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案设计_第1页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案设计_第2页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案设计_第3页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案设计_第4页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案设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学目标】1 .能提炼概括孔子孟子的教学态度、原则和教育方法。2 .比较说出孔孟“为师之道”的异同。【教学重难点】1 .概括孔孟的教学方法。2.由孔子的教学思想理解当代社会的素质教育。【教学过程】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 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评析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 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 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

2、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子曰:“默而识(记住)之,学而不厌,诲(教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 呢)? ”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 能有什么困难呢?”评析这一章紧接前一章的内容,继续谈论治学的方法问题。前面说他本人“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此章则说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 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子曰:“自行束脩(音x 1 U,干肉,又叫脯)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译文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束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3、。”评析这一章中孔子所说的这段话,表明了他诲人不倦的精神,也反映了他“有教无类” 的教育思想。过去有人说,既然要交十束干肉作学费,那必定是中等以上的人家之子弟才有入 学的可能,贫穷人家自然是交不出十束干肉来的,所以孔子的“有教无类”只停留在口头上, 在社会实践中根本不可能推行。用这种推论否定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过于理想化 和幼稚。在任何社会里,要做到完全彻底的有教无类,恐怕都有相当难度,这要归之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子曰:“不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不启,不俳(音f 6 1,想说又不能明确 说出来的样子)不发。举一隅(隅:音y u ,角落)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识记名句

4、)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 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 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评析在雍也一篇第21章中,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 上也。”这一章继续谈他的教育方法问题。在这里,他提出了 “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 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 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 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

5、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 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子以四教:文(文献、古籍等)、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忠(尽己之谓 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信(以实之谓信。诚实的意思)。译文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评析本章主要讲孔子教学的内容。当然,这仅是他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并不包括全部内 容。孔子注重历代古籍、文献资料的学习,但仅有书本知识还不够,还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 所以,从论语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经常带领他的学生周游列国,一方面向各国统治者 进行游说,一方面让学

6、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 但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仍不够,还要养成 忠、信的德行,即对待别人的忠心和与人交际的信实。概括起来讲,就是书本知识,社会实践 和道德修养三个方面。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 以文,约我以(介词,用)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末, 无、没有。由,途径,路径。这里是没有办法的意思)也已。 ”译文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 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 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

7、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 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 有前进的路径了。”评析颜渊在本章里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把孔子的学问与道德说成是高不可攀。止匕外, 他还谈到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则成为日后为人师者所遵循的原则之一。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 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译文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

8、,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 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 ”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 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再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 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 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评析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在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 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译文孔子说:“爱他,

9、能不为他操劳吗?忠于他,能不对他劝告吗?子曰:“有教无类。”译文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评析孔子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他办教育,反映了当时 文化下移的现实,学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变,除了出身贵族的子弟可以受教育外,其他各阶级、 阶层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和某种机会。他广招门徒,不分种族、氏族,都可以到他的门下受 教育。所以,我们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开创了中国古代私学的先例,奠定了中 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韩愈师说有“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是说能者为师。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译文孟子说:“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

10、别人的老师。”读解一语道破古今文人通病。问题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有什么不好呢?孔圣人不是 “自行束情以上,吾未尝无诲”吗?不是“诲人不倦”吗?我们今天不也大张旗鼓地欢迎大家 都去充实教师队伍,欢迎大家去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吗?症结在于“好”为人师。而到底有没有“病”却在于是否“能”为人师。所以“满罐水不响,半罐水响叮当。”真正胸有雄兵百万的人 并不急于露才扬己,倒是那些年瓶子醋自以为了不起,动辄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出言就是教训别人,一副教师爷的派头。其结果是误人子弟,令人啼笑皆非。不仅如此,好为 人师的人还往往自满自足,不思深造精进,结果是不但害人,也害自己。毛病就在于“好”为 人师而“不

11、能”。所以,真正具有真才实学的为人师表者并不在此列。这是我们应当加以区分 的。不然的话,谁还敢去加入教师的队伍,去做那“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毂,学者亦必志于毂。大匠诲人必以(依照)规矩,学者 亦必以规矩。”译文孟子说:“羿教人射箭,总是期望把弓拉满,学的人也总是期望把弓拉满。高明的 工匠教人手艺必定依照一定的规矩,学的人也就必定依照一定的规矩。”读解这正是离娄上所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 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的意思。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规矩,教师不能教,学生 无法学。小至手工技巧,大至安邦定国,治理天下,凡事都有法则可依,

