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焚烧的危害及其综合利用_第1页
秸秆焚烧的危害及其综合利用_第2页
秸秆焚烧的危害及其综合利用_第3页
秸秆焚烧的危害及其综合利用_第4页
秸秆焚烧的危害及其综合利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秸秆焚烧的危害及其综合利用张国兵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 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在收获 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 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 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也是一种粗饲料。特点是粗纤维含 量高(30%-40%),并含有木质素等。木质素虽不能为猪、鸡所利 用,但却能被反刍动物牛、羊等牲畜吸收和利用。人们现在对秸 秆处理方式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在田里大量焚烧,这种现象在我国 东部表现得尤为突出。每年夏收、秋收之后,田野里火光冲天, 浓烟笼罩,有时滚滚浓烟几乎使人窒息,由于焚烧秸

2、秆而造成的 机场停运、高速公路封闭的情况时有发生,损失难以计数。据统 计,我国现有的15亿亩耕地,农作物秸秆年产出量达6亿吨之 多,其中稻草1、8亿吨,玉米2、2亿吨,小麦1、1亿吨,还有 甘薯蔓、油菜秸、大豆秸、甘蔗梢、高粱秸、花生秧及壳等产出 的秸秆量都超过千万吨,而每年其中80%约5亿吨的秸秆都被烧 掉了,简直成了一大社会公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业部等国 家六部委于今年四月联合发文,要求加强秸秆的综合利用和禁 烧,如何开发利用秸秆已经成为当代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一、焚烧秸秆的危害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有数 据表明,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 物三项污染指

3、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 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相当于日 均浓度的五级水平。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 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 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引发火灾,威胁 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秸秆焚烧,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尤其 是在村庄附近,一旦引发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引发交通事 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露天焚烧秸秆带来的一个最突出 的问题就是焚烧过程中产生滚滚浓烟,直接影响民航、铁路、高 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对交通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机场每逢农作物 收割季节都深受秸秆露天焚烧的危害,有

4、时机场能见度低于400 米,严重影响机场航班正常起飞和降落,航空公司及旅客对此反 映强烈,一旦导致事故,将造成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破坏土 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 直接影响农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业收益。在农田焚烧稻 草秆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 有益微生物,会使土壤的自然肥力和保水性能大大下降,土壤水 分损失65%社会可持续发展。据报道,我国能源专家对本世纪上半叶我国植物生物质能源 的发展进行了 3个阶段的科学预测:第一阶段(2001-xx),植物生物质能源的生产能基本得到满 足,基本解决我国农村生活用能,生态环境的破坏能得到有

5、效地 控制,基本遏制因直接燃烧植物生物质和废弃植物生物质而引起 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第二阶段:(xx-2030),我国农村植物生物质能源综合建设 达到社会化,农用植物生物质能方式多维、多元化,生产,生活 用能得到满足,植物生物质绿色能源转化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和应 用,我用生态环境建设开始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第三阶段:(2031-2050),建立起我国多能互补,结构合 理,安全可靠的植物生物质能源生产供应体系,并形成规模,乡 镇企业因能源高效化,农民因能源优质化。基本建立起适应可持 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系统工程,增强我国植物生物质能 源综合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朱

6、清时教授讲,目前我国能源 战略迫切需要研究用非粮食类生物质作原料生产液体类,气体类 燃料。开发出拥有自主知织产权和具有推广价值的实用技术,保 障我国植物生物质能源的安全开发利用和经济昌盛繁荣。(2003 年,太阳能杂志第一期我国植物生物质能源开发展望) 秸秆直燃发电秸秆发电是秸秆优化利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随 着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 行办法等的出台,秸秆发电备受关注,目前秸秆发电呈快速增 长趋势。各级政府在招商引资中也都把秸秆发电作为一个重头 戏,秸秆发电概念在资本市场也开始活跃。秸秆发电利国利民, 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年12月10日,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 软质秸秆

