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钻潭记钻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主备人:执教人:备课时间:2017年4月使用时间:2017年4月课题:小石潭记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2-掌握译文。3按照游览的顺序,分析课文内容。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4-二、知识链接其中最著名的,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这 记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 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2、 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 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记是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三.自主学习1. 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整体感知文章2、给加点字注音。篁()竹清冽()为址()为堪()怡然()幽邃()俶尔()翕忽()差互()寂寥()悄怆()3. 整体感知文章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根据课文段落,分析各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写在教材每段旁)4 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上课时交流。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掌握课文的现代文翻译。2. 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增强语感,把握
3、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3.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品味作品 4写景的妙处。、交流展示自主学习内容、自读课文,注意读音及停顿。、结合课文注释,自己翻译课文,把不能解决的字词及句子记录在下面。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 按照游览的顺序,分析课文内容。2. 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3. 理解作者悲凉凄苦的情怀。二、朗读课文,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内容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2.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址,为屿,为临,为岩。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
4、下彻,影布石 上,伶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4.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四面竹树坏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三、交流展示自主学习内容四、合作学习1.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使用了哪些动词?对景物 的描写运用 怎样的写法。先闻声,后见形;隔、闻、伐、取、见。移步换景。2. 第(2)段中潭水有何特点?采用了什么方法写潭水?作者当时的心情如何?从文 中哪些文字可以看出来。文中对景物的描写运用怎样的写法。潭水清澈。侧面描写。作者的心情是快乐的。定点特写。3. 第(3)段中描写潭的水源,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怎样的修 辞手法?溪流:曲折蜿蜒
5、、岸势:参差不齐。比喻。4. 第(4)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 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 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 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 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 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5.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 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 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
6、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 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岀来。潭中气 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 映) 寓情于景。五、朗读课文,自主完成:第一段描写了空竹蔓。第二段描写了潭水的特点。水声、小潭以及潭边的翠游鱼。表现潭水清澈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的气氛。第三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的 不齐来写。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中幽深冷寂六、补充内容:1. 本文的“景”与T青”:作者把自己的心情与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 景物的描绘中结 合作者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但无人 赏析,四周被竹林环抱,其景物的幽深冷寂与作者心境的孤
7、凄悲凉形成强烈的比衬,表现了作 者那种无法摆脱的抑郁心情。2. 学习各种手法的运用:动静结合、拟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3. 板书:发现小潭一一潭中景物一一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游鱼、潭水溪身、岸势寂(动静结合)(清澈)(曲折蜿蜒)(参差不齐)幽深冷第三课时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 无所依。 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赏景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先乐后忧。练习测评:1.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二组尙孑恿树翠蔓,俶尔远逝,A.闻水声,如鸣佩坏。悄怆幽邃?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女口”都可以用来打比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方,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打比喻,)似与游者相乐
8、。E.斗折蛇行,明灭可见。F.G.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H.2. “若”、“似”、试分析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 a、b是,c不A.闻水声,如鸣佩环。B.皆若空游无所依。3. 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A.深 秋时节出游,天气凉了。B.是C.)游的时间长了,接近黄昏,有了寒气。C.小石潭四周没有多少游人,潭水很深D. 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5.根据课文,回答问题:“隔篁竹,”呼应,下伏笔。(1) “伐竹取道”与上文又为下文“寂寥无人”埋6. 据要求填空直接写潭水的句子是间接写潭水的句子是7. 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写鱼静态的句子写鱼动态的句子写鱼情态的句子。8文中与“庭下如
9、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潭 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伶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 没有一个字写到 水,却又无处不在写 水。拓展训练】比较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甲文)小石潭记全文。(乙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扌麗之形;其旁,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 壤而生嘉树美箭
10、,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 年不得一售其伎,是故劳而无用。(柳宗元小石城山记)(注释)梁撅(I 1):屋的正梁。堡坞:土筑的小城堡。箭:小竹子。 疏数(CI):疏密。中州:中原。更:经历。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1、用“/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乃”与“良久乃已”中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B.乃悟前狼假寐C乃不知有汉3、用现代汉语翻译“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4甲乙两文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了柳宗的思想感情。二)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甲文)小石潭记(乙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欹嵌 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涸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 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 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节选元结右溪记)注释)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 溪。欹:倾斜。嵌:凹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寒假计划寒假计划书
- 培优扶困计划培优辅差计划
- 四年级数学培优辅差工作计划
- 2024社区宣传工作计划
- 有关普及普通话年度计划
- 2024年教师成长工作计划范文
- 施工培训课件,项目成本管理实施计划
- 2024年幼儿园大班班务计划书
- 财务重点工作计划
- 学校2024年双拥工作计划
- 复杂冠脉病变
- 大猫英语分级阅读 四级1 Colours课件
- atv31变频器说明书
- 技术工程部岗位职责说明书(工程部)
- 普外科分层次培训计划
- 英文审稿意见汇总
- 儿童早期口腔健康管理-948-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 DLP投影机3D观看调试方法完美解码
- 面条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 钢卷尺检定证书
- 新电气符号国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