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中发现的七个问题_第1页
听课中发现的七个问题_第2页
听课中发现的七个问题_第3页
听课中发现的七个问题_第4页
听课中发现的七个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听课中发现的七个问题听课中发现的七个问题详细内容总说“很好”,其实不好课堂上,老师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都说“好”,或者说“很好”、“非常好”,这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学生答得好说好,答得不好也说好,有时学生答错了也说好,这种好坏不分,对错不分,一味说好的做法,其实不好。有的老师说好,说的敷衍虚假言不由衷,感觉很不舒服。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发言,积极发言,是对的。但是,不管答得对不对,答得好不好,一律说好,曲意逢迎就不对了。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讽刺挖苦是对的,但是,是非还是有界限的,对错还是有标准的。即使是文史类的问答题,答案也是有对错之分的,至少是有好和不完满之分的。也有的老师不这样,他

2、们对学生的评价非常用心。最近我听的一节语文课,老师没说一个好字,但效果要好得多。比如,老师问“在落花中独立,看微雨中飞燕”是从哪句诗化用而来,一个学生脱口而出,是从“落花人独立,微雨双飞燕”化用而来。老师说,这么偏的诗句都知道,非常不容易。当学生朗诵一首诗,朗诵得非常好时,老师说,具有播音员水平。这样的表扬具有“一句话,一辈子”的效果,也许就是这样一句话,成就了学生一生的事业。“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但表扬是有技巧的,是有艺术性的,只有把握恰当的分寸和时机,使用精准的话语,又表现得很不经意,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2、“有利的情况产生于再等待一下的努力之中”课堂

3、提问,学生答不上来,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老师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足。提出问题,让学生马上作答,简单的问题可以,复杂的问题就不行了。复杂的问题不但要给学生思考时间,而且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很多老师沉不住气,学生刚有点儿思路,刚进入深度思考,就被叫起来回答。每到这时,每遇这种情况,我都很惋惜,如果老师再多给学生一点儿时间该多好,学生正在推理演绎,归纳整理,正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即将到达“问题解决”的彼岸,可惜“揭锅”早了一点。这些老师给学生的时间非常吝啬,给自己的时间却非常慷慨非常充裕。说“我再讲5分钟”,结果讲了10分钟,说“现在给同学们2分钟时间思考”,结果只给了1分钟时间。就这1分钟的思

4、考时间,老师还不断打岔。我主张,老师提出问题后,就不要再说话了。你在学生中间巡回指导可以,但声音要尽量压低,你在教室里踱着步走来走去可以,但脚步声要特别小。给学生创造一点儿无干扰思考时间,要认识到“此时无声胜有声”。我发现,提出问题后,或者说创设问题情境后,在那些把等待时间延长了一段的课堂上,会发生令人可喜的变化:学生回答问题的平均时间延长,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正确程度提高,从事实推论得出结论的论述增加,更有意思的是,本打算老师讲的一些问题不用再讲了,学生自己解决了。  新授课也可以先学后教我在听课中发现,先学后教,在复习课上能够做到,在习题课上能做到,而在新授课上往往做不到。在新

5、授课上实行“先学后教”老师们有顾虑。他们觉得,未学的内容就让学生看,学生看不懂;就是能看懂,也太费时间,教学计划完不成。其实,未学的内容,先不讲,直接让学生看,学生能看懂一部分是不成问题的,即使是高中课程内容。具体能看懂多少,那不一样,有的学科多一些,有的学科少一些,同一学科,有的学生多一些,有的学生少一些。即使看不懂,让学生碰碰钉子也有好处。因为从碰钉子中学到的东西往往特别扎实。“我认为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指望别人来点拨,从而迅速豁然开朗,不是老实的学习态度,和想靠吃补品而不是锻炼来获取健康是一个路子,而且是注定失败的路子。当然,有时你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一些思考和学习的方法,但这也要靠你

6、自己的领悟和揣摩。此外,我觉得走弯路是学习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让学生自己钻研,开始会很慢,以后会很快,自学能力一旦培养起来,学生的学习就会产生加速度。很多教师往往沉不住气,认为让学生先学,耽误时间,不如直接讲解直接告诉他更便捷更痛快。有很多家长也不理解,认为老师不讲,是在偷懒,会耽误学生。让学生“先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最主要的是,通过“先学”可以“以学定教”,通过“先学”,可以决定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有针对性地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混易错易漏点。  复习资料是教科书吗?最近我听一节复习课,老师本来是让学生打开复习资料

