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1页
常州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2页
常州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3页
常州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4页
常州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常州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 规划常州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正处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发展战略期,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我市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 民健康水平提高的总体要求,从常州中医事业的实际出发,制定本规划。一、“十五”期间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状况“十五”期间,全市中医行业认真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中医政策,落 实全国、省和市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中医药工 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医服务规模、服务条件、服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 高,“十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工作任务基本完成,重点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医药行业的社会效益

2、和经济效益都取得显著成效。1 .中医机构建设得到加强,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有较大提高。“十五”期 问,全市中医事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资源总量增加。各中医机构积极筹措资金,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都添置了一批先进的设备。市中医院兼并了一所区级 医院,具新门诊病房综合楼开工建设。金坛市中医院病房楼主体工程完工,漂 阳市中医院、武进中医院的新病房楼相继落成并投入使用。规范建设了一批个 体中医诊所。中医药服务条件和环境明显改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05 年底,全市有二级以上中医机构 5所,其中,三级甲等中医院1所,二级甲等中 医(中西医结合)医院4所。有个体中医诊所29所。5所中医机构职工人数为

3、250认,其中卫技人员211次;固定资产总值4.3亿元,专业设备1.9亿元, 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分别较“九五”期末增加 135% 167%口 52%年诊疗 人次数为140.75万,年出院病人近4万人,分别较“九五”期末增加40%口 67.6 % 全市共有注册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 1035人,有中医床位1731张。2 .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逐步增强。全市中医机构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参加“非典”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与此同时,认真贯 彻全国中医药系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方案,全面实施中医药应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项目。举办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人员 培

4、训班,开展了有关传染病防治、医院感染诊断、医院感染管理、急诊急救以 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与技能培训。全市 5所县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临 床 卫技人员及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使我市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得到 加强。3 .中医医疗机构改革稳步推进。进一步明确县级以上中医院继续由政府举 办。加大了中医机构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力度,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 完善全员聘用制,推行人事代理制,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推 行后勤社会化改革,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4 .中医药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得到加强。进一步优化中医药人才结构,注 重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培养。采取鼓励师带徒、支持外

5、出进修、参加学术交流 等多种途径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实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出台常州市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市遴选确定多名 名老中医为指导老师,并为他们配备学术继承人。通过与高等院校合作,举办 研究生课程班、西学中班和中西医结合大专学历班等形式,强化了在职人员的 培养提高。全市新增8名省名中医、10名市名中医。重视中医药临床研究,五 年来,全市共承担市级以上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40多项,有11项中医科技成果获市级科技进步奖。中医机构获国家专利9项。主编并出版中医药专著5部,尤其是投资近30万元,再版236万字的孟河四家医集,并开展 孟河医派学术论文征集工作

6、,收集整理出版孟河医派研究文集。5 .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显现。全市以中医专科 (专病)建设为保持和发扬 中医药特色的重要手段,以提高临床疗效和专科学术水平为核心、以中医单病 种质量管理为突破口,同时加快研制疗效显著的中药制剂,充分体现中医专科、 专病、专药的优势,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建成4个省级中医重点临床专科和1个省级中医重点临床专科建设单位,以及 11个市级中医重点临床专科, 确立了 10个乡镇卫生院中医特色专科。全市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专病群体初步 形成,重点专科门诊量超过总门诊量的 10%6 .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扎实开展。全市所有中医院均被列为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定点医疗服务机构,

7、将适宜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了报销补偿范围,将 必要的中药和中成药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十五”期间 我市被确立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建设单位”,建成省级农村中医工作 先进县(市)2个、市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 3个、市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卫生院45个。组织培训了一批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启动了农村基层优秀 中医成才规律与临床经验总结推广项目。完成了对苏北地区2家薄弱中医院的重点帮扶任务。认真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大 力开展社区中医药医疗预防、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服务,使中医药更好地 体现在“六位一体”服务中。7.中医监督管理水平有所提高。认真贯彻中华人

