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风险评估_第1页
火灾风险评估_第2页
火灾风险评估_第3页
火灾风险评估_第4页
火灾风险评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绪论 什么是火灾: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并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燃烧现象。火灾危害性:高温 烧伤、烧毁、坍塌、爆炸有毒气体 中毒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气候变化我国火灾发展趋势经济的发展使热力、电力的使用大大增加,多种易燃可燃的新物品新材料得到大量使用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及大型商场、剧场、仓库、车间、候车室等迅速出现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大量可燃物运输忽视安全城市安全防灾设计缺陷火灾分类国标分类(GB/T 4968-2008) A、B、C、D、E、F 五类火灾损失严重程度(事故责任判定) 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 四级火灾行业(地点)分类 建筑火灾、森林火灾、工矿火灾和交通工具火灾建筑火灾

2、燃料:家具、内装饰品、地板、保温外墙等,易燃可燃材料点火源:电器、烟头、静电、自燃、爆炸等建筑结构竖向管井结构有利于火焰蔓延(火焰垂直蔓延速率34m/s)密闭、高层结构不利于救灾人群和财富集中(损失大)现代城市建筑新特点由传统的低层或多层建筑向中高层或超高的大型建筑转变建筑材料有传统的砖瓦等相对单一的材料向钢材等新型材料转变建筑功能由单一简单的建筑物向大型复杂的现代建筑物转变火灾风险评估产生背景性能化防火设计概念:通过运用火灾安全工程学原理和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对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量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出合理的防火设计方案,为建筑物提供可靠的消

3、防保护。内容:性能化防火分析、性能化防火设计和性能化防火规范性能化防火分析 是火灾风险分析的一种形式,它以建筑物本身的结构为基础,通过定量计算,用某些物理参数描述出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分析对建筑物内人员、财产及建筑物本身的危害程度,从而以此为依据采用合理的消防对策。火灾危险分析主要内容确定分析对象的现状设定防火安全目的和目标选择合适的定量分析方法具体分析影响防火安全目标因素火灾防治有效性与经济性评价给出分析报告火灾风险评估产生背景风险评估概念:风险评估就是采用系统安全思想,对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其导致事故的危险性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并制定相应的处置对策

4、和安全措施的过程,是寻求最低的危害、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效益的重要手段。内容:风险(R) = 频率(F) × 严重度(C)风险容忍度在规定的时间内或某一行为阶段可接受的总体风险等级,它为风险分析以及制定减小风险的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因此在进行风险评估前应预先给出火灾风险评估目的和意义为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提供依据为保险行业制定合理的保险费率提供科学依据为性能化设计规范和相关安全法规制度的制订做准备第二章 火灾危险源辨识及管理危险源的定义及特点各种事故发生的根源,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或称事故致因因素。危险源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一般只有在发生事故时才会明显的突显出来

5、。危险源分类依据:按照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来分。第一类危险源:能量或危险物质(静态)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动态)。包括: (a)人失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预定的标准。例如人的不安全行为。 (b)物的故障,如物的不安全状态 (c)系统运行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照明、粉尘等物理环境和软环境(规章制度和管理等) 一般危险源辨识方法 第一类主要考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意外释放强度、能量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影响范围,一般采用危险等级划分方法第二类(P22)预先危险性分析危险性和可操作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事件树分析(事件发

6、展时间顺序)事故树分析(由果索因)火灾中的危险源第一类:燃爆危险物、火灾烟气及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成分第二类:防止火灾发生、减小火灾损失所采取的消防措施中的隐患九种燃爆危险物、危险性和危险性指标参数可燃性气体 易燃和可燃液体可燃固体可燃性粉尘自燃性物质忌水性物质氧化剂爆炸品混合危险性物质)各种燃爆物的危险特性 可燃性气体的燃爆性危险主要与其爆炸极限、最小发火能量(最小点燃电流)、闪点、最大试验安全间距、燃烧热和分解热有关可燃性液体的燃爆危险性主要与其闪点有关。可燃固体的火灾危险性主要取决于它们本身的结构和组织(燃点和比表面积)粉尘爆炸危险性判断指标是 爆炸极限 最小点火能量自燃性物质 自燃

