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辅导第七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第一部分重点与难点问题解析一、法典编纂的概况(一)三国时期1、三国时期,蜀吴两国的立法情况,史书记载简略,关于蜀国,只载诸葛亮、法正等人“共造蜀律”(三国吴蜀书伊籍传又称“汉律”,另见册府元重610卷)。2、关于吴国,三国吴书吴主传载孙权“令有司尽驾律条”。3、魏国立法情况,史书记载相对比较多些。早在曹操为魏王时,就制定“甲子科”。魏明帝即位,便命令陈群等人利用魏法,太和三年完成新律十八篇。魏新律是在汉律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改革:一,增加了篇条,由九篇增为十八篇;二,改具律为刑名,列于诸篇之首,名称的改变使之名实相符,列于诸篇之首,在体
2、例上趋于合理。三,八议入律,将周礼中的“八辟”改为“八议”,载入律典,表现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法典化。(二)两晋时期晋武帝泰始三年完成晋律颁行全国,史称“泰始律”。晋律是在汉魏律基础上制定的,但又有很大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一)张斐和杜预为晋律作注。从法理上对律文中的名词术语进行解释,便于人们对律文的理解,反映了古代律学的发展。(二)将五服制度列入律典,表示了礼律进一步融合。(三)严格区分律与令的界限。(四)把魏律的刑名分为刑名、法例两篇。(三)南朝南朝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对法制建树甚少,主要沿用晋律。齐武帝时曾制定永明律,史书上说并未施行。梁、陈两朝虽有六律,但实际照抄晋律,故对后世影响不
3、大。(四)北朝北魏立法情况史书记载简略,但参加北魏律制定的很多都是中原地区的汉族律学大家。因此在律学发展上做出了贡献。近代学者对北魏律评价很高,认为北魏律对后世影响很大。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有麟趾格“以格代科”,格开始成为一种法律规范形式。西魏有大统式,式作为一种法律规范形式也沿用下来。北齐取代东魏,北齐成立后,便着手立法,到武成帝河清三年,利用十四年时间完成此条律。北齐律在北朝法典中是具有总结性开创性的一部法典。北齐律共十二篇,被认为是“法令明审,科条简要”,所以后来隋朝的开皇律主要继承此条律。同时,北齐律把统治者认为危害性最大的十种犯罪,规定为“重罪十条”,后来开皇律的“十恶”就
4、是从“重罪十条”发展来的。北周武帝时曾于保定三年制定法典,共25篇,仿照尚书大诰的名称叫大律。史书上说此周大律与北齐律相比较“条目繁多”,“烦而不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除律以外,还有令、格、式,晋朝还有“故事”等几种法律规范形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内容的发展变化。关于法律内容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变化情况,在讲第一个问题时,我们已经谈到了,这里从几个部门法的角度来讲,以便使大家更好地掌握其主要内容。主要讲刑事立法内容的发展变化。(一)贵族官僚在法律上的特权法典化关于贵族官僚在法律上的特权,西周时就有“刑不上大夫”的说法。即春秋战国时期,新兴贵族代表在反对旧贵族特权时曾提出“刑无等级
5、”、“法不阿贵”的主张。但他们在掌握政权后又建立一套新的等级制度,而在法律上享有特权,如有爵位的和有官职的犯罪可以用钱赎罪。汉代规定,官吏至郎中者,耐以上罪得先请示皇帝。而在司法实践也出现了议亲、议贵、议贤有关维护亲贵特权的案例。1、八议魏晋南北朝时,有关维护贵族官特权的“八议”,“官当”相继列入律典,使之法典化。八议在三国曹魏入律以后,晋、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和隋都载于律,当时,还不像后来唐律规定得那么详细,只规定八种人犯法享受议的特权。(1)议亲,包括皇帝袒免以上亲及太皇太后、皇太后缌麻以上亲,皇后(小功)以上亲;(2)议故,皇帝的故旧;(3)议贤,朝廷认为有大德行的贤人君子;
