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_第1页
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_第2页
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_第3页
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_第4页
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中国杂交水稻产业联盟中国杂交粳稻协作组工 作 简 报第 14 期2009年6月1日本期导读l 新闻简报l 成员单位研究进展l 协作组工作进展l 生活视点联系地址:天津开发区第四大街天大科技园C5楼邮 编:300457电 话 真 系 人:东 丽 E-mail:lplp网 址:l 新闻简报 “强优势水稻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课题组工作会议简报2009年4月24日,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强优势水稻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第一次课题组工作会议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召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武汉大

2、学朱英国院士、“中心”党委书记青先国研究员等有关领导与专家学者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课题负责人邓华凤研究员主持,各成员单位课题主持人分别从研究基础、2009年工作计划、组织管理及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并制定了2009-2010年工作计划和强优势杂交稻的技术标准,提出了加强组织管理及课题组成员之间交流与协作的具体措施。强优势水稻杂交种是指通过禾本科远缘种质间(种间、属间、亚种间)高度的遗传差异性,突破水稻传统杂种优势利用遗传基础狭窄瓶颈,充分挖掘水稻基因间的互作潜能(加性、加加性、显性、超显性和上位性),创造大幅度增产、米质优良和抗性优异的强优势杂交水稻。该项目由“中心”主持,课题组成

3、员单位有:武汉大学、福建农业科学院水稻所、中国水稻所、天津市水稻技术工程中心、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等。“强优势水稻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为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主要农作物强优势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六大课题之一(其他五个分别为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大豆)。该项目由袁隆平院士、朱英国院士等11名著名科学家于2007年联名向国务院提出,2008年通过论证,2009年4月2日正式启动。项目拟用20年时间将六大作物杂交种的增产幅度再提高30%,并打造一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技术团队。(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武汉供稿)天津

4、市政府特聘专家辛世文院士到天津考察和讲学 应天津天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包万军董事长和邓华凤主任的邀请,5月12日13日,天津市政府特聘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主任辛世文教授及助手林汉明教授来到天津开发区考察和讲学,并与天津天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科技大学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进行了讨论与座谈。天津市人事局魏大鹏局长及天津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何树山、副主任艾亚民会见了辛院士一行。辛世文院士被天津科技大学聘为名誉教授。 辛世文院士于1974年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主校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加州ARCO植物细胞研究所担任高级研究员、首席科学家及分子生物部门主任,美国夏威夷大学植物生理学

5、系任正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学及农业生物科技研究所所长及善衡书院院长,辛世文院士在1980年提取并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植物基因,同时第一个发现植物基因亦含插入顺序而被国际同行誉为克隆植物基因之父。 天津天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署合作意向书 辛世文院士为天津天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物技术首席科学家,自2007年,天隆公司与香港中文大学已在水稻耐盐碱及高蛋白方面开展了合作研究。在此次考察与讲学期间,辛院士受聘为天津科技大学名誉教授,并在天津科技大学作了题为“转基因水稻研究领域相关问题”的学术报告,同时还代表香港中文大学农业生物科技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天

6、津天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科技大学共同签署了合作意向书,这将进一步推动三方以中国杂交水稻产业联盟和中国杂交粳稻协作组为依托,建立以杂交水稻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生物技术研发平台。香港中文大学和天津科技大学负责产业链上游的基础研究,天津天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产业链下游的产业化开发。在天津科技大学李旭炎书记、王学魁副校长及天隆公司包万军董事长、邓华凤博士等人的陪同下,辛世文院士、林汉明教授还参观了天津科技大学泰达校园以及食品学院、生物学院、材料学院实验室、食品加工中心和分析中心。香港中文大学、天津天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科技大学三方采取的技术创新、功能验证和产业化开发对接与耦合的合作方式,将进

7、一步推动杂交水稻产、学、研、贸的结合,对天津滨海新区生物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东丽供稿)l 成员单位研究进展高产优质抗病滇型杂交粳稻研究及示范推广通过成果鉴定2009年5月15日,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组织云南省有关同行专家,对云南农业大学谭学林教授主持的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高产优质抗病滇型杂交粳稻选育制种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进行成果鉴定。该项目针对困扰我国杂交粳稻发展的主要技术问题,开展了种质和技术创新、杂交粳稻新品种选育及相关研究,取得如下重大成果。 1采用籼粳交核置换的方法,筛选鉴定出12个新的雄性不育细胞质源,并用这些新资源转育成20个粳稻不

8、育系。2采用不同海拔穿梭育种技术,选育出育性稳定的滇1型不育系。3研究发现了与滇型杂交粳稻恢复基因零距离的分子标记,建立了粳型恢复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体系。4建立了利用籼粳亚种间杂交、野生稻和栽培稻种间复合杂交选育杂交粳稻的技术路线和育种方法,育成6个通过省级审定的杂交粳稻组合,不仅在云南省大面积种植,而且在贵州、四川和湖南示范推广,其中滇杂35通过了贵州省审定。5通过穿梭育种,突破了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的相互牵制,育成聚四个优点为一体的组合滇杂31和滇杂32,在技术上有重大创新。这两个组合是云南省优质米杂交粳稻品种,产量超过农业部超级稻的产量指标,年推广面积达50万亩以上,占我省杂交粳稻

