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综卷地理高考题分析_第1页
全国文综卷地理高考题分析_第2页
全国文综卷地理高考题分析_第3页
全国文综卷地理高考题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凸显整体性思想下的区域综合分析第(1)问,设问很清晰,就是从地貌、水文、气候三个角度作答即可。而这三个角度都必须跟山脉隆起有关,还必须对里海产生影响。通过地形变化对地貌、水文、气候的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是问题并没有止步于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落脚于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实现了学科原理与区域关联和更高层次的迁移、应用。这道题很考学生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突出地理综合思维。第(2)问,考察“淡水湖”这一概念,通常情况下我们见的淡水湖为外流湖。但是这次考的是封闭式的淡水湖,是内流湖。内流湖却是淡水湖可能会让学生感到一定的困惑,但是只要是把握淡水湖的思维本质就可,从湖水的收入和支

2、出两方面作答。注意设问中的关键词“末次冰期晚期”,那肯定冰川融水量大,补给的多,蒸发的少。命题者其实考察了学生是否掌握地理概念中的本质和内涵。同样的考查方式,也可能出现在冷暖气团、寒暖流、人口比例与数量等内容上。第(3)问,怎么又变成“咸水湖”啦,这就是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注意重要的提示信息“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淡水湖时补给为冰川融水,现在为河流水,也就是说河流的汇入会携带盐分,盐分在此聚集,随着强烈的水分蒸发,盐分积累,盐度升高。这不仅要考察学生的推理能力、表述能力,还得有一定的理科常识。第(4)问,这就是知识的迁移,前面分析了里海的变化,后面就用到黑海和地中海,真的是学以致用。以里海的形

3、成和演变过程为实证,引导考生根据板块运动的趋势,判断黑海和地中海可能发生的变化,旨在扩大考生视野,评价考生的地理思维创新能力。总结:近3年37题都是对纯自然地理简答题的考察.今年以里海的演化过程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突出地理综合思维。需要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该类试题难度适中,但是区分度较大。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综合思维的培养围绕教学主题选择区域,引领学生识别区域位置、区域自然及人文地理特征,从整体性的视角综合分析区域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关注某一要素变化对其他要

4、素乃至整体特征的改变。尤其要关注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区域动态过程,解释区域特殊地理现象。其次要多运用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法,强化学生对区域地理特征差异性和联系性的理解。2.地理的概念、原理一定要讲透,让学生理解的同时,还能灵活运用到解题当中。2018年分析:该题以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为背景,暗含热点国家生态文明的考察。整体考察自然地理,如第1问实际上考察湿地的形成条件,第2问考察了流域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变化,有一定难度。第3问考察了影响盐度的因素,第4问属于开放性的试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即可。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

5、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答案】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点评】该题在题干中用“堰塞湖”作对比,给答题提供了思路,只需要对比堰塞湖的形成条件,反向推测即可。同时可结合区域地理学习中积累的当地地形知识加以佐证。关于气候的问题则是抓住材料中“积水较浅”这一关键词反推。(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答案】

6、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弄清题干中“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是在问什么,其实就是在问谁大谁小。由河流变成湿地的过程是水量减少的过程,即蒸发量和降水量差值逐渐减小的过程。抓住题干中强调的“面积稳定”一词,从而最终确定蒸发量等于降水量。(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点评】本题可参考“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作答。无论是河流水还是海水,蒸发量、降水量、河流注入量都是其

7、主要影响因素。(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少水体富营养化。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破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6)。(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