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杯竞赛复习(含答案)_第1页
大同杯竞赛复习(含答案)_第2页
大同杯竞赛复习(含答案)_第3页
大同杯竞赛复习(含答案)_第4页
大同杯竞赛复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选择部分:I.某同学站在圆心o处用细绳拉着小球,使球跟着身体在水平面内作逆时针运动,俯视图 如图所示。当小球运动中经过某点时,该同学释放细绳,小球恰击中P处竖直硬杆,则释放时小球位于图中的()(A)A 点(B)B 点(C)C 点2 . 一个质量为M,电量为q的小球由一根质量不计的绝缘细线悬挂在真空中,真空中存在 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在此区域中小球所受电场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且方向与图示中电 场线方向平行,小球在图中所示的o点保持平衡。当细线被切断之后,小球的运动轨迹是 ()(A)直线OA(B)直线OB(C)曲线OC(D)直线0D3 .如图所示,在静止的小车上有一充满液体的密闭容器,容器内

2、 分别静止着气泡A、悬浮在液体中的物体B、沉底的金属球C。当小车带着容器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时,三个小球的位置相对容器的运动情况是()(A)A球不动,B球向左,C球向右(B)A球向左,B球不动,C球向右(C)A球向右,B球不动,C球向左(D)A球向左,B球向右,C球不动4 .如图所示,甲、乙两小球沿光滑轨道A8CD运动,在水平轨道48上运动时,两小球的速度均为5米/秒,相距10米,水平轨道AB 和水平轨道CD的高度差为米,水平段与斜 坡段间均有光滑小圆弧连接,且两小球在运 动中始终未脱离轨道,两小球在轨道BC上 的平均速度均为6米/秒,在CD上的速度均 为7米/秒,则()A.两小球在水平轨道CD

3、上运动时仍相距10米B.两小球在水平轨道CD上运动时距离小于10米C.两小球到达图示位置P点的时间差为2秒D.两小球到达图示位置P点的时间差为秒5 .己知无限长通电直导线周围某一点的磁感应强度的表达式:B=kl/r,其中r是该点到通电直导线的距离,I为电流强度,k为比例系数(单位为牛/安,如图所示。则根据上式可 以推断,如图(b)所示,一个通电圆线圈半径为R,电流强度为I,其轴线上距圆心O点距离 为h的某一点P的磁感应强度B的表达式可能正确的是()3,8 =而铝平元kRICO B兄 kRI(川;力2严(D)“遥加6 .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的半圆形的凹槽固 定在地面上,一个半径为KR (K&l

4、t;1)的圆柱 体从凹槽的右端静止释放,假设凹槽内表而足 够粗糙,圆柱体在滚动时不会打滑,刚释放时, 圆柱体表而的箭头指向凹槽中心0.当K时,圆柱体滚动到凹槽左端最高点时的箭头的 指向为()水平向右A.B.水平向左C.竖直向上D.竖直向下7 .如图所示,将一柔软的导线弯成星形,并将其置于光滑 水平桌面上,然后将电键S闭合,则该星形回路将A.不会变形8 .会变形,所闱而积增大C.会变形,所闱而积减小D.会变形,所围总面积不变8.1. 两端开口的弯管内用两段水柱封闭了一段空气柱,A、B、C、 D四个液面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现将左侧试管底部的阀门K 打开,释放掉少量水后立刻关闭阀门,A、B、C液面相

5、对各自原 来的位置上升或下降的长度 hA. hB用5hc之间的大小关系 为 ()A. h=A hs二 he B. hg>A heC. Ha>A Hb=A heD. Ka=A he>A he1.1. 物体中存在温度差时,热量会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对于一长度为L、 横截而枳为S的均匀金属棒,当两端的温度差稳定为1"时,at时间内从高温端向低温端 传递的热量(>满足关系式:A。=/卫4/:其中k为棒的导热系数。如图所示,长度 分别为L】、L2,导热系数分别为k】、k2,鬲两个横截面积相等的细棒在D处紧密对接,两金 属棒各自另一端分别与温度为400开、3

6、00开的恒定热源良好接触。若L1:L2=12k/k2=32 则在稳定状态下,D处的温度为()A. 375 开T2B. 360 开C. 350 开D. 325 开二、填空题10 . 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自重为G,横截而积为S,内装一段高 为/7的水银柱,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现将玻璃管封闭端用 弹簧测力计悬起,另一端没入水银槽中,如图所示。当玻璃管 没入一定深度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若当时的大气压为 P。,则此时管内上方气体的压强为,玻璃管内、外水 银面的高度差Ax为。(设玻璃管壁的厚度不计)第10题图11 .如图所示,在同一平而上的AC、8D两杆,分别绕相距L的4、8两轴逆时针转动,转 动快慢

