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感受校园文化学习共同体扎实备课同课同构》讲座_第1页
【讲座】《感受校园文化学习共同体扎实备课同课同构》讲座_第2页
【讲座】《感受校园文化学习共同体扎实备课同课同构》讲座_第3页
【讲座】《感受校园文化学习共同体扎实备课同课同构》讲座_第4页
【讲座】《感受校园文化学习共同体扎实备课同课同构》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感受校园文化,学习共同体,扎实备课,同课同构今天的讲座的主题是感受校园文化,感悟共同体,扎实备课,同课同构。进修附小,被陶行知的文化熏陶着。有行之园,有雕像。他们的书吧。教师同课同构的板书走廊,功能用室等令我印象深刻。更令人深刻与震撼的是全校一起吹葫芦丝,那场面相当壮观。又好听又好看。他们每个人下课铃声一响,便能有序出入,排好队伍就绪。浏览完他们的校园。让我有所得是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同课同构,有个是学习共同体。首先是学习共同体,首先是U 字课堂,打破原来的教师为主格局,让老师关注更多孩子。一号二号,甚至中高年级是4人小组,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分享,真正落实。当然在小班化的日本,这种格局推行比较

2、顺畅。而在50人的大班额班级中,推行其实是有难度的。充满艰辛与不易。教师对于倾听能力、分享习惯的培养,在于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控制的“上课”转变,在于学生的相互学习的养成。 一、有“形”,即是外在的“U”形座位。 我想这个“U”形座位是大家最大的困惑。国外的学生最多不超过25人,他们可以u得很漂亮,很舒心。而我们,似乎50人是标配,教室空间有限,怎么U,还成了个问题。因为此,我们学校单是在课桌的摆放就调整了N次,最终决定了以下的U法。(课件图片)为什么说要先有这U形呢?因为它会逼着你去改变。我们已经习惯了传统插秧式的座位,觉得它有规矩,出入方便。习惯站在讲台前就可以一览全班同学的“表面的学习情况”

3、,我们习惯了讲授知识的方法,总有很多的担心,担心讲不完,担心知识点没讲明白,所以课堂老师讲的多。老师们想想,传统的座位,我们似乎走到孩子们中间的时候是比较少的,因为你不知道背对着你的学生在干什么?不知不觉停留在三尺讲台的时间就多了。那些坐在后排高个的同学或者是让你放心的孩子咱们就失去较多近距离的关注。U形座位是逼着你走到孩子们的中间去,因为你不走下去,你就感受不到学生眼光聚焦在你身上。然后你走下去了,你就会发现,如果你还是按照原来的教学模式上课,那就很不方便了,因为离黑板远了,无法一提笔就写字,这时候你就会想着改变问题的方式。再者,因为和孩子的等距离近了,你就会提醒自己该给他们共同学习的时间了

4、。最初的“U”形座位,更多在于提醒你改变。看张对比图,你会愿意改变的。(课件图片) 二、有“体”,即课堂学习的共同体我们需要关注的是狭义的“共同体”,即分组,一般低年级采用两人一组,中高年级采用四人一组。但是刚开始,建议2人为一组。可以同质,也可以异质。这个分组可是大工程,事关成败关键。要求你对自己班级的孩子非常的了解。可以把两个都爱说的分一起,逼着他们听别人说,也可以把两个不爱说的分一起,逼着他们向别人说,当然更多人喜欢把好坏搭配。但是这样的搭配要注意几点:1悬殊勿大。常规上,我们常把一个优生和一个后进生安排在一起,这样有个帮助辅导作用,但是会造成一个是学习者,一个是接受者。最好是优生和中上

5、生,中上生和中等生,中等生和中下生,中下生和后进生。这样他们会有共同的语言交流,思维的频道不会相差太多。2.动静应相宜。3.性格搭配。在这个分组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地调整,使大部分的共同体小组,能够互相交流学习。合理地搭配学习共同体小组后,接下里就是指导协同学习的过程。一样痛苦的过程。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变成组长包场学,或者是组长指挥学。或者找不到问题的关键,一给时间就瞎扯“学习共同体”顾名思义,学生之间是平等、互助、对话式的学习关系,要避免“聊天式的讨论”因为 聊天式的讨论只能像快乐学习流于“安乐死”。 只有深刻讨论才能分享成功与困惑。深刻讨论要形成“反省性的对话关系”学生的发言

6、要“紧扣问题”,要懂得“承接他人的发言”。组内弱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可以一个人写,也可以求助。老师首先要在观念上同意,这是一种特殊的分享。组内分享、互动的时间多一些,多让孩子体会顿悟的快乐。组间pk少一些,它对弱势生的帮助是小的,会带给弱势孩子更多的紧张。鼓励学生说出“我不会”,让弱势生更有勇气。教师的挑战里,直言“不懂”的课堂一章,小林教子老师就是这么做的。三、有听,即倾听的培养如果说U型座位是学习共同体的外在条件,同伴学习是先决条件,那么“倾听”就是学习共同体的核心部分。“倾听”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我们的接受式学习,一直以学生的倾听为主,可是这是否为真正的倾听?学生善于听老师的讲,全盘似地接

7、受,没有在脑海中对听到的内容进行消化,存在着“听到”“听懂”的现象;老师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明明课堂已经一讲再讲了,但是错的一直是错的。再者,学生往往会忽略听同伴的声音,这样的倾听效果存在折扣。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先从外在去培养学生的倾听:用眼睛去倾听。听的时候眼睛要炯炯有神地看看说话的老师或同学,让说的人知道你在认真地听,尊重地听。用嘴巴去倾听。听的时候嘴巴不能发出声音,如有不同意见要等同学说完和老师停顿的时候才能大声的发表你的意见。用手和脚去倾听。听的时候手和脚别动,包括手和脚管理的那些文具书、桌子、椅子都要悄悄地。需要的时候要静静地把你听到的要点记下来。用身体去倾听。听的身体姿态,应该是脊

8、背挺直,身体前倾的样子。如果你听到同意的地方、精彩的地方,就点点头,微笑一下或掌声鼓励表示你的认同和欣赏;如果听到不同意的地方,可以皱皱眉,或者轻轻摇摇头表示你不同意或者有意见,即使持有不同的意见,也要在别人回答后以“我以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这样既尊重了他人,又创设了理解、平和的交流氛围。这些要求同样老师也应该这样做。(图片出示老师倾听的照片)怎么检测孩子们的“倾听”?改变我们的提问方式:询问孩子你的1号同学跟你说些什么呢?你听懂了吗?你对他的回答有没有补充的。对角线重复。听课老师转变成观课老师的角色.倾听是需要耐心等待的。分享一个事例接触了学习共同体,有一句话特别触动我“学校必须是民主主义的场所。荒废的学生是学校的主人翁之一,而课堂里那些安静、老实的同学同样也是学校的主人翁”她是我课堂的主人翁之一啊。关于同课同构的观念,我们更熟知是同课异构,但是对于一所新教师多的学校这种同课同构无疑是最佳的。何为同课同构?1. 针对共同的教学课题,进行集体备课,让不同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得到整合,确定统一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统一的教学设计,使用共同的教案、多媒体课件等。2. 由不同的老师根据个人素养,用不同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3. 3.观课者对不同老师在相同教学环节下的不同的引导语言、启发方式、激励手段及学生的课堂表现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