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1页
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2页
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3页
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4页
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必修二必修二 经济史经济史 考点考点2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明码明码草草地方商业地方商业夜夜( 5 ) 宋 代 : “ 市 ” 突 破 了和的限制,形成了繁荣的。街,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有夜市、市和集市;“草市”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商业活动不再受到的监管。(6)明清:都市中的相当繁华。空间空间时间时间商业商业晓晓庙会庙会官吏官吏直接直接商业区商业区2.城市的发展(1)战国:出现称作“”的商业区。(2)汉代:都市因商业的集中而繁荣;王莽在长安和“五都”(、邯郸、临淄、宛、)设“五均司市师”管理市场,以繁荣的“

2、”为标志的全国性的中心形成。(3)唐代:长安、的商业最为繁荣;也曾经“雄富冠天下”;杭州、湖州成为都会。市井市井洛阳洛阳成都成都市市商业商业洛阳洛阳扬州扬州汴京汴京经济经济商帮商帮会馆会馆经济经济工商业工商业汉口汉口佛佛山山【学法指导学法指导】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复习中应注意从两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复习中应注意从两个方面归纳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内容,个方面归纳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内容,即市场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而市场的即市场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而市场的发展主要应把握逐渐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发展主要应把握逐渐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及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步减少这限制以

3、及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步减少这个趋势,城市的发展则应围绕城市因商个趋势,城市的发展则应围绕城市因商业而繁荣以及城市经济功能逐步增强这业而繁荣以及城市经济功能逐步增强这条主线进行梳理归纳。条主线进行梳理归纳。【学法指导学法指导】在此基础上,得出商在此基础上,得出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宋代空前繁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宋代空前繁荣;政府实行荣;政府实行“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政策,政策,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严格控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严格控制商业交易;宋代以来政府对商业的商业交易;宋代以来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步减弱,城市经济功能大大控制逐步减弱,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明清出现区域性大商帮等古增强;明清出现

4、区域性大商帮等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二、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重农抑商”(1)含义:发展,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目的:维护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安定人心,维护政治稳定。(3)确定: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此后,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大都执行,成为基本的经济政策。农耕农耕限制限制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商鞅商鞅(4)表现:重农,就是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抑商,具体是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实行专卖制度,限制私营商业的范围;严格管制商人和市场;对私营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压压抑抑经济因素经济因素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正常发育正常发育资

5、本主资本主义萌芽义萌芽2.“海禁”政策(1)含义:明清王朝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2)目的:维护明清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其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禁止禁止限制限制朝贡朝贡民间民间海禁海禁迁海迁海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保保守守封闭封闭近代化近代化3.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时间:明清时期。(2)原因:明清时期经济进步特别是经济和劳动的发展;清代出现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3)标志:资本主义关系的出现和发展。商品商品雇佣雇佣雇佣雇佣(4)概况:除了以外,景德镇的制瓷业、云南的冶铜业、陕南的造纸业、台湾的制糖业、江西的制烟业、福建的制茶业等,也都出现了类似的新的

6、生产关系。政府对此采取加强和的手段予以压制。纺织业纺织业控制控制掠夺掠夺(5)特点:和非常突出。(6)后果:在势力强大的传统经济的压抑下,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往往夭折、中断。明清王朝工商业以及的政策,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地区性地区性不平衡性不平衡性压抑压抑闭关锁国闭关锁国【学法指导学法指导】“重农抑商重农抑商”和和“海禁海禁”政策是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典型。复习政策是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典型。复习中应注意准确把握其概念的内涵,并根中应注意准确把握其概念的内涵,并根据封建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分其各自据封建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分其各自的历史影响,特别是还应联系它们与中的历史影响,特别是

7、还应联系它们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及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国资本主义萌芽及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解其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及中关系,理解其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及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消极阻碍,并从中归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消极阻碍,并从中归纳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又一主要特点是纳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又一主要特点是政府实行政府实行“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政策。政策。1.如何理解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规律及其时代特征?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主要规律性特征:其一,从城市的兴起原因和功能看,经历了一个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的过程,即因工商业而发展起来的城市逐步增多,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战国到汉代的城市多是因为政治中心、军事