9、面积的50以上。6首次通过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方法证明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中的“散粉株”或“同质恢”是不育系细胞核在育性恢复基因位点发生自然突变产生的,总结出“选择单株、鉴定株系、繁殖原种”的滇型不育系原种提纯方法,保持了不育系的纯度。7研制了滇型杂交粳稻繁殖制种技术规程,繁殖、制种的种子纯度达到国家标准,产量分别达200千克/亩、250千克/亩以上。8申请技术发明专利5项,已授权1项,申请水稻新品种权保护5个,已授权2个;在科学通报、Plant Breeding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4 篇。专家组听取了谭学林教授代表项目组作的研究工作报告,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通过质询、讨论,一致认为,滇型

10、杂交粳稻选育制种技术研究有深度、有创新,选育的杂交组合在云南粳稻区有较大的推广应用面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意通过成果鉴定。(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黄大军供稿)上海市市科委重大项目“粳型水稻优质超高产育种与示范”课题通过专家验收5月22日,上海市科委组织本市有关专家对上海市农科院主持的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粳型水稻优质超高产育种与示范”进行验收,专家组认真听取了课题组汇报,详细审阅了有关材料后,经讨论一致同意通过验收。“粳型水稻优质超高产育种与示范”课题组育成2个适宜上海及周边地区种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粳型水稻新组合花优14和新品系067。花优14产量优势强,在区试中平均比对照增

11、产8,在核心示范方亩产达到808.9公斤,品质优良,七项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国标优质米一级标准,抗倒性强,抗水稻条纹叶枯病,已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067平均比对照增产6.43%,核心示范方亩产达到803.9公斤,稻米品质好,田间抗稻瘟病,生育期稳定。通过杂交育种、分子辅助育种、太空育种等手段转育了6个新不育系,获得 “1014”、“0929”等一批有希望的新种质,育成的新不育系申6A通过了专家鉴定和品种审定。申报了3个新品种保护权,其中一个已获得国家新品种保护权。先后在上海农业学报、中国水稻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对超高产育种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制订了超高产水稻新品种栽培技术规程,建立了超

12、高产水稻示范方。育成的两个超高产粳稻新品种(系)已经在本市郊区示范应用,至2008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7790亩,新增稻谷39万公斤,新增利润78万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程灿供稿)安徽杂交粳稻推广上的“订单农业”思路2009年4月,在“安徽省农科学院水稻所”提供技术扶持的前提下,“合肥金润米业有限公司”和“安徽省寿县正阳关农场”签定了杂交粳稻“优98”种植2000亩的收购订单,收购价格在当地生产的中粳“西光”稻谷市场收购价格基础上,每公斤加价不低于0.1元。杂交粳稻“优98”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与中国种子集团公司、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合作研究育成的杂交中粳组合,2002年通

13、过安徽省品种审定,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该组合产量高,米质好。“合肥金润米业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省粮食加工企业十强之首,合肥市粮食承储单位、应急大米定点生产企业,而“安徽省寿县正阳关农场”常年以种植中粳水稻“西光”为主,这种“科研+企业+基地+订单+农户+市场”即“订单农业”的思路将有利于优质粳稻的推广利用。(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杜士云供稿)l 协作组工作进展中国杂交粳稻协作组通讯工作小组正式成立 2009年5月,中国杂交粳稻协作组通讯工作小组正式成立。截止目前,共有成员11名,分布于湖南、辽宁、上海、江苏、安徽、云南、浙江等代表性稻区,通讯员

14、主要负责本稻区的信息采集、整理、报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自通讯工作小组成立之日起,通讯员将广泛收集所属稻区的最新科研进展和动态,定期向协作组秘书处投递稿件,促进科研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为加强通讯工作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中国杂交粳稻协作网现已正式开通了通讯交流平台。交流平台包括留言版区和在线交流区两部分。在留言版区,协作组各成员单位可随时发布信息;在在线交流区,通讯员可通过MSN或QQ进行在线交流。协作组全体成员单位及各通讯员可通过交流平台及时与协作组秘书处及其他成员取得联系和交流。(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周晓玲供稿)中国杂交粳稻协作组通讯员一览表姓 名单 位周晓玲国家杂交水稻工程

15、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东 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张武汉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郝宪彬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稻作研究所程 灿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杨 娟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杜士云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奎丽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辜琼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黄大军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王林友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l 生活视点1. 土豆烧牛肉:由于土豆和牛肉在被消化时所需的胃酸的浓度不同,就势必延长食物在胃中的滞留时间,从而引起胃肠消化吸收时间的延长,久而久之,必然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2. 小葱拌豆腐:豆腐中的钙与

16、葱中的草酸,会结合成白色沉淀物草酸钙,同样造成人体对钙的吸收困难。3. 豆浆冲鸡蛋:鸡蛋中的粘液性蛋白会与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从而失去二者应有的营养价值。4. 茶叶煮鸡蛋:茶叶中除生物碱外,还有酸性物质,这些化合物与鸡蛋中的铁元素结合,对胃有刺激作用,且不利于消化吸收。5. 炒鸡蛋放味精:鸡蛋本身含有许多与味精成分相同的谷氨酸,所以炒鸡蛋时放味精,不仅增加不了鲜味,反而会破坏和掩盖鸡蛋的天然鲜味。6. 红白萝卜混吃: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含量极高,但红萝卜中却含有一种叫抗坏血酸的分解酵素,它会破坏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一旦红白萝卜配合,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就会丧失殆尽。7. 萝卜水果同吃: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进入人体后,经代谢很快就会产生一种抗甲状腺的物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