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新审视“事实不清”案件事实是否清楚,既涉及到案件的实体处理,又涉及诉讼程序的适用问 题。案件事实是否清楚,对实体处理的影响不言自明。案件事实是否清楚对诉讼 程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法官是否需要依职权重新调查;2、案件是否应当 发回重审。一审案件只涉及是否职权调查, 二审案件既涉及职权调查,又涉及发 回重审。因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 经过审理,对于“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 持原判决”;“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可见,能否 正确判断和
2、处理事实不清,是一个事关实体处理和程序适用的重大问题。然而,在理论上,对什么是事实不清或什么是事实清楚,迄今尚未进行专 门研究。随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 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 据的若干规定(下简称证据规定)的颁布,人民法院认定案件事实,已由追 求客观真实向追求法律真实转变,而且对事实的证明责任也作了明确分工, 即在 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对其主张的事实,负有举证责任。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 的范围被限制和弱化。这些制度性变化,对传统“事实不清”的理念,产生了直 接冲击。对事实是否清楚的判断标准,以及事实不清的法律后果,都将发生重大 影响。但由于理论研究不够,以致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什
3、么是事实不清,什么是 事实清楚,以及对于事实不清应如何处理,仍然沿袭传统习惯,从而造成定案和 适用程序的错误,如有的对不应发回重审的案件而发回重审, 不应依职权调查取 证的案件而依职权调查取证。为此,笔者不揣冒昧,特根据新的规定和新的诉讼 理念,就如何判断事实不清楚,以及事实不清的法律后果,提出自己的看法。一、“事实不清”的判断标准。证据是否穷尽,是判断事实是否清楚的标准。根据目前理论上的通论,断 案的事实是否清楚,是指法律事实是否清楚,而不是客观事实是否清楚。“客观 真实”是“法律真实”这一司法证明活动所追求的终极目标。那么,判断事实是否清楚,就应看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是否充分, 即必要证据是
4、否穷尽。必要证据 已经穷尽,案件事实即已清楚。事实不清,实际上就是证据没有穷尽,即存在证据漏洞。根据民事诉讼法和证据规定中“谁主张谁举证”的有关规定,举证责任主要在当事人。法官调查取证的范围 ,只有两个方面:一是法律规定法官应当依职权调查的证据,即证据规定15条所规定的下列证据:“(一)涉及 可能有损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二)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与实体争议无关的程序事项。”二是依当事人申请,应当由法官依职权调查的证据。即证据规定第 17条所规 定的下列证据:“ (一)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人民法 院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
5、(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三)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由此可见,从证明事实的责任主体来看,事实不清,也可能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 是应当由当事人举证证明的事实,由于其主客观原因,没有提供充分证据,造成 事实不清的;二是应当由法官依职权或依申请调查取证, 由于其主客观原因,没 有调查清楚的。根据证据规定,应当由当事人举证或者当事人申请法官调查 的证据,当事人没有举证或者没有申请法院调查,由此所造成的证据漏洞,法官不承担事实不清的责任,即不应当依职权调查,应当根据已有证据对事实进行判 断,由负有举证义务方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对于应由法官
6、依职权或依申请 调查的证据,法官进行了必要调查,仍无法查清的事实,不属于事实不清,应当 根据现有证据作出判决。作为现代司法理念上的事实不清,应当是指由于法官的 主观原因,对于应当依职权或申请调查的证据, 没有进行必要的调查,造成证据 漏洞所出现的事实不清。因而,事实不清,主要是指下列事实不清:1、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人民法院应当依职权调查而没有调查或者没 有进行必要的调查,即证据没有穷尽,致使真伪难以判断,需要补充调查证据的, 属于事实不清。已经进行了必要的调查,即必要证据已经穷尽,其事实真伪仍然 难以判断的,则不属于事实不清。2、法官应当依职权调查和考虑的事实,而没有依职权调查和考虑,致
7、使该事实存在证据漏洞。这主要是指证据若干规定15条规定的法院依职权调查的事实。如在身份关系诉讼中,法官应当依职权调查和考虑当事人未提出的事实。对于应当依职权调查和考虑的事实, 没有调查和考虑,即存在证据漏洞,以致对 于某种事实难以判断的,则属于事实不清。二、事实不清的法律后果事实不清的法律后果,包括因事实不清所引起的实体上的法律后果和程序 上的法律后果,也就是对事实不清的法律评判和处理方式。 实体上的法律后果直 接涉及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即当事人因案件事实真伪不明而承担的不利诉讼负担 或不利诉讼风险。程序上的法律后果,主要涉及法官是否依职权调查或发回重审。 可见、事实不清可能产生三种法律后果:一
8、是调查取证;二是发回重审;三是就 现有事实作出不利于负有举证责任一方的实体处理。1、对事实不清的职权调查问题。实践中,不少合议庭和审判委员会,在讨论案件时,仍然沿袭传统作法,对于事实不清的案件,一律决定依职权调查,有 的甚至反复多次进行调查。而所调查的事实,当事人既没有申请调查,也不属于 先前依当事人申请调查而没有查清的事实,更不属于证据若干规定15条规定的法官依职权调查的范围。我们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当的。证据规定第十六条明确规定:“除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当依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合议庭和审判委员会不能决定对当事人没有申请调 查的证据规定15条以外的事实,进行职权
9、调查。2、对事实不清而发回重审问题。因事实不清发回重审,应当是由于法官的过错,对于依职权或依申请没有查明的事实。包括实体事实不清和程序事实不清。 实体事实不清,应当是主要事实不清;程序事实不清,即证据规定第15条(二)所规定的应当依职权调查的程序事项, 而没有查清,以致影响实体处理的。 如当事人主体资格事实不清等。对于法官应当依职权或依申请没有查明的实体事 实和程序事实,由于其过错没有查清,影响二审直接判决的,可以发回重审。然 而,在司法实践中,有的对无法查清的事实,即无法获取新证据的事实;不属于 当事人申请或依职权应当由法官调查取证的事实, 亦作发回重审处理。我们认为, 这是不妥的。另外,还应当注意的是,对于原审法院因违反有关举证规则,如剥夺当事 人举证权利;或者没有给予当事人充足的举证时间等, 致使当事人没有举证或没 有充分举证,以致造成事实不清,需要发回重审的,应当作为程序违法处理对于需要发回重审的,应适用程序违法的规定,不能适用事实不清发回重审的规 定。3、事实不清的实体后果。对于虽然存在“事实不清”,但符合下列条件的, 应当就现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安全运输鸡苗运输与生物安全防控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股权信托纠纷解决与处理合同书
- 二零二五年度消防报警系统安装与维修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版25MW柴油发电机电站发电设备安装调试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影视广告投放标准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合作补充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建筑项目财务预算与合同管理规范
- 二零二五年度高校博士研究生导师职务聘用合同范本
- 2025版装配式厕所建设与安装承包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材料代购及施工安全合同范本
- 公司招标代理管理办法
- 股权收益权质押意向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 中国热成型钢(PHS)行业现状调查与前景策略研究报告
- TCMEAS 030-2024 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建设规范
- 红酒礼仪服务培训课件
-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制度
- 人防车位编排方案(3篇)
- 2025至2030中国水务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课件】新高三启动主题班会:启航高三逐梦未来
- DZ/T 0051-1993地质岩心钻机系列
- 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5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