说出B地成山的原因:_。 (4)C是_活动。 (5)E为_岩,F为_岩,G为_岩,其中E的重要特征是_。 能力提升<7>下列概念中,属于地质构造的是( ) 褶皱和断层地壳运动和沙丘 背斜和地震向斜和断层 ABCD<8>下列地貌的形成与断层有关的是( ) A泰山B喜马拉雅山C安第斯山D富士山<9>下列几种地貌形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10、) 马里亚纳海沟 青藏高原 河口三角洲 桂林山水 ABCD<10>下列地区处在板块生长边界的是( ) A安第斯山脉B日本列岛 C红海D喜马拉雅山脉<11>读图2-5-7,回答下列问题。图2-5-7 (1)图中所示地区的地质构造是_。 (2)甲镇所在地的岩石可能是_,理由是_。 (3)3个村庄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理由是_。 (4)如果在乙、丙两村都找到了矿产,那么矿种是否相同?_,为什么?_。 (5)如果要在A、B两处中选一处修建水库,那么,你认为在何处筑坝较合理?参考答案基础过关 1.B 2.C 3.C 4.B 5.(1)向斜 背斜 断层 地垒 (2)背斜顶部因受到张
11、力,多裂隙,易被侵蚀成谷地 两侧岩石相对下降,中间抬升而成 (3)中生代 中生代时期,该地区绝大部分地壳抬升,没有接受沉积而缺失 中生代接受沉积,后来地壳抬升,被侵蚀掉而缺失 (4)水平 岩层是新的在上,老的在下,呈水平分布(5)第四纪后期 断层带岩石破碎易侵蚀成河谷 (6)略(7)岩浆 晚 6.(1)喷出和侵入 变质 风化侵蚀搬运 重熔再生 (2)背斜 向斜 断层 (3)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4)火山喷发 (5)沉积 变质 岩浆 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能力提升 7.C 8.A 9.B 10.C 11.(1)主要依据图中图例所示的岩层新老关系推断。(2)了解各
12、岩石的种类及形成。(3)化石只存在于沉积岩中,弄清沉积岩是哪些,不难得出结论。(4)不同的岩石性质,会有不同的矿种,此题还是要弄清图示岩石的种类和性质。(5)通过阅读等高线,结合地貌,岩石状况综合分析 (1)背斜 (2)沉积岩 石灰岩分布地区 (3)乙 甲石灰岩、砂岩属于沉积岩,而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重要特征 (4)不同 乙为沉积岩,一般为外生矿床;丙为岩浆岩,一般为内生矿床 (5)A。A为砂岩,而B处为石灰岩,石灰岩地区形成的岩溶地貌有地下溶洞、暗河、漏斗等不利因素;B处筑坝,要迁移居民;B处为陡崖,施工难度大。考点6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考点剖析 1.气候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及与农业、工业等的
13、关系。 2.陆地资源的特点、种类、利用方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的分布开发。海洋空间的利用;海洋环境保护。 4.气象灾害的主要形式、形成原因、危害及预防治理,防灾减灾的措施。 5.地质灾害的种类、形成、危害与预防措施。题例精析图2-6-1 【例1】图2-6-1中各地段较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是( ) A村落 林地 耕地 B林地 果园 耕地 C耕地 林地 村落 D林地 村落 耕地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运用地图材料理解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及空间联系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对土地资源的认识。解题时关键是读懂地形剖面图,了解各地段地形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图中地段:相对
14、而言,海拔较高,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是本区海拔最高地段,且坡度较陡,不宜布局耕地和村落,最宜作为林地,故可排除A、C两项。地段:海拔低于200米,有较宽广的平地,布局村落、果园均适宜。地段:为地势平坦且广阔的平原,有河流,灌溉便利,最宜布局耕地。 答案:BD 【例2】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地面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地理概念的理解能力,通过自然资源这一概念来重点考查自然资源的分类知识。自然资源按其性质可划分为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按其利用类型可划分为土地
15、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其中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海洋资源中的海底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排除A。能源资源中的生物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属于可再生资源,故排除C。地下资源中的地热、地下水属于可再生资源,故也排除D。而地面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它们都属于可再生资源,故确定B。 答案:B图2-6-2 【例3】读“我国洪水灾害分布图”(图2-6-2),分析回答问题。 (1)形成我国东南沿海风暴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气象原因分析我国松嫩平原、四川盆地、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 解析:抓住中国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
16、,分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中国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和与之关联的气象灾害。 (1)从风暴潮的箭头所指地区位于我国广东、福建、浙江,说明它是受西太平洋热带气旋中心移到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侵袭造成的。 (2)松嫩平原洪水灾害发生在7、8月,此时暖湿气流进入松嫩平原,带来大量水汽;同时正是西伯利亚融冰季节;融冰大量吸热,爆发冷空气南下,冷空气急剧南下与北上进入松嫩平原的暖湿气流相遇,暖湿气流强烈上升,形成洪水灾害。四川盆地的洪水灾害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太平洋暖湿气流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部边缘进入四川盆地,遇地形阻挡或北方冷气
