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教学要求学习本章的目的,主要使学生对管理会计有个总括的概念,并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管理会计的定义、对象、职能和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熟悉管理会计的地位、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了解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原因。第一节会计与管理的关系一、管理的意义和性质1、管理是人类进行社会生产的需要。2、管理是生产力生产要素的乘数作用。3、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二、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一)经验管理阶段(18世纪80年代19世纪末)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高度集中,管理目标是维护和扩大资本家的利润。(二)科学管理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生
2、产规模扩大、资本高度集中、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开始分离,管理成为专门的职业。泰罗(Taylor)和法约尔(Fayol)(三)现代管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今)行为科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数量管理:模型、经济预测、经济决策系统管理:企业是由人和物组成的完整系统,管理应从整体出发权变管理:不确定因素信息经济学:信息有价值代理理论: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关系三、会计与管理的关系会计本身就是一项管理活动,目的是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服务。1预测经济前景2参与经济决策3规划经营目标4控制经济过程5考核评价经营业绩三、管理会计的内容: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四、管理会计的原则:
3、(一)最优化原则。(二)效益性原则,有两层含义:1 是信息质量应有助于管理会计总体目标的实现;2 是坚持成本?效益原则。(三)决策有用性原则。这一原则要使管理会计的信息在质量上必须符合相关性和可信性的要求。(四)及时性原则。(五)重要性原则。贯彻重要性原则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和决策有用原则性的要求。(六)灵活性原则。五、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1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于现代会计2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最终目标相同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分享部分信息4财务会计的改革有助于管理会计的发展(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1会计主体不同。管理会计以企业内部各层次的责
4、任单位为主体。财务会计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2具体工作目标不同。管理会计的侧重点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在于为企业外界利害关系集团提供会计信息服务。3基本职能不同。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财务会计履行反映、报告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职能。4工作依据不同。管理会计的工作灵活,没有同一的指导原则。财务会计的信息则必须依据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5方法及程序不同。管理会计需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程序性较差。财务会计的方法则比较稳定,必须遵循固定的会计循环程序。6信息特征不同。管理会计信息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态,其载体没有同一格式,不
5、对外公开提供信息。财务会计的信息大多为过去的信息,其载体是具有固定格式的财务报表,其信息需对外公开。7体系的完善程度不同。管理会计相对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体系尚不健全。财务会计体系比较完善,具有统一性和规范性。8观念取向不同。管理会计不仅看重管理行为实施结果,而且更关注管理过程本身。财务会计一般不答重视管理过程及其对职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第二节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1. 国内外对管理会计定义有哪些主要表述?如何理解管理会计? 关于管理会计的定义,国内外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美国会计学会(AAA,1966年)在其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StatementofBasicAccountingTheory)中
6、认为:管理会计是利用适当的技术和观念,加工历史和未来的经济信息,以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经济目标方案,并协助管理部门为达到经济目标而制定合理的经济决策。1981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为管理会计所下的定义:管理会计是一个对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汇总、分析、编制、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这些加工过的信息在管理中被用于内部的计划、评价和控制,并保证合理地、负责地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1997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新的定义为:管理会计是提供价值增值,为企业规划、设计、计量和管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过程,通过此过程指导管理行为、激励行为、支持和创造达到组织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