8、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 和江苏省发展中医条例,通过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进一步强化各级政 府依法发展中医事业的责任。按照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标 准,严格中医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准入和管理。进一步加强了中医医疗市场监 管,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违法医疗广告。总体上看,我市中医事业“十五”期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中医药发展 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还不能适应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主要表 现在:一是中医药工作中,一些保护、扶持、发展中医事业的政策在个别地方 没有落实到位,投入不足,影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二是农村中医药队伍萎 缩,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已成为制约中医药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9、。 三是中医院应对突发卫生事件和急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学术水平、临床疗效、创新能力、 人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中医药服务领域需进一步拓展。二、“十一五”期间全市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一)指导思想“十一五”时期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中西 医并重,坚持继承创新,坚持中医中药协调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 结合。针对影响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要和关键性问题,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 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适应中医事业

10、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中医 药现代化进程。以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为中心、继承与发展中医药为主题、加 强中医药的内涵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与作用为主线,不断提高中医药 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中医药服务,为提高人 民健康水平,为全市“两个率先”的实现作出应有的贡献。(二)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立起覆盖城乡、服务功能完善、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与人 民群众健康需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药应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防病治病能力明显增强,农村中医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 高,城市社区中医药进一步普及,中医药学术的继承与发展有显著成效,中医 药现代化

11、建设水平有较大提高,中医药的人才结构更加合理,中医药在我市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在国际上有更加广泛的交流与 合作,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三)主要任务1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完善以综合性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社区卫生服 务机构为主体,以面向社区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常州市中医医院建成中医专科优势明显、综合服务功能比较完善的中医医院, 成为本地区中医医疗技术指导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县级中医院在完成房屋设 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积极发挥县级中医医院在 农村中医药工作中的龙头作用,使其

12、成为农村中医医疗、预防、保健中心。大力发展城市和农村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积极做好“全国农村中医工作 先进市”创建工作,力争2006年通过省和国家级评审。开展中医药特色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建设。在城市和农村社区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 药的作用,将中医药服务全面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并完善相应的政策措 施鼓励应用中医药防治疾病。鼓励农村中医药技术人员自采、自种、自用中草 药。2 .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适应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全面加强综合性中医医院急诊急救 能力建设,重点加强县级中医医院急诊急救基本设施条件建设和急诊急救技术 培训。提高中医医院对感染性疾病的防治能力,在有条

13、件的中医(中西医结合) 医院和传染病医院中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病临床基地建设,加强传 染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病区)建设,形成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的传染病医院。加强中医重点临床专科(专病)建设,巩固省级中医重点临床专科建设成果, 争创省级中医示范专科,建成拥有优秀学科带头人、人才结构合理、学术与技 术水平较高的中医专科队伍,有中医药综合防治方法和显著临床疗效的一批专 科。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研究,注重对老年性疾病、精 神疾病、亚健康状态、养生康复等领域前瞻性应用研究,重点加强严重影响人 民群众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恶性月中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疾病、 肝肾疾病等重

14、大疾病防治工作。3 .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大力实施“人才强业”战略,以培养和造就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各 级各类中医药人才为目标,建立健全中医药院校教育、继续教育体系和中医药 人员终身教育制度,重点抓好高层次中医人才和城市、农村社区中医药人员培 养工作,全面提高中医药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批医德高尚、理论深厚、医技精湛的新一代名中医。实施中医优秀 临床人才培养工程和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遴选一批优秀中青年中 医临床骨干,通过经典理论研修、名师临床指导、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整理 研究等多种形式,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新一代名中医。培养一支适应社区群众应用中医药防治疾病需要的队伍。开展乡镇卫生院

15、 中医药骨干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临床能力;开展乡村医生 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通过学习,毕业后取得参加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资 格;开展社区全科医师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使他们具备应用中西两法防治 疾病的能力。4 .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研究工作,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继续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总结、研究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 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探索高新技术时代中医药传承新模式、新方法;开展中 医独特诊疗技术和单验方的挖掘整理研究,筛选、评价、推广一批安全、有效、 适宜应用的技术、方法和方药。加强对孟河医派的学术思想继承、整理、研究工作