7、发电项目在江苏淮安建成并投入运营,该项目的成功投 运,开创了我国软质秸秆发电的先河。1、目前我国秸秆直燃发电的基本情况:据介绍,目前用于直 燃发电的秸秆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为黄色秸秆,主要是玉米秸 秆、小麦秸秆、稻草等草木类农作物秸秆,具有体积大、重量 轻、密度小等特点,为满足锅炉燃烧发热量,保证单位时间内的 上料量,需要打捆至规定的体积和重量后输送至炉膛内燃烧;还 有一类为灰色秸秆,主要是棉花秸秆、大豆秸秆、树枝、木材下 脚料等密度较大的木本类植物,需破碎加工后输送至炉膛内燃 烧;第三类是为提高燃烧值压缩为一定体积的颗粒的秸秆。在加 工处理上,黄色秸秆的操作难度最大。“一方面,农业产出物中有5

8、1%是废弃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 说的秸秆,长期以来得不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大 豆、玉米、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都还需要进口,国家发改委已 经明令不允许用粮食作为生物质的原料。这样我们就开始在秸秆 身上动脑筋,如果能够把它充分利用起来,几乎相当于再造了一 个农业。”专家如是评价。秸秆发电是近一两年刚刚起步的新兴 产业,目前国际上在秸秆发电方面做得最好的是煤炭资源比较缺 乏的北欧国家,其中又以芬兰尤为突出,而丹麦生物质能燃烧提 供的能源占到总能源的20%以上,瑞典占到15%。我国在国际上 也处于领先水平,直追北欧,但是北欧国家主要是利用速生林切 割成木片发电,与我国主要利用农业废弃物的国情

9、有很大差距, 因此我国不得不在完全陌生的领域搞自主研发,生物链和技术链 方面难度都很大。我国在完全燃烧以及废弃物处理方面的技术都 比较成熟了,但是把秸秆从田间地头运输到工厂车间,看似容易 的储运、打包以及预加工过程,却对农业机械提出了很高的要 求。在凸凹不平的田间作业的叉车不仅要求具有较大的提升力, 还要适应由于土壤的不同形成的各种工况。此外,原来的收割机 直接将秸秆粉碎覆盖在土地上,而现在需要将秸秆收集起来,这 样不仅收割机,就连播种机都要随之变化,过去广泛使用的'免 耕覆盖播种机'也要适当调整。可以说,利用秸秆发电带来的是 一次机械领域,乃至农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同时不同地

10、域、不 同作物对机械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拖拉机的马力也需要相应变 化。比如玉米的打包机就是一个空白和难点,但我国目前已经基 本研制成功。另外,电力设计院设计的物流系统与秸秆运输与前处理等的 要求也仍然有待磨合。2、秸秆发电价值:据我国首家投资建设秸秆发电厂的国能生 物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大概1公斤秸秆可以发1度 电,1吨秸秆的收购价格在200元左右,发出的“秸秆电”电价比 煤电标准电价上浮0、25元,作为绿色环保项目,这样的成绩还 是令人欣慰的。专家称,秸秆的价格最髙可以达到粮食价格的一 半左右,如果所有秸秆都能够被收购,那么农民可以增收约50%。“很多地方农民都自发地组织了农民协会、

11、合作组等,甚至通过 一些简单的机械手工给秸秆打捆。只要有市场,农民的积极性还 是很髙的。”3、秸秆发电对环境的影响:作为农民的生活用能,秸秆燃烧效率只有约15%,而生物质直 燃发电锅炉可以将热效率提高到90%以上,大大降低了废弃物的排 放。由于燃料是农作物秸秆,生物质发电不仅可提供清洁能源, 而且能变废为宝。据了解,我国可开发的生物质能资源总量近期每年约为5亿 吨标准煤,远期每年约为10亿吨标准煤。若综合考虑进荒山、荒 坡种植各种能源林,远期的生物质能资源每年可接近15亿吨标准 煤。如果我国生物质能利用量达到5亿吨标准煤,就可解决目前 全国能源消费量的20%左右,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的碳量近 3、5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量近2500万吨。除此以外,目前秸秆的综合利用还延伸到了无限广阔的领 域。据介绍,秸秆可以单独或者与畜禽粪便混合发酵制沼气,还 可以与燃煤混合压缩成颗粒燃料“绿色煤”。近来,将秸秆和添 加剂混合制成了生物基材料,可用于制作无毒害的家具、装饰 板、花盆、全降解一次性餐具、全降解地膜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