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有关概念》教学设计_第1页
《圆的有关概念》教学设计_第2页
《圆的有关概念》教学设计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圆的有关概念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圆第一节内容,圆的定义和有关概念,是圆的第一节第一课时。因为学生在小学中已经学过圆的一些知识,对圆已有初步的了解,本课时的内容也较为简单。这节课概念较多,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圆的相关内容的基础,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不能盲目忽略这一节,结合小学中学习的内容、生活中的实例来学习这一节。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以上分析从而确定教学目标。二、教法分析: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到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使学生乐于投入到数

2、学活动中去。为此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使大多数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然的进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师问题的设置,抓住学生已有的知识点,在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引导下,使学生更好掌握新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经过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新知识,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结合我校的“学 讲 练 ”教学模式学习圆的有关概念,最后利用新的知识解决问题。采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演示,使学生获得直观印象便于学生理解新知。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中学过圆的一些知识,对于圆已经有进步的了解,并会利用圆规画面,经历了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圆的性质的过程。初步了解圆所具有的一些性质,并会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简

3、单描述,初步具有了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为本章的深入学习奠基了基础圆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圆形物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学生通过观察体会现实生活中圆形物体所具有的性质。获得了初步的数学活动体验。因此,圆这部分知识得以从小学到初中的顺利过渡,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初中数学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主动参与、合作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一系列不同问题,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1习,结合 “学 讲 练 ”的教学模式,使不同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学习目标:1.明确圆的两种定义、弦、弧等概念;2经历动手实验,观察思考,分析概括的学习过程,养成

4、良好习惯;3利用我国悠久的数学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熏陶,通过圆的完美性,进行美的体验。教学重(难)点:圆及圆的有关概念。教学理念:采用学 讲 练的教学方法,结合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及自制教具和圆规,三角板。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图片,感知圆的世界。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圆。2观察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不断地激活学生思维,生成新问题,引起认知冲突,从而自然引入新课。)(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感知圆的世界,独立思考,举

5、出生活中常见的圆的实例。)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一)圆的定义:问题 1:在练习本上用圆规画圆。体验画圆的过程。你能说出圆的形成过程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体会画圆的过程得出圆的描述性定义,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活动:学生在小学的基础上,动手操作用圆规画圆,并尝试说出圆的形成。)在学生个体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圆的描述性定义:2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 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 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 叫做圆心, 线段 OA 叫做半径 以点 O 为圆心的圆, 记作 “ O”,读作 “圆O”问题 2:我们以前学过“角平分线上的

6、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可以看作“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有类似的结论,那么圆从集合的角度应该怎样定义?(设计意图:通过类比思考,渗透集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生活动:通过类比以及画图,师生共同归纳圆的描述性定义。)( 1)图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r);(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圆的新定义:圆心为O,半径为 r 的圆可以看成是所有到定点O 的距离等于定长r 的点组成的图形【知识文档】:我国古人很早对圆就有这样的认识了,战国时的墨经就有“圆,

7、一中同长也 ”的记载它的意思是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半径(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古人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二)圆的有关概念:1. 自学课本 78-P 79 页 思考下列问题:弄清圆的有关概念?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设计意图:采用我校的 “学 讲 练 ”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学生活动:独立阅读,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2.自学检测:(1) 、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生答: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车轮中心(圆心)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坐车的人会感觉到非常平稳,这也是车轮

8、都做成圆形的数学道理(2) 、为什么说 “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 ”?试说说你的理由 .(3) 、什么是弦、直径、弧、半圆、等圆、等弧、优弧、弧劣?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3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设计意图:采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并逐步渗透用教学语言进行说理能力,但不强求每位同学都用严格的语言进行表述,培养学生利用所学教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服务于生活,将数学融入到生产生活中,激发学

9、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活动:思考,小组讨论,交流.)三、应用新知,巩固提高:1.P80 页练习 1.2.2、判断正误:1)、弦是直径( )2)半圆是弧;( )3)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4)过圆心的直线是直径;()5)半圆是最长的弧;( )6)直径是最长的弦;( )7)圆心相同,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同心圆; ( )8 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 )9)等弧就是拉直以后长度相等的弧。( )3.探究与思考:如图 ,一根 5m 长的绳子 ,一端栓在柱子上,另一端栓着一只羊,请画出羊的活动区域.4(设计意图:考查了圆的基本概念,反馈本节所学的内容,更深层理解概念的意义。探究与思考是我们平时中经常见

10、到的,充分体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服务于生活,将数学融入到生产生活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与人交流,合作,真正成为教与学的主体,形成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采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并逐步渗透用教学语言进行说理能力,但不强求每位同学都用严格的语言进行表述,培养学生利用所学教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活动: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四、归纳小结:1.本节你学到了什么?有那些收获?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引进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一句话“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 ”(设计意图:小结时再次通过对

11、两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畅所欲言、加强反思。作为结束语,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学生活动:学生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反馈本节得到的收获,互相补充。)五:作业:1.圆中最长的弦长为12,则该圆半径为多少?2.在投掷比赛中,如铅球,标枪等距离标志线为什么画成弧线型呢?3.请写一篇对圆的认识的日记,并找一找,看一看生活中哪些物品中有圆,为什么用到圆。5(设计意图:作业中第1, 2 题是必做题,考察同学们对本节的掌握,第3 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活动:学生课下独立解答。)六板书设计:圆的定义圆的有关概念练习七教学反思1、注意联系实际圆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较广的一种几何图形,不仅日常生活中许多物体是圆形的,而且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土木建筑等方面都可以见到圆。在引入圆定义时,列举了大量的实际生活中的实例,教科书的例题、习题中也有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等等。这些材料都是从实际中提炼出来的,要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重视知识间的联系与综合圆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曲线形,学生由学习直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