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计导学案_第1页
温度计导学案_第2页
温度计导学案_第3页
温度计导学案_第4页
温度计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第十章 物态变化 第一节 温度计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二、考点点拨主要考查的内容有: 能说出温度的概念,并能说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方法,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分析; 能运用物态变化概念、产生条件和特性,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 熔化、凝固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验探究; 熔化(凝固)曲线的理解。知道常见的晶体、非晶体有哪些。考查重点和热点归纳为: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晶体熔化(凝固)曲线的理解和运用。三、跨越障碍知识点一:温度和温度计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温度计的读数及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原理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使用温度计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

2、分度值;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思考: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玻璃泡要与被测的水充分接触!且不能碰壁和触底!可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请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答:不充分接触的话,玻璃泡只有一部分受热,受热不均匀导致示数不准确,如果接触底部的话,由于底部温度高,温度计示数会偏高,如果碰到侧壁,则温度计示数偏低。3、温度计的测温原理当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时,两者之间发生热传递,直

3、到玻璃泡中的液体的温度与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值和物体的温度相同,这也就是使用温度计时不能立即读数的原因。思考:将一支灵敏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热水里,并立即观察温度计细管里的水银面高度的变化,将会看到温度计中的水银面先下降,然后再上升。试说说其中的道理。解析:由于玻璃在相同条件下热胀冷缩的程度要比液体小得多。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热水中时,玻璃泡先受热膨胀,容积会增大一些,所以细管里水银面先下降(有时现象不明显),然后玻璃泡内水银也将受热,温度逐渐与玻璃泡相等,由于水银比玻璃膨胀程度大,它的体积增加得更大,因此细管里的水银柱又开始上升。【典型例题】例1. 下列使用温度计的步骤,按正

4、确的操作顺序排列应为( )。 (A)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B)取量程适宜的温度计 (C)取出温度计 (D)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E)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接触一段时间 (F)观察温度计的读数解析:(D)(B)(A)(E)(F)(C)例2. 0的冰与0的水相比较( )A. 0的冰比0的水冷 B. 0的水比0的冰冷C. 0的冰与0的水的冷热程度相同 D. 无法比较解析: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相同,冷热程度就相同,0的冰与0的水的温度都是0,温度相同,则表示它们的冷热程度就相同,所以选C。例3. 读出下图中温度计的示数:甲的示数为_,乙的示数为_解析:要准确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必

5、须要弄清温度计的分度值,还要注意液柱是在零上还是在零下。对于甲温度计来说它的分度值是1,并且在零下,所以读数为18;而对于乙它的分度值为0.1,且在零上,所以其读数为36.7。例4. 四位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下图A、B、C、D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做到观察量程;认清分度值;(2)使用时做到“三要”:玻璃炮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能触到容器底或壁;要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平行。根据以上使用原则,应选D例5. 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显示的温度为3,插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

6、显示的温度是97,那么当它插入温水中显示的温度为30,温水的实际温度为( )A. 30 B. 小于30 C. 大于30 D. 无法确定解析:本题考查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温度计的示数与摄氏温度之间的互换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刻度均匀,因此温度计上的刻度与摄氏温度之间有对应的比例关系。该温度计3相当于摄氏温度的0,它的97相当于摄氏温度的100,该温度计从3到97,刻度变化了94,相当于摄氏温度变化了100,即:该温度计每升高1,相当于摄氏温度升高了100/94。当该温度计示数为30时,示数从3升到30,升高了27,那么这相当于摄氏温度升高到了(100/94)×2728.7,而摄氏温度规

7、定冰水混合物是0,因此该温水实际温度是28.7。应选B。知识点二:体温计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体温计可以脱离被测物体读数,但在使用前必须要下甩例6、今年全球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这一流感后第一症状就是发热,因此要用到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1) ;(2) ; (3) .解析:(1)量程不同 ;(2)分度值不同;(3)体温计上有缩口等例7. 用体温计测得小强的体温是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正确测出下列哪位同学的体温( )A. 小红的体温为36.7 B. 小刚的体温为37.5 C. 小明的体温为36.9 D.

8、小华的体温为38.2 解析:由于体温计的特殊结构,使得体温计的水银柱只能上升,不能下降。由于没有下甩,所以该体温计只能测出高于37.9的这位同学的体温。所以选D。思考: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 36.90和38.60 B. 37.50和38.60C. 36.90和37.50 D. 37.50和37.50知识点三 熔化和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及其图像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例8. 小明在做一种物质熔化的实

9、验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1)根据实验数据在下图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2)物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 , 该物质的熔点是 。(3)该物质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解析:(1)根据实验数据,用描点作图法可得出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熔化图象。(2)由题给实验数据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这就是该物质的熔点。(3)从实验数据和熔化图象可知,该物质是晶体。例9. 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海波的温度/4042444648484848484