7、。我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于绪缨教授(1999)认为: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使用者提供管理信息的会计,它为企业内部使用者提供有助于正确进行经营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的有关资料,发挥会计信息的内部管理职能。我国青年学者胡玉明博士(2000)认为:21世纪的管理会计应是为企业(组织)核心能力的诊断、分析、培植和提升提供相关信息支持的信息系统。 综合起来,可理解为:管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其处理的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而且包括非财务信息,它使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对企业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主要提供给企业内部管理者用于决策。2. 管理会计经历了怎样的产生与发展历程?管理会计的产生,经历了一个在传统会计内部孕
8、育、生长和逐步成形的漫长过程。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作为一个新兴的会计分支,从传统的会计中脱胎而出。管理会计的形成过程,大体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1491年,簿记学的出现。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会计学的出现。 一战后,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专门方法引进到会计的方法体系中。 20世纪40年代,责任会计和本量利等专门方法加入到会计的方法体系中,管理会计已具雏形。 20世纪50年代,把一些现代数学方法吸收、结合到会计中。至此,专门为企业内部强化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管理会计体系就正式形成。3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可满足企业管理的哪些信息需求?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需要满足组织人员下列四类信息
9、的需求: 满足制定决策和计划信息的需求 满足管理人员指导和控制经营活动对信息的需求 满足业绩评价和激励对信息的需要 满足评价组织竞争地位对信息的需求4理会计师应如何解决道德冲突问题?当遇到关键性的道德问题时,管理会计师必须遵守权威机构制定的准则。如果这些准则不能解决问题,可以考虑下列方法:与直接上级讨论这些问题,否则上报到高一级的管理层。可以接受的检查机构包括同级的审计委员会、董事会、行政管理委员会或股东。与一位客观的建议人秘密讨论,以澄清相关利益方面。如果经过各种尝试,道德冲突依旧存在,且道德冲突发生在很关键的事项上,管理会计师只能提出辞职并给合适的领导提交一份详细的备忘录。一、管理会计的形
10、成(一)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的阶段1、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1)近代会计的形成。(2)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不仅仅取决于产量的增长,更重要的取决于成本的高低。(3)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战胜对手,必须要求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成本、费用,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2、该阶段,管理会计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为目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是指按照科学的方法制定在一定客观条件下能够实现的人工和材料消耗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产品标准成本中的标准人工成本、标准材料成本和标准制造费用。-事后计算和利用转变为事前计算和利用。( 2)预算控制
11、预算控制是指按照人工和材料消耗标准及费用分配率标准,将标准人工成本、标准材料成本和标准制造费用以预算形式表现出来,并据以控制料、工、费的发生,使之符合预算要求。( 3)差异分析差异分析是指在一定期间终了时,对料、工、费脱离标准的差异进行计算和分析,查明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据以评价和考核各方面的工作业绩,促使其改进工作。(二)以预测、决策为基本特征的阶段1、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1)广泛推行职能管理,利用行为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来改善人际关系。( 2)从重视单一品种的大批量生产转到按顾客要求进行多品种的小批量生产,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3)由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开始重视对市场的调查研究,
12、借助最新研究成果,加强生产经营的预测和决策工作。( 4)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定量化管理提供了保障。2、该阶段管理会计的特点:( 1)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善,内容更加丰富,逐步形成了预测、决策、预算、控制、考核、评价的管理会计体系。( 2)以标准成本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控制继续得到了强化并有了新的发展。责任会计将行为科学的理论与管理控制的理论结合起来,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经营的全面控制(不仅仅是成本控制),而且将责任者的责、权、利结合起来,考核、评价责任者的工作业绩,从而极大地焕发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管理会计在强化控制职能的同时,开始行使预测、决策职能。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决策的
13、关键在于预测。随着各种预测、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广泛引入会计工作,逐步形成了以预测、决策为主要特征并与管理现代化要求相行之有效应的会计信息管理体系。3、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预测预测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历史资料和现实情况,预计和推测经济活动未来趋势和变化程度的过程,包括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资金需要量预测等内容。( 2)决策决策是指按照既定的目标,通过预测、分析、比较和判断,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被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包括经营决策(产品品种决策、产品组合决策、生产组织决策、定价决策)和投资决策等内容。( 3)预算预算是指用货币量度和非货币量度反映企业一定期间收入、成本、
