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模式探索_第1页
沙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模式探索_第2页
沙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模式探索_第3页
沙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模式探索_第4页
沙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模式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71 华中 建筑沙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模式探索Exploration of the Mode of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of Zhongshan Roa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in Shashi柳 飏Liu Yang中图分类号 TU984.1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739X(201106-0171-04摘 要 沙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由主街、辅街、 堤街、巷道及其历史建筑、传统院落组成。对于 沙市这一独具特色、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源,应采 用保护与更新并举的策略,依照总体发展的目标 及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2、,参考RBD的规划模式,进 行合理的功能组团布局,再现多样化城市风貌。 从整体上,中山路历史街区应融入沿江整体景观 当中,与其他景观联动发展,实现城市记忆的重 拾和生命力的持续。关键词 中山路 保护与更新 RBD 功能组 团 联动发展Abstract Shashi Zhongshan roa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consist of the main street ,secondary street, Tai Street, roadway and its historic buildings, traditional courtyard form.

3、 For this unique, non-replicable cultural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together,in accordance with objectives of overall development and principles of sustainable use, refer to the planning model of RBD and reasonable layout of functional groups to represent diverse city

4、scape. As a whole, Zhongshan road is a part of Riverside landscape , link them together to restore citys memory and guarantee citys continued vitalityKey words Zhongshan road ,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RBD ,Functional groups, Linkage development城 市不是一天建成的,它是有着独一无 二的发展脉络。在都市化日新月异的今天, 中国的大多数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

5、正在追求 快速的城市建设和发达的物质文明。城市无 序蔓延,盲目拆建,历史文脉被割断,自 身特色丧失殆尽。在城市发展史上扮演过重 要角色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非但没有形成当 今城市文化和经济的独特一极,反而沦为城 市发展的洼地。如何真正有效地保护城市的 传统风貌、利用城市的特色资源,从而打造 城市核心竞争力,实现城市和谐有机生长成 为城市规划者亟需探索和实践的一项重要课 题。RBD作为一种传统资源与新型功能相结 合的发展模式,对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的保护 与更新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正发挥着日益 重要的作用。1 沙市中山路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与 发展现状1.1 中山路街区的历史沿革沙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依托

6、长江的黄 金水道和江汉平原的广袤腹地,曾为华中地 区重要的港口、人流与物资集散地和殷实的 工商名城。城市因水而兴,必然从滨水处率 先发展起来,然后再向周边地区和纵深扩 展。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沙市从春秋 时的一般市集发展到明末清初时“士有社、 商有廛、工有肆、止有居、客有邮” 1的繁 华都会。1895年马关条约将沙市辟为 通商口岸,沙市的近代城市建设正式起步。 作为近代沙市“五纵三横”路网体系中最早 建设、最为重要的一“横”,中山大马路及其两侧建筑代表着当时繁荣的贸易流通、 先进的技术文化。中山路位于长江以北,北 京路以南,西起大湾,东至江汉路口,全长 1430m,路幅宽度20m,两侧沿街

7、建筑基本 为3至4层,在形制上以西方古典式和巴洛克 式为主,兼而考虑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意 向和建造方式。同震楼、老天宝,邮政局大 楼、好公道酒楼等就是其中的典范。此外, 颇具南方特色,便于邻里交往,增强商业氛 围的骑楼建筑也是比比皆是(图1。建 国后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中山路发 展的鼎盛时代。中山路地处市区中心地带,商 业繁荣,人气旺盛。在主街及其相连的十几条 横街的街头巷口都办起了商店,形成了网点密 集、门类齐全、流通发达的商业面貌。 1.2 中山路街区的发展现状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水运交通的 萎缩和沙市工商业中心的转移,中山路开 始衰落,无论商业品质还是建筑品质都日 渐式微。如

