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 想。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改为主动,是 终身学习的基础。我认为,数学预习有以下四个优点:一、利于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自学课本时, 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识,只是有一些模糊的 认识,让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 尽管在老师看来非常简单,但这些问题是学 生思考后的思维断点。由于学生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问题具有思考的价值,有 的甚至幼稚,我们重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长此以往,水滴穿石,学生提
2、出 的问题肯定越来越精彩。二、利于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经过预习后,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解决,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设 置情境让学生解决。在单位时间内,解决三个问题与解决两个问题,哪个更有效 率?不言而喻。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 对自己疑惑的问题肯定会 倍加关注。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模糊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励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经教师的点拨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 岸花明又一村,”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对教师来说,间接实施了因材施教。 对学生来说,易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如果没有预习,学生的大脑会一 片空白,不能及时与旧知识链接,会毫不批判的
3、无条件接受。预习后,当认知发 生冲突时,及时反思学习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构建知识网络。由于学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对同样的知识构建的途径必然也是多样的。 但因课本编排的局限,不可能将各种想法全部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借鉴课本想法的基础上,展现多样化的见解,撞击出思维的火花。 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获得,敢于向课本挑战, 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运用自己的智慧填补课本的空白点,从而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构建自己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四、利于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在学生预习后,教师要相应的改变教学策略,不能照
4、本宣科,原封不动的使用课本提供的素材。教师必须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从学科的总体目标拟定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的选用教法, 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教学过程。在教材处理上做到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灵活多变的处理教材,让教材为师生服务,不要成为教材的奴隶。学生预习时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识浮浅。因此教师更应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的将教材的知识思路转化成学生易于接纳的教学思路,并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适的空间。学生的心理结构、接受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例如,原文用的除法例子:课本上是12
5、 根小棒,平均分成4 份,怎样分?重点是平均分及如何平均分。为了防止学生背答案而不去深入思考,可以改为:12 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诚然, 小学生年龄小,还不知道如何去预习,这就需要教师有步骤的分阶段进行辅导。对于刚刚起步的小学生(如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一节课结束5 分钟时间来一起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为他们在家如何预习给予示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和意识。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作业来促进学生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但
6、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为此,本节课重点也就是建立1 克、1 千克概念过程,在建立 1 克的概念时,让学生掂一掂一个重1 克的图钉,充分感受1 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 克的物品,加深了对克的印象。在建立1 千克的概念时,我把内容分层细化,让学生亲手掂一掂100 克、 500 克、两个500 克( 1000 克) 的具体物品。通过掂一掂、比一比、 说一说系列活动,充分感受100克、 500 克、两个500 克( 1000 克)的实际重量。再利用盘秤验证出1 千克就是 1000 克。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准确建立概念。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 个图
7、钉重1 克”、 “两袋盐重1 千克”的认识上, 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我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书包、数学书、铅笔盒,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本节课我充分利用生活情景图,使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游玩项目运动情况的不同, 而后在进行分类从而探究平移和旋转现象。其次在探究平移距离的过程中,学生 通过在格子里移房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找出容易出错的原因,这节课中 有几个地方处理不当,在学生举出教室中的电风扇、门、屏幕、窗户的运动情况 是,我并没有强调
8、推窗户是平移现象而窗户本身不是。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反思课一开始,我创设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游乐场情景, 通过仔细,引导学生发 现了各种各样的角。在找角的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锐角和钝角是在抽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概括得出的,很有必要让学生经历概念得出的全过程。 这样学生才会有更清楚更准确的认 识。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实践活动:比一比、分一分,交流验证,找角辨角画 角等,每一个活动都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使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角的产生。 在 进行了尝试分类思考、动手验证、概括概念的过程后,学生很顺利的建立了锐角 和钝角的表象,把锐角和钝角与已学直角概
9、念纳入同一系统中, 形成了角的完整 知识体系。当学生已形成清楚角的概念后,我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上的三角板拼一拼, 学生激 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放飞想象,不仅加深了对锐角和钝角的特征的认识, 也利 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培养。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的教学反思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学生是有经验的.一方面,他们在以前学习10 以内、 20 以内、 100 以内的数、千以内数时都比较过数的大小.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多次接触甚至亲自解决过这类问题.这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索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比较数的大小是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时,应创设情境,尽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基础,让他们在把旧知识
