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各显风采-2019年精选文档_第1页
同课异构,各显风采-2019年精选文档_第2页
同课异构,各显风采-2019年精选文档_第3页
同课异构,各显风采-2019年精选文档_第4页
同课异构,各显风采-2019年精选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同课异构,各显风采编者按: 2013年 12月21日,全国中学数学高效课堂交 流展示活动暨首届中学数学教师高效课堂主题说课大赛在北京 召开。此次大赛为全国中学数学教师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和展示 的平台,参赛者的教学实践及在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和 丰硕成果得以推广。 本刊特开辟“中数专题”栏目, 以展示本次 会议中与会教师的部分教学科研成果,为广大教师提供再学习、 再分享的桥梁。同课异构,形式不新, 但每次听课都是耳目一新, 眼前一亮。 在全国中学数学高效课堂交流展示活动暨首届中学数学教师高 效课堂主题说课大赛中, 参加同课异构展示的 3 名教师分别是来 自北京市大兴三中的师春红老师、 山东

2、诸城的徐首军老师和山东 聊城的洪兰雨老师。 他们这次讲的题目是九年级 切线的判定 , 内容不难,但这 3 位老师着实下了一番功夫,无论是挖掘教材, 还是教学环节的掌控, 还有调动学生的参与, 都让听课者收获颇 多。师春红:一题多变,多题归一在定理应用环节, 为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 老师给出了例 1。例1.已知:如图,OA是O 的半径, OA=1, AB= OB=2求证:直线AB是OO的切线。学生面对此题很从容,一名学生在回答时甚至说出了“从结 论入手,即若证直线AB是OO的切线,根据定理,只需证明OALAB 即可”的精彩想法。题目不难,学生体会了定理的初步应用,同 时,对演绎推理又有了进一步

3、的理解。 老师又和学生一道总结 出“已知半径,证出垂直,可得切线”的策略。好一个“已知半 径”,那“不知半径”又该怎么办?这时老师又给出例2。例2.已知:如图,AB是O0的直径,C是AB延长线上一点,D是O0 上一点,若/ A=20°,/ C=50° ,求证:直线 CD是OO 的切线。“不知半径”,怎么办呢?聪明的学生又说出令人振奋的想 法:“证明切线,还是要从定理入手,那就必须知道半径且证明 此半径与直线CD垂直。”多么好的想法,是划归思想的具体体 现,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无半径转化为有半径,精彩!连接 0D后,学生很快利用圆的性质和角的条件,得到了/ ODC=90 .

4、这时一名女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生:过点B做BF/ 0D交直线 CD于点F,只需证明BF丄CD 就可以了。师:怎么证明?生:连接BD / ODB=70(经过充分讨论) 师:想法不错,但有些麻烦。很遗憾,这名同学的想法被否掉了。其实,这是个很好的闪光点,是一种问题转化的意识。如证明切线,我们把它转化为证 明垂直问题,或是求角问题,该同学把证明ODL CD的问题转化为BF丄CD的问题,这种意识很重要。如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时, 数学家们在证明“ 1+1”问题达不到的情况下,就是转化为证明 “1+2”问题的。因此,这名同学的思维过程应该给予肯定,事 实上,该同学只是走一点弯路而已,不连接BD而是证明/ D

5、OCZ FBC=40,又因为/ C=50 ,可得/ BFC=90,进而, 又因为BF/ OD所以/ ODC=90。尽管如此,一题多解,也让学生们思维达到碰撞。原以为此 题结束了,但老师又抛出一问:“若/ A=25°, /C为多少度时, 可得直线CD是OO的切线? ”接着又问:“当/ A、/C满足怎 样的数量关系时,直线 CD是OO的切线? ”这一问引起学生热 议、争论,最后一致得出 2/A+Z C=90°。这个问题很有水平, 引导学生从特殊走向一般, 而几何中, 除了研究常规的大小和位 置关系之外,就是要研究运动中的不变量, 而此题中当点C在过 点D的切线上运动时,都会有不

6、变量 2ZA+ZC=90 ,但同时我 们也发现,这个问题中还有一个不变元素,即“ AB是OO的直 径”。又出现了新状况。一学生说:“我发现Z BADZ BDC (恰 好是弦切角定理)”老师:“我们用几何画板演示一下,看看能 发现什么。”学生又看到在CD为切线的前提下,随点C运动时, 这两个角依然相等。这时,老师又抛出一个新的问题。例3.已知:如图,AB是00的直径,C是AB延长线上一点, D是00上一点,当/ BADh BDC时,直线CD是00的切线吗?问题很快解决了, 但这时老师又提出新的问题: “上述问题 都涉及到 AB是00的直径,那么,如果 AB不是00的直径, 又会怎样呢?”条件一点

7、一点减弱。例4.已知:如图,A、B、D是00上的点,C是AB延长线上 一点,当/ BAD=/ BDC时,直线CD是00的切线吗? 由直径到非直径,由特殊到一般,相当精彩,但一名女生的 解答更精彩。她说:“连接 BO交圆于点L,连接DL, DB再连接 OD贝V出现与上一题一样的图形,即直径的模型,而同弧BD所对的圆周角/ BADh L=Z BDC因此,仿照前面的证法,可以证 明直线CD是00的切线。”回答得太精彩了,把非直径的问题 转化为已经解决的直径问题, 是化归思想的体现。 等大家安静下 来后,这时老师又有新问题了:“这么多图形,有没有相同之处 呢?”问得很好。是的,题做了很多,该提炼总结了

