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异步电动机单方向连续运转控制电路的安装_第1页
三相异步电动机单方向连续运转控制电路的安装_第2页
三相异步电动机单方向连续运转控制电路的安装_第3页
三相异步电动机单方向连续运转控制电路的安装_第4页
三相异步电动机单方向连续运转控制电路的安装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任务二:三相异步电动机单方向连续运转控制电路的安装一、任务目标:1、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单方向连续运转控制电路的安装步骤和工艺要求。2、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单方向连续运转控制电路的电路安装、调试及维修方 法。二、任务描述:在某些生产机械中,例如:CA6140普通车床,在需要主轴旋转时,只要按 下起动按钮,主轴连续转动;按下停止按钮,主轴停止转动。要完成本功能需通 过电动机单方向连续运转控制电路来完成。 本任务通过应用于CA6140普通车床 的电动机连续控制电路作为载体对低压电器原理图、基本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认识常用低压电器实物图形及文字符号, 掌握电气原理图的工作原理。使学 生能够进行电器原

2、理图分析、绘制电器元件布置图和接线图,能够根据接线图进 行正确接线并通电试车检验正确性。二、任务分析要完成此任务,需要了解熔断器、接触器、按钮、热继电器等几种常用低压 电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电动机单方向连续运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接线方法和工艺,从而掌握此电路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四、知识链接(一)接触器1、交流接触器 接触器的符号KMKMKMKM常开辅助常闭辅助触点触点主触点(二)按钮1 .按钮的功能按钮是一种用人体某一部分所施加力而操作、并具有弹簧储能复位的控制开关。2 .钮的结构原理与符号SB常闭触电常开触点(三)热继电器1.热继电器是利用流过继电器的电流所产生的热效应而反时限动

3、作的自动保护电器,用作电动机的过载保护、断相保护、电流不平衡运行的保护。2 .工作原理电阻丝发热增多,温度 通过传动机构推动常闭当电动机过载时, 流过电阻丝的电流超过热继电器的整定电流, 升高,由于两块金属片的热膨胀程度不同而使主双金属片向右弯曲, 触头断开,分断控制电路。3 .热继电器的选用例13某机床电动机的型号为 Y132M1 6,定子绕组为接法,额定功率为4kW,额定电流为9.4A,额定电压为380V,要对该电动机进行过载保护,试选用热继电器的型号、规格。解:根据电动机的额定电流值 9.4A,查表144可知,应选择额定电流为 20A的热继电器,其整定电流可取电动机的额定电流9.4A,热

4、元件的电流等级选用 11A,其调节范围为6.811A;由于电动机的定子绕组采用接法,应选用带断相保护装置的热继电器。因此,应选用型号为JR36 20的热继电器,热元件的额定电流选用11A。五、技能训练(一)识别原理图2、明确线路的构成由图2-1所示三相异步电动机单方向连续运转控制原理图可以看出,三相交流电源L1、L2、L3与低压断路器QS组成电源电路;熔断器FU1、交流接触器KM 主触点、热继电器FR的主触点和三相异步电动机 M构成主电路;熔断器FU2 热继电器FR常闭辅助触点、启动按钮SB2停止按钮SB1和接触器KM的线圈组 成控制电路。1、熟悉线路的工作原理先合上电源开关QS(1)启动:

5、KM自锁触点(3, 4)闭合实现自锁按下SB3f KM 线圈得电一- KM主触点闭合 一 电动机得电运转(2)停止:L KM自锁触点(3, 4)断开解除自锁按下SB1 KM线圈断电一一 KM主触点断开 一电动机断电停转 停止使用时,断开电源开关 QS2、据电动机的规格选配工具、仪表和器材,并进行质量检验,见表 2-1表2-1 工具、仪表和器材序号名称型号与规格单位数量代号1配线板600mm x 450mm x 20mm块12行线槽TC3025条63三相异步电动机AO2 7114T , 250W、380V、A 接法台1M4低压断路器DZ5-20/330个1QS5P交流接触器CJ10-10,线圈电

6、压 380V只1KM6热继电器JR36-20/3D,整定电流 3A只1FR7r熔端、屈RL1-15/380V、15A套3FU18r熔端、屈RL1-15/380V、2A套2FU29按钮盒个1SB10接线端子排JX2-1020 , 500V、10A、20 节条1XT11快丝()3X25个3212记号笔自定支113塑料软铜线BVR-0.75 mm2,颜色自定m1014异型管 3.5mmm0.315三相四线电源3X380/220V、20A处116电工工具钢锯、米尺、剥线钳、偏口钳、尖嘴钳、 验电笔、小号一字改锥、小"字改锥、 小磁性一字、十字改锥等套117万用表MF500块118劳保用品绝缘