12、有规律可循。因此, 一定要顺其规律,不可停逆而行。如果悖逆而行,就会出现“上无道楼也,下无法守也,朝不 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离娄上)那样的情况,天下大乱。所以,规矩绝不是小问题。大家都应该自觉遵守,从清洁卫生、交通规则等身边事做起。 高考北京卷就曾以“规则”为话题。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译文孟子说:“教育也有多种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本身就是对他的教诲。”读解教育有多种方式方法,这是不言而喻的。孟子这里着重谈到的,则是一种独特的方 法。不屑之教,是亦教之。 其实,我们已经看到过,孔子正是采取这种“不屑之教”的老手。 除了

13、论语阳货所记载他对孺悲的态度是典型的“不屑之教”而外,他教育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行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说没有什么好责备的,其实正是最严厉的责备。所以,也是一种“不屑之教” C “不屑之教”的奥妙在于,我之所以不屑于教诲他,是让他羞愧而奋发向上。因此,不屑于教 诲只是不从正面讲道理而已,是从反面激发他的自尊心(不同于放任不管)。想来宰予是羞愧而奋发向上了的,后来还做了齐国的临淄大夫。看来,儒家先贤教学很是注意教育心理学原理 的运用,虽然他们当时并不一定概括出了这些原理。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

14、也;仰不愧于天, 俯不作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译文孟子说:“君子有三大快乐,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第 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 这是第三大快乐。君子有三大快乐,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读解一乐家庭平安,二乐心地坦然,三乐教书育人。朱熹集注引林氏的话说:“此三乐者,一系于天,一系于人,其可以自致者,惟不愧不作而已。 ”也就是说,一乐取决于天 意,三乐取决于他人,只有第二种快乐才完全取决于自身。因此,我们努力争取的也在这第二 种快乐,因为它是属于“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

15、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的范围,而不 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的东西。(见本篇13 3)“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陶渊明)俯仰无愧,君子本色。君子之乐,莫过于此。 当然,作为教书先生,孟子还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快乐。如果我们不是教书先生,那 除了一乐家庭平安,二乐俯仰无愧之外,还该三乐什么呢?或者,时代进化了,还有没有四乐、 五乐呢?孟子曰:“君子之所以(用来的方法)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 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译文孟子说:“君子教育人的方式有五种:有像及时雨一样滋润化育的;有成全品德的; 有培养才能的;有

16、解答疑问的;有以学识风范感化他人使之成为私淑弟子的。这五种,就是君 子教育人的方式。”读解我们在前面已经听孟子说过:“教亦多术矣。”(告子下)但他在那时并没有说“多 术”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而只是重点说了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一一“不屑之教” 。现在,他 又列出了五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朱熹曾经逐一列举了孔子、孟子用这五种方式在不同学生身上的运用,比如说孔子对颜渊、 曾子就是“如时雨化之者”;对冉伯牛、闽子骞就是“成德者”;对子路、子贡就是“达财者”; 而孔子、孟子分别对樊迟、万章就是“答问者”。至于“私淑艾者”,朱熹举的是孔子、孟子分 别对陈亢、夷之。其实,孟子自己认为,他就是孔子的私淑弟子,在离娄

17、下里,他曾经说过:“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这其实就是对“私淑艾者”的最好解释。虽然孟 子在这里所列的五种教育方式已包括了德育、 智育等各方面,但严格说来,它并不是一个全面 的教学体系,各种方式之间也没有严密的逻辑关系,而只是一种列举的性质。尽管如此,我们 还是可以看到,这些不同的教育方式,是根据学生们本身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而总结出来的 经验。如果不是从理论方面作系统的要求,而是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把它们引入教学实践, 即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也仍然是有推广与应用价值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即喻指潜移默化的教育。公都子曰:“膝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孟子曰:

18、“挟贵而问,挟贤而问, 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膝更有二焉。”译文公都子说:“膝更在您门下学习,似乎应该在以礼相待之列,可是您却不回答他的 问题,为什么呢?”孟子说:“倚仗着自己的权势来发问,倚仗着自己贤能来发问,倚仗着自己年长来发问, 倚仗着自己有功劳来发问,倚仗着自己是老交情来发问,都是我所不回答的。滕更有这五种中 的两种。”读解至于膝更到底是倚仗的哪两种,孟子点到为止,并没有明说。朱熹集注引赵氏 说:“二,谓挟贵,挟贤也。”那也就是说,他倚仗自己是国君弟弟的地位权势,倚仗自己很能 干,很了不起。其实,膝更到底倚仗什么,这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孟子为什么对这 些有所倚仗的人不予回答。这一点,孟子在论交朋友的原则时已经说过:“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因此 要“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万章下)交朋友是“友其德也,所心,不能够 掺杂长、贵 兄弟权势等外在的因素,掺杂了这些因素,所谓的友谊也就不纯 了。同样的道理, 求教于老师门下,目的是为了学习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