6、(4)议能,在政治、军事方面有大能的人;(5)议功,对国家有大功勋的人;(6)议贵,达到一定级别的高级官僚;(7)议勤,为8)议宾,前朝皇帝及其后代。八议制度入律,进一步反映了封建法制公开不平等这一特点。这一时期八议制度之所以入律,也不是偶然的,反映了东汉以来形成的大土地所有者世家大族的要求,当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取得特权以来,要求在法律上享受特权,这是必然的。享受八议的人,本来就是皇帝国戚,有权有势的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加上法律所赋予他们的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更加有恃无恐,为所欲为,甚至草菅人命。例如东晋成帝时,庐陵太守羊聃,滥施刑杀,一次错杀无辜190人,“有司奏聃罪当死”,但因景献皇后
7、是他祖姑,属“议亲”范围,后来由其甥女琅琊太妃山氏请帝,竟免于死。这类事例很多,不胜枚举。2、官当官当是指官员犯徒刑罪,允许其依法以官品和爵位抵罪,又称“以官当徒”。晋律中就有官员犯罪可以用除名、免官抵罪的规定,北魏律法例科规定:公、侯、伯、子、男五等列爵,以及五品以上官犯徒刑,可用官阶“当刑二岁”(二年)。免官者三年之后,仍可任官,但要照原品降一等。魏书刑罚志南朝陈律规定:判五年四年徒刑者,“若有官准当二年,余并居作”官当后剩余的三年二年要服劳役。如是判三年徒刑,官当抵徒刑二年后,“余一年赎”,剩余的一年便可以赎,而又不服劳役。(隋书刑法志)。北魏律和南朝陈律都规定了官员犯罪者,可以用官爵折
8、当徒刑的制度。唐律中“官当”一条就是由此发展而来。此制也是对官员在法律上的优惠。宋代仍沿用。元、明、清为加强君主专制制度,在律典中不设官当制度。(二)设立“重罪十条”所谓重罪是相对一般犯罪而言。汉律就把“不道”“不敬”列为重罪。北魏律规定:大逆不道“不敬”列为重罪。北魏律规定:大逆不道处以腰刑。南朝梁律有“谋反”、“降”、“大逆”等重罪。北齐律“重罪十条”,就是对以前历代重罪的总结。重罪十条,是指危害封建统治秩序的十种有别于一般犯罪的重大犯罪,即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这十种罪属于重点打击对象,故犯此十种罪者,即使原来能够享受“八议”的人,也不能得到减免或论赎。
9、隋朝开皇律中的“十恶”,就是在“重罪十条”的基础上发展完善的。(三)以服制定罪量刑入律服制,是以丧服为标志表示亲属间血缘亲疏及尊卑,共分五等,故称“五服”。它是儒家的礼和宗法关系在丧服制中具体化的表现。晋朝第一次将“准五服以制罪”列入律典,作为定罪量刑的原则,目的是“峻礼教之防”。反映了礼与律进一步融合和儒家化。依据服制原则,定罪量刑是:服制愈近,即血缘关系愈亲,以尊犯卑者,处刑愈轻;相反,处刑愈重。服制愈远,血缘关系愈疏远,以尊犯卑,处刑相对加重;以卑犯尊,相对减轻。这一制度被以后律典沿袭,明清时期并绘制“五服图”置于律首。(四)刑罚制度的改革1、刑制的发展变化自汉文帝刑罚制度改革以来,对于
10、肉刑的存废以及如何建立一套合理的刑罚体系,讨论了大约750年,至隋开皇三年才终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刑罚制度,概括起来(法定刑)大致有鞭、杖、徒、流、宫、族诛、死刑。处决死刑的手段有车裂、枭首、斩、绞四种。总的发展变化趋势是处决死刑的残酷手段减少,轻重顺序排列合理。以北齐律和北周律与以前的律典相比较为明显,特别是北周律的刑制整齐划一。如杖刑五等(10-50下),鞭刑五等(60-100下),徒刑五等(1-5年),流刑五等(2500-4500里),死刑五等(磬即吊死、绞、斩、枭首、车裂)。史书上说,北周律“繁而不委”,隋开皇律主要继承北齐律。但北周律中的刑制,整齐划一,对开皇律都产生了直接影响。
11、2、宫刑的废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宫刑时有时废,北齐后即天统五年(公元569年)下诏:“应宫刑者,普免刑为官者”。(北齐书后主传),即凡应处宫刑者,普遍免宫刑,没入官府充当奴隶。至此,宫不再作为一种法定刑。3、改革妇女从坐制度汉魏以来,缘坐(也叫从坐)对于出嫁妇女,不论父亲或夫家有人犯罪处以族刑,都要受刑牵连而从坐,即如果父亲犯罪处以族刑,要从坐受戮;同样,夫家成员有人犯罪处族刑,也要跟随受戮,从而是妇女“一人之身,内外受辟”。这一制度很不合情理。据后汉书明帝纪记载,东汉已开始发生变化,把出嫁女与在室女加以区分。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曾诏令犯罪减死者流放在远方,“妻子相随”,但是“女子嫁人为妻
12、,勿与俱”。到曹魏高贵乡公时,法律才做出明确规定:“在室之女,从父母之诛”,已嫁之妇,应“从夫家之罪”。(北齐书后主纪)这一改革,缩小了妇女从坐的范围。(五)司法制度的发展变化1 、司法机关的发展变化(1)廷尉改为大理寺秦汉以来,中央司法机关一直是九卿之一的廷尉,汉代曾一度改为大理,但不久又复为廷尉,三国时吴国叫大理,北周叫秋官大司寇,但总的来看,秦汉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最高司法机关是廷尉。当时廷尉既是官署名称,同时长官也叫廷尉。北齐时将廷尉改为大理寺,从此,大理寺是九寺之一,为最高司法机关,其间有时职称略有变化,除元朝不设大理寺外,至明清一直称大理寺,清末机构改革始更名大理院。大理寺长官叫卿,副
