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总那么1.0.1为贯彻执行国家开展煤炭工业的各项法律、 法规和方针政策,推广应用露天煤矿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和治理经验,推动科技进步,保持煤炭工业可持续开展,提升露天煤矿经济效益,实现平安生产和合理开采煤炭资源,特制定本规.1.0.2本规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大、中型露天煤矿的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设计.小型露天煤矿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与工程设计可参照执行.1.0.3露天煤矿建设工程工程构成,应精干主业并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效劳的原那么.1.0.4露天煤矿工程设计,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央,并贯彻可持续开展的原那么,以高产高效为目标,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实行信息化治理,贯彻集中生产、
2、 减轻环境负担的方针.处理好近期与远期、以近期为主体的工程关系.1.0.5露天煤矿预可行性研究与可行性研究,应根据矿田资源条件、外部建设条件、可能采用的开采工艺、技术装备、地下水控制方法与市场需求、资金筹措、投资效果等全面分析研究露天煤矿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合理性.1.0.6露天煤矿工程设计,必须贯彻综合利用的方针,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对其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应加以回收利用或保护.1/1081.0.7露天煤矿工程设计,对环保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土地复垦工程,必须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1.0.8露天煤矿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3、2根本规定2.1开采境界2.1.1露天煤矿的经济剥采比,应根据煤层赋存条件、 剥离物特性、煤质、技术装备、资源回收率、生产本钱、产品售价等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褐煤、非焦煤、焦煤的经济剥采比分别不宜大于6m3/t、10m3/t、15m3/t;2开采经济价值较低的低热值煤,应按其产品售价计算经济剥采比;3开采多种有用矿物的露天煤矿,应按其综合价值计算经济剥米比.2.1.2露天采掘场境界,应按境界剥采比小于或等于经济剥采比确定.对煤层赋存条件和地形复杂的露天煤矿应以平均剥采比进行校核.2.1.3露天煤矿工程设计,根据矿山具体条件,可考虑露天和矿并结合开采的可行性.2.1.4露天采掘场境界与
4、相邻矿井开采境界之间,应设置境界煤2/108柱.2.1.5采掘场占地面积,宜按开采最终地面境界以外50m确定.当采掘场周围有输电线路、通信线路、道路、疏干降水孔与管网、防排水沟等设施时,可按需要增加相应的宽度.2.2资源/储量2.2.1露天煤矿预可行性研究,应根据批准的详查或霉天矿田勘探地质报告进行; 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应根据批准的露天矿田勘探地质报告进行,设计应对勘探程度、资源可靠性、煤质条件、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经济意义作出评价.2.2.2露天煤矿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应分别根据详查或露天矿田勘探地质报告提供的“推断的、“限制的和“探明的资源/储量,按国家现行标准?固体矿
5、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与?煤、泥炭地质勘查规?DZ/TO215划分露天煤矿资源/储量类型,分别计算露天煤矿地质资源/储量、露天煤矿工业资源/储量、露天煤矿可采储量和可采原煤量或毛煤量.划分露天煤矿资源/储量类型与计算露天煤矿资源/储量的具体规定,见本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2.2.3煤层的选采原那么,应根据煤层厚度、倾角,台阶划分,工作线推进方向,技术装备、 开采方法和用户对煤质要求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可计算煤层顶、底板分采和煤与夹研层分采时的损失,不计煤层顶、底板处岩石混入.3/1082.2.4设计开采地段探明的、限制的资源量应到达以下比例:1露天矿田详查阶段限制的资源量,一般