14、利润、对资产的要求及资金需要,反映经营目标和结果的计划,包括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等内容。( 4)控制控制是指按预算要求,控制经济活动,使之符合预算的过程,包括标准成本法和责任会计等内容。( 5)考核和评价考核和评价是指通过实际与预算的比较,确定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并据以对责任者的业绩进行评价,并对生产经营进行调整的过程,这一过程往往在标准成本法和责任会计的实施中体现出来。(三)以重视环境适应性为基本特征的阶段战略管理会计1、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1)竞争要求企业进行“顾客化生产”(2)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顾客化生产”提供了可能2、战略管理会计的起源著名管理学家西蒙于198
15、1年首次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一词。他认为战略管理会计应该侧重于本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对比,收集竞争对手关于市场份额、定价、成本、产量等方面的信息。1987年,西蒙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访问了防卫者和开拓者。他发现在持防卫者战略的企业中,战略管理会计并不十分注重对预算的编制和控制,而是侧重于研究影响战略的不确定因素,如产品或技术的变化对企业现行低成本的影响;在持开拓者战略的企业中,战略管理会计极为重视预测数据、设立严格预算目标以及控制产品产量,对成本的控制则比较疏松。1989年,杉克对低成本战略和高差异战略所做的调查显示:在持低成本战略的企业中,战略管理会计侧重于使用传统管理会计,他们用标准成本评价部
16、门业绩,用产品成本作为定价和编制弹性预算的基础,力求完成预算目标,并重视分析竞争对手的成本。当然,随着适时制生产系统(JIT)的建立,作业成本得以广泛应用于低成本战略的企业中,从而成为战略管理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持高差异战略的企业中,战略管理会计注重市场营销部门的成本效益分析,认为市场营销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而预算控制和标准成本则放在次要位置。3、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问题(1)成本管理企业生产战略的制定需要以产品价格、性能、质量三个方面为坐标进行综合考虑,确立自己的产品生存空间,并注意顾客对这三方面的接受程度,即在适当的价位,生产出适当性能与质量的产品。因此,企业必须制定一套质量、性能、
17、成本的综合管理体系,使企业能够对顾客群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日本的这套成本管理体系包括以下三部分。确定现在产品与未来产品的产品组合。确定这一组合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企业应该明确成本管理在竞争中的关键程度;产品技术的成熟性;产品生命周期。对未来产品进行成本管理。目标成本法与价值工程对现在产品进行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生产过程控制:责任会计完善成本计划:在产品生产阶段,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成本的降低。(2)投资决策战略管理会计对投资方案的评价除了使用传统管理会计中的定量分析模型以外,还应用了大量的定性分析方法,如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竞争优势分析等。(3)业绩评价也称为整体业绩
18、评价,它是指获取成本和其他信息,并在战略管理每一步的应用过程中,强调业绩评价必须满足管理者的信息需求,以利于企业寻找战略优势。除了以上几个问题以外,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范围还包括:战略管理会计与企业组织形式的关系;战略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的关系;管理会计人员在战略管理中的地位和任务等。二、管理会计的发展诞生于70年代的美国80年代引入中国CPA注册会计师(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s)CMA注册管理会计师(CertifiedManagementAccountants)CIMA(CharteredinstituteofManagementAccountants)第三节管理会计
19、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一)联系1、起源相同2、目标相同利润3、基本信息同源4、服务对象交叉5、基本概念相同成本、收益、利润(二)区别1、职能不同未来与过去2、服务对象不同对内与对外3、约束条件不同灵活性4、报告期间不同需要与规定5、会计主体不同多层次与单一层次6、计算方法不同现代数学方法7、信息精确程度不同相对准确8、计量尺度不同非货币计量二、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一)联系目标一致企业价值最大化(二)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运动,目的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价值运动,目标是价值增值。2、职能不同财务管理筹资管理、投资管
20、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管理会计参与决策第四节管理会计的对象、职能和任务一、管理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对象是“能够反映和控制的经济活动”。管理会计的对象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自身的特点。二、管理会计的职能(一)规划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全面预算、责任预算。(二)组织责任会计制度、人、财、物的最优配置。(三)控制事前和日常的调节与控制。(四)评价业绩报告。三、管理会计的任务确定各项经济目标;合理使用经济资源;调节控制经济活动;评价考核经济业绩。第五节管理会计的内容和程序一、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一)规划与决策会计为企业管理中的预测前景、参与决策和规划未来服务(全面预算与责任预算)。(二)控制与业绩评价会