8、果说整体老化是历史街区面临 的危机,那么大面积粗暴式拆建则可被认 为是历史街区惨遭的浩劫。近十年来,中 山路历史街区历经的较大毁坏有两次(图 2。1999年,沙隆达广场的兴建将中山路 拦腰截断,老街保护让位于广场建设,原 本绵延数公里的连续风貌在中部形成了一 个巨大的豁口,中山路由此一分为三 630m的东段、690m的西段和110m的沙隆 广场段。2005年,以经营高端品牌服饰为 主体的“中山路商业步行街”建设几近将中 山路东段原有风貌损毁殆尽。大量优秀历史 建筑和民居院落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运用·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项目( 编号:E101048941 ·图1 中山路历

9、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建筑和街巷分布建筑文化 Architectural Culture 新型的材料、趋同的色彩和变异的体量营造 起来的仿古商业街。商业经营方面,也出现 了市场估计不足、缺乏差异化竞争等问题, 导致曾历经百年沧桑的历史文化街光华不 再。2 沙市中山路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方 式RBD模式探讨2.1 RBD模式简介在 R B D 的 发 展 模 式 中 “ 历 史 文 化 遗 存”、“旅游经济刺激”、“商业价值”是 RBD有机生长的三个关键因素。历史文化遗 存所包含的不可复制的历史遗迹和厚重深远的文化内涵,是RBD发展的基础;游憩被雅典宪章列为现代城市的一项重要功能,随着近年来社会生产力发展

10、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旅游经济成为一项发展潜力巨大的经济现象,它是RBD发展的根本动力;商业价值体现在由旅行所衍生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为RBD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经济保证。2.2 中山路RBD的基本条件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发展RBD,构建旅游接待中心有其自身的历史资源、地理优势和商业基础。历史资源:街区内拥有以同震楼、老天宝、好公道、邮电局等优秀历史建筑和杜工部巷、和平巷、胜利街等丰富街巷空间为代表的历史资源,它们是RBD发展的载体和重点保护更新的对象。地理优势:街区位于中心城区与长江之间,四周为城市主次干道所围,交通便利,干扰较少。西段面临长江和城市广场,景观良好。东段靠近

11、核心商圈,人流密集。商业基础:街中山路RBD的发展机遇中 山 路 历 史 文 化 街 区 的 R B D 发 展 模 式源于中央和省市的科学定位和荆州古城 旅游热的发展需要。科学定位。2010年,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 (2009-2020提出进行新一轮长江沿 线尤其是荆江河段大开发,要探索资源整合 机制,大力推进专用码头社会化经营服务, 充分利用闲置港口资源,加强沿江不同地区 的自然、人文码头旅游资源整合,大力发展 新型服务业,实行统筹规划、综合开发,把 长江湖北段建成长江旅游重点节段。荆州 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中提出在沙隆 达广场以南,江堤以北的中山路沿线区域建 设旅游接

12、待中心及其相关配套设施。适应 需要。随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线路的 统一规划和作为其重要支点的国家历史文化 名城荆州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一轮旅年份1997年2010年2020年(预期旅客16万(人次50万(人次100万(人次高端旅客15万(人次30万(人次船舶停靠1385(次/年1500(次/年3000(次/年街区组团中山路西段“特色风情休闲组团”中山路东段“多功能综合服务区组团”现状具 有 一 定 近 现代 传 统 风 貌 的历史遗迹区旧 街 拆 除 后 的新建仿古街区特点 发展定位发展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酒 吧风情街或咖啡风情街,成 为街区保护和再利用的重点 成为新建城市与旧城街区的 缓冲

13、地带,发展适宜的商 业、旅馆业和娱乐行业,策 应前者的发展表1 荆沙地区旅客接待量统计表 表2图2 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的街道空间现状图173 华中 建筑游热潮将朝荆沙地区涌来。数据显示:近5年来特别是近23年,荆州旅游市场的客流 数总体翻番,以高端客流为重要组成部分的 水上客流异军突起(表1。为应对这种形 势,荆州国际旅游码头在闲置数年的原货运 码头上正式开始兴建,旨在打造高品质和有 特色的城市门庭。中山路沿线作为旅游码头 的外延,成为其相应配套设施的布局之所。 随着这一片区与荆州古城间的重要交通要 道沿江大道的贯通,中山路沿线作为旅 客住宿、休闲之所成为可能。此外,连接两 者的水上纽带荆沙河

