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文化常识800道模拟题(八)_第1页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800道模拟题(八)_第2页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800道模拟题(八)_第3页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800道模拟题(八)_第4页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800道模拟题(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模拟检测(八)姓名 得分316.下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 元。B. “当路”既可以指执掌政权,也可以指掌权之人。C.诏,是天子给臣属下达命令的一种文体,有手诏、遗诏等。D.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的变化和人世的吉凶祸福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317、下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束发:系结头发,成童;古代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 15至20岁。B.季:古代有伯、仲、季、叔之分,即现代的老大、老二、老三和老四。C.定省:昏定晨省,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侍奉双亲日常

2、礼节。D.时封:封建社会官员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号呈请朝廷移授给亲族尊长。318、下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策,是中国古代科举中殿试考试的主要内容。“策问”与“对策”分别指应试与出题两个部分,内容主要是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B.太学,古学校名,即国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始设太学。东汉时太学大发展。明以后不设太学, 只设国子监,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C.除,古代用来表示官职任免的术语,指任命,授职。唐以来称试官或暂时代理官职为“权”。D.宸衷,皇帝的心意。宸,北极星所居。借指帝王的宫殿,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319、下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

3、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比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 的字义十分相近;有的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则是少的意思。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 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 “厉”是贬。C.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这个“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 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 踞以骂”。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

4、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 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 。“中宫” “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320、下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孙是自己的亲兄弟的孙子或者自己儿子的叔伯兄弟的儿子。B.掌书记,全名节度掌书记,唐代官制,为掌管一路军政、民政机关之机要秘书。亦为观察使或 节度使的属官。宋代亦置此职。C.卮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圆形器皿。古代的盛酒器皿很多,比如尊、壶、爵、角、觥、杯、釜等等。D.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书”也是这个意思。如京兆尹张敞曾上疏(上书)汉成帝,谏议他纠正为政过失。321、下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尚书

5、,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简称“书”,与诗礼易春秋合称“五经”。B.服阕,古代守丧时的礼节,指在守丧期间要穿丧服,忌穿鲜艳,丧服一般用粗麻布做成。C.太守,是秦至汉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后来也作为刺史或知府的别称。D.三府,三公府简称。东汉曾设太尉、司空和司徒,并称三公,亦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322、下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林泉”本指山林与泉石,后借指文人雅士的隐居之地。林泉之友即隐居时的朋友。B.“户曹”为掌管民户、农桑等活动的官署名称。“曹”指的是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C. “丁家艰”即丁艰,也就是丁忧,指遗逢父母丧事。古时官员父母去世须辞职守丧。D.“司空郎中曙

6、”中“司空”是官名, “郎中曙是人名。这是一种官职姓名的合称。323、下面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踞本指蹲坐,腿足屈曲、身体长时间不挪动位置;跟、跪、箕踞等词都能表示古人的坐姿。B.胡床:释名云:“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广雅云:“栖,谓之床。”顾名思义,胡床是 指汉代自胡人处传来的一种睡具。C.孤露本指孤单无所荫庇,后指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古代类似的常见词语还有见背、弃养等。D.措绅:措,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原意是插笏于带,本为旧时官宦的装束,后转用为 官宦的代称。324、下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出阁,即出阁读书,皇太子出阁读书是明朝培养太子的一项很重要

7、的内容,出阁有隆重的讲学仪 式。B.服除,守丧期满。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期满后就官复原职。C 青词,又称绿章,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嘉靖因帝笃信道教,常让臣下写青 词同进献。D.飞鱼服,是补色为飞鱼图案的袍服。被赐予飞鱼服是极大的荣宠,后多为东厂和锦衣卫头领所穿。325、下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吊丧指至丧家祭奠死者。唐代吊唁者多着白服,死者亲属则须着五服,五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期功。B.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指太子所居之宫,此处借指太子。这与中宫又可借指皇后是同样道理。C.岭外泛指南方五岭以南地区,又名岭南、岭表

8、,岭外地区的经济、文化远远不及中原地区,被 称为“蛮夷之地”。D.刺史是官职名,汉始置。 “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326、下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B.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昨、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C.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谓天子死为“崩” 大夫死曰“不禄" ;士曰“卒”;庶人曰“死”。D.持节:古代官名。古时使臣以节为凭,代表皇帝亲临,如苏武持节出