21、计为企业管理中的分析过去和对现在与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与评价服务。二、企业管理的一般程序1、判断情况2、做出决定3、合理组织4、实际执行5、监督指导6、衡量业绩三、管理会计的一般程序1财务报表分析2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和编制全面预算3建立责任会计制度4积累预算执行情况的财务成本数据5调控当前经济活动6差异分析第二章成本形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成本性态的涵义以及如何按成本的性态进行分类;熟悉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特点、内容、分类及混合成本的概念、分类和定性分析方法。掌握相关范围的涵义和意义;掌握成本性态的基本假设和数量分析方法。熟悉本量利分析的涵义和基本公式;掌握贡献边际
22、及其相关指标的计算及具有的性质和用途;掌握经营杠杆的意义、计算及其用途。第一节成本按经济职能的分类一、成本的涵义与性质二、成本按经济职能的分类三、成本按经济职能分类的优缺点第二节成本习性的意义及其分类一、成本习性的涵义所谓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二、成本按其习性的分类当业务量变化以后,各项成本有不同的性态,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相关范围四、管理会计的总成本公式及其习性模型总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X业务量一、混合成本的意义及其种类(一)定义同时兼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不同的性质,这类成本
23、称为混合成本。(二)混合成本的种类1、半变动成本2、半固定成本3、曲线变动成本递减曲线成本4、递增曲线成本、延期变动成本二、混合成本的分解(一)合同认定法(二)数学分析法(三)技术测定法(四)历史成本分析法一、成本的概念及分类:(一)成本按核算的目标分类有:业务成本、责任成本和质量成本。(二)成本按其实际发生的时态分类:可分为历史成本和未来成本两类。(三)成本按其相关性分类:成本的相关性是指成本的发生与特定决策是否有关的性质。按照这种分类办法,成本可以分为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两类。(四)成本按其可控行分类:成本的可控性是指责任单位对其成本的发生是否可以在事先预计并落实责任、在事中施加影响以及事后
24、进行考核的性质。按照这种标志,成本可以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五)成本按其可辨认分类:成本的可辨认性是指成本的发生与特定的归集对象之间的联系。按照这种分类方法,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类。(六)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成本按其经济用途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七)成本按其可盘存性分类:成本的可盘存性是指在一定期间发生的成本有可能构成资产价值,可在期末进行盘点,在资产负债表中得以反映,并递延到下期去的性质。按照这种分类方法,成本可以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二、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一)固定成本的定义、特征及细分:1.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
25、何数额变化的成本。2. 固定成本具有两个特征:( 1)固定成本总额的不变性。( 2)单位固定成本的反比例变动性。3. 固定成本进一步划分,按照是否受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的影响划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二)变动成本的定义、特征及细分:1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2. 变动成本的特征有以下两个:( 1)变动成本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 2)单位变动成本的不变性。3. 变动成本进一步细分,可以划分为基数性变动成本和酌量性变动成本两类。(三)混合成本的定义及分类:1. 混合成本:是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变化的
26、那部分成本。2. 按照混合成本变动趋势的不同,可分为阶梯式混合成本、标准式混合成本、低坡式混合成本和曲线式混合成本四种类型。三、成本性态的特点:1成本性态的相对性,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同一成本项目在不同企业之间可能具有不同的性态。2成本性态的暂时性,是指就同一企业而言,同一成本项目在不同时期可能有不同的性态。3成本性态的可转化性,是指在同一时空条件下,某些成本项目可以在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实现相互转化。四、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技术测定法、直接分析法、历史资料分析法等。需要重点掌握的方法是高低点法。高低点法是历史资料分析法的一种,是根据一定时期内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业务量的相
27、应成本关系,来推算固定成本总额a和单位变动成本b的一种成本性态分析方法。第三节变动成本法一、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简介二、变动成本计算法的意义及其理论根据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就是成本按性态进行分类,产品成本中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而不应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必须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一)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应用变动成本法首先要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把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尤其要把属于混合成本性质的制造费用按生产量分解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完全成本法则首先要求把全部成本按其发生的领域或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