7、相同,初始时刻如图所示,且NCAB=30°, Z DBA=90°,经过一段时间,两杆运动 到如图(b)所示,且N CAB=90°, Z DBA=30°,则此过程中交点M的运动轨迹为(选填:“直线”、“圆弧”、“其它曲线”),M移动的路程为。12 .如图所示,两根长度相等的杆OA与OB在。点用螺母校接在一起,两臂间的夹角可以改变,OA是没有质量的轻杆,而OB杆是有一定质量且质量均匀分布的重杆,初始时两杆间的夹角为90。,用一根细线悬挂端点4两杆处于静止状态,然后将两杆间的夹角变为100。,两杆再次处于静止状态时O点相对于初始状态是, X(选填:“上升”、“

8、下降”、“位置不变”)为使金属杆的顶点O(即两臂连接处)位置最高,金属杆两臂张开的角度应为B第12题图13 .因为地震,造成了很多堰塞湖,假设有一块立方体石块堵住了水的去路,设水的密度为p, 石块的质量为?,石块的左右侧而为正方形,边长为宽度为力,石块与地而足够粗糙, 不会滑动,水若能推倒石块,则石块的宽度应该满足的条件是如图,石块与地面足够粗糙,不会滑动 为F压,则其力宵为发;重力力臂为,p=lP9a'水对石块的平均压力:=-S=lpgax F压p 2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水要推倒石块:* xla>mgxAb ,即:|pga3x|a>mgx|b , 解得:b<直2m故

9、答案为:b<宜.2m;水若能推到石块.就是石块沿。点转动.设水对石块的平均压力水对石块的平均压强:a2=jpga3,三、计算题 1. 一底面积是100厘米2的柱形容器内盛有适量的水,现将含有石块的冰块投入容器的水 中,恰好悬浮,此时水位上升了6厘米。当水中冰块全部熔化后,相比熔化前水对容器底部 的压强改变了帕。求石块的密度。解:由投入含有石块的冰块可知,F $? = G .:冰+焕>P 木gSA h = (m 冰+ m 彳Jgm*+rrM;=P4;SAh=XlO3xioox 10" X6X 10-2kg=冰熔化后,水位下降的高度: 凶。=牝=一一=5.528x10-3&q

10、uot;水 g 1.0xl05xl0水位下降就是由于冰化成水体积减小引起的,即相” in.,V 冰一 V=SAh' /一=SAh'P冰P水“%。水 P 冰 S.= 1.0x103x0.9x1Q p水、一夕冰, - 1.0x103 -09x1()3x 100 x IO" x 5.528 x 10-3 = 0.498石块的质量m <i="石块的体积g. ,0.498,s ,V. =SA/?- -= 100x 10-4 x6x IO-,/ - "/ = 4 67 x IO-5,/P冰09xQ0.1024.67xl0-s= 2.18xlO"

11、g/J2.将一功率为P=500瓦的加热器置于装有水的碗中,经过分钟后,碗中水温从1=85上 升到Tz=90C,之后将加热器关掉分钟,发现水温下降试估算碗中所装水的质量。加热器在2分钟内所供应的总热量,等于水温升高所吸收的热量,加上散失到周围环境的热量,即Pt = cni(T2-Ti) + Q若水温变化不大,则散失到周围环境的热量与时间成正比。因此加热器关掉1分钟,从热水 散失的热量等于;Q,此热量等于热水温度下降所方出的热量,即-Q = cmST 2从上两时可以解得:Pt =。(工-7;+ 2A7) = m =°。0”)= 2.0kg-1c(7;-7;+2AT) 4.2xlO3x(5

12、.O + 2xl.O)3.在工业以及科研中为解决机器的过热问题,除通过空气自然散热之外,还采用水冷却技术,其原理是将冷水注入与机器接触的水冷管,冷水吸热舞温后被排出,使机器工 作温度保持稳定。现有一台输入功率P、效率为的发动机,为使其在室温为t的环境下正 常工作时不能过热,每秒扶水冷管入口处通入体枳为V、温度为t的冷水,出口处的水温为 。假设该发动机的总散热而积为S,其中与水冷管接触的而积为立,其余部分与空气接触, 且空气接触部分只能带走按面积分配的25%的热量,余下热量全部由水冷管带走。求该发 动机正常工作时,St与S的比值0 (己知水的比热容为C,密度为夕)S:第22题图解答:发动机每秒发