10、8505356石蜡的温度/40414244464748495152545659(1)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2)该晶体的熔点是 ;(3)当该晶体的温度为42时,它处于 态。(选填“固”或“液”)解析:海波 48 固熔化规律晶体非晶体有一定的熔点没有一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非晶体熔化是慢慢软化的过程熔化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例10. 如图所示是某固体发生物态变化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像可知该固态物质是_(填“晶体”或“非晶体”),此图像为该物质的_图像。(2)BC段表示_过程,经历了_分钟,此时物质的状态为_。(3)_段处于固态,_段

11、处于液态。(4)由图像可知晶体凝固时需要满足的条件是:达到_不断向外_。(5)晶体在凝固过程中遵循的规律是_。解析:从图像得知温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由此可以判断该图像为凝固图像,在图像中有一段放热且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图像可以看出晶体经过2分钟在B点开始凝固,再经过5分钟到达C点凝固完毕,所以BC段是凝固过程,经历5分钟,此时晶体为固液共存状态;AB段是液态,CD段是固态;从图像还可以看出,晶体并不是温度一降低就开始凝固,而是不断向外放热,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才开始凝固的,所以晶体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且不断向外放热;在BC段尽管不断向外放热但是温度却保持不变,这就是晶体在凝

12、固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例11. 某固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时间/min024681012141618202224温度/98918582797979797571676461(1)该物质 晶体(选填“是”或“不是”),其理由是 .(2)在第10min该物质的状态是 (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3)在8min14min是 热过程(选填“吸”或“放”),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解析:是;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有一定的凝固点”或“有一定的熔点”)(2)固液共存态(3)放;减小思考:如图所示,描述

13、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 )例12. 如图是某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降低,它的凝固点也在降低B. BC段表示该物质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它是晶体C. BC段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已经完全凝固D. 该图像可能是石蜡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例13. 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A. 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B. 冰的熔点是0C. 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D. 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知识点四: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及其规律例14. 把一块正在熔化的冰放入一大桶0的水中,则( )A. 有少量的冰熔化成水 B. 冰全部熔化成

14、水 C. 有少量水凝固成冰 D. 冰和水的质量都保持不变解析:有熔化的规律可知,一块正在熔化的冰温度是0,而水的温度也是0,二者温度相同,正在熔化的冰尽管达到熔点,但如果不能继续吸热,不满足熔化的条件,因此冰不再熔化;水尽管达到了凝固点,由于不能向外放热,不符合凝固的条件,所以就不再凝固。所以选D。想一想:判断:物质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处于熔点的物质一定是固液共存。(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说明了晶体在熔化时不吸热。 ( )例15. 某研究人员为了探究冰和水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在一定的环境下将1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请你观察此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冰从4

15、上升到0时体积将_,密度将_。(2)水从0上升到4时体积将_,密度将_。(3)冬天,当河面结冰时,与冰接触的河水温度是_,较深河底的水温是_。四、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以及有关熔化和凝固的有关知识。中考在熔化曲线这个知识点出题比较多,大家应注重理解。五、预习导学案下一讲 第十章 物态变化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预习内容:1. 物质从_变为_叫做汽化,从_变为_叫液化2.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和_。3. 沸腾是在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蒸发是只在_进行的,在_下都能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4.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_,不同液体的沸点_。

16、5. 蒸发和沸腾都需要_(填“吸热”或“放热”),蒸发有_作用。6.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_,二是_7.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_,从_的现象叫凝华。8. 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变小甚至消失,这是一种_现象。9. 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出现霜,窗玻璃上出现冰花等现象,这些是_现象。10. 升华是一个_热过程,有_作用,而凝华是一个_热过程。【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1. 温度计上的所表示的是 ;北京市1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 2”,读作 。2. 下图所示的是寒暑表的一部分,它的分度值是 , 示数为 。*3. 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是 。我国南极科考队成功到达南极

17、的最高点“冰穹”,该地的气温达零下80 以下,用图示的温度计 (选填“能”或“不能”)测量该地的气温。4. 小刚同学在研究“冰的熔化规律”时,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冰熔化过程的起止时间是从第 ;(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断:冰属于 (填“晶体”或“非晶体”)。5. 给一定质量的冰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仅将冰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将变为 图线。6.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以得出 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 ,加热6 min时该晶体处于 态,在90时处于 态。晶体熔化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为 min。7. 如图是表

18、示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的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晶体的熔化过程是图象上的 段。*8. 小王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的实验中,使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4042444648484848484950(1)小王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中已经作出了三组数据对应的点,请你帮他作出其余7组数据对应的点,并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2)小王同学在实验中所用的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为什么?(3)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被加热的物质放在试管内,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这种加热方法与直接用酒精灯对试管进行加热相比,优点是什么?9. 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此刻杯内物质温度是 。(2)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该物质的熔点是 。(3)t2时刻,该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液”、“固液混合”)10. 一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他将温度计放入水中(如图所示),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将温度计从水中取出来读数,请你指出他在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