9、使匈奴;汉末与魏晋南北 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 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327、下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丁忧,古时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原则上必须辞官回家, 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B.宏词,又称“博学宏词科”。始于唐玄宗时,尤其是唐后期,此科不仅经常举行,而且内容丰富, 选拔了不少著名的人才。C.翰林学士,官名。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后来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心腹,掌制浩, 常常能升为宰相。五代至两宋翰林学士承唐制。D.中书,既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又可指中书省

10、。三省六部中的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 部、开I部、工部,都隶属中书省。328、下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有品级的官员称为品官,品官等级不同,其官服的颜色等也不同,以示尊卑。B.省,文中指官署名。“省”有“禁中”的意思,尚书等官署设于禁中,因而称为“省”。C.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郊祀,文中指古代在郊外条杷天地。郊祀典礼是中国古代一项非常重要的祭祀活动。329、下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此为北魏 开国皇帝拓跋珪的庙号。B.袭爵指原有爵

11、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对于世子以外的继承人一般要减等袭爵。具体制度因朝代而异。C.刺史为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成为地方官职名称, 相当于后代的县令。D.车驾本指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文中即是后一种含意。汉书高帝纪“车驾西都长安”中亦是如此。330、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清康熙帝331、下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

12、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 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昨、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 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 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332.下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 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 指司

13、马、司徒、司空。C.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一般人死则称之为“卒”。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 而言。33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 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B. “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334、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伉俪”喻夫妇。古代“朔”指农

14、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礼记曰:“幼名,冠字。”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 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 长江之南。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 官地或居住地命名。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 12点前后。A.B.C.D.335、下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向是()A.陛,是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15、。B.项羽灭秦后将秦国本土关中地区分封给秦军三位降将,封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陕北。合称“三秦”。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C.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嵋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山东,有时也泛指战国时秦国以外的六国领 土。今天的山东省指的是太行山以东。D.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这个地区位于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以南,处四关之中,故称关中。33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 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

16、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C. “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 “徙” “升”等。“授”“拜” “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 “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 “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337、下列对文中加点

17、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C.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 非教育行政机构。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33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此为北魏 开国皇帝拓跋珪的庙号。B.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

18、世子)承袭原有爵位,对于世子以外的继承人一般要减等袭爵。具体制度因朝代而异。C.刺史为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成为地方官职名称, 相当于后代的县令。D.车驾本指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文中即是后一种含意。汉书高帝纪“车驾西都长安”中亦是如此。33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兵家”指军事学着作,它本来指中国先秦与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有时也 是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B. “再迁”指再次提升官职,“迁”古代称平调官职,“右迁”就是降低官职,“左迁”就是提升官职,汉代贵左贱右的习惯已被后代沿用。C.

19、“留守”是官职名称,隋唐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为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也常设 留守,由地方行政长官兼任。D. “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 山海关以东的“关东”不同。34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黜陟”中的“黜”指降职或罢免,“陟”指晋升、进用,词语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B. “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C. “旧典”,“典”有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标准或法则等意思,“旧典”在文中指旧时的典籍,即四书五经等。D.“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

20、便宜行事,担当这种职责的就称为“留守”c34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朔是指每月的初一,望一般是指每月十五。类似还有“朝菌不知晦朔” 中的“晦”,是指每月三十号。B. “宣德” “正统”都是帝王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刘彻。后世也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帝、康熙帝等。C.侍郎,中国古代官名。明朝在中央设置吏、户、礼、工、开I、兵六部,每部设一个尚书,两个 侍郎,尚书是正职,侍郎是副职,地位次于尚书。D.诣阙,即“赴朝堂”或“赴京都”。阙是指一种表示威仪和等级名分的建筑,按其所属建筑性质, 可分为城阙、宫阙、

21、墓阙、祠庙阙等。34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明代及以后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B.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C.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为宋朝四大书院之一。复兴于明代。D.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又称“秋闱”。中试称为“举人”,顾宪成乡试第一,称“解元”34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匈奴、月氏、大宛、康居、大夏、安息、乌孙等古代国家政权,都是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所到、 所闻之处,处于古代丝绸之路上。B.堂邑氏奴

22、甘父:堂邑为姓氏,甘父为名,奴,是其做家奴的身份。后文提到被封为“奉使君” 的堂邑父,就是指他。C.汉节:汉代朝廷派出使臣或传达皇帝命令时,凭节为信,中央设有专门掌管符工的官员,名叫 “符节令”。苏武就曾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汉文帝也曾派遣 魏尚持节去云中赦免冯唐之罪。D.大行:古代接待宾客的官吏,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员,西汉张骞二度出使西域后被汉武帝封为大行。34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虽然官位并不高,但是权限 很广。B.易指易经,它是“六经”之一,向来专门用作卜