7、点忌水性物质氧化剂爆炸品 敏感度可燃物危险等级评价指标火灾荷载密度 火灾热释放速率 辐射热流量烟气及有毒有害气体 来源:合成高分子材料,如酚树脂、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危险性:80%伤亡都因为烟气中毒或窒息危险性衡量指标遮光性高温与热损伤缺氧毒性 CO、HCN、CO2、丙烯醛、HCl、NOx 、混合消防对策与消防管理中的危险源(第二类) 火灾发展与消防对策图第二类危险源:不合理的建筑结构、不合理的排烟系统设计、没有防火涂料、不合理的消防通道、消火栓、训练程度低等两部标准规范 GA653-2006 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 P21GB18218-201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P25一部法律

8、 消防法编制历程、颁布实施、修订时间 P47 2009.5第一阶段19491984 消防监督条例第二阶段 1984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第三阶段 19982008 消防法第四阶段 2009 未来 修订消防法第三章 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及选择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分类结构:经验系统化分析、系统解剖分析、逻辑推导分析、人失误分析形式:定性、半定量、定量复杂性:定性、半定量可能性、半定量后果、定量和成本-效益风险“量”的概念:基于统计方法的事故概率计算和基于火灾动力学的火灾后果计算为基础。定性分析方法:对分析对象的火灾危险状况进行系统、细致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起火危险性做出大致评价。半定量分析方法

9、:将对象的危险状况表示为某种形式的分度值,从而区分出不同对象的火灾危险程度。火灾风险评估基本方法对照规范法概念:以传统的处方式消防规范为依据,逐项检查消防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适用部门:消防监督部门经验系统化分析法: 安全检查表 预先危险性分析系统解剖分析法根据组成特点加以解剖,研究各个部分的作用及其发生火灾事故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代表: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FMEA)逻辑推导法 事故树 事件树 原因-后果分析法事故树:顶上事件需要分析的对象事件,一般选对系统影响最大的灾害或事故割集和最小割集在事故树中,凡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组合,就叫做割集。它表示当该组合中的基本事件全部发生时,

10、顶上事件必然发生。所以系统的割集也就是系统的故障模式。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组合,在最小割集里,如果任意去掉其中任一个基本事件,就不成其为割集了。因此最小割集表示了当发生哪些故障或差错时,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即表示系统的危险性径集和最小径集不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组合不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组合。重要度在一个事故树中往往含有众多的基本事件,这些基本事件对顶上事件发生多大程度的影响,如果用数值来表示,就称为重要度。火灾过程计算机模拟法(火灾模化法)概念:运用计算机建立模型来模拟火灾的发生发展过程。火灾模型主要类型:概率模型和确定模型确定性模型:区域模型

11、、场模型、网络模型和混合模型主要方法和模型v BFSEM(Building Fire Safety Evaluating Method) § 建筑是空间和分隔件的组合体。 § 以网络图为基础,以火焰运动过程为研究核心,以确定火灾终止的概率为目标的概率性火灾风险分析方法 § 火焰运动:火焰产生、全室卷入、突破防火隔层和蔓延至其他房间 § 评估建筑防火性能:防止起火、火焰/热分析、烟/气分析、结构框架分析、人员流动分析 v Crisp II§ 面向对象分类:家具组合、热烟气层、冷空气层、墙壁、房间、感烟探测器、消防队和建筑物内人员 v FIRECA

12、M(Fire Risk Evaluation and Cost Assessment Model) 功能:评估火灾对建筑物内居民造成的预期风险、评估消防费用、预期火灾损失 适用:公寓和办公楼 方法:概率模型+确定模型;ERL+FCE v FIERA system11个子模型 4种计算模式 风险指数法v F&EI§ 概念:根据单元物质系数MF、工艺条件,通过一些列系数计算确定单元火灾爆炸危险程度,并与安全指标比较,判定事故损失能否被接受的分析方法。 § 适用范围:生产、储存、处理易燃易爆、化学活性物质 v Mond法 § 在F&EI基础上,引进物质毒

