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市公司资金占用若干问题的分析_第1页
关于上市公司资金占用若干问题的分析_第2页
关于上市公司资金占用若干问题的分析_第3页
关于上市公司资金占用若干问题的分析_第4页
关于上市公司资金占用若干问题的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上市公司资金占用若干问题的分析    从当年的猴王,到近在眼前的科龙,许多曾经辉煌却最终破灭的股市“神话”背后,都有着上市公司被大股东占用大量资金甚至“掏空”的悲剧。一些上市公司则至今仍难逃充当“提款机”的厄运。风险不言而喻。这或许正是管理层痛下决心打击“清欠”的根本原因。2005年4月,国务院明确指出全年要“重点解决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2005年6月,中国证监会下发关于集中解决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的通知,规定各证监局年内基本解决辖区历史形成的非经营性占资。2005年11月,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严禁

2、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侵占上市公司资金,“对已经侵占的资金,控股股东尤其是国有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现金清偿、红利抵债、以股抵债、以资抵债等方式,加快偿还速度,务必在2006年底前偿还完毕。”2006年3月,沪深交易所分别开设披露上市公司清欠专栏。 上市公司资金占用形式和原因分析 在我国,关联方交易广泛地存在于上市公司的日常业务经营活动中,而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进行的关联交易更有其深刻的根源。我国的股票市场是因经济体制改革而设立,因国企改革而得到发展,因而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和行政控制的色彩。融资是企业改制上市的主要目的,导致原有企业单纯为了上市融资而实行股份制。制度改造和机制

3、转换不彻底,仅仅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造成了大量的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之间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的产生,进而损害投资者利益。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的常见方式,主要是资金被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以借款、代偿债务、代垫款项占用。 究其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法律角度看,关联方交易的双方尽管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但在事实上却不平等。 关联人在利己动机的诱导下,往往滥用对公司的控制权,使关联方交易违背了等价有偿的商业条款,导致不公平、不公正的关联方交易的发生。在这种环境下,大股东会占用上市公司大量资金,把上市公司当作提款机,进而损害了公司及其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国

4、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相当普遍。 国有股和法人股均为非流通股,造成非流通股本比重过大,使得国有资产大量沉淀。同时,国有股股权行使的固化,使得国有产权配置难以变动,违背了“同股同权”的原则。而股权行使的主要途径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介入公司内部,参与运作。二是在股票市场中出售股票,“用脚投票”,从外部影响公司的决策和运转。对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来说,国有股的非流通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获取与社会公众股股东相同的收益机会。因此,这些控股股东行使股权的途径主要集中到对上市公司事务的介入和干预上来,并通过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获取收益。 三、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完善。 股东大会实际操纵在大股东手中,中小

5、股东的利益难以在公司的决策和实际运作中体现。董事会由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较为严重,监事会实际上只是一个受到董事会控制的议事机构,独立董事数量很少,难以对董事会进行约束。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有可能利用手中的控制权为自身谋取最大化的利益,使得企业经营行为更多地呈现非市场化。 四、不彻底的改制下形成的上市公司,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真正具有独立人格的法人实体。 由于在改组上市过程中大量采用了“剥离”和“分立”的形式,导致一些上市公司对控股股东存在着较大的经济依赖性,他们之间进行的关联方交易是难以避免的。以济南轻骑为例,它是由轻骑集团的三个产品生产车间改组上市的,自1993年底改制上市后

6、直到2000年的7年里,上市公司都没有尝试建立独立的材料供应与产品销售网络,而一直依赖集团公司,并且没有独立的研发能力,实质上仍然是一个摩托车和发动机生产车间。加之在“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和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下,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完全控制在控股股东手中,也丧失了公司的独立人格。 上市公司资金占用清欠方式分析 “欠债还钱”恐怕是连三岁小孩都懂的道理,可许多被大股东巨额占款的上市公司就是解不开这道题追讨属于自己的资金为何成了一个“完不成的任务”?去年年末,针对这一股市顽疾的“清欠运动”悄然启动,演变成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一场愈来愈猛烈的“风暴”。如果说股改是上半年证券市场的重中之重,随着股改渐

7、近尾声,那么清欠则要成为下半年证券市场的关键词之一。 2006年7月7日沪深交易所在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其附属企业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通告(2006年第二号)”。通告中,沪深交易所公开披露截至2006年6月30日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其附属企业非经营性占用资金及清欠承诺情况。两市共有252家上市公司完成了清欠工作,82家上市公司部分完成清欠工作,合计清欠金额137.96亿元,占所需清偿资金总额的30.41%。但是,两市仍有147家公司存在资金占用问题,占用余额仍高达315.70亿元。根据两所的分析,存在占用问题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票暂停上市、实施ST、*ST,以及相关股权被冻结或