17、流,形成大量连续性降水,造成洪水灾害。长江流域从气象原因上看,则是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冷气流相遇,且势均力敌,长期停留,形成大面积长时间的降水,引发洪水灾害。 答案:(1)台风侵袭。 (2)松嫩平原:北方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形成快行冷锋;四川盆地: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西,太平洋暖湿气流沿其西部边缘进入四川,遇地形或冷气流影响降暴雨;长江中下游平原:准静止锋。误区校正 【例4】下列资源中,可列为地下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天然气B泉水 C蚯蚓D野山参 错解:对题中的“地下”和“可再生资源”不能进行充分的理解,特别是对“地下”这一限制条件认识模糊,因而容易错选为C或D。 解析:关键在于两点:其一天然
18、气虽然位于“地下”,但作为矿产资源的一种,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排除A。其二蚯蚓、野山参属于生物资源,是可再生的,但它们生存分布的空间仍属地表,而不是“地下”。具体而言,蚯蚓、野山参来自土壤层,属陆地表层部分,故排除C、D。 答案:B 【例5】读图2-6-3,回答下列问题。图2-6-3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该地区这三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灾害。由于人类对植被破坏会导致_(地质灾害)日趋频繁,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会造成_(地质
19、灾害)的发生。 (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增高的原因是什么? 错解:因审题不严造成多答或漏答、错答。如题干中的“自然原因”“工程活动”等限制性条件,没有充分地引起注意。对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理解不透彻。有关的地理事实不清楚。如西南地区,与地质灾害关联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不能完整清晰地展现出来。 解析:(1)该地为我国西南地区,与地质灾害发生关联的自然条件有:地壳活动频繁,山体破碎;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等。(2)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水量和速度加大,是泥石流频发的重要原因。工程活动破坏了斜坡上的岩体和土体,易造成滑坡。 答案:(1)该地现代地壳活动频繁强裂,山体断裂发育,
20、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泥石流 滑坡 (3)人类不恰当的生产、生活活动。方法点击 用图解法掌握我国气象气候的时空分布实战演练 基础过关<1>下列自然资源没有明显地带性分布特点的是( ) A土地 B水 C生物D矿产<2>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滑坡就是冰川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的现象 泥石流就是特大洪水爆发 滑坡和泥石流都会破坏农田、村舍、道路等,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安全 滑坡和泥石流是一种分布较广的自然灾害 ABCD<3>有关气候资源和能源、建筑、交通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植业发达的东部地区太阳能
21、丰富 B城镇街道的方位最好是与子午线成30°60°的夹角 C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厂应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下风向 D机场应建在距城市较近、地势低平的地方<4>在人类对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最不合理的是( ) A利用耕地大力发展种植业 B利用丘陵山地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 C排干湖泊、沼泽,以拓展耕地面积,发展种植业 D开发矿产资源,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原料和能源<5>读图2-6-4,按要求回答问题。图2-6-4 (1)写出下列字母所表示的地理名称: A_,B_,C_。 (2)写出下列字母代表各箭头表示的地理意义: D_,E_,F_,G_, J_,K_,
22、R_。 (3)简要说明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6>如图2-6-5,读地震块状示意图,回答问题。图2-6-5 (1)写出图中数字所示名称: _,_,_,_。 (2)比较图中,A、B两处地震烈度大小:_,其原因是_。 (3)若地发生了5.3级地震,观察点的震级是_。观察点与A、B两地比较,其烈度可能存在的情况有( ) AA>观察点>BBB>观察点>A C观察点>A>BDA=观察点 能力提升<7>下列各选项中,三种自然灾害之间存在逐级因果关系的是( ) A寒潮、霜冻、盐碱化 B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 C酸雨、臭氧层破坏、杀伤性紫外
23、线透入 D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面上升<8>上海某年8月8日最高气温在8月9日最高气温高出7,原因可能是( ) A9日有寒潮到达 B9日受台风影响 C9日有一高压气流控制上海 D9日梅雨季节开始<9>对我国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地质灾害B生物灾害 C气象灾害D水圈异常灾害<10>在香港,人类活动诱发滑坡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震多,且震级大 B在从事筑路、建房等工程活动时不合理地改造山坡 C大规模开采地下矿产资源与大面积毁林开荒 D暴雨频率高,强度大图2-6-6<11>读“我国夏季等温线及盛行风向图”(图2-6-6)回答问题。 (1)我国
24、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出现在_,原因是_。 (2)A处广大地区多暴雨及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3)N地区降水年际变化大的主要原因是参考答案基础过关 1.D 2.B 3.B 4.C 5.(1)陆地环境 产品 废弃物 (2)加工 消费流通 沉淀 萃取、开发 生产与消费 生产、生活排放 改造控制(3)陆地环境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人类通过对自然资源的获取和加工,使自然资源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满足人类的社会需求。在人类社会与陆地环境组成的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中,陆地自然资源在协调系统平衡中起着核心作用。 提示:此题主要是考查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解答此题,一要掌握人类与自然资源、陆地环境之间的相关