13、性的概念,提出包括物质毒性在内的“火灾、爆炸、毒性总指标”,再进行安全对策措施加以补偿综合评估法§ 核心思想: 通过系统工程的方法,考察各系统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对火灾发生发展的影响,作出对整个系统的消防安全性能评价。 § 步骤: 确立系统元素的层次关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模型 分析各层次内系统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每个评价指标的权系数 处理评价指标,根据评价结果求综合评价值 根据综合评价值作出评价结论 (1)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Analysis) (2)层次分析法(AHP) (3)NFPA101火灾安全评估系统(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14、Association)(4)SIA81法(Gretener法) (5)古斯塔夫法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背景:生产、财富、人员、建筑物集中,火灾损失巨大目的: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方法:(1)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2001.11.19美国消防局)(要点)(2)火灾风险评估工具箱(英国Enter公司)、三个阶段关键步骤及存在的问题 火灾风险评估方法选择原则目标 范围 对象 资料、先例 规则制度 人员 不确定性 其他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对比(表3-1至表3-4) § 性质 § 特点 § 适用范围 §

15、优缺点 § 人员要求 第四章 定性评估方法v 定性半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分析对象的火灾风险表示为某种形式的分度值,用于表征可能发生的火灾的相对危险性。 v 具体内容: § 安全检查表 § F&EI§ MOND§ FSES§ 其他(PHA、HAZOP、FMEA) 火灾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法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范 § GB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116

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2005修订)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系统设计规范§ GB50281-2006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4.4 F&EI步骤 其他定性评估方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概念: 目的和作用: 步骤: 熟悉系统 辨识危险因素 识别危险转化条件 确定危险因素的危险等级 安全措施 指定落实负责人员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 故障等级 故障是指元件、子系统、系统运行时不能达到设计规定的要求,从

17、而无法完规定任务或实现预期功能的情况 故障类型指故障的表现形式 故障等级划分(表4-43) 故障类及影响分析实施步骤 调查情况 确定分析的基本要求及分析程度 对所分析的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分析故障类型及影响,确定故障类型 查明故障原因 分析结果,确定故障等级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方法:分析偏差、找出原因、分析后果、提出对策和措施形式引导词式经验式检查表式流程特点第五章 定量评估方法风险估计程序1 确定对象2 辨识危险因素3 火灾场景确定4 场景概率及后果分析5 场景火灾风险和组合风险的计算6 结果输出设计方案是否能满足一定的风险准则评价不同设计方案的风险水平影响系统风险的主要因素对系

18、统设计的某种变化作出关于风险的评价火灾风险评估需要解决的问题 评价对象现状 防火目的和风险承担人可接受防火目标 工程概念量化损失目标 评估对象不同、评估目的不同保险公司建筑业主建筑防火设计人员v 风险评估步骤 § 1 评价项目现状 § 2 确定承险人的损失目标 防火目的 承险人损失目标 确定建筑物要具有多大的安全程度才符合承险人的实际需要 § 3 把损失目标定量为设计目标 保证设备连续运行 保证人员生命安全 财产保护 火灾场景设定重要性火灾场景:对某种火灾发展全过程的定性描述,该描述确定了反应该次火灾特征并区别于其他可能火灾的关键事件描述内容:起火、火势增大、发展

19、到最大(轰燃)、逐渐熄灭v 例子:在一个房间内由于电气设备故障而导致电缆的绝缘材料起火,腐蚀性燃烧产物通过未加防护的开口到达了放置紧密仪器的区域 十步法 2.火灾场景选择 (6)事件树 (7)概率 (8)后果 (9)风险等级 (10)最终选择和文件说明 火灾场景辨识 (1)火灾位置(最有威胁的位置) (2)火灾类型(初始强度和增长速率) (3)潜在的火灾危险 (4)系统及其特征对火灾的影响 主动灭火系统 被动灭火系统 (5)人员响应 增长速率描述 特征时间 tg/s 慢速火 600 中速火 300 快速火150 超快速火 75 火灾损失场景设计 要求: § 按时间顺序进行结构化排列