13、长官叫少卿,下设丞、正、监、平各一人,律博士四人,明法椽24人等属官。这时机构名称始于长官名称分开,而且机构相对扩大。(2)三公曹、二千石曹、比部曹、都官尚书相继出现。自从汉武帝内朝官尚书职权不断扩大,地位不断提高,机构也不断扩大,到两汉末形成尚书台,在尚书台下设各曹,分曹办事,三公曹、二千石曹、比部曹、都官尚书等,就是这时出现的,在尚书台内分掌司法的机构。这些机构的出现和不断扩大,相应地分割了廷尉和大理寺的职权,而廷尉和大理寺的职权相对缩小了。2、诉讼制度中登闻鼓的设立登闻鼓是设在朝堂外连的大鼓,凡吏民有冤允许击鼓以闻。以便皇帝尽快掌握审判中的情况,反映了这时期许多皇帝都要亲自过问司法。登闻
14、鼓制度,最早始于晋武帝,后来北魏和南朝也设立登闻鼓。这一制度在诉讼制度中是特别程序,它有利于对司法审判的监督。第二部分法典1、 魏律三国时期魏国的一部主要法典。公元229年(魏明帝太和三年)魏明帝命陈群、刘劭等增删汉律而成。魏律是在汉九章律的基础上,改兴律为擅兴律,删除厩律,改具律为刑名并列于全律之首,增加劫掠、诈伪、告劾、毁亡、系讯、断狱、请赇、惊事、偿赃和免坐等十篇,共计18篇。魏律对两汉旧律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项:增加了篇条;改具律为刑名,冠于律首;吸收律外的傍章科条,调整、归纳了各篇的内容;在律中正式规定维护特权的“八议”条款;改革刑罚制度。2、 晋律司马昭辅魏政时,即命贾充等人以汉魏
15、律为基础修定律令,晋武帝泰始三年完成,又称泰始律,该律经张斐、杜预分别注释,晋武帝昭班天下,后人称之为“张杜律”。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推行全国的法典。晋律共20篇、620条,比魏律又有重大发展:严格区分律令的界限,提高正律的地位;篇章设置更加合理,法律条文简要得体;法律概念进一步规范化;内容上“礼律并重”,第一次将“服制”列入律典;规定一系列保护地主官僚特权的法律制度。3、 北魏律北朝北魏时期的一部重要法典,经过多年编纂、修定,至孝文帝太和年间告成。其特点是“纳礼入律”,强调用礼来指导立法活动,要求“齐之以法,示之以礼”。北魏律共20篇。在刑法原则方面有:八议、官当、老小废疾减刑免罪等;在
16、罪名方面有:大不敬、不道、杀人等;在刑名方面有:死刑、流刑、宫刑等。北魏律成为唐宋法典的渊源,在中国封建立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4、 北齐律北朝时期北齐的重要法典,封述等数十人历时十四年修订完成。它以“法令明审,科条简要”著称,隋唐法典均以其为蓝本。是一部上承汉魏律之精神,下开隋唐律之先河的重要法典。北齐律共12篇,949条,篇目依次为名例、禁卫、婚户、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毁损、厩牧、杂律。它确立了“重罪十条”,为后世“十恶”提供了范例;还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为封建刑罚体系奠定了基础;继续沿用前代法律中的“八议”规定。第三部分历史人物曹操(155220)汉魏之际政治家
17、、军事家和文学家。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字孟德,小名阿满,出身宦官家庭。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局势动荡,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进位魏公,后称魏王。死后,被其子魏文帝曹丕追谥为魏武帝。曹操深受先秦法家影响,十分重视刑法作为统治工具的作用,除了把刑放在首要地位之外,曹操还强调严格执法,不论违法者的身份、地位。他自己首先身体力行,如著名的“马踏青苗案”,他割发代首。这虽然只是象征性的惩罚,但对于一个封建统治者而言实属不易。曹操重视司法官吏的选拔,要求以“明达法理”作为选拔标准。魏国首次设立“律博士”教授法律。在中国历史上,强调并严惩“腹诽之谤”罪的,曹操当属之最。这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图
18、片:中国大百科法学卷37页)诸葛亮(181234)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南)人。字孔明。出身于小官僚家庭。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被刘备三顾茅庐聘请为军师。蜀汉建立后,任丞相。刘备死后,“托孤于他”,总摄一国之政。五十四岁病死军中。生前曾与李严、刘巴等共同制定蜀科。他十分重视先秦法家的思想,注重法治,其法律思想主要特征是“法令明,赏罚信”,不别亲疏贵贱,先正己后律人。诸葛亮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1)主张先教后刑,恩威并施。推崇礼法结合的封建正统思想,在执法上提倡刑罚与教化相结合,先教后刑。(2)主张赏罚严明,执法公正。