25、模式,二要明确它们之间的循环流动方式及其意义,三要明确陆地自然资源在协调人地系统平衡中起着核心作用。 6.(1)震中 震中距 震源 震源深度 (2)B>AA处地层稳定,B处有断层 (3)5.3 BD能力提升 7.D 8.B 9.C 10.B 11.(1)青藏高原 地势高 (2)7、8月夏季风与锋面雨带移至A地,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地表植被破坏严重,洪水肆虐,造成灾害 (3)有些年份,夏季风势力强,出现多雨;而有的年份副高位置偏西,夏季风受阻不能西进,会出现干旱 提示:(1)从图中提供的等温线信息分析,10等温线经过的地区为青藏高原,是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2)结合季风及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26、地表植被状况分析。(3)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关。备考驿站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 华北平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开采地下水,破坏了地下水的平衡。下表为华北平原某些城市采用地下水数量统计,读表完成l4题。表一地区名称中心位置补给指数实际开采指数中心水位埋深(m)唐山市矿区东林3054.526.85北京近郊东郊50608010040保定市区色织厂2566.830.51石家庄市区第一印染厂30147.431.32邯郸化工区树脂厂1583.232.5<1>根据表一的数据显示,上述地区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 A土壤盐碱化
27、B海水入侵 C出现地下漏斗区D水循环遭到破坏<2>该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的重要原因是( ) 地表水污染严重 径流量少 人口密集 径流量含沙量大 ABCD<3>为防止表中所示生态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可采取的措施有( ) 建立高耗水项目管理制度 合理开采,做到采补平衡 规划地下水禁采区 跨流域调水 AB CD<4>河流水体污染分为点源污染(工矿业和城市污水排入河流)和面源污染(农药和化肥等排入河流)。下列行为对控制面源污染有积极作用的是( ) 规范排污许可证制度 畜禽粪便资源化 养殖废水达标排放 控制氮肥、磷肥使用量 AB C D 去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油价飙升,西
28、方发达国家又喊出了“石油危机”“能源危机”。判断57题。<5>在这次原油价格变动中,获益最大的发达工业国是( ) A英国B德国C日本D美国<6>“石油危机”“能源危机”的客观原因是 ( ) A欧佩克组织提价B油田产量减少 C产油地区分布不均D对伊拉克实行制裁<7>由于石油用量增加,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全球气温上升 臭氧层空洞扩大 光化学烟雾增加 地方病增多 ABCD 下图为等值线图(专2-1-1),值a<b<c,据此判断810题。图专2-1-1<8>若为北半球等压线,则正确叙述为( ) AD控制长江流域形成伏旱 BB处常出现降水天
29、气 CA处为4级风,B为5级风 DA处吹偏南风,C处吹偏西风<9>下列因果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为山地等温线,则A比C海拔高 B若为海水等温线,则B处有暖流经过 C若为等降水量线,则C比A降水多 D若为海水等盐度线,则B处有寒流经过<10>若为等高线,则所示地形区的哪种地理特征的分布也如图所示( ) A气温分布B气压分布 C太阳能分布D若层年龄分布 若上图为秦岭局部等高线分布,且a>b>c,回答1112题。<11>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坡比C坡年降水量大 BA坡比B坡垂直地带性显著 CB处为山谷,可能有河流经过 DA坡气温终年比C坡高&l
30、t;12>对秦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秦岭的地质构造属地垒 B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C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参照下表,回答1315题。人均能源消费(世界平均为100)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吨)名义GDP全球份额()美国4782025日本24111.615英国2379.221中国53.62.87.0<13>解决全球“温室效应”问题,表中四国应承担首要义务的国家是( ) A中国B日本C美国D英国<14>为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列生产部门应着重治理和改造的是( ) A木材加工和造纸厂B金属冶炼和火力发电厂 C食品加工和玩具厂D电子配件和化肥厂<15>“温室效应”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正三轮摩托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桦树皮船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柿叶型天然花卉饮品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立体几何动画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无绳电话托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自行车旅游服务
- 2025至2030年中国数码型活氧消毒机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篮球体育教学课件
- 管理者的三观
- 腹膜透析患者护理查房
- 安徽省合肥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二模试题 语文 含解析
- 命案防控讲座课件内容
- 2024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大数据应用与服务》赛项竞赛样题
- 2025年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带答案
- 9.1日益完善和法律体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授权独家代理商合作协议2025年
- PE特种设备焊工理论复习题库(带解析)
- 精准医疗复合手术室
- 《基于三维荧光技术的水环境污染源深度溯源技术规范》
- 危险废物处理应急预案(4篇)
- 江苏省南京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英语试卷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