20、§ 与真实事件结果吻合 § 包含足够信息 方法:源-路径-目标(S-P-T) 过程: § 项目概括-目标描述-确定起火源-分析路径-构建树结构 事件树定量分析步骤:项目目标分析风险容忍度确定火灾损失场景设计与事件树构建初始事件可能性危害分析模型的建立消防系统成功概率风险评估及风险容忍度比较成本效益分析事件树构建 确定初始事件 确定路径因素 构建事件树分支逻辑 事故结果评估 正常损失、可能最大损失、大预计损失 量化危害和后果 量化分支概率 量化风险 5.4 基于统计理论的火灾风险分析方法(3)随机模型马尔科夫链如果事物发展过程状态只与事物当时的状态有关,而与以前的状

21、态无关。马尔科夫过程无火状态、持续燃烧、猛烈燃烧、干涉作用、远程燃烧、全面火灾火灾蔓延几种情况限制在初始燃烧物初始着火房间蔓延蔓延至着火层其他房间超出着火层超出建筑物第六章 人员疏散安全性评估安全疏散是指发生火灾时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的过程。性能化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及业主的需要确定一些列的安全目标,根据这些事先确定好的目标,遵从“设计方案必须达到事先设定的安全目标”的原则,找到符合要求、科学合理和经济有效的设计方案。指令性规范依据指令性规范进行设计,疏散设施的尺寸和数量是基于现行规范、知识和经验。特点:设计过程简单、标准单一指令性人员疏散设计确定耐火等级平面设计划分防火分区满足规范要求指标:

22、安全出口、疏散楼梯间消防给水和自动灭火系统设计排烟通风设计电源及配电、疏散标志、报警系统火灾环境下人员心理和行为特征(3)疏散时人的心理和行为 紧张心理及其表现行为 恐惧心理及其表现行为 绝望心理及其表现行为 从众心理及其表现行为 其他火灾环境下人员的典型行为 归巢行为 向地行为 重返行为 (1)影响因素 人员特征 建筑特征 火灾特征 (2)疏散前人的心理和行为 过程 辨识、确认、分析、评价 影响因素 教育培训、熟悉程度、火灾经历、男女性别心理学分析 回避心理、承诺、熟悉性、角色 可视度烟气浓度增加,可视度降低,影响逃生途径决策和逃生时间临界值:小空间:光密度0.2 OD/m,可视度5/m大空

23、间光密度0.08 OD/m,可视度10/m2)疏散速度疏散速度随人员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密度达到45人/m2时,疏散速度接近于0.低密度情况下,影响速度的主要因素行为特征、年龄、缺陷和编组(1)人员密度及人员容量人员密度概念:人员密度反映了一个空间内人员的稠密程度。表示方法人/m2m2/人单位面积地板上人员水平投影面积所占百分比人员容量人员容量=人员密度×建筑面积第七章 火灾防治对策措施基本原则主动+被动防治,安全管理+技术措施火灾阶段、特点和场所 §阴燃:感烟探测器 §火灾发展迅速,感温、感烟和火焰探测器 §场所可燃气体:可燃气体探测器选用点型火灾探测

24、器 §根据房间高度选择 §根据使用场所选择 线型火灾探测器 §表7-4§ 、v 火灾报警 v 组成:触发器、报警装置、警报装置及辅助装置 v 基本要求: § 不漏报 § 减少误报 § 信号传输可靠 § 灵活、兼容 § 应变能力强 § 性价比高 § 联动控制有效、多样 v 分级:特级、一级、二级 表7-8v 形式:区域、集中、控制中心(图7-5至7-7)v (1)主动防火对策措施依靠主动灭火措施进行自防、自救称为现代化大型建筑的基本火灾防治手段。主要包括自动报警系统和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5、。自动喷淋系统特点:着火面积小,用水量少灭火成功率高,损失小目的性强工程造价高 (2)被动防火对策措施包括:建筑防火设计、提高建筑结构耐火性能、设置防排烟系统、设置安全疏散楼梯建筑防火设计建筑总平面防火设计建筑平面防火设计安全疏散设计内部设置自动报警、自动喷水、防排烟设备v 耐火等级 § 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分级标准。根据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最低值决定。 § 分类:不燃烧(金属和无机材料)、难燃(刨花板和经过防火处理的有机材料)、可燃(木材)和易燃 § 分级(表7-9) 一级:主要建筑构件全部为不燃烧体 二级:除吊顶为难燃烧体外,气体为不燃烧