8、质押的情况,下一步清欠工作难度巨大,清欠工作的困难也影响了相关公司股改的进度。这是继2006年6月1日两所首次集中曝光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其附属企业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以来又一重要的持续监管举措。目前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上市公司资金的方式大致有5种,分别是现金清偿、以资抵债、红利抵债、以股抵债、债务重组和其他方式,其中以现金清偿和以资抵债方式占了大半。 一、现金清偿 偿还现金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尤其是对于没有股改的公司。大股东以现金方式还款,有利于上市公司未来提高股改对价水平。例如,敦煌种业(600354)(行情,资讯)、交大科技(600806)(行情,资讯)子公司西安塞尔机泵成套设备公司以现金

9、方式收回大股东及控股股东所占用的资金。再如,国能集团(600077)(行情,资讯)4月初公告,被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占用的1554万元资金全部用现金清偿完毕。 二、以资抵债 一些没有能力进行现金还债的大股东则选择以资抵债的方式。比如金城股份,由锦州市政府将8宗共计1803万平方米河滩地土地使用权划拨给金城集团,以供其抵偿占用公司资金5.88亿元。再如,G西轴(000595)(行情,资讯)控股股东西北轴承集团以总价款2377.96万元土地使用权抵偿对G西轴(000595)(行情,资讯)的非经营性占用资金。 三、红利抵债 还有一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采取支付红利抵债的方案。 例如G黔轮胎2005年

10、年报披露,公司大股东贵阳市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占用公司资金1785万元,将用黔轮胎分红偿还。G全兴(600779)(行情,资讯)股份股东全兴集团以川药股权转让尾款6324万元和2005年全兴集团应分红利抵付了川药股权转让尾款。 四、以股抵债 采用以股抵债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收益率水平。将股改与“清欠”相结合,改善了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例如中水渔业以3.08元/股的价格回购非流通股股东所持3903万股股份后,将该部分股份注销。回购注销完毕,非流通股股东对公司的债务即全部清偿。再如,G东宝(600867)(行情,资讯)的大股东东宝集团也采取这种方式,在以股抵债后,集团在G东宝(600867)(行情,资

11、讯)的注册资本由38757.19万元减少到36857.19万元。五.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如吉炭集团以吉林炭素股改为契机,在中钢集团和吉林省国资委支持下偿还占用资金,并协调安排吉林炭素的债务重组。通过实施债务重组,吉林炭素可增加净资产3.04亿元。中钢集团正式签下入主吉林炭素的协议,吉林炭素高达5.6亿元的大股东占款也随之一并解决。根据协议,炭素集团拟将所持占吉林炭素53.09%的15018万股,以41074.23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中钢集团。转让完成后,炭素集团不再持有吉林炭素股份,中钢集团成为第一大股东。针对吉炭集团截至8月31日占用吉林炭素的56347.95万元资金,债务偿还协议约定,吉炭集团

12、将股份转让所得41074.23万元全部用于偿还债务;吉林省国资委承诺将价值约7000万元的吉林新冶设备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全部转让所得,用于偿还债务;同时吉林省国资委还投入吉炭集团现金8,000万元,用于偿还债务的剩余部分。吉炭集团占用吉林炭素资金的实际发生金额与截至8月31日发生金额之间的差额部分,由吉林省国资委和中钢集团共同协商解决。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创新方式还债方式。例如,福建水泥(600802)(行情,资讯)以债券置换、债权转股的方式对闽乐水泥进行重组,完成了该公司占用597.50万元的清欠工作。 上市公司资金占用清欠难点和监管建议 清理上市公司存在的违规资金占用问题,是监管

13、部门近年来工作的重点之一,然而在实践中,“边清边欠”、“年中占用、年末归还”的现象却时有发生。总体而言,目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占用方资产质量差,清理难度逐渐增大。目前尚有83家ST公司存在相关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资金的占用,占所有ST公司总家数的57%;ST公司大股东合计占用金额达152.58亿元,占所有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额度的45.41%。 二、占用方式渐趋隐蔽,查处难度加大。如通过大股东所控制的第三方实施侵占,通过中间环节以委托贷款的形式间接向大股东提供资金等形式,逃避信息披露义务,将非经营性占用转换为经营性占用等,增大了监管难度。 三、惩戒作用不明显,难以震慑违规

14、者,大股东违规成本较低。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完善,尚未建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对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也难以进行有效束缚。 四、法人治理不完善,屡清屡欠现象难以根除。在这种情况下,欠款问题虽然一时解决或表面解决,但如果不能形成完善的治理结构,不能确保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大股东占用资金的恶疾仍难以根除。 为在清理大股东资金占用的过程中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本文建议引入了动态监管机制,主要是以关联交易的监管为核心,对大股东资金占用加强日常防范。同时,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制,根据公司还款计划制定相应的监管目标,并落实了监管责任人。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上市公司每个季度都要报送关联交易季报表,证监会派出机构对欠款动向进行适时监控,通过巡检回访、半年报、年报分析等工作,确保及早发现、及早查处、及早处理;将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作为现场检查和出具意见的主要内容,发现问题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