28、成本。(二)产品成本以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全部有变动成本构成,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期间成本由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销售费用、固定性管理费用、固定性财务费用、变动性销售费用、变动性管理费用、变动性财务费用构成。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包括全部非生产成本。(三)销货成本以及存货成本水平不同: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利润表,因而没有转化为销货成本或存货成本的可能。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要计入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要在本期销货和期末存货之间分
29、配,因此,被销货吸收的那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销货成本计入班期利润表,被期末存货吸收的另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则随期末存货成本递延到下期。(四)常用的销货成本计算公式不同:变动成本法下,销货成本全部是由变动生产成本构成,当期末存货量为零时,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本期单位产品成本和本期单位销货成本这三个指标相等,或者前后期成本水平不变,这时单位期初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本期单位产品成本和本期单位销货成本可以用统一的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来表示,可以用下面的公式直接计算:本期销货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X本期销售量完全成本法下,如果期初存货等于零,则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本期单位产品成本和本期单位销货成本这三
30、个指标等于单位生产成本指标,可以用以下公式直接计算销货成本:本期销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X本期销售量但在前后期成本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除非产量也不变,否则应当按照各期的产量来分摊所负担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五)损益确定程序不同:在变动成本法下,确定损益因感召贡献式损益程序计量,首先用营业收入补偿本期实现的销售产品的变动成本,从而确定贡献边际,然后再用贡献边际补偿固定成本来确定当期营业利润。在完全成本法下,确定损益应按照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进行,首先用营业收入补偿本期实现销售产品的营业成本,从而确定营业毛利,然后再利用营业毛利补偿营业费用以确定当期营业利润。1.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不同:(1)在贡献式损益
31、确定程序下,营业利润须按下列步骤和公式计算:营业收入-变动成本=贡献边际贡献边际一固定成本=营业利润(2)在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下,营业利润须按下列步骤和公式计算: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毛利营业毛利一营业费用=营业费用2. 编制的利润表格式不同:变动成本法使用贡献式利润表,其中间指标是贡献边际;而完全成本法使用传统式利润表,其中间指标是营业毛利。3. 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有可能不同:按照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可能不一致。但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这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差额只有可能性,没有必然性。(六)所提供信息的用图不同:变动成本法主要为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而产生,有助于
32、加强成本管理,强化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业绩考核等职能。完全成本法适用内部事后浆液间接成本分配给各种产品,满足对外提供报表的需要。如果连续考查一端较长时期内的销售量与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的相关资料,营业利润有以下变动规律:1. 当某期销售量比上期增加时,该期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会比上期增加;2. 当某期销售量比上期减少时,该期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会比上期减少;3. 当某期销售量最高时,该期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最高;4. 当某期销售量最低时,该期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最低;5. 当任意两期销售量相同时,这两期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相同。三、简算法的应用:这部分内
33、容就是要求能够在应用变动成本法确定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利用两种成本法确定营业利润差额的简算法,求出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差额就是反按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差额。不同期间两种成本计算法下的营业利润差额可能大于、小于也可能等于零。导致两种成本法的营业利润出现差额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种成本计算法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水平出现了差异,这种差异又具体体现为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之间的差异。在实务中,并不需要按两种成本法同事计算营业利润,而是先计算出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再利用利润差额简算法确定两种成本法的营业利润差额,最后按简化公式