7、,竟说成了把课本打开。这绝不是口误,这已经习惯了。在老师和学生的潜意识里,复习资料就是课本了。进入高三总复习,老师给每个学生订一本复习资料,一上课就让学生把复习资料拿出来,按照复习资料照本宣科,早把课本抛在了脑后。这类复习资料,都是大厚本子,字号很小,印刷质量很差,很多都是盗版书,书商为了增加书的厚度,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塞进了许多陈旧的多余的冗杂的不必要的素材和内容。就在这节课上,老师讲一类问题的解题方法,资料上竟给了七种方法。老师就从方法一一直讲到方法七,从方法四开始都是极不常见的方法,配备的例题也非常牵强,根本不适合相应的方法,但为了介绍方法,就必须“拉郎配”。如何使用复习资料?复习资料不

8、是教科书,更不是教学大纲,它不具有教学任务的规定性。即使是教科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也不具有教学任务的规定性,一种教科书只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一种载体,一种版本。根据“课标”编写的教科书有很多版本,所以,在教学中正确的做法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总复习教学中,更是“用复习资料教而不是教复习资料”,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新课标”和“考试说明”,在“新课标”和“考试说明”指导下,使复习资料为我所用,而不被复习资料所累。警惕活跃的课堂课堂上,学生正在分组讨论,气氛热烈。我想听同学们在说什么,就凑到他们跟前,可是一句话也听不清,只是听大家在说,而且声音很大。我问一名同学,你们在讨论什么,结果出人意料,他

9、也不知道在讨论什么。不知道讨论什么,怎么说得那么热闹。很多课堂就是这样,一说讨论,学生立即围坐在一起,做讨论状,做热烈讨论状。尤其有人听课,刚上课,学生就站起来,5-6个人围成一组,好像开辩论会似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要讨论的问题,老师没有交代清楚或者学生没有听清楚。有些问题比较复杂比较啰嗦,老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只说一遍,学生没记住,或者没把老师叙述的“问题”讨论点提取出来,在学生没有弄清楚讨论什么的情况下,匆忙进入了讨论环节,不知道讨论什么,还要讨论,只好瞎嚷嚷。再就是有些问题根本没有讨论价值,不需要安排讨论。比如一节课刚开始,本来应该安排学生看书,却让学生分组讨论,一道数学习题留下

10、来,本来应该先让学生做一做,却安排学生分组讨论。这种讨论你让学生说什么?学生还没看书呢,还没做题呢,他没有什么可说的,非得让讨论,只好瞎嚷嚷。我曾听过一节化学课,是复习课,一上来就让学生讨论,讨论卤素的化学性质。卤素的化学性质有三条,课本写得清清楚楚。跟氢气反应;跟碱反应;跟金属反应。这有什么可讨论的?你让学生讨论,学生为了应付你,只有瞎嚷嚷了,倒是接下来的问题值得讨论,卤素诸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老师反倒不安排学生讨论了,自己讲上了。延迟结论性知识的呈现时间解一道数学题,结论重要,还是解题过程重要?推导一个定理,定理重要,还是推导过程重要?这很难说,很多情况下,解题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11、推导过程比结论更重要。解一道数学题,你仅仅是为了求出那个得数吗?不是。处理一道化学推断题,就是为了确定出未知元素或化合物吗?不是。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和着眼点。强调过程重要,方法重要,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要。是因为我们意识到,学生学到的知识会陈旧会遗忘,将来也可能根本用不上,但是属于“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那些东西,会成为学生长久的甚至是终身起作用的东西,成为学生的素质。既然我们强调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要,那就要注重过程教学,注重方法教学,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要急于给出结论、答案和得数,而要延迟结论性知识的呈现时间。有一堂历史课做得不错,这堂历

12、史课讲“秦朝的统一”,教师强调“单纯记忆结论不行,得出结论的过程更重要”,教师有意识地延迟结论性知识的呈现时间。一直到呼之欲出瓜熟蒂落的程度,才引出结论。长期以来,我们有一种认识,认为课堂上处理的习题越多效率越高,似乎做题越多越好,其实这是不对的。做习题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方法规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给出习题后,要学会等待,不要急于给出答案,不要以处理习题数量多少“论英雄,论成败”。每次评课我都先提一个问题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有的老师找我评课。我实在不愿意说“口齿清楚,语言流畅,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结构合理,教法得当”那一套话。一般老师找我评课,我都会先提一个问题: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老