8、重镇而兴起;唐宋以后,则多以工商业发展而兴起。其二,从城市的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控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限制到逐步放松的过程,即城市中市场交易的时空限制逐步被打破。其三,从城市的数量和规模看,不仅规模巨大的繁荣都市数量众多,而且还兴起了大量的以工商业为中心的市镇。其四,从城市的地域分布看,城市的地域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成相应变化的趋势,即城市的重点分布区域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变化过程。其五,从城市的生产关系看,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其六,从城市的市民看,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战国时城市、北宋东京、明朝中

9、后期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第一,战国时期的封建城市一般都是诸侯国的政治中心(都城),这些都城一般都商业兴盛,交换的商品大多数是贵族地主用的奢侈品。这些商品与人民的日常生活不是很密切。而且各个诸侯国中心流通的货币品种不一,反映了封建社会初期发展的经济特征。第二,北宋的东京突破了唐朝“市”的限制,商业繁荣,店铺林立,还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这些反映了北宋封建经济在唐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第三,明朝中后期的城市未必再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商业贸易的内容已经日益接近人民的日常生活,商品经济开始侵蚀自然经济,农民与市场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同时,形成了有一定专业分工的工商业城市,并在苏州等地出现了

10、资本主义萌芽。这些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和封建经济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2.“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有何异同?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是古代中国典型的经济政策,它们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开始实行的时代背景都是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原因都是由于自给自足封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出于统治的需要;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内容都有限制和压制商品经济;影响都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然而,它们之间也有许多不同之处:第一,在背景上,“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实施于封建社会形成的战国时期,之后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而“海禁”政策则是在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第二,在原因

11、上,“重农抑商”政策主要是重视发展地主经济;而“海禁”政策则还有明清王朝害怕国人与外国人交往易“滋扰生事”,防范和抵御西方侵略的因素。第三,在目的上,“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压制商人势力,以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而“海禁”政策是为了防止外来殖民势力,以维护封建统治体制,巩固封建经济。第四,在内容上,“重农抑商”政策对国内市场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控制,对商人地位和势力进行压制;而“海禁”政策则是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第五,在影响上,“重农抑商”政策,前期对古代农业发展有利,对农业文明的成就有一定影响,后期却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海禁”政策虽然起到了一定的自

12、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限制了与西方进行先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从而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2013辽宁大连一模25)按照明朝的法律,屠宰耕牛是犯罪行为:“故意杀死他人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的,杖一百。耕牛伤病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上述法律规定反映了明朝( )A政府严格控制经济活动B农耕经济出现衰退情况C屠宰耕牛成为普遍现象 D农用动力没有实质变化例例1 1【解析】本题考查材料阅读与分析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对屠宰耕牛的严厉惩罚,主要因为牛是农业生产动力。牛耕在春秋时期出现,到明朝仍对牛重视,说明D正确。【答案】D (2013山东德州高三期末9)新全球史记载,

13、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私田开始出现 农业产量的提高 “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小农经济逐步形成A BC D例例2 2【解析】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逐步形成,推动农业的发展。“公元前6世纪”是春秋时期,这是井田制存在,在在井田制下,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所以私田开始出现是错误的。 (2013北京石景山高三期末4)如图描绘了中国古代农民使用四齿钥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A铁器开始使用 B注重精耕细作C牛耕尚未推广 D仍旧刀耕火种例例

14、3 3【解析】铁器牛耕均在春秋时期同时出现,排除AC,选择B项。【答案】B (2013河北石家庄一模26)马克垚在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一文中指出:“中国的粮食种植农业是高度劳动密集型的、先进的集约化农业,而西欧农牧混合的农业则是生产技术落后的、带有原始性的粗放型农业,在农业发展阶段上比中国的集约化农业落后得多。”可见,“集约化农业”的主要特征是( ) 自给自足 B广种薄收 C集体耕作 D精耕细作例例4 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理解能力。材料中“中国的粮食种植农业是高度劳动密集型的、先进的集约化农业”,投入大量的劳动力,进行粮食生产,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是精耕细作。故选 D (2013黑龙江教研联合体二模26)明清时期,中国人仍然以米、麦为主要粮食。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3亿多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近代以前,中国解决人多粮少的最主要的方式是( )A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B发展租佃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C在全国广泛种植国外高产农作物D发展工商业,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例例5 5【解析】古代中国是个农业社会,在耕地面积增加受限,而人口迅速增长的情况下,人们往往通过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以促进粮食产量提高。故选A。B项表述不合史实;C项中的“全国“表述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