8、,这个环节 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抽象、概括能力。最后,大家一起把视线 定在一个图形上,不难发现是圆的切线判定定理的图形。从定理出发,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而又众图归一,由简单 到复杂,又由复杂回归简单,这节课很精彩。变式教学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 精心设计问题, 引导探索 发现,展现形成过程,以注意知识建构、摒弃题海战术、提高应 变能力、优化思想品质、 培养创新精神为基本要求, 以知识变式、 题目变式、思维变式、方法变式为基本途径,遵循目标导向、启 迪思维、暴露过程、主体参与、探索创新等教学原则深入挖掘教 材中蕴涵的变式创新因素, 努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创新意识 和创造能力。 一般来说, 学

9、生数学创造能力的大小和他的发散思 维能力成正比。因此,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对培养创新型 人才具有深刻的意义。 徐首军:学案导学,顺其自然 徐老师的课采用的是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教学模式, 相对于师 春红老师的课来讲,显得轻松一些,没有了思维上的大起大落。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主动思维和积极探究的过程,那么, 就必须把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潜移化,而导学案 恰恰能构建教师和学生间的平台,以学案为载体,创建积极的、 有序的、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能体现学案 导学模式的优越性,发挥最大的积极作用。定理引出情景 按照导学案的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已 知条件画出圆的切线。

10、 此问题设计的很好, 本节内容都是研究圆 的切线, 那么,切线到底怎么画?把学生的关注点吸引到过半径 的外端点画半径的垂线,为后续的判定公理的出场做好铺垫。定理证明与理解 切线的判定定理给出以后,导学案安排了 一组概念辨析题, 如过半径的外端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过直径一 端且垂直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00的半径为2,直线过圆上一点P,且0P=2则此直线是圆的切线等。这些问题都是 全称命题,学生在争论中,或利用判定定理证明其正确性,或找 到反例说明其错误, 这些辨析问题可以让学生了解若说明全称命 题假,只要说明特称命题真即可,也就是举反例。定理应用 这个环节基本是学生完成,教师引导大家向讲

11、题 者提问,如“为什么要连接 oc你是怎么想到的”等。这个环 节老师给的时间很充分, 让学生充分发言。 相对于解决问题而言, 提出问题更难也更有价值, 问题提的恰到好处, 则能使学生关注 知识的本质,对知识的本质理解了,也就能对知识运用自如了。 因此,引导学生质疑、提问、说出自己的困惑、说出自己的想法 (哪怕是幼稚的想法),然后大家解释、争论,最终掌握知识。 学会提问、敢于质疑,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本节课, 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丝毫不吝惜赞美之词, 学生的 自信心和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鼓励和释放。洪兰雨:循环课堂,学生为师 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形式较多, 山东省一直以来都在尝试新 的教学模式

12、,如“循环大课堂模式”“自学 ?释疑?达标模 式”“ 271 模式”等,其本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自 主学习、合作学习,正所谓“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在研 讨、争论中,碰撞思维火花,实现共赢。洪老师这节课为“循环 大课堂模式”,是典型的先学后教。第一环节,小组合作完成 7个前置作业:过00上一点,如何画出00的切线?为什么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 径的直线就是圆的切线?判定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是什么?利用 其证明切线, 需要什么条件写出其符号语言。 总结判断切线三 种方法。 判定方法 2 和判定定理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题 例)切线的性质定理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写出符号语言。

13、你会证明切线的性质定理?已知直线与圆相切,常作什么辅助线?(题例)在这一环节,老师在几个组之间,不时地参与讨 论,但听到更多的是学生的争论之声。第二环节是小组展示环节, 每个小组的组长到前面讲解本小 组的讨论结果, 老师等待其他同学的质疑, 并不失时机地挑起大 家的争论。小组展示很精彩,但更多的是展示结果,若能先展示 本组的研究过程、研究挫折和如何调整研究方向改变研究方法 等,再把正确的结果呈现出来会更好, 因为其他同学也会有挫折, 但缺乏的就是如何突破困境的方法, 这样做还是那样做, 一听就 能明白, 但真正的价值是你怎么想到的呢?本节课容量很大, 兵 教兵,老师可以说是“惜字如金”,把更多

14、的话语权交给学生, 关键的几句话、几个问题,一针见血,直接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到 知识的本质上。这样的课堂,更需要老师站在更高的角度、系统 的高度来面对知识,点评时更关注学生的纠结点。这样的课堂对老师要求更高, 更需要老师深挖教材, 关注学 情。课后笔记以上 3 位老师的课十分精彩, 但也存在不足, 如对切线的本质挖掘不到位。 中学的课本给出了切线的 3 种判断方法, 当直线 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 直线是圆的切线; 当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 于半径时, 直线是圆的切线;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 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第一种方法是利用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 数来定义的, 但这种定义给学生造成一个误区: 当研究抛物线的 切线时, 学生会认为直线与抛物线有一个公共点是就是切线。 这 显然不对,因为直线与其对称轴平行时,也只有一个公共点,但 不是切线。 第二种方法是圆的切线所独有的性质, 别的曲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