13、师会告诉我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接着我会问,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了吗?老师会说达成了。我还会问,怎么能证明达成了?老师没想到,本想听你评课,倒成了被提问对象了。有的老师对我的提问,还真答不上。他们的注意力全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上,对于教学目标还真没仔细想过。你也不能说他没有教学目标,只是没有清晰的明确的教学目标。有的老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是对于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心里也没底,因为他没有“当堂检测”这一环节。一般的,老师的“内容意识”都很强烈,“目标意识”却很淡漠,我不能说老师具有强烈的“内容意识”是不对的,而是说仅有“内容意识”是不够的,还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老师拿着笔记本拿着笔,找你评课,可

14、你不评课,而是提问题,老师有些失望。其实,我的意图很明确,就是想通过提问,强化教师的目标意识,强化教师的目标达成意识。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只有教师的目标及其达成意识增强,以目标为导向,教学效率才会提高。好比部队攻山头,你必须告诉他攻哪个山头,否则,那不是无头苍蝇乱撞吗?那不耽误事吗?听课中发现的七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2-06-2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阅读:312次听课中发现的七个问题详细内容:总说“很好”,其实不好课堂上,老师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都说“好”,或者说“很好”、“非常好”,这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学生答得好说好,答得不好也说好

15、,有时学生答错了也说好,这种好坏不分,对错不分,一味说好的做法,其实不好。有的老师说好,说的敷衍虚假言不由衷,感觉很不舒服。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发言,积极发言,是对的。但是,不管答得对不对,答得好不好,一律说好,曲意逢迎就不对了。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讽刺挖苦是对的,但是,是非还是有界限的,对错还是有标准的。即使是文史类的问答题,答案也是有对错之分的,至少是有好和不完满之分的。也有的老师不这样,他们对学生的评价非常用心。最近我听的一节语文课,老师没说一个好字,但效果要好得多。比如,老师问“在落花中独立,看微雨中飞燕”是从哪句诗化用而来,一个学生脱口而出,是从“落花人独立,微雨双飞燕”化

16、用而来。老师说,这么偏的诗句都知道,非常不容易。当学生朗诵一首诗,朗诵得非常好时,老师说,具有播音员水平。这样的表扬具有“一句话,一辈子”的效果,也许就是这样一句话,成就了学生一生的事业。“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但表扬是有技巧的,是有艺术性的,只有把握恰当的分寸和时机,使用精准的话语,又表现得很不经意,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2、“有利的情况产生于再等待一下的努力之中”课堂提问,学生答不上来,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老师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足。提出问题,让学生马上作答,简单的问题可以,复杂的问题就不行了。复杂的问题不但要给学生思考时间,而且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很多老师

17、沉不住气,学生刚有点儿思路,刚进入深度思考,就被叫起来回答。每到这时,每遇这种情况,我都很惋惜,如果老师再多给学生一点儿时间该多好,学生正在推理演绎,归纳整理,正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即将到达“问题解决”的彼岸,可惜“揭锅”早了一点。这些老师给学生的时间非常吝啬,给自己的时间却非常慷慨非常充裕。说“我再讲5分钟”,结果讲了10分钟,说“现在给同学们2分钟时间思考”,结果只给了1分钟时间。就这1分钟的思考时间,老师还不断打岔。我主张,老师提出问题后,就不要再说话了。你在学生中间巡回指导可以,但声音要尽量压低,你在教室里踱着步走来走去可以,但脚步声要特别小。给学生创造一点儿无干扰思考时间,要认

18、识到“此时无声胜有声”。我发现,提出问题后,或者说创设问题情境后,在那些把等待时间延长了一段的课堂上,会发生令人可喜的变化:学生回答问题的平均时间延长,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正确程度提高,从事实推论得出结论的论述增加,更有意思的是,本打算老师讲的一些问题不用再讲了,学生自己解决了。  新授课也可以先学后教我在听课中发现,先学后教,在复习课上能够做到,在习题课上能做到,而在新授课上往往做不到。在新授课上实行“先学后教”老师们有顾虑。他们觉得,未学的内容就让学生看,学生看不懂;就是能看懂,也太费时间,教学计划完不成。其实,未学的内容,先不讲,直接让学生看,学生能看懂一部分是不成问题的,即