6、占总资源量的20%-30%;2露天矿田勘探阶段,首采区资源量,应到达以下比例:1大型露天煤矿探明的和限制的资源量,占首采区资源量的80%90%;2中型露天煤矿探明的和限制的资源量,占首采区资源量的70%80%.2.2.5露天煤矿的剥离量,应包括开采境界剥离土岩和煤层组大于最低选采厚度的层间夹肝层.对小于最低选采厚度的独立分煤层,没有使用价值的风化煤和劣质煤以与开采损失的煤量等,均应计入剥离量.2.3设计生产水平2.3.1露天煤矿年设计生产水平,应根据煤炭市场需求、外部建设条件、降段延深速度、工作线推进速度、工作面数量、运输能力、设计效劳年限与经济效益等因素经多方案比选确定.露天煤矿年设计生产水
7、平,应以原煤或毛煤产量计算.2.3.2露天煤矿移交时的生产水平,应通过市场预测和技术经济论证确定.移交时的生产水平不宜低于设计生产水平的以下比例:1大型露天煤矿:30%-40%;2中型露天煤矿:40%-50%2.3.3露天煤矿移交时,必须有足够的备采煤量.4/1082.3.4露天煤矿从移交生产至到达设计产量时,宜安排生产过渡期.生产过渡期限,可根据设备投入、 煤炭市场需求和产量增长幅度等条件确定.过渡年限宜为1-3a.2.3.5露天煤矿设计年工作天数宜按330d计算.弁应符合以下规定:1特殊气候地区需季节性工作或有特殊要求的露天煤矿,其设计年工作天数,在充分论证后确定;2设备的年工作时间,应以
8、日历时间减去法定假日、气候影响、设备检修、工艺系统停运、设备故障等停产时间确定.2.3.6露天煤矿的设计效劳年限,应根据设计生产水平确定,弁宜符合表2.3.6的规定.表 2.3.62.3.6 露天煤矿设计效劳年矿型设ilil生产水平( (Mia)Mia)设计效劳年限不少于新建露天煌小-改建犷建露天煤打?103530型I-,qr1-42015小a2a1+0.24.3.5-12经过筛分的散状物料:B3a1+0.24.3.5-2式中B输送带宽度m;a1物料的最大粒度尺寸成.26/108表4.3.5输送机允许物料的最大粒度尺寸mm一大跳的汽M Mt t成掖白分举网202050508J8J9090SOO
9、SOO200I IEuEuISOISO1212.1g1g9 9.6S06S027027022022020G20G16016014V14VL3QL3Q80080000002502502222.2CO2CO170170100010003030.2so2soJ1J1220220带UDOUDO5005001B01B04004003503503CO3COZHZH口蜜14g14g60060050050046046040040035035033330 0(mm)1600160065V55V55V5U05U04504504CU4CU3503501818.7007006UU6UU550550SUOSUO4BU4
10、BU400400200020007507506506506006005505505005004 45050230023007506506506006005S05S0SCOSCO4SO4SOBOOBOO7007006506506006005050SooSoo4.3.6带式输送机的功率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连续搬运设备带承载托辐的带式输送机运行功率和力的计算?GB/T17119的规定.4.3.7输送带,应根据输送机长度、 输送水平、 输送带力、物料性质、受料条件、工作环境等因素进行确定,弁应符合以下规定:1大运量、高带速、长距离输送机宜采用钢丝绳芯输送带;2工作环境温度低于-25C时,应选用耐
11、寒输送带;3输送带覆盖层,应根据输送物料堆积密度、 粒度尺寸、磨耗性、受料高度等因素确定.输送岩石类剥离物时,宜采用“H级,一般剥离物可采用“L级;输送原煤时可采用“L级;4橡胶输送带接头,宜采用硫化法胶接.27/1084.3.8输送带平安系数,应根据输送带类型、接头效率、输送机起制动性能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l织物芯输送带,可采用810;2钢丝绳芯输送带,可采用79.5;3采用软起动或起动平稳的输送机,可取较小的平安系数值.4.3.9带式输送机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根据地形条件、工艺布置应尽量减少输送机点数量;2长距离输送机沿线应设维修通道,当多台输送机并列布置时,维修通道的布置应便
12、于每条输送机的维修.维修通道应便于维修车辆的通过和作业;3当长距离输送机无横向通道时,应设人行栈桥.人行栈桥的间距不宜大于150m;4当输送机跨越道路时,下部净空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GBJ22的有关规定.当输送机跨越设备和人行道时应设置防物料撒落的防护装置.4.3.10带式输送机走廊、站、驱动站应符合以下规定:1固定式和半固定式带式输送机,当无特殊要求时可不设封闭走廊.露天设置的输送机宜设防雨罩等防护装置;2严寒地区的带式输送机站或驱动站可不采暖;28/1083站或驱动站的布置应便于设备安装和维修作业.4.3.11带式输送机应设置设备运行和人身平安的保护装置,并应符合现行国家