13、出热量;0尸(】-力当发动机通过水冷管散发的热觉及空气散发的热量之和等于发动机发出的热量,发动 机温度不会再升高,即。=。机+火气-2分火气=0=x25%2分.发动机与空气接触将援触面上的25%的热旱.散发掉,余下75%仍由水冷吸收,有: c e_ c。水势=。+ 0><75%2分。冰冷"VGT)2分由以上各式解用:色二”"7-2.3 2分S 尸(1-7)4.在一个足够大的水平圆盘中心0点处固定放置一个焦距为f的凸透镜,在透镜 的主光轴上与透镜相距为r】g>f)处放一点光源豆,所成的像为sz,俯视图如图所示。背景知识:物体经过某位置时的速度可以用在很短的时

14、间内 移动的距离S与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来表示。可以证明当a»b时,近似有a(a± b)=a2±ab«a2o试结合以上背景知识求解下列问题:若圆盘绕。点匀速转动时,如图所示,光源S1与透 镜保持距离为小随透镜一起运动的速度为秒VI,则 此时像S2的速度秒V2为多大若圆盘静止不动,光源乳沿透镜的主光轴以 速度V、向透镜移动,则当”与透镜的距离为U时,实像S2的移动速度也为多大馀九方一/因为光雒速度F距.像的建底恺距土二匕3分t2)管段发过很短时间八年现伴动印青九则物而以变为.相施,憎即丫变为 S'新的拘坏将像WI方供点比白,1t我像外式 o 一口 喻

15、0"51+、'/ + ll(w - * I v(v Ar)a时间?足郭小时富“、',! 副机台。. 于因为% u; .-L 不/寓HP 二 U -T 一 f «'f呻部! UM中间' 11中;"KV9HBK5.一个体积为/的实心长方体,放入水里,静止时长方体能浮在水而。现将它露出水面的部 分切去,再把它剩余部分放入水里。若要求长方体剩余部分静止时,露出水面的体积V'与 长方体的体枳V的比值为最大,则长方体的密度为多少设体积为V的夹心体静止在水面时r水下体积为比,卖心体密度为P1;根据浮力公式,X=G排;得出等式pWg=p/K

16、V:ig ;即P水削掉浮出水面部分后,浮在水面的体积为V,,即水下部分为V1-U根据浮力公式得出以下等式:piVig= (Vi-V ) p水g即姨=(1-生)V/ P水要,把各个数值代入即标 m最大,设-=X ; Y =(1-X ) X最大, P水得X:喘十 pl=-p 所以,当实心体定度等于生定度时,上最大.2V四、判断与说理1 .(9分)搅拌水的时候可以对水做功,使水的内能增加,但几乎不可能让一个人通过搅拌的方法使一杯水沸腾,请说明理由。解答要点;(1)说明存在散热(2)人搅拌的功率不够C3)散热的快慢与温度差有关。 每个点答出得3分第21题图2 . (10分)如图所示,某同学做了一个气体

17、膨胀的小实验,他将瓶盖 的平滑顶部沾水,翻转后放在可乐瓶的瓶口。双手搓热,轻轻地将可乐瓶握实,几秒钟后,将会看到瓶盖在瓶口一直跳动。他在做实验的时候有以下几点思考:瓶盖有沾水和没沾水是否会影响演示效果夏天做这个实验,效果会比冬天好或差小瓶子(750亳升)和大瓶子(2000亳升)的效果有差别吗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分析。解答:(I)沾水的目的是为了让瓶盖与瓶口更密合.若没有沾水会看到瓶就被工体状 而有暂时性打开的情况,再度密合时,密合不紧,空气会漏出,就视察卜利岫就被拄 压打开了."(2)核实验是手温与室温用空愈大,瓶器弹跳的情形愈明显 冬人时,室温与常相, 4”、.