19、使是高中课程内容。具体能看懂多少,那不一样,有的学科多一些,有的学科少一些,同一学科,有的学生多一些,有的学生少一些。即使看不懂,让学生碰碰钉子也有好处。因为从碰钉子中学到的东西往往特别扎实。“我认为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指望别人来点拨,从而迅速豁然开朗,不是老实的学习态度,和想靠吃补品而不是锻炼来获取健康是一个路子,而且是注定失败的路子。当然,有时你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一些思考和学习的方法,但这也要靠你自己的领悟和揣摩。此外,我觉得走弯路是学习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让学生自己钻研,开始会很慢,以后会很快,自学能力一旦培养起来,学生的学习就会产生加速度。很多教师往往沉不住气,认为让

20、学生先学,耽误时间,不如直接讲解直接告诉他更便捷更痛快。有很多家长也不理解,认为老师不讲,是在偷懒,会耽误学生。让学生“先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最主要的是,通过“先学”可以“以学定教”,通过“先学”,可以决定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有针对性地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混易错易漏点。  复习资料是教科书吗?最近我听一节复习课,老师本来是让学生打开复习资料,竟说成了把课本打开。这绝不是口误,这已经习惯了。在老师和学生的潜意识里,复习资料就是课本了。进入高三总复习,老师给每个学生订一本复习资料,一上课就让学生把复习资料拿出来,按照复习资料照本宣科

21、,早把课本抛在了脑后。这类复习资料,都是大厚本子,字号很小,印刷质量很差,很多都是盗版书,书商为了增加书的厚度,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塞进了许多陈旧的多余的冗杂的不必要的素材和内容。就在这节课上,老师讲一类问题的解题方法,资料上竟给了七种方法。老师就从方法一一直讲到方法七,从方法四开始都是极不常见的方法,配备的例题也非常牵强,根本不适合相应的方法,但为了介绍方法,就必须“拉郎配”。如何使用复习资料?复习资料不是教科书,更不是教学大纲,它不具有教学任务的规定性。即使是教科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也不具有教学任务的规定性,一种教科书只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一种载体,一种版本。根据“课标”编写的教科书有很多版本

22、,所以,在教学中正确的做法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总复习教学中,更是“用复习资料教而不是教复习资料”,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新课标”和“考试说明”,在“新课标”和“考试说明”指导下,使复习资料为我所用,而不被复习资料所累。警惕活跃的课堂课堂上,学生正在分组讨论,气氛热烈。我想听同学们在说什么,就凑到他们跟前,可是一句话也听不清,只是听大家在说,而且声音很大。我问一名同学,你们在讨论什么,结果出人意料,他也不知道在讨论什么。不知道讨论什么,怎么说得那么热闹。很多课堂就是这样,一说讨论,学生立即围坐在一起,做讨论状,做热烈讨论状。尤其有人听课,刚上课,学生就站起来,5-6个人围成一组,好像开辩论

23、会似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要讨论的问题,老师没有交代清楚或者学生没有听清楚。有些问题比较复杂比较啰嗦,老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只说一遍,学生没记住,或者没把老师叙述的“问题”讨论点提取出来,在学生没有弄清楚讨论什么的情况下,匆忙进入了讨论环节,不知道讨论什么,还要讨论,只好瞎嚷嚷。再就是有些问题根本没有讨论价值,不需要安排讨论。比如一节课刚开始,本来应该安排学生看书,却让学生分组讨论,一道数学习题留下来,本来应该先让学生做一做,却安排学生分组讨论。这种讨论你让学生说什么?学生还没看书呢,还没做题呢,他没有什么可说的,非得让讨论,只好瞎嚷嚷。我曾听过一节化学课,是复习课,一上来就让学生讨论,

24、讨论卤素的化学性质。卤素的化学性质有三条,课本写得清清楚楚。跟氢气反应;跟碱反应;跟金属反应。这有什么可讨论的?你让学生讨论,学生为了应付你,只有瞎嚷嚷了,倒是接下来的问题值得讨论,卤素诸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老师反倒不安排学生讨论了,自己讲上了。延迟结论性知识的呈现时间解一道数学题,结论重要,还是解题过程重要?推导一个定理,定理重要,还是推导过程重要?这很难说,很多情况下,解题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推导过程比结论更重要。解一道数学题,你仅仅是为了求出那个得数吗?不是。处理一道化学推断题,就是为了确定出未知元素或化合物吗?不是。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和着眼点。强调过程重要,方法重要,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要。是因为我们意识到,学生学到的知识会陈旧会遗忘,将来也可能根本用不上,但是属于“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那些东西,会成为学生长久的甚至是终身起作用的东西,成为学生的素质。既然我们强调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要,那就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