10、和已掌握的方法迁移应用 ,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教学反思大数的读写法一直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部分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在实际的读数和写数中总是出现错误。在新授课中我是按照这样的程序教学的:先对照数位顺序表分别读和写数,再丢开数位顺序读和写,由学生比较两种方法,讨论交流并理解读写数中应注意的问题。 这节课的效果评策中,我发现学生在读万以内数时,一小部分学生没有对齐数位表读,写中间有两个0 的数时往往会漏掉一个。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万以内数已经是比较大的数了。他们在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不多。但是,学生经历过百以内数、
11、千以内数的学习,积累了一些认数的经验和数的知识。在教学中只要充分利用好教具和学具挂图、 小方块、 计数器等,就能帮助学 生很好的学习万以内的数。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 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学生在数小正方体的过程中,逐渐理解10 个 10 十是一百,10 个一百是一千,10 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本节课考虑到学生已有了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
12、经验,所以总体教学思路是: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的导入和展开都先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究。 这样设计,一方面使本节课的重点从学生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调整为学生自主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探索发现出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规律,总结出方法,最后让学生自己任意写数、猜数比较,在开放的、有梯度的练习情景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想象和创新能力。本节课让学生讨论位数不同、位数相同两个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及任意写数、猜数比较等教学环节中学生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和见解,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本节课考虑到学生已有了百以内数
13、的大小比较的经验,所以总体教学思路是: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的导入和展开都先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究。 这样设计,一方面使本节课的重点从学生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调整为学 生自主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探索发现出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规律,总结出方法,最后让学生自己任意写数、猜数比较,在开放的、有梯度的练习情景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想象和创新能力。本节课让学生讨论位数不同、位数相同两个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及任意写数、猜数比较等教学环节中学生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和见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教学反思本节课我
14、让学生利用小棒摆飞机。数一数用了几根小棒摆出一架飞机?要求这些小棒的根数是老师的几倍,其实就是求15 里面有几个5,所以用除法计算,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的特点,不但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富有吸引力,而且可以把难以理解的问题或事物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再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 在这个课题上,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生比较难理解, 而且“倍”的概念学生有时候是很模糊的,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转化成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再说明算式的意思,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用 7 、 8 、 9 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用 7 、 8
15、 、 9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分及牢固掌握用 2 6 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之上而开展的,对于班级中中等以上的学生单纯的一道除法算式已经不足于引起他们的课堂学习兴趣,本课的教学,我创设了“六一”节为老师布置教室这样一们数学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通过对已有的数学条件进行分析理解,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用已有知识去解决。在理解的过程我又注重让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口头表达,用“把什么平均分成几份, 求每份是多少?”“把什么平均分, 每份是几,可以分成几份?”这样的句式去理解除法的意义,学生容易理解与掌握。在课的开始,本人采用了原始的口算卡来复习与检测学生的学习基础,结果还是比较令
16、人满意的,也正是有了这一基础,才能得以提升。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这堂课我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上课初,我则创设情境图“猴妈妈分桃”,我们一起去那里看一看的故事情境,将学生自然的引入了新课的学习。同学们在根据故事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问题来自于学生,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对于书上提出的三个除法问题, 我这节课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罗列出来,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故事情境的信息提出来的,问题来自于学生,这样就变接受式学习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
17、探究式学习。平均分的教学反思这节课我从创设现实情境入手,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食品,按小组进行合理分配,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参与的愿望。在分的过程中,各组自由选择物品,思考怎样使每组都得到一份,通过具体分配感受同样多,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 力,通过让学生说分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 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 含义。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操作,使操作成为学生创新的源 泉,让新知在操作中产生,让创新在操作中尝试。尽管有的学生操作不规范,表 达不够准确,但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平均分的特点, 在操作中发挥了自己聪明才 智,尤其是在操作中体现了自己的主体作用。解决问题(二)教学反思本节课仍采用游乐园主题图的一部分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运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小括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建筑工程冲击钻设备租赁合同
- 楼房采购合同范例
- 2024设备材料采购合同
- 破碎加工合同范例
- 正规租赁酒店合同模板
- 不锈钢桥架制作与安装二零二四年度合同
- 电工维修工程合同范例
- 2024年关于学习方法演讲稿样本(3篇)
- 正规采购合同范例版
- 煤炭销售代理权2024年度合同
- 痛经症状量表(CMSS)全
- 【2023年部编高教版】中职历史 基础模块 中国历史 第十二课 明朝的兴亡课件
- 传热学(山东建筑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建筑大学
- 2.4.2圆的一般方程说课课件-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教师如何“说课”专题讲座PPT
- 家政服务基本安全知识
- 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指导书(8次)
- 锯床日常点检表
- 全国质量奖现场汇报:营销过程
- 医疗技术准入和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