14、于2009年全面完 成疏浚和水体整治以及两岸景观的营造,至 此夜宿中山路,翌日乘船通过白云桥、九曲 桥、张飞一担土、三管笔等景点到达荆州古 城便成为了一条独具“清水之城”特色的旅 游观赏线路(图3。2.4 沙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的RBD模式规划(1分级利用,划分适宜发展的功能 组团中 山路RBD的建设应在整体布局的基础 上针对现状,遵循保护与适度开发和重点开 发的分级利用原则,划分数个功能具有差异 的组团,应对旅游接待中心的建设(图4。 对于具有保护价值的西段街区,应在对同震 楼、老天宝等重要历史建筑以及街道整体风 貌进行重点控制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开发 利用和功能置换,打造有历史内涵和地域特

15、 征的特色风情休闲组团,为老街注入新的活 力。东段街区经历过一次改造,历史遗迹不 存,但这一点既是遗憾也是契机,作为现代 城市与传统街区的过渡地带,更好地策应中 山路西段的发展也不失为一种补救方式。东 段街区可以利用现有建筑,大力开发,形成 商住娱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服务组团。两大组 团作为一个整体功能上互为补充,缺一不 可,共同作用于中山路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 和再利用,实现沙市特有城市风貌和多样化 的商业发展(表2。·中山路西段特色风情休闲组团对 于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困境和发展 的需求,应找到一条异质的、持续的发展 之路,在满足服务功能的同时,致力于形 成 新 的 城 市 景 观 ,

16、“ 酒 吧 街 ” 、 “ 咖 啡 街 ” 就 是 其 中 一 种 模 式 。 “ 酒 吧 街 ” 、 “ 咖 啡 街 ” 破 坏 程 度 低 、 收 益 高 的 特 性 使 得 一 些 城 市 对 其 进 行 了 大 胆 尝 试 , 取 得 了 不 错 的 效 果 。 例 如 南 京 总 统 府 旁 的 “1912酒吧街”,其总体发展模式就是 就是融历史文化、时尚休闲于一体,合理 保护和再利用历史资源。如今已形成南京 旅游线路的新一景和南京城市的新名片。 作为承载着荆楚文化、码头文化以及水文 化,传统风貌尚存的中山路西段,应结合 国 际 旅 游 码 头 的 建 设 , 发 挥 R B D 的

17、 历 史 文化效益,发展以“酒吧咖啡风情街”为图3 中山路RBD在城市中的区位图4 中山路RBD分级利用模式空间示意图(总图5 沿江片区整体布局示意图具体思路的“特色风情休闲组团”,主要 有以下几点:重拾城市的记忆元素,融入历史街区 的保护和再利用。沙市自1895年开埠通商, 沿江一带大小码头因水而兴。作为旧客货码 头的兴盛之所,中山路上当年定是十里洋 场,灯红酒绿,洋酒、咖啡等舶来品最先就 是通过这里为市民所熟知和风靡的。由此, 通过将这一形象元素与历史建筑结合起来, 可以重新唤起人们的记忆从而吸引人流,使 得历史街区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借助良好的景观环境,提升历史街区 的品味。中山路临江瞰

18、城,东有沙隆达广场 的开阔界面,南有长江的滨江风光,3层以 上就可观景小憩,或饮或食。正所谓喧闹当 中有雅趣,繁华之处藏清幽。 发展特色休闲产业,实现历史街区的 差异化竞争。综合分析国内众多旅游接待 处,要么缺乏相关娱乐场所和设施,要么缺 乏特色娱乐方式和体验。旅途休息中的特色 酒吧和咖啡厅感受无疑为行程增色添彩。 · 中山路东段多功能综合服务组团 对 于中山路东段的仿古建筑,虽失去了 往日的光华并掺入了大量现代元素,但依旧 存在一定开发利用价值。结合其形式类似、 层数增高、质量提升,具有一定院落空间的 特点,进行集旅客住宿、购物、休闲娱乐于 一体的全面开发,为RBD创造较大的经济效