34、直接推算出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和期末存货成本。计算公式如下: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按简算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差额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变动除非法下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应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三、变动成本法的特点就成本划分的标准、类别,以及产品成本包含的内容来看就产品成本和在产品的存货计价来看就计算盈亏的公式来看1、变动成本法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贡献毛益总额贡献毛益总额-期间成本总额=税前净利2、全部成本法销售收入总额-已销售的生产成本总额=销售毛利总额销售毛利总额-营业费用总额=税前净利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编制收益表方面的差别一、在没有期初存货的情况下,两种
35、方法在编制收益表方面的差别1、排列的方式与表的名称不同2、对固定成本的处理不同3、计算出来的税前净利不同二、在销售量逐年变动而生产量维持不变的情况下,两种方法对收益表的影响三、在产量逐年变动而销售量维持不变的情况下,两种方法对收益表的影响四、两种方法计算税前净利的差别小结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及其局限性一、变动成本法的优点1、更符合配比性原则。2、提供有用信息,为预测、决策和规划未来服务。3、分清经管责任,利于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4、重视销售环节,防止盲目生产5、简化成本计算,便于加强日常管理。二、变动成本法的局限性1、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的要求。2、不能满足长期经济决策和定价决策的需要。3、会影响
36、有关方面的利益。三、变动成本法的意义变动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一、必要性二、应用单轨制课后思考题:1 什么是成本性态及成本性态分析?答:成本性态也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的变动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成本性态分析,就是对成本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分析,从数量上具体掌握成本与产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以便为企业正确地进行最优管理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资料。2 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变动成本的主要特征:单位变动成本的不变性和变动成本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性。固定成本的主要特征:固定成本总额的不变性和单位固定成本的反比例变动性。3 什么是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相关范围?答:固定成
37、本总额的固定性和变动成本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条件的,只要脱离了相关条件,其主要特征就会发生变化,这些相关条件就是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相关范围。4 成本性态分析有哪几种方法?成本性态分析方法主要有历史资料分析法、工程技术测定法、会计分析法和合同确认法四种。5 什么是历史资料分析法?历史资料分析法是指根据一定时期的实际发生的业务量与其相关的成本资料,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分析,从而确定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数值,并建立成本-业务量函数方程,从而完成成本性态分析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6 变动成本计算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 变动成本计算法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 2) 在变
38、动成本计算法下,企业利润由贡献式收益表确定( 3) 变动成本计算法主要用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7 变动成本计算法有哪些优缺点?答:优点:(1)能够为企业经营和短期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2)能够使管理当局更加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3)便于进行不同期间的业绩评价。(4)可以简化成本计算,避免固定成本分摊中的主观随意性。缺点:( 1) 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2) 改变成本计算方法会影响有关各方的利益。( 3) 变动成本计算法在新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将失去实际意义8.完全成本计算法与变动成本计算法的分期损益有哪些变动规律?答:第一,如果期末存货量等于期初存货量,即本期产量等于本期销量,则两种成本计
39、算方法计算的分期损益相同;第二,如果期末存货量大于期初存货量,即本期产量大于本期销量,则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大于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第三,如果期末存货量小于期初存货量,即本期产量小于本期销量,则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小于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9哪种成本计算法能清晰反映销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变动成本计算法,在单价、成本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只要销量不变,不论产量增减变动多少,按变动成本计算法计算的分期损益不变。10两种成本计算法分期损益差异如何验证?完全成本利润-变动成本利润=期末存货内的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内的固定制造费用第三章本量利分析第一节本量利分析概述一、本量利分析的基