26、体 三级:屋顶承重构件为燃烧体 四级:除防火墙为不燃烧体外,其余为难燃烧体和燃烧体 v 耐火极限 § 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或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完整性或隔热性时为止的时间,一般以小时计。 § 失去稳定性(自身解体或垮塌,失去承载能力) § 失去完整性(穿透性裂隙,或穿过裂隙,背面起火) § 失去隔热性(背火面温度达到220) v 防火分区 § 目的:为了防止火灾在建筑物内的蔓延,必须按建筑耐火等级的限制对其进行防火分隔,将其分为若干个小区。 § 概念:用具有一定耐火极限能力的墙、楼板、防火门等分隔构件作

27、为一个区域的边界构件,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把或爱控制在某一范围的空间中。 § 水平防火分区 § 竖向防火分区 § 防火隔物 v 建筑构件耐火设计 § 钢结构耐火设计 高温条件下,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175,先略有升高,随后急剧下降 =500,强度30% =750,强度丧失 § 混凝土耐火设计 受压强度随温度上升直线下降 =600,抗压强度45% =1000,强度为0 抗拉强度(开裂、变形和钢筋锈蚀) 弹性模量(结构稳定性) v 7.4 灭火的对策措施 v (1)基本原理 § 隔离 通过限制或减少燃烧区的可燃物而使或

28、爱熄灭的过程 § 冷却 通过降低温度来控制或使火灾熄灭的过程 § 窒息 通过限制氧气供应而使火灾熄灭的过程 § 化学抑制 通过使用某些可干扰火焰化学反应的物质而使火灾熄灭的过程 § 可燃物分类 A、B、C、D、E、F v (2)水灭火系统 v 灭火机理 § 冷却:汽化吸收大量热量 § 窒息:蒸汽降低氧气浓度 v 组成 § 供水 水源 水泵 消火栓 管网 § 喷水 喷头 水枪 水炮v 消火栓:消防给水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室内消火栓 § 室外消火栓 一个消火栓只能供一台消防车使用 供水最大距离180

29、m,室外消火栓保护直径为180m 两个相邻消火栓距离不应超过120mv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 粒径几毫米 § 层高<6m:自动喷水;>6m:远程数控水炮 § 注意事项:电器、油类、金属粉末、活波金属 v 3)CO2灭火系统 v 机理 § 冷却:汽化过程吸热 § 窒息 v 优点 § 环保,适用于文物、档案和贵重仪器 v 缺点 § 流动 § 没有浸渍 § 不能扑灭金属火灾 § 人窒息死亡 v (4)泡沫灭火系统 v 机理 § 隔氧 § 隔断热辐射 § 冷却

30、§ 稀释 v 分类 § 高(>200)-充填某些密闭空间 § 中(20200) § 低(<20)-可燃和易燃液体的流淌火和油罐火灾 v 主要指标 § 抗冻性 § 溶化性 § pH值 § 沉淀物 § 流动性 § 扩散系数 § 发泡倍数 § 洗液时间 § 灭火时间 § 抗烧时间 v 种类 § 蛋白 优点:稳定性好 缺点:流动性差,灭火速度慢,抵抗油类污染能力低;不能与干粉混用 § 氟蛋白 优点:流动性好,灭火速度快,抵抗油类污染

31、,可与干粉联用 § 水成膜 具有表面活性剂,能时泡沫在油面形成薄膜,扑灭水溶性或水混性火灾效果好 § 抗溶性 § 高倍 总体而言,会残留相当多的泡沫液,影响设施日后使用。主要扑灭室外油品火灾,在建筑火灾中一般不宜使用。 v (5)干粉灭火系统 v 组成 § 盐类基料 § 添加剂 v 过程 § 用干燥的CO2和N2作为动力,将干粉从容器中喷出,形成粉雾喷射到燃烧区,以粉气流的形式扑灭火灾。 v 机理 § 窒息 § 抑制 v 分类 § BC类(通用) § ABC类(通用型) § D类(专用