19、 益,其要点如下:结合现有建筑状况,减少开发成本。 借鉴我国优秀旅游景区的接待处营造经验, 发展商住结合、“上住下商”的综合开发模 式。一般的商业建筑和 旅馆建筑对于结构和 舒适度要求较高,而现有的新建建筑可以满 足这一需求;此外,具有仿古风格的商业和 旅馆设施对于旅客是一种新奇的体验。 利用区位优势,再现多样化商业功 能。中山路东段位于北京路与江汉路所形成 的核心商圈边缘,通过改善自身的商业形态 和经营门类,密切与娱乐行业的联系,吸引 核心商圈的密集人流。 经营地方特色商品和老字号品牌,承 担展示历史文化内涵平台的功能。荆沙地区 文化厚重,物产丰富,特色纪念商品和地方 土特产种类繁多,如漆木

20、器、青铜器、丝 绸、“聚珍三宝”等,可以在此展销兜售; 一批曾在或不曾在中山路沿线发展壮大的沙 市传统老字号店铺也可被吸纳至此,如好公 道、聚珍园、恒春茂等,店主在销售的同时 还可邀请游人共同参与诸如制作工艺的一系 列趣味活动。·中山路RBD两大功能组团的联系 中山路RBD的两大组团,功能上分别 以发展特色和综合服务为方向,以发挥历史 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互为补充,紧 密联系。两大组团在形态上的过渡与承接也 十分重要,为了形成连续的景观和舒适的尺 度,中山路横穿广场段周边应加强围合、重 视导向、增加节点。(2 联动发展,展现城市文脉当 今,很多滨水城市对于城市河湖及其周边历史遗

21、迹的利用,从单个节点塑造发展为整体风貌控制,从单纯景观层面展示逐渐上升到社会文化层面体现。例如江城武汉在进行江滩改造时,形成了纪念古代水文化的汉阳江滩、凸显近代码头文化的汉口江滩以及展现当代工业文明的武昌江滩。三个江滩各具特色,遥相呼应,展现了武汉的城市发展脉络。中 山路RBD所处的沿江片区是近代沙市的最早发源之所,除中山路外,周边历史文化景观众多且大多与水有关,如将它们整合起来,将是一幅生动的景观画卷和文化图景,展示沙市独特的“水文化”和“清水之城”形象。2009年,由荆州市政府提出,旨在打造荆州靓丽的城市名片的“四城同创”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工

22、程将沿江片区综合整治、打造“沿江画廊”定为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沿江画廊”总体上呈现“六点五线”的功能布局,其中“六点”是指六个重要景点区域,由西向东依次为桥头广场,万寿宝塔,荆江亭,沙隆达广场,中山路RBD和文星楼。漫长的城市发展历程和延续的城市记忆将它们串联起来,联动发展,彰显文脉(图5。从 西侧万寿宝塔至东侧文星楼,全长3.2km。首先,年代久远的万寿宝塔和文星楼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沙市的标志,它们一个为镇水之物,一个为祭水之所,体现了在科技和人的力量尚不发达的古代,沿岸人民对长江的敬畏之情;荆江亭纪念的 是 荆 楚 人 民 与 洪 水 搏 斗 的 精 神 和 整 治荆 江 的 勤 劳 与 智 慧 ; 作 为 核 心 的 中 山 路R B D 则 展 现 的 是 沙 市 因 水 而 兴 的 繁 华 面貌和码头文化的丰富图景;最后,新建的沙隆达广场和尚处于规划中的桥头广场创造了现代的城市滨水空间,体现了人水共生 的 和 谐 之 美 。 整 体 上 形 成 的 以 万 寿 宝塔、文星楼、荆江亭为“点”,中山路为“线”,沙隆达广场和桥头广场为“面”的开闭空间交替、景观节点突出的“沿江画 廊 ” 使 得 游 人 通 过 空 间 上 的 移 动 便 可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