19、强调治乱国必须使用威严的法律,而执法必须严明公正,无私无偏。只有这样,才能使法制得到贯彻,达到预期的目的。赏罚严明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要求君主和各级官吏遵守法制;第二,法不阿贵,刑赏不别亲疏;第三,信赏必罚,令出则行;第四,审时度势,宽严适中。3)主张定罪量刑不仅要重口供,而且应注意观察人犯的举止和心理。(4)主张根据执法的实际情况对司法官吏进行考核,决定升贬。(图片:中国通史第二卷14页)陈群(?236)三国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市东)人,字长文。原为刘备别驾,后归曹操,任司空掾。曹丕称帝(220)后,他历任尚书、镇军大将军、录尚书事等职。曹操倡议恢复肉刑,他竭力赞成。魏明帝太和三年
20、(229)奉诏与刘劭等删约旧法,制定新律。在汉九章律的基础上制定了魏律18篇,改“具律”为“刑名”,列在篇首,改变了自法经以来不科学的法典体例,开历代法典首列名例篇的先河。并在律中首次规定了“八议”。杜预(222284)西晋学者兼军事家,著名律学家。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历任河南尹、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等职。太康元年(280),因灭吴有功,被封为当阳县侯。当时以博古通今、精通政治、法律、军事以及天文等闻名。泰始(265274)中,奉诏与贾充、郑冲、羊祜、裴楷等人共同制定法律令,在汉九章律和魏新律的基础上增削损益,制定晋律20篇,连同所定令,共计2900多条,自己为晋律作注21卷。杜
21、预对晋律的注本和西晋张斐的律解,是注释晋律的两部权威性著作,对中国封建律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该注本今佚。杜预首次区分律令的界限,提高正律的地位。他指出“律”是固定性的规范,令是暂时性的制度。“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张斐魏末晋初人,著名律学家。约与杜预同时。于晋武帝司马炎时任明法掾,因注解晋泰始律而著称。他和杜预对晋律的注解,以“张杜律”并称。著有律解、杂律解以及汉晋律注等。原书均失传,仅存其注泰始律后向皇帝说明要点所上的表,史称注律表。注律表概述了泰始律的基本精神与特点,并吸收前人注律成果,对一些重要法律概念、术语作了新的解释,还对封建审判活动应遵循的原则作了阐述。张斐论述了“刑名”的性质和置于篇首的作用。第四部分案例陈矫赦孝子案东汉献帝建安(公元196220年)年间,陈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办公楼木地板铺设与监理合同范本2
- 二零二五年度高科技办公区厂房租赁服务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农家乐承包经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厂区门卫安全教育与培训服务合同细则
- 二零二五年度安全技术装备订货及采购协议
- 2025版PVC及彩印包装材料绿色环保认证采购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工业节能EMC合同能源管理执行书
- 2025版长途货运车辆货物运输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SaaS合同范本:电商平台SaaS平台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体育公园场地租赁合作协议
- 天翼云练习试题附答案
- 小区除草杀虫剂管理规定范本
-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 《旅游学概论》第二章
- 云南省高中毕业生登记表
- GB/T 42748-2023专利评估指引
- 火试金安全操作规程
- 压缩空气管道管径-流量-流速-计算
- 护理题库-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试题
- 地下水相关知识培训课件
-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