32、) v (6)卤代烷灭火系统(哈龙灭火剂) § 机理:抑制 § 优点 灭火效率高 用量省 易汽化 洁净 扑灭高压电器设备火灾尤佳 § 缺点 有毒(HF、HCl、HBr、Cl2、Br2等) 环境污染 v (7)其他 § 七氟丙烷 机理:抑制 优点:环保扑灭A、B、C类火灾 缺点:产生CO和HF,危害健康 § 气溶胶 概念:微小的液滴或固体颗粒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混合体 优点:无毒、无腐蚀、无污染、快速高效 缺点:形成大量烟雾,降低可视度和刺激人体 § 烟络尽(IG-541) 成分:N2:52%、Ar:40%、CO2:8%

33、机理:窒息 v 7.5 烟气的控制与管理 v 烟气控制方式 § 防烟(被动) 防止烟气进入 § 排烟(主动) 改变烟气流向,使之排出户外 v 规定 P254 五点 v (1)防烟分区 v 概念 § 指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50cm的梁而划分的防烟空间。 v 目的 § 在火灾初期将烟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便有组织地将烟气排出室外 v 原则 § P254 五点 v (2)隔烟设施 v 概念 § 在烟气扩散流动的路线上设置的某些耐火性能好的构件,把烟气阻挡在某些限定区域,不让它流到可对人或物产生危害的地方。 v 挡烟垂壁 &

34、#167; 为了阻止烟气沿水平方向流动而垂直向下吊装在顶棚上的一道幕墙 § 材料:非燃烧体 § 分类:固定式、活动式 v (3)自然排烟 v 概念 § 在室内外气体温度差引起的热压和室外风力所造成的风压作用下,利用外窗、阳台、凹廊或专用排烟口、竖井等将烟气排走,或稀释烟气的浓度。(图7-9) v 规定 § P257 四点 § 不稳定 § 制约建筑设计 § 蔓延至上层 § 补风(几种组合) v (4)机械加压送风防烟 v 目的 § 为了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是提供不受烟气干扰的疏散路线和避难所。 v 机理(方式)

35、 § 压力差抑制烟气(压差称为加压) § 气流阻挡烟气 v 图7-12v 规定 § P259 九点 v 5)机械排烟系统 v 概念:按照通风气流组织的理论,利用电能产生的机械动力,将火灾产生的烟气及时排除室外的一种方式。 v 优点:保证疏散通路的安全 v 缺点:投资和维修费用高 v 组成:挡烟壁、排烟口、防火排烟阀门、排烟道、排烟风机和排烟出口 v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机械排烟设置部位的规定 表7-16 v 机械排烟形式(分布情况) § 局部排烟 v 在每个需要排烟的部位设置独立的排烟风机直接进行排烟。 v 缺点:投资大、布置分散、维修管理难 &#

36、167; 集中排烟 v 将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在每个区域内设置排烟风机,烟气通过排烟口进入排烟管道引到排烟风机直接排至室外。见图7-14v 机械排烟形式(补气方式) § 机械排烟-自然进风(图7-15) v 适合于大型建筑空间的烟气控制 § 机械排烟-机械进风(图7-16) v 用于性质重要,对防排烟设计要求较为严格的高层建筑或大型建筑空间的烟气控制 v 机械排烟系统的设计要求 § A.应设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与安全出口>1.5m,与可燃物的距离>1m。平时关闭,设置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 v B.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温度超过280时,能自动关闭排烟防火阀。 v C.走道的机械排烟系统宜竖向设置,房间机械排烟系统宜按防烟分区设置。 v D.机房入口设有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T>280),保证连续工作30minv E.排烟管道采用不燃材料,吊顶的排烟管道与可燃物距离>150mmv F.机械排烟系统与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宜分开设置 v G.地下室的机械排烟系统需设置送风系统,送风量应>排烟量的50%v H.排烟风机全压计算按最不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