16、,从中挖掘防治当代疾病有效方药、方法、手段和技术,保护利用开发中 医特色疗法。增强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医药学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中医药 研究以提高防病治病能力为根本,以加强中医药临床研究为重点,以解决制约 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发挥的关键性问题为立足点,进一步寻求中医药理论与实践 上的突破与创新。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强 体现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诊疗新设备、新器械、中药新剂型等研究开发,研制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诊疗技术、仪器设备和中药新药;针对病毒性疾病、月中 瘤、心脑血管病等重大疾病及中医药治疗有优势的常见病、多发病,寻找有效 方药,力争研制出药效物质基础明确、

17、有效、安全、可控的创新药物,提高中 药产业的竞争力。5 .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中西医结合方针政策,切实加强中西医结合基地建设、 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中西医结合医院、科室要以系统掌握中医、西医两种医 学知识与技能的中西医结合人员为主体,能够全面开展中西医结合诊疗工作, 能够积极吸收和利用中医药及现代医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 和学术水平为重点,发掘、整理、研究、阐释中医药学的经验真知和理论精华, 通过多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深入探索中西医的结合点,广泛开展中西医 结合临床研究,促进中西医结合学术创新;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社会和学科发 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

18、建设好中西医结合医疗基地,提高中 西医结合学术和疾病防治能力。6 .全面提升中医药监督管理水平继续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江苏省发展中医条例, 通过学习、宣传、贯彻,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依法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的 责任。按照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 标准,严格审批中医医疗机构的设置和中医从业人员的资格准入,加强中医执 业医师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执业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 平,把中医院的基础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大力推进依法治院进程。加强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培养一支适应基本现代化要求的医院管理队伍 积极运用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方

19、法和手段,不断改善医疗服务,确保 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严格控制医疗成本,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效益,全面提 升科学管理水平。三、“十一五”期间中医药事业发展重点项目和指标1 .争创省级基本现代化中医院不少于 2个。市中医院加快基本现代化中医 院建设,6.8万M的新门诊病房大楼2008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建成800长床位的 专科优势明显,服务功能齐全、省内一流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2 .完善农村中医服务网络。全市100%的乡镇卫生院有中医科、中药房, 100%的村卫生室至少有一名乡村医生能运用中医适宜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3 .力争2006年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地)”工作通过国家级评审 验收

20、。金坛市、漂阳市达到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的建设标准。建成15-20 个市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乡镇。4 .建成15-20个市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中医药特色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5-8个。争取建成省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5 .开展市级以上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项目不少于30项;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20-30项;取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1项。6 .加强对孟河医派学术思想的整理和研究,成立孟河医学研究所,建成孟 河医派博物馆。7 .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专病)建设。开展第三轮市级中医重点 临床专科评审,建成8-10个市级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临床专科。新建 8-10

21、个市级乡镇卫生院中医特色专科。力争有 3个专科达到省级中医重点临床专科 建设标准,至少有1个专科成为省级中医示范专科,建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 点专科建设单位或中医特色专科(专病)不少于 1个。8 .完成第三批和第四批全国及市级首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争 取有2人列入国家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9 .继续开展各级各类中医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加强中医药继续 教育基地建设,开展市级以上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6-8项。10 .培养30名左右省、市名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学科带头人和管理 专家,逐步建成中医中药同步,学术与管理并举的中医药学术、科研、管理队伍。培养50名以上村卫

22、生室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四、保障措施认真贯彻中医药发展条例等法规、规章,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 发展中医药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深化中医药改革,完善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 经济政策,切实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管理能力、统筹能力和协 调能力,促进全市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深化中医药体制和机制改革加快中医办医体制改革。各级政府要集中力量办好那些承担中医药学继承 发展任务、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代表区域中医药发展水平的中医医疗机构。动 员和鼓励民间资本举办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中医机构,参与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大中医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医机构内部各环 节、各岗位之间公平有序竞争的机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后勤服 务社会化,增强中医机构的生机和活力。(二)制定和完善促进中医药事业的政策努力增加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各级政府在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