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化学选择题专练2_第1页
2018年高考化学选择题专练2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选择题专练二时间: 15 分钟 满分 42 分选择题(本题共包含 7 个小题,每题 6 分,共 42 分)1(2017 年贵州市贵阳市高三 (上)期末监测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 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将“地沟油”反应改性制成“生物柴油”,代替柴油作为内燃机燃料的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B. 红宝石、玛瑙、水晶、钻石等装饰品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C. 科学家推测月尘 即月球上直径小于 10 卩 m (1 旧mx10_6m)的浮尘 是“玉兔号”出现控制异常情况的主要原因, 月尘分散在空气 中形成的分散系不属于胶体D .“煤改气” “煤改电”等清洁燃料改造工程有

2、利于减少雾霾 天气解析:将“地沟油” 反应改性制成 “生物柴油”不仅可减少“地 沟油 ” 对环境的污染,还可变废为宝, A 正确;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 氧化铝,水晶和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钻石是金刚石,B 错误; 胶体微粒的直径在 1 100 nm 之间,故月尘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 系不是胶体,C 正确;“煤改气”或“煤改电”可提高煤的利用率, 从而减少粉尘污染,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 D 正确。答案:B2.(2017 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三模)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 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28 g 由乙烯和环丁烷(C4HJ 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 为2NAB.

3、 常温下,1 L 0.5 mol/L FeCb 溶液中含有的 Fe3+数目一定小于0.5NAC. 92 g 由 NO?和 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6NAD. 22.4 L 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2NA解析:本题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载体,考查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氧化还原反应等。A.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最简式相同,均是 CH2,贝 S 28 g 由乙烯和环丁烷(C4H8)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A 正确;B 铁离子水解,则常温下,1 L 0.5 mol/L FeCl3溶液中含有的 Fe3+数目一定小于 0.5NA,

4、B正确;C.NO2和 N2O4的最简式相同,均是 NO2,因此 92 g 由 NO2和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6NA,C 正确;D. 22.4 L 氯 气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 1 mol,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不一定为2NA, D 错误,故选 D答案:D3. (2017 年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下第三次联考)2017 年春节期间,一种“本宝宝福禄双全”的有机物刷爆朋友圈,其结构简式为:双全”谐音且两个醛基位于苯环间位的有机物有()A. 4 种B. 6 种CHOCHO该物质的同分异构体中具有“本宝宝福禄C. 7 种D. 9 种置,如 F 固定在号,则 Cl 在位置,如果 F

5、 位于,Cl 在 位置上,如果 F 位于号,Cl 在位置上,共有 7 种,故选项 C 正确。答案:C4. (2017 年安徽省亳州市高三月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将硫酸酸化的 H2O2溶液滴入 Fe(N0j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可证明氧化性 H2O2比 Fe3+强B.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的氧化性,配制时不能用盐酸酸化C. 向某溶液中加入 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水,溶 液变红,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Fe2+D .某未知液中加入浓 NaOH 溶液,加热,没有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该未知液中不含NH4解析:A.NOj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把 Fe2+氧化成

6、 Fe3+,对实验产生干扰,故 A 说法错误;B.高锰酸钾能与盐酸反应生成 CI2,因此配制高锰酸钾溶液时,不能用盐酸酸化,故B 说法正确;C. 先加入 KSCN 溶液,无现象,说明不含 Fe3+,再加入氯水,溶液 变红,说明有 Fe3+生成,因此得出原溶液中有 Fe2+,故 C 说法正确;解析:如果处于间位,CHO和属于等效位D.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 NH3,但是没有产生使湿润 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说明没有 N H3产生,原溶液中不含 NH4, 故D 说法正确。答案:A5 (2017 年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三上期中 )X、Y 、Z 、 W 、R 属于 短周期元素,已知它们

7、都不是稀有气体元素, X 原子半径在所属周期 中最大,Y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m,次外层电子数为 n,Z 元 素的原子 L 层电子数为 mn, M 层电子数为 mn, W 元素与 Z 元 素同主族,R 元素原子与 Y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 2:1。下 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Y 的最简单氢化物比 R 的稳定, Y 的最简单氢化物沸点比 R 的高BX 与 Y 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 1: 2C. Z、W、R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 R W ZD. Y 与 Z 两种元素组成常见 ZY2型分子解析: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X、 Y、

8、Z、 W、R 属于短周期元素,已知它们都不是稀有气体元素, X 原子半径在所属周期中最大,则 X 为 Na 元素;Y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m, 次外层电子数为 n, Z 元素的原子 L 层电子数为 mn, M 层电子数 为 m-n,可知 Z 为第三周期元素,m= 6, n=2 符合 Y 的电子结构,则 Y 为 O 元素, Z 为 Si 元素; W 元素与 Z 元素同主族, W 为 C 元素;R 元素原子与 Y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 2 : 1, R 的核外电 子数为 16,可知 R 为 S。A.非金属性 0S, Y 的最简单氢化物比 R 的稳定,水中含氢键,Y 的最简单氢化物沸点比

9、 R 的高,故 A 正确; B.X 与 Y 形成的两种化合物分别为 Na?。、Na?。?,阴、阳离子的个数 比均为 1 : 2,故 B正确;C.非金属性 SivCvS, Z、W、R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RWZ,故 C 正确;D.Y 与 Z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 SiO?,由原子构成,不存在分子,故 D 错误答案:D6. (2017 年江西省赣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钠硫电池以熔融 金属钠、熔融硫和多硫化钠(Na?Sx)分别作为两个电极的反应物,固体 AI2O3陶瓷(可传导 Na+)为电解质,电池反应为:2Na + xS=Na?Sx, 电池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10、 .放电时,Na 作负极,反应式为 Na e =NaB.钠硫电池在常温下也能正常工作C .放电时 Na+向正极移动D .当外电路通过 0.25 mol 电子时消耗 16 g 硫,则 x= 4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根据电池反应式知,放电时,Na 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 Na 作负极,S 作正极,负极反应式为2Na 2e_=2Na+,正极反应式为 xS+ 2e_=出出-,充电时 Na 极为 阴熔融钠熔融硫极, S 极为阳极,阴极、阳极电极反应式与负极、正极反应式正好 相反,放电时,电解质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A. 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 Na e-=Na+,故 A 正确

11、;B 钠硫电池以熔 融金属钠、熔融硫作为电极,则常温下不能正常工作,故B 错误; C.原电池放电时 Na+向正极移动,故 C 正确;D.正极反应式为 xS+ 2e-=S2-,当外电路通过0.25 mol电子时消耗16 g硫, 硫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贝卩贝卩 x : : 2= = 0.5 : : 0.25, ,解得解得 x = = 4, ,故故 D 正确正确答案:B7. (2017 年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上期中质量检测) )在 25C时,将 0.2mol CHsCOONa 晶体和 0.1 mol HCl 气体同时溶于水中制得 1 L 溶液, 若此溶液中 c(CH3COO)c(Cl),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该溶液的 pH 小于 7B. QCHsCOOH) + c(CH3COO)= 0.20 mol L-Cc(CH3COOH) c(CH3COO )D. QCHsCOO)+ c(OH) = 0.10 mol L-解析: 本题考查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盐类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 离等知识。两者反应后, 溶液溶质为 NaCl、CH3COONa、CH3COOH ,三者物质的量相等。A.醋酸的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