23、筮,对事态的发展走向以及结果进行预 测。C.马政指政府对官用马匹的牧养、使用和采购等的管理制度。马政为国家重务,也是百姓的重要 义务。D.五品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个官品。官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两级之分,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 入流。34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司,源于三公。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主要目的是削弱相权。三司掌管度支、户部、盐铁。B.太祖,庙号称谓。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称号,常用“祖”与“宗”区分。开国皇帝 一般称“祖”,后继皇帝称“宗”。C.权,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在我国古代暂代官职的词语有“署”、“假”、“摄”、“领”、“行”等。D.

24、节度,节制约束、调度指挥之意,掌握古代地方军政大权。唐朝初期在边境设置,宋代初期解除 兵权,成为一种象征荣誉的虚职。346 .下列对文中加点闷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服除,服丧期满。我国古代的服丧制度有一定的规格和时间等规定,又分为五服,B.便汆是宋朝政府购买粮草等战略物资时的一种商业性活动,其特点是相对方便。C. “英宗”属谥号,不仅对皇帝一生的作为给予了评价,而且表明这不是开国皇帝。D.致仕,即把禄位还给国君辞去官职的意思,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词。34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路”,宋金元时代行政区划名,是仿唐代的“道”制而

25、设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后转化为行政区。B.“世子”,在先秦时代是君位继承人的封号,汉朝以后用以称郡王的继承人,以区别皇位的继承人太子,还指藩属国的王位继承人。C. “阙”,本意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即指帝都长安,“诣阙”,指奔赴朝廷、皇宫、或都城。D. “丁内艰”,意为遭逢父母丧事。古代封建社会官员父母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回家守制,又称 “丁忧”,是传统的道德礼制。34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粮道”,指军队运送军粮等补给的通路,在古代战争中,凡属高明的将帅,都十分重视粮食供应对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作用问题。B. “

26、迤西”,明清时称云南西部地区,大致包括现在大理、丽江、永昌等地。“道”在秦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C. “花翎”,清官员、贵族冠饰。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 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D.“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在古代,有严格的服丧制度,丧服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从重到 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缠麻五种,此之谓“五服”。34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可以称为“有司”。B.拜:文中指授予

27、官职。其他可以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有“辟”“除” “征”等。C.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口、税收、科举等,长官为户部尚书。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恭敏。35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楮币,也称楮券,指宋、金、元时发行的"会子""宝券"等纸币。因其多用楮皮纸制成,故名。后 亦泛指一般的纸币。B.工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由隋文帝设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全国土地、赋税、水利等政令, 与吏、户、礼、兵、刑并称六部。C.易为易经的简称,又称为周易 ,是一本关于 “卜筮”的书。与儒家

28、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合称“五经”。D.给事中,秦置,汉魏相沿。为将军、列侯、九卿等的加官,加此号能侍奉在皇帝左右。因给事 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故名。35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本,古代特指确定皇位继承人,建立太子为国本。“国本”也指国家藏本。例如韩愈画记中“余少时,常有志乎兹事,得国本,绝人事而摸得之”。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C.闾阎,闾泛指门户;人家。阎指里巷的门。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

29、门,后泛指平民百姓,也指房屋建筑。例如王勃滕王阁序中“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D.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三公”即是最尊贵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之“三公”指少师、少傅、少保,也有 说为司马、司空、司徒。35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初开始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职权、礼遇相当于宰相。B.宋代,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行省,河南是其中之一,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相当。C.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研习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D.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相

30、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35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为进士。B.改元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每一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C.封事在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大臣上书奏事,为防止泄露,用皂囊封城。D.易即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孔子所作,包括经和传两部分。35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名字的名和字有区别,名主要用于自称,字有尊重之意,文中的“以字行”是指称呼某人 时,以字代名。B.古人对“死”的讳称很多,因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因此天子死叫“崩”诸侯王死叫“薨”,士大夫死叫“卒”。