18、找易视察到瓶盖的跳动。光(3)小瓶干的空气此大瓶子少,若给相同热量的条H卜二小瓶子的空气温度容易上升 JL力I升的速度也会比大脑快,瓶盖弹跳的效果应较明显“一匕3 .如图所示,用电阻率为p的导电物质制成内、外半径分别为a和b的半球壳形状的导体 (图中阴影部分),将半径为a、电阻不计的球形电极嵌入半球壳内,作为一个引出电极,在导电的外层球壳上镀一层金属膜(电阻不计)作为另外一个电极,设该半球壳导体的阻值 为R.(1)根据你的判断,R的合理表达式应为B .A o-P (b+a) D n P (b- a) Pab n n P ab27Kab2Kab2万(b-a) 2K (b+a)(2)请对你的判断给

19、出合理的解释.4 .在一个大试管内装满水,将一个直径略小于试管内径的有机玻璃棒插入试管内,如图所 示将整个装置竖起,发现有时候有机玻璃棒会沿试管内壁向上移动,有时会向下移动,请通 过计算说明产生上述不同现象的原因.已知有机玻璃棒质量为m,水的密度为p,大气压强 为po,试管内部截面积为S.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考点:专题:压强、液体的压强.分析:先对细试管受力分析,细管刚好能“爬升"时细试管受力平衡,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得出等式,细试管受到一 受到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减去水产生的压强,根据压强公式表示出受到的力,把细试管的面积公式代入笔 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对细试管

20、受力情况如下图所示:I 卅一1细管刚好能“爬升"时,细试管受力平衡,则Fo=G+F, 细试管受到水的压强:P 片po - pgh, 细试管受到水的压力:F=P 2= (po - pgh) S, 所以,poS=G+ (po - pgh) S, 解得:卜. 一 m名一卬,PgS PgS PS当h>二L时,poS>G+ (po-pgh) S,有机玻腐棒向上移动: P S当h二L时,poS<G+ (po-pgh) S,有机玻璃棒向下移动;PS答:h>L时,有机玻璃棒向上移动: PS当h二L时,有机玻璃棒向下移动;PS当有机玻璃棒静I匕PS点评:本题考查了固体压强公式、

21、液体压强公式和圆的而积公式的应用,关键是会对刚好可以向上“爬升的细1 进行受力分析并利用力的平衡得出等式,难点是细试管上方受到的压力,注意此时要考虑大气压.五、实验题1.17.(12分)有一内阻约在1000Q- 2000Q之间的电流表,因年代久远标度值已看不出, 仅有刻度,某同学利用下表所列器材、若干导线和电键等元件设计了一个测量该电流表内阻的电路,如图为已完成部分线路连接的实物连接图.编号器材名称及技术指标电源E (电压未知)电阻箱Ra (09999Q)滑动变阻器Rl(020Q, 1A)(1)请用笔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连接图;(2)请完成以下实验步骤: 将电键S断开,按电路图接好各元件,使滑动

22、片P先置于 (选填或b) 端,电阻箱阻值调为.(选填:“零"或"最大"):闭合电键S,调由滑动片P于 某一位置,使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并使指针指在(选填"最大量程”、“最大量 程的三分之二"、"最大量程的一半"或"最大量程的三分之一”)处;调节(选 填“滑动变阻器"或“电阻箱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指在(选填"最大量程"、"最 大量程的三分之二"、“最大量程的一半”或“最大量程的三分之一”)处,记下(选填“滑动变阻器或“电阻箱)的阻值R.即得待测电流表内阻为.(3)利

23、用此方法测得的电流表内电阻 其实际的内阻(选填“大于、小于“),造成这种误差的原因是.(1)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与待测电流表的内阻相差较大,直接串联时,移动滑片电路中的电流改变非常小,月 用滑动变阻器测出待测电流表的内阻应采用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2)连接电路时为保护电路,滑片P应使待测电流表的电流为0,电流表指针在满刻度12时读数较准确,3 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的指针位于最大量程的三分之二,然后保持滑片的位置不变调在电阻箱接入电路中【 阻,当电流表指针的位置达到最大量程的三分之一时,电阻箱的电阻和待测电流表的内阻相等;(3)电阻箱的阻值增大时,电阻箱与待测电阻的内阻之和增大,并联部分的总电阻增大,分得的电压增大, 据欧姆定律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实物电路图的连接应采用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如下图所示:闭合电键S,调行滑动片P于某一位置,使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并使指针指在最大量程的三分之二,调节电阻箱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指在最大量程的三分之一处,记下电阻箱的阻值R,即得待测电流表内阻尸(3)电阻箱的阻值增大时,电阻箱与待测电阻的内阻之和增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