13、标准?带式输送机平安规程?GB14784的有关规定.4.3.12对发生逆转的上运带式输送机,应装设防逆转的安全装置.下运输送机应装设预防超速的平安保护装置.4.3.13输送机的最大倾角,应根据输送的物料性质、作业环境条件、输送机带速与给料方式等因素确定.当输送原煤与一般剥离物时,输送机最大倾角应符合以下规定:1上运输送机,当在水平段或缓倾斜段给料时,其最大倾角不宜大于16;2严寒地区露天设置的输送机,当工作条件较差时,上运输送机倾角不宜大于14,下运输送机倾角不宜大于12.;3输送的物料流动性较大时,应相应减少输送机倾角.4.4铁路运输4.4.1本规定适用于露天煤矿部运输使用标准轨距直流电机车
14、牵引的铁路设计.4.4.2露天煤矿外部的铁路建筑物和设备的限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和机车车辆限界?GB146的规定.29/1084.4.3区间线路的限制坡度,应根据开拓方式、 运量、 机车车辆类型、采掘场与排土场与卸料点的相对位置,结合地形与矿床条件,经技术经济比拟后确定.4.4.4列车在限制坡度的下坡道上,紧急制动跟离应为40Om4.4.5铁路列车的最高行车速度,不应大于表4.4.5的规定.表 4.4.54.4.5 铁路列车的最高行车速度km/hkm/h线路线路类别类别最斯冲速发最斯冲速发空车.近车_.固定线_辛固定线50504949|口3 3.移动线推上线_一一j j
15、0 05 54.4,7区间线路直线地段的线间距离,不应小于表4.4.7的规定.表4.4.7区间线路直线地段的线间距离m线路间距我制间设窃信号机或正架线电柱第.二线除 1J1J 第,线路5.5.3 3线路间-一旁弓电柱6.6.5 5线搭间段育一旁.电杵氏5 530/1084.4.8车站线路的有效长度,应按下述原那么确定:1正线到发线为最大列车长度加3040m;2牵出线一般情况下按到发线有效长度确定,困难情况下按机车长度加半个车列长再加25m;3三角线的尽头线,供机车转向时,为两台机车长度加10m;4推土犁停放线,按机车和推土犁长度加10m;5平安线为50m.4.4.9车站应布置在线路的直线段上,
16、困难条件下,可设在半径不小于表4.4.9规定的同向曲线地段.无调车作业的车站,可设在半径不小于400m的反向曲线地段.表 4.4.94.4.9 同向曲线半径n n车站作业性质及地点困推地段配线等或小F F3 3股道的特别困难地段有调车作业的军站400400300300无博车作业的车站300300200200采场及推上场各水平的人换站2002001501504.4.10站直线地段两相邻线路中央线间的距离,应符合表4.4.10的规定.31/108道设计参数应符合表4.4.11的规定.表4.4.11区间和分界点的轨道设计参数线路类别各纵干缥拈内心线及到发线H H他固定用半固定线路及站线1 1移动线固
17、定援固定援华固定线华固定线采掘线采掘线铜执类型铜执类型(kg/m)50 或或 43 50 或或 43.43娜璃正发问、建我的刖削嫩必调线问!一次,31 翱婚其微同175理将的嘱敏其榔姗tj*610与7.5抑排列表4.4.10站直线地段两相邻路线中央线间的距离(4.4.11当机车车辆轴重不超过25t时,区间和分界点的轨轨枕根数轨枕根数(ffi/km)混凌上轨枕16S0LI10?枕17601680II10176g184Q道床厚度道床厚度( (皿皿) )非海水士路基202015电层|201515岩石俅水上端基3025204.4.12在计算铁路线路的通过水平时,单线区间线路的利用系数应为0.7;双线区间线路的利用系数应为0.8o4.4.13列车作业周期时间,除装车、运行与卸车作业时间32/108应经计算确定外,其他时间可通过对运输系统和方式进行模拟或采用相似露天煤矿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确定.一般情况其他时间可按周期时间的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校社保管理办法
- 煤矿采掘知识培训课件
- 标识管理办法及方法
- 阳江酒吧管理办法
- 委托代征管理办法
- kpi签订管理办法
- 种植棚大棚管理办法
- 物业中装修管理办法
- 仓储班组长管理办法
- 下属不认可管理办法
- 2025辅警考试题《公安基础知识》综合能力试题库
- 2025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自动驾驶车辆的事故责任归属法律问题研究
- 餐饮废水排放管理办法
- 2025届马鞍山市第二中学物理高二下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心理健康讲座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数学) 第二章 重点培优课1 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 课件
- QC品质工程图模板
- 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泡泡玛特-
- 2025至2030中国西餐厅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生物炭固碳机制-洞察及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