31、C. “对策”,又叫“策试”,明代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考试形式,应考的人在会试中对答皇帝有关 政治经济的策问。D.“文穆”是谥号,表达了朝廷对胡广一生作为的肯定,而“少师”是一种官职,这是朝廷在胡广 死后对其的追赠。35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丁母艰,遭逢母亲丧事。古代在职的官员,如父母去世,一般要辞官回家,为父母守孝。B.敕,可以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皇帝下达制令的形式一般有谕、旨、策、制、诏等。C.榷,文中指税。榷,也指专卖。古代很早就有专卖制度,主要产品有盐、茶、酒等。D.开I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刑法、诉讼、军令、考课等事务,长官是刑部尚书

32、。35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判”在州府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长官有监察之责。B. “路”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始于宋代。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C. “俄出知杭州”中的“出”,指的是“出任”主管杭州一职。D.“浙右”是地理名词,即浙西。浙右一称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东为左,西为右”的观念。D.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朝贡”,古时指藩属国或外国的使臣朝拜君主,敬献地方物产。B. “中国”,原指处于疆域内的中央地区,后来指中原的广大地区。C. “报”,指古代臣子用奏章等书面形式向君王陈述对政事

33、的意见。D. “觐”,西周时期指诸侯朝见天子,后指地方大员进京朝见皇帝。35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儒家经典,“六经”为易、诗、书、礼、乐、春秋,周易为儒经之首。B. “崩”,也作驾崩,是表示天子或皇太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C. “司马”,古代官名,主要掌管军政和军赋等与战争相关的事务。D.“献血”,古代举行盟会时,将牛羊等牲畜的鲜血涂在钟鼓表面,以示信守誓言。35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箴,古代以告诫规劝为主的一种文体,如箴铭,是古代常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用于规戒、褒赞的 韵文。B.薨就是死的意思,是诸

34、侯以及王公大臣死时的专用字,也可以用于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 贵族。C.乡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考生以举人身份参加,一般在春天举行,又叫“春闱”或“礼闱”。D.驰传,指驾传车急行;传车,古代驿站专用车。文中因为翁正春曾做过皇祖讲官,皇帝“赐敕 驰传”,礼遇有加。360、下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至正”是元惠宗的庙号。庙号起源于商朝,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高祖、宋太祖。B.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作“有司”。“有司”不可以用来代指朝廷各级官员,只能理解为主管某部门的官吏。C. “洞瑶”指的就是瑶族。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民族,是古代东方“九黎”中

35、的一支,是中国华 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D. “考课”指国家依照所颁布的法令和行政规则,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并依其 不同表现,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36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纳赞,封建社会的选官办法,即交纳一定的钱财就可以取得入选作官的资格,实质上是公开的买 官卖官。B.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篇、军械、军令等。其 长官为兵部尚书。C.羽书,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汉书注:“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D.刍莞,割草打柴的人,指代乡野间见闻不多无知浅陋的人或普通百姓

36、。常用“刍莞之见”来批评别人见识短浅。13参考答案316、【(A.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 瞩目的状元。殿试是皇帝主持的。)】317、B318、A (策问为出题,对策为应试)319、C解析 古人有多种坐姿,“席坐”应指“以膝居地,小腿平置于地,臀部贴于脚后跟” 。320、C釜”不是酒杯,而是煮炖食物用的炊具。321、B (服阙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 )322、D323、B324、B 不一定官复原职325、A五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缠麻326、C 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土曰不禄,庶人曰死。327、D(六部属尚书省。)328、C

37、(武官任免一般由兵部掌管)329、【解析】“相当于后代的县令”错误。地位要高于县令。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 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330、答案应是选“ B”。( A项嬴政自称始皇帝,C项唐太宗是庙号,D项康熙是年号)。区别谥号、庙号、年号,记住一点,凡带褒贬意思的基本上是谥号,如:文帝、武帝、炀帝、献帝 等;凡带祖、宗字的基本上是庙号;明清以后的皇帝多用年号。331 .答案.C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332 . C (“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帝后的死当称为a x-ju

38、 ?、朋。)333.B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兵部(负责军事,入军队编制、武官 选授以及驻防、训练、检阅等政令)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等)334、C.晦日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指夏历(农历,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受到古人的重视,寄托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辰时即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上午7时正至上午9时正)。子时(23 时至01时)辰时(07时至09时) 至15时)申时(15 时至17时)十二时辰制丑时(01 时至03时)巳时(09时至11时)酉时(17时至19时)寅时(03时至05时)午时(11戌时(19时至21时)卯时(05时至07时)时至13时)未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