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朝秋月夜_第1页
春江花朝秋月夜_第2页
春江花朝秋月夜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春江花月夜_n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 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3、 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诵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水平教学重点理解诗歌景情交融,即景抒情的方法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置身诗境,理解诗中的画面及由此产生的人生感慨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学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 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 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

2、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 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 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 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 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 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板书课题)二、重点讲析1、 作者及文题2、 介绍“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让学生集体诵读 枫桥夜泊、鹿柴然后,让学生谈自己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学生谈了自己 的体会后,老师强调:理解诗的意旨,就要“置身诗境,缘景时情”最后,老师谈自己的体 会

3、:第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诗境里去,与诗人产生共鸣第二,找一些相关的意 象,联想、想象其画面,从而体会作者此时此地此景此情在谈枫桥夜泊时,我先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关键的意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 渔火、钟声然后,让学生理解特定的时间: 夜半再联想这诗的主人公: 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 因乡愁而难以入眠至此,我特启发学生思考“客”字对理解诗的主旨的作用客为什么会有如 此思想?我们来云安中学读书,是不是“客”?我们有没有产生过乡思呢?这样,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切身体验来理解,学生都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也都有过“客思乡”之感受 至此,学生明白了这诗主人公的确是客,也会产生孤独、寂寞之情,也

4、会产生有家不能归的痛苦在谈鹿柴这首诗时,我也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空山”等意象来联想,尤其是 抓住“空”字来揣摩,进一步体会王维晚年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的思想三、设疑讨论(对春江花月夜的鉴赏) 先让学生听音乐古曲春江花月夜,然后再欣赏该诗配乐朗诵老师从中适当讲解,让学生在听中感受月出、月升、月高悬时的感受然后, 找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与同学分享老师 再点评,又把老师自己的体会与同学们分享同时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探讨第一部分,体 会景物描写与抒情的关系过程:2(1)、全体学生朗读第一部分(开头但见长江送流水)然后,学生讨论:这部分内容围绕什 么来写的,诗中描绘的画面如何,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5、?随后,从每组里找一个代表发言师生 再点评,看谁的理解较好接着,老师总评,提出分析诗歌时要注意的几点:诗中的背景是什么?主要对象是什么?诗中的画面如何?景与情的关系怎样?再共同探讨学生在探讨时认 为,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下重点写了月,这画面是随月的出现、上升及高悬的不同 位置而不同江与月的关系及周围景色的关系也产生变化(2)、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见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几句子, 探讨人与月,人与水,人生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从而引导学理解人类生生不息的永恒与宇宙万物的永恒与变化的关系四、典题拓展结合其他诗歌谈谈诗歌所变现的意境五、要点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第一部分的内容

6、,让学生明白了学习欣赏诗歌,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走进作者的心灵里去,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体会诗的意境,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时,领略了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体会了空阔、宁静的月夜情景,也从中感受到人生的哲理第二课时要点:分析第二部分,总结全诗的艺术特点一、激趣导学学生齐读二、重点讲析让学生集体朗诵 春江花月夜,然后重点分析、鉴赏第二部分内容(白云一片去悠悠结尾)思考:这部分重点写什么?游子、思妇的相思情景如何?学生集体讨论然后, 找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注意找意象:白云、高楼、妆镜台、帘、捣衣砧板、鸿雁、江树,也要注意分析思妇的动作与心理及游子的动作与心理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的

7、作用学生明白思妇与游子纯真的爱情美与人性美为了更好地把握内容, 着重要求学生从中找出相应的修辞方法例如,“月徘徊”,就是拟人的手法,表现了月的人性化, 从而衬托出思妇的孤独与寂寞还引导学生注意思妇的动作,如卷帘,拂砧,这些细微动作恰好表现思妇因见不到心上人而寂寞难耐的心情,从而进一步刻画了她的相思之苦闷对游子的分析,我则重点引导学生找出其心理独白的有关词语,让学生更好地体味最后,总结第二部分内容学生回答,老师点拨:第二部分因景生情,重点写思妇和游子的相思相望及绵绵的愁苦而月就是游子与思妇相思的纽带全诗悲而不伤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喜 爱,正如古人说的“孤篇压倒全唐”三、设疑讨论学生讨论,本诗在写法

8、上有什么特点?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再总结本诗的艺术特点:1、景、情、理完美结合全诗将写景、抒情、议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写出了春、江、花、月、夜五种美景,以月为主要描写对象,在抒情和议论时也紧紧地围绕着月光来展开,从人之月初与自然之初的关系加以探讨,堪称是宏大的议论, 但却不生硬,而是由江月生发,同时,抒发的是人间最常见的离人思妇的相思之情,亦是人间最普遍的、 最永恒的感情,且能把这种感情完全置于月夜之下来发挥2、本诗具有音律美全诗韵律饶有特色,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以平韵起首,全诗随 着韵脚的转换而变化,平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后呼应,既回环往复,又层出不穷,音3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3、反复

9、朗读全诗,力争在课堂上能熟读成诵四、典题拓展对于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古已有之,且都不得其解,成为人类恒久探讨的哲学命 题。诗人自然也没有找到答案,于是又转入对人类在宇宙间生存状态的思考: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呢,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这种思想,在历代文人的诗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哪些诗句是体现这一思想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化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关汉卿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一 李清照天咼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王勃五、要点总结1提问:全诗的核心意象是什么?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明确:月。作用:从结构上看,诗以月亮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从内容上看,月亮不仅是景物描写的主要对象,也是作者引发哲理思考的因由与抒写离愁别绪的依托。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它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 月下的追问,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2、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