7、鞋、工作服套1(二)、安装步骤及工艺要求1、安装元件(1)按图2-2所示布置图在配线板上安装行线槽和电器元件。XI图2-2 布置图(2)工艺要求断路器、熔断器的受电端子应安装在配线板的外侧,并确保熔断器的受电端为底座的中心端。各元件的安装位置应整齐、匀称,间距合理。紧固元件时,用力要均匀,紧固程度适当。2、布线(1)按图2-3所示接线图的走线方法,进行板前明线布线和套编异形管图2-3接线图(2)工艺要求所有走线要入行线槽并遵循左主右控的原则。接线要与接线点垂直并且不能有毛刺,裸线不超过 2mm。布线要合理,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接线压线时不能漏铜,更不能压住绝缘线皮。去掉绝缘线皮长度要适当。七芯

8、导线绞紧拧成线鼻子。连接线鼻子时应该顺时针方向拧紧。不能损坏工具和元器件。接线点要标明线号(3)检查布线根据图2-1所示电路检查配线板布线的正确性。(三)、自检按电路图或接线图从电源端开始,逐段核对接线及接线端子处线号是否正 确,有无漏接错接之处。检查导线接点是否符合要求,压线是否牢固。同时注 意接点接触应良好,以避免带负载运转时产生闪弧现象。用万用表检查线路的通断情况。检查时,应选用 RX100的电阻挡,并进 行校零,以防发生短路故障。检查控制电路,可将万用表的表笔分别搭接在U12、V12线端上,万用表读数应为 3 ,按下SB2(或按下KMM读数应为接触器线圈的直流电阻阻值 约2KQ,按下S

9、B1(或松开KM附读数回到 &”。检查主电路时, 可以手动来代替接触器受电线圈励磁吸合时的情况进行检查,即按下KM触点系统,用万用表检测L1-U L2-V L3-W是否相导通。(四) 、试车( 1)为保证学生的安全,通电试车必须在指导老师的监护下进行。试车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清点工具;清除安装底板上的线头杂物;装好接触器的灭弧罩;检查各组熔断器的熔体;分断各开关、使按钮、行程开关处于未操作前的状态;检查三相电源是否对称等。然后按下述的步骤通电试车。(2) 空操作试验正确连接好电源后,接通三相电源,使线路不带负荷(电动机)通电操作,以检查辅助电路工作是否正常。操作各按钮检查它们对接触

10、器控制作用;检查接触器的控制作用;注意有无卡住或阻滞等不正常现象;细听电器动作时有无过大的振动噪声;检查有无线圈过热等现象。(2) 带负荷试车控制线路经过数次空操作试验动作无误,即可切断电源后, 再正确连接好电动机带负荷试车。电动机起动前应先作好停车准备,起动后要注意它的运行情况。如果发现电动机起动困难、发出噪声及线圈过热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车,切断电源后进行检查。注意:接电前必须征得教师同意,并由教师接通L1、L2、L3,和现场监护。学生合上电源开关QS后,不得对线路是否正确进行带电检查。第一次按下按钮时,应短时点动,以观察线路和电动机运行有无异常现象。试车成功率以通电后第一次按下按钮时计算

11、。出现故障后,学生应独立检修,若需带电检修时,必须有教师在场监 护。 检修完毕再次试车,也应由教师监护,并做好课题实习时间记录。六 、任务评价评价标准见表2-2表2-2评价标准项目内容配分评分标准扣分检查元件101、没有检查元件扣 10分2、漏查兀件每个扣 2分,扣完为止安装元件151、不按电器布置图安装扣 5分2、件安装不牢固每只扣 4分3、装元件时漏装螺钉每只扣2分4、元件安装不整齐、不匀称、不合理扣5分5、损坏元件每只扣15分布线351、按电器原理图接线扣 25分2、布线不符合要求:主电路每根扣4分控制电路每根扣2分3、点松动,露铜过长、反圈、压绝缘层等 每个扣1分4、损坏导线绝缘或线芯每根扣4分5、漏接接地线扣10分通电试车401、热继电器电流未整定或整定错扣10分2、熔体规格配错每个扣5分3、加-次试车不成功扣20分4、第二次试车不成功扣30分5、第三次试车不成功扣40分定额时间12.5小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