40、本公式营业利润=销售收入一销售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固定成本贡献边际就是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其表现形式为单位贡献边际、贡献边际总额和贡献边际率等几种形式。贡献边际率与变动成本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互补性质,变动成本率越高,贡献边际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小;反之,变动成本率越低,贡献边际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贡献边际率与变动成本率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式:贡献边际率+变动成本率=1二、单一品种产品保本、保利分析1 保本分析保本分析就是研究企业恰好处于收支相抵、不盈不亏、利润为零的状态下的本量利关系。保本点就是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时的业务量的总称,具体有两种表现形式:保本点
41、销售量和保本点销售额。( 1)在确定保本点时,可以采用图解法、基本等式法和贡献边际法。保本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保本额=单价X保本量或:保本量=固定成本+单位贡献边际保本额=固定成本+贡献边际率( 2)企业经营安全程度评价评价企业的经营安全程度的指标是安全边际。安全边际就是预计的销售量与保本销售量的差额,具体有安全边际量、安全边际额和安全边际率等表现形式。与此相对应,保本作业率就是保本点业务量占实际或预计销售量的比率。保本作业率与安全边际率之间存在以下关系:保本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2 保利分析保利分析就是在保本分析的基础上,为确保预先确定的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应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
42、额。保利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保利额=(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城献边际率保净利点就是实现目标净利润的业务量,具体形式包括保净利量和保净利额两种形式,具体计算过程如下:保净利量=(固定成本+目标净利润一(1所得税率)+(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保净利额=(固定成本+目标净利润一(1所得税率)-贡献边际率三、多品种保本分析对多品种保本分析,依据的原理是单一品种保本分析的基本公式,但需要先确定出多品种的综合贡献边际率。重点掌握运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确定综合贡献边际率。多品种的保本额=固定成本嗡合贡献边际率多品种保利额=(固定成本+目标利润)沟合贡献边际率可用的方法还包括:联合单位法、分
43、算法、主要品种法等。四、有关因素变动对相关指标的影响1因素变动对保本点和保利点的影响1)单价单独变动的影响当单价上升时,单位贡献边际和贡献边际率同时上升的保本点和保利保点就会降低,使得经营状况向安全方向发展;单价下降时,单位贡献边际和贡献边际率同时下降,保本点和保利保点就会升高,使得经营状况向不安全的方向发展。(2)单位变动成本单独变动的影响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动,会引起单位贡献和贡献不仅率向相反方向变化,因而使得保本点和保利点向着单价变动影响的相反方向变化。变动成本上升,会增加保本点和保利点,使企业的经营状况向不安全的方向发展;单位变动成本下降时,会减少保本点和保利点,使企业的经营状况向安全的方
44、向发展。(3)固定成本因素单独变动的影响固定成本的增加会使保本点和保利点提高,使企业的经营向不利方向发展;相反,固定成本的减少会使保本点和保利点降低,使企业的经营向有利方向发展。(4)目标利润因素单独变动的影响目标利润的变动只会影响保利点,而不会影响保本点。(5)销售量因素单独变动的影响由于保本点和保利点本身就是业务量指标,因此销售量的变动只会影响应用利润,对保本点和保利点的计算都不会产生影响。2有关因素变动随安全边际的影响(1)单价因素单独变动的影响由于单价变动会引起保本点向相反方向发展,因而在销售业务量既定的条件下,会使安全边际向着同方向变动。(2)单位变动成本因素单独变动的影响单位变动成
45、本的变动会导致保本点同方向不会,从而在销售业务量既定的条件下会使安全边际向反方向变化。3)固定成本因素单独变动的影响固定成本变动使保本点向相同方向变化,从而使安全边际向相反方向变化0(4)预计销售量因素单独变动的影响预计销售量的变动,会使安全边际向同方向变化。3有关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1)单价的变动可通过改变销售收入从而从正方向影响利润,即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时,单价提高,利润增加,反之,单价降低,利润减少。(2)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动可通过改变变动成本总额从而从反方向影响利润。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时,变动成降低,利润增加,反之,亦然。(3)固定成本的变动会从反方向直接改变利润。(4)销售量的变动可通过
46、改变贡献边际总额从而从正方向影响利润。【问题解答】1在单品种的情况下。有关因素对保本点有何影响?(1) 销售单价单独变动的影响提高销售单价,导致单位边际贡献或边际贡献率上升,保本点下降,从而使企业用较少产品销售所提供的边际贡献就可弥补固定成本,增加企业的获利能力,促使企业经营状况向好的方面发展;反之,降低销售单价,导致单位边际贡献或边际贡献率下降,保本点上升,从而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使企业经营状况向不利的方面发展。(2) 单位变动成本单独变动的影响单位变动成本上升,导致单位边际贡献或边际贡献率下降,保本点上升,使企业需用更多产品销售所提供的边际贡献来弥补固定成本,企业的获利能力下降了;反之,单
47、位变动成本下降,相应的导致保本点下降,使企业的获利能力增加。(3)固定成本总额单独变动的影响固定成本总额的增加,会导致保本点上升,使企业需用更多产品销售所提供的边际贡献来弥补固定成本,企业的获利能力下降了;反之,减少固定成本总额,会导致保本点下降,使企业的获利能力增加。(4)品种结构单独变动的影响当边际贡献率低的产品的销售比重增加时,会引起保本点上升,企业的获利能力下降;反之,边际贡献率低的产品的销售比重减少时,会引起保本点下降,企业的获利能力提高。2 变动成本率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它与边际贡献率的关系如何?变动成本率是指变动成本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百分比,或者单位变动成本占销售单价的百分比,表
48、示每增加一元销售所增加的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收入总额)x100%=(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X100%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价)二(单位边际贡献+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变动成本率和边际贡献率具有互补关系。变动成本率高,边际贡献率就低,盈利能力就低;变动成本率低,边际贡献率就高,盈利能力就高。3 在多品种的情况下,综合保本销售额是如何计算的?1. 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以每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为基础,按各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综合边际贡献率,来反映企业多品种的综合创
49、利能力。综合边际贡献率=?(某产品的边际贡献率该产品销售比重)其中:某产品的边际贡献率=(该产品的边际贡献?该产品销售收入)100%某产品的销售比重=该产品的预计销售额?(各种产品的预计销售额)100%综合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综合边际贡献率在加权平均法下,不仅可以计算综合边际贡献率,确定综合保本额,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按销售比重将其分解,计算出每一品种的保本额和保本量。某产品的保本销售额=综合保本销售额该产品销售比重某产品的保本销售量=某产品的保本销售额?该产品的单价2分算法分算法是在一定条件下,先将固定成本总额按一定标准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然后对每一个品种分别计算保本点,最后将各个品种
50、的保本额汇总,计算出多品种的综合保本销售额。分算法可以提供各产品计划与控制所需要的详细资料,但对固定成本分配标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要求比较高,并且当企业产品品种较多时,工作量较大。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固定成本是由边际贡献来补偿,因此,一般按照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比重来分配固定成本。3联合单位法联合单位法是按多种产品之间相对稳定的产销实物量比例组成一组产品,确定每一联合单位的单价和单位变动成本,进行本量利分析的一种方法。4综合保本图法综合保本图是一种分析多品种产品保本点的图解法,用销售额来表示保本点。综合保本图可对企业的目标利润进行控制,着重反映销售成本,销售利润与销售收入的关系。该图不仅可以反映保
51、本点销售额,而且可以反映任何销售水平上的盈亏情况,以便控制和分析企业的销售利润。4 保本点和保利点的计算有何关系?保本以企业利润为零,不亏不盈为前提,尽管保本是企业生产的最基本条件,是安全经营的前提,但企业的经营目标不在于保本,而是尽可能地获取利润,达到一定的盈利目标,所以保利才是企业生产的真正目的,也只有在盈利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充分揭示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通过保利分析,可以确定为了实现目标利润而应该达到的目标销售量和目标销售额,从而以销定产,确定企业经营方向。第四章预测分析第一节预测分析概述一、什么是企业经营预测二、什么是预测分析三、预测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原则1 .延续性原则2 .相
52、关性原则3 .相似性原则4 .统计规律性原则四、预测分析的基本方法(一)定量分析1、趋势预测分析法2、因果预测分析法(二)定性分析法五、预测分析的一般程序1、确定预测目标-收集、分析信息2、选择预测方法-实际进行预测3、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评价4、修正预测结果-输出最后预测结论第二节保本点的预测分析一、保本点的意义、性质及其表现形式二、单一产品保本点的预测方法1、本量利分析法2、贡献毛益分析法3、图示法三、多种产品保本点的预测方法1、按主要产品的贡献毛益率进行预测2、分算法3、加权平均法4、贡献毛益率分解法四、安全边际的意义及其计算1、安全边际率与销售利润率的关系2、安全边际率与保本点的关系3、
53、安全边际率与经营杠杆率的关系第三节利润的预测分析一、利润指标的性质二、预测利润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P=px-(a+bx)2、贡献毛益的基本概念P=Tcm-a=(px-bx)-aP=cm?x-aP=px?cmR-aP=Tcm?(1a/Tcm)3、经营杠杆的基本概念P=p?(1+R?DOL)4、安全边际的基本概念P=MSu?cmP=MSd?cmR三、确定目标利润销售利润率资金利润率产值利润率四、保利分析的意义及其数学模型TSu=(a+TP)/cmTSd=(a+TP)/cmR税前利润=税后利润一(1-税率)五、利润的敏感性分析1、各因素对利润的敏感程度2、各因素逐个变动对保证目标利润实现的预测分
54、析3、各因素同时变动对利润影响的综合4、预测分析第四节销售预测分析一、销售预测的重要性及其基本原理二、趋势预测分析法1、算术平均法2、移动加权平均法3、指数平滑法二次曲线法4、回归分析法三、因果预测分析法四、判断分析法五、调查分析法第五节成本的预测分析一、成本预测的重要性二、成本预测的步骤1、提出目标成本草案2、预测成本3、拟定降低成本的各种可行性方案4、制定正式的目标成本三、预测成本最常用的方法1、 高低点法2、 加权平均法3、 回归分析法第六节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分析一、资金需要量预测的意义及其主要依据二、预测资金需要量最常用的方法1、销售百分比法2、回归分析法第五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第一节经济决策的意义及其分类一、经济决策的意义(一)什么是决策?决策,是人们为了达到预定目标,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通过比较分析,选择一个最优的行动方案的过程。简单说;对未来的行动方案作出决定。(二)什么是经济决策?经济决策是指在任何经济组织内,为了实现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比较文学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县委科技管理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
- 市关工委工作计划
- 下学期学生会工作计划书
- 大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文2024年
- 社团工作计划范文怎么写
- 班级管理制定计划借鉴
- 农村党支部老干部工作计划
- 乡镇老龄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 数学教研组如何制定工作计划
- 外墙外保温(石墨聚苯板)及装修施工方案
- 会议纪要会议记录Excel表格模板
- LTE无线网络优化PPT课件
- 幼儿园科学领域幼儿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分小班、中班、大班)
- 二十四山开门放水作灶真诀
- 动态血压监测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意义
- 物料替代申请单
- 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规范标准
- 计量型MSA-GRR分析表格模板
- 240灯控台_说